上天眷顧的英倫半島
最愛美術館今天是周五,最幸運的是,國家美術館在今天的閉館時間是晚上9點,這裡有梵高莫奈等著名印象派畫家的各種代表作,怎麼捨得不來?
於是我們拖著快要殘了的雙腳死活來到了這裡。美術館門票免費,門口有人讓你自願捐贈,也有語音導覽可以租到。英文的導覽幾乎每一幅畫都有講解,中文就會少很多,給個目錄後你需要自己根據房間號找到畫冊上提示有中文解說的畫,輸入畫的編號就可以聽到這幅畫的故事了。
我是強烈建議一定要租的,或者就乾脆請個專業導游來講解,因為美術館真的太值得看了。從公元1000年左右到20世紀初的印象派,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提香梵高高更莫奈等等, 歐洲 各個時代的代表畫作都有不少。
因為展覽的房間太多,我們基本上也像尋寶一樣,把標註著中文講解的地圖與展廳緊緊結合,找到一幅名畫,就開始歡呼雀躍的按下號碼,面對畫作認真欣賞起來。
非常非常非常可惜的是,國家美術館的鎮館之寶——梵高的《嚮日葵》近期借出做專展了,簡直是讓人遺憾的不得了,好在《椅子》還在,再加上其他莫奈的美作,以及還收藏了我最喜歡的克利姆特,也算是彌補了缺憾。
最後其實都沒有看完,一是江小兔已經叨叨死了,二是時間確實不夠了。真是有些後悔白天去了網紅打卡地,而沒有認認真真來國家美術館好好看看各種名畫。這輩子買是沒戲了,能在各個博物館美術館欣賞這樣傑出的人類頂尖藝術創作,真的感覺太值了。 文明簡史今日的重頭戲就是 大英 博物館。
這座世界聞名的博物館位於一條不起眼的街道羅素街上,也是幾大博物館里唯一不收門票的博物館,藏品800多萬件,展出的也就一小部分,而今日我們能看到的更是一小部分的一小部分。
大英 博物館其實是座從人類史角度展示的博物館。我在淘寶上訂了4小時的講解,也就只能看一下兩河流域、古 埃及 、古 希腊 、古 羅馬 的部分展品、 中國 館、 朝鮮 館、 日本 館以及一個瓷器特展,5000年以前的人類史和部分中世紀以後的 歐洲 歷史並未涉及,而 大英 博物館的若干鎮館之寶恰恰就是史前文明的很多考古發現,本次只能遺憾錯過。不過僅就這短短的4個小時講解,都獲益匪淺,簡而言之,就是一段濃縮的人類文明史。
非常喜歡講解Emily老師的態度: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考古則是用科學的態度去找到當時生活的證據。在 大英 博物館,考古學家們就力圖用這些證據去還原當時真實的場景。
於是,我們看到,早在公元前5000年,兩河流域就出現了有象形文字的文明,蘇美爾人甚至向東一路流傳到了東亞,而同時期的華夏文明還處在傳說中,目前也尚未找到任何考古學上的證據證明當時的東亞存在高度發達的文明,這與我們從小被教導的很多認識其實完全不同。
我們還看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 埃及 文明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圖4的椅子,和我們當代的椅子基本已無任何區別,甚至有些椅子的弧度做得也無比符合人力工學,還有精美的棋子、傢具等等,更不要提至今我們也無法建造的金字塔了,古 埃及 人甚至已經造出了琉璃和玻璃。說實話,我是極為震驚古 埃及 文明的高度發達的,如果得以不斷代的傳承,可以想見今日社會的發達程度。
中國 館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的精美絕倫,現在的展品也是中英兩方的專家在2017年篩選出的2萬件沒有爭議的展品,不過如此一來,很多本身意義超凡的展品由於有了國別的敏感,我們難以再見, 比如 敦煌 。總體來說, 中國 館也是基本根據中華文明的歷史來佈置,從商周到現代,各朝各代都有典型展品去呈現當時的特點。可以看到,中華文明在開放包容的唐宋達到了頂峰,甚至成為了當時世界的中心,而從16世紀開始了300年的閉關鎖國之後,錯過了大航海、工業革命、第一次科技大爆發的我們,就開始一段恥辱之旅,直至近40年,才算是迎頭漸漸趕上。但可想而知,用100年的時間去趕上西方500年的發展, 中國 的壓力與問題前所未有的大。
David爵士的 中國 瓷器特展也十分值得一看,收集了 中國 歷朝的精美瓷器,其中天青色的17件汝窯瓷器更是珍品,要知道,全世界也不過80多件。但其實後來看 日本 館,我發現,作為瓷器發源地的 中國 ,在近現代的瓷器製作上,論精美與藝術,我們已經有點漸漸落後於 日本 了。
我其實是個世界主義者,在 大英 博物館,是我們這樣人的天堂,在這裡,國家的概念其實某種意義上並沒有那麼強,文明與文化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同時又在某種程度相互流通、傳承與影響,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用自己的足跡和智慧留下了若干清晰與模糊的痕跡,至少, 大英 博物館證明我們真的存在過。
很感謝 大英 博物館的守護者們,在過去兩百年間,窮盡心力與財力,從全世界搜羅各種人類文明的證據,才讓我們得以在一個地方就可以看到人類濃縮的歷史,也可以從更廣闊更宏大的視角去認知我們所處的世界,認知我們自我的定位與位置。
我想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懂得,任何的封閉與保守,只能導致落後與消亡。個人如此,國家如此,文明亦如此。 延伸說兩句吧。其實看得越多接觸的信息越多,越覺得文明也罷,國家也罷,個人也罷,都需要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知。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真的長處與短板,而不是一味蒙著頭大喊老子世界第一,當然,也不能一味妄自菲薄,覺得哪兒哪兒都不如人。
身處大國,我們不可避免的會期望這個國家是領先於世界的,甚至希望很多的起源都在 中國 。但其實起源哪裡除了增加所謂自豪感外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我們能將中華特有的文明持續不斷的傳承到今天,而不是像兩河文化、古 埃及 、古 印度 等等已經完全中斷,本身就說明瞭中華文明某些地方一定是有其獨特之處。而我們最為強盛耀眼的朝代,恰恰不就是最為開放包容兼容並蓄的唐宋嗎?
人類的歷史絕大多數都是由戰爭、爭奪與搶掠組成的。文明與文明之間,除了靠貿易與移民來傳播,還有最重要的戰爭手段去征服與消滅。實際上,今天的世界,也不知不覺站在了一個拐點,二戰後的黃金年代也在逐漸終結,各種民粹主義正在大力抬頭。
但是,個人覺得,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個態度到今天仍然適用,畢竟,生存與競爭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想要不消失不被消滅,無他,只有不斷的學習、融合、創造、發展,亘古不變。 劍橋漫游今天終於恢復了我們家出游的節奏,在中午12點到達了 劍橋 。
沒有做攻略,一頓亂走,後來在游客中心花了4磅買了本小冊子地圖,才算是稍微有點章法。感覺上吧,如果不是對 劍橋 有特殊的感情,這裡更像個商業化的古鎮。國王學院的10磅門票有點坑爹,還不如旁邊 雷恩 圖書館邊上免費的康河風景更美。周日,很多學院都不開門,我們就瞎溜達一氣,拍拍照片玩一玩,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沒那麼商業化的一些地方。
明天就要離開 倫敦 一路北上了,感覺 倫敦 是個非常接地氣的城市,和 羅馬 的大氣正統 巴黎 的文藝 佛羅倫薩 的藝術感等等完全不同。
游客很多,可是本地人也很多,還非常喜歡在小酒館外站著喝酒聊天,露天的各種把戲不只是吸引游客,我看很多當地人也玩得不亦樂乎,大晚上各個廣場街頭的熱鬧是一種非常具有煙火氣的熱鬧,很是特別。
倫敦 的公共交通非常發達,我每次看紅色巴士扭著龐大的身軀在那麼狹窄的道路上靈活來去,就很是佩服巴士司機的技術。地鐵線路密密麻麻,可惜又悶又熱,據說 倫敦 人對於在地鐵里開通手機信號的熱衷程度遠遠低於裝空調。
總體上,會覺得這是個很有活力節奏適中的城市,其實回想起來, 北京 奧運閉幕式上的 倫敦 8分鐘還真的把它的氣質表現得很是傳神。此行最遺憾的是還有很多博物館沒來得及去看, 比如 自然歷史博物館、 維多利亞 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等等,只能安慰自己以後再來喂鴿子吧 。
於是我們拖著快要殘了的雙腳死活來到了這裡。美術館門票免費,門口有人讓你自願捐贈,也有語音導覽可以租到。英文的導覽幾乎每一幅畫都有講解,中文就會少很多,給個目錄後你需要自己根據房間號找到畫冊上提示有中文解說的畫,輸入畫的編號就可以聽到這幅畫的故事了。
我是強烈建議一定要租的,或者就乾脆請個專業導游來講解,因為美術館真的太值得看了。從公元1000年左右到20世紀初的印象派,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提香梵高高更莫奈等等, 歐洲 各個時代的代表畫作都有不少。
因為展覽的房間太多,我們基本上也像尋寶一樣,把標註著中文講解的地圖與展廳緊緊結合,找到一幅名畫,就開始歡呼雀躍的按下號碼,面對畫作認真欣賞起來。
非常非常非常可惜的是,國家美術館的鎮館之寶——梵高的《嚮日葵》近期借出做專展了,簡直是讓人遺憾的不得了,好在《椅子》還在,再加上其他莫奈的美作,以及還收藏了我最喜歡的克利姆特,也算是彌補了缺憾。
最後其實都沒有看完,一是江小兔已經叨叨死了,二是時間確實不夠了。真是有些後悔白天去了網紅打卡地,而沒有認認真真來國家美術館好好看看各種名畫。這輩子買是沒戲了,能在各個博物館美術館欣賞這樣傑出的人類頂尖藝術創作,真的感覺太值了。 文明簡史今日的重頭戲就是 大英 博物館。
這座世界聞名的博物館位於一條不起眼的街道羅素街上,也是幾大博物館里唯一不收門票的博物館,藏品800多萬件,展出的也就一小部分,而今日我們能看到的更是一小部分的一小部分。
大英 博物館其實是座從人類史角度展示的博物館。我在淘寶上訂了4小時的講解,也就只能看一下兩河流域、古 埃及 、古 希腊 、古 羅馬 的部分展品、 中國 館、 朝鮮 館、 日本 館以及一個瓷器特展,5000年以前的人類史和部分中世紀以後的 歐洲 歷史並未涉及,而 大英 博物館的若干鎮館之寶恰恰就是史前文明的很多考古發現,本次只能遺憾錯過。不過僅就這短短的4個小時講解,都獲益匪淺,簡而言之,就是一段濃縮的人類文明史。
非常喜歡講解Emily老師的態度: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考古則是用科學的態度去找到當時生活的證據。在 大英 博物館,考古學家們就力圖用這些證據去還原當時真實的場景。
於是,我們看到,早在公元前5000年,兩河流域就出現了有象形文字的文明,蘇美爾人甚至向東一路流傳到了東亞,而同時期的華夏文明還處在傳說中,目前也尚未找到任何考古學上的證據證明當時的東亞存在高度發達的文明,這與我們從小被教導的很多認識其實完全不同。
我們還看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 埃及 文明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圖4的椅子,和我們當代的椅子基本已無任何區別,甚至有些椅子的弧度做得也無比符合人力工學,還有精美的棋子、傢具等等,更不要提至今我們也無法建造的金字塔了,古 埃及 人甚至已經造出了琉璃和玻璃。說實話,我是極為震驚古 埃及 文明的高度發達的,如果得以不斷代的傳承,可以想見今日社會的發達程度。
中國 館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的精美絕倫,現在的展品也是中英兩方的專家在2017年篩選出的2萬件沒有爭議的展品,不過如此一來,很多本身意義超凡的展品由於有了國別的敏感,我們難以再見, 比如 敦煌 。總體來說, 中國 館也是基本根據中華文明的歷史來佈置,從商周到現代,各朝各代都有典型展品去呈現當時的特點。可以看到,中華文明在開放包容的唐宋達到了頂峰,甚至成為了當時世界的中心,而從16世紀開始了300年的閉關鎖國之後,錯過了大航海、工業革命、第一次科技大爆發的我們,就開始一段恥辱之旅,直至近40年,才算是迎頭漸漸趕上。但可想而知,用100年的時間去趕上西方500年的發展, 中國 的壓力與問題前所未有的大。
David爵士的 中國 瓷器特展也十分值得一看,收集了 中國 歷朝的精美瓷器,其中天青色的17件汝窯瓷器更是珍品,要知道,全世界也不過80多件。但其實後來看 日本 館,我發現,作為瓷器發源地的 中國 ,在近現代的瓷器製作上,論精美與藝術,我們已經有點漸漸落後於 日本 了。
我其實是個世界主義者,在 大英 博物館,是我們這樣人的天堂,在這裡,國家的概念其實某種意義上並沒有那麼強,文明與文化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同時又在某種程度相互流通、傳承與影響,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用自己的足跡和智慧留下了若干清晰與模糊的痕跡,至少, 大英 博物館證明我們真的存在過。
很感謝 大英 博物館的守護者們,在過去兩百年間,窮盡心力與財力,從全世界搜羅各種人類文明的證據,才讓我們得以在一個地方就可以看到人類濃縮的歷史,也可以從更廣闊更宏大的視角去認知我們所處的世界,認知我們自我的定位與位置。
我想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懂得,任何的封閉與保守,只能導致落後與消亡。個人如此,國家如此,文明亦如此。 延伸說兩句吧。其實看得越多接觸的信息越多,越覺得文明也罷,國家也罷,個人也罷,都需要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知。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真的長處與短板,而不是一味蒙著頭大喊老子世界第一,當然,也不能一味妄自菲薄,覺得哪兒哪兒都不如人。
身處大國,我們不可避免的會期望這個國家是領先於世界的,甚至希望很多的起源都在 中國 。但其實起源哪裡除了增加所謂自豪感外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我們能將中華特有的文明持續不斷的傳承到今天,而不是像兩河文化、古 埃及 、古 印度 等等已經完全中斷,本身就說明瞭中華文明某些地方一定是有其獨特之處。而我們最為強盛耀眼的朝代,恰恰不就是最為開放包容兼容並蓄的唐宋嗎?
人類的歷史絕大多數都是由戰爭、爭奪與搶掠組成的。文明與文明之間,除了靠貿易與移民來傳播,還有最重要的戰爭手段去征服與消滅。實際上,今天的世界,也不知不覺站在了一個拐點,二戰後的黃金年代也在逐漸終結,各種民粹主義正在大力抬頭。
但是,個人覺得,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個態度到今天仍然適用,畢竟,生存與競爭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想要不消失不被消滅,無他,只有不斷的學習、融合、創造、發展,亘古不變。 劍橋漫游今天終於恢復了我們家出游的節奏,在中午12點到達了 劍橋 。
沒有做攻略,一頓亂走,後來在游客中心花了4磅買了本小冊子地圖,才算是稍微有點章法。感覺上吧,如果不是對 劍橋 有特殊的感情,這裡更像個商業化的古鎮。國王學院的10磅門票有點坑爹,還不如旁邊 雷恩 圖書館邊上免費的康河風景更美。周日,很多學院都不開門,我們就瞎溜達一氣,拍拍照片玩一玩,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沒那麼商業化的一些地方。
明天就要離開 倫敦 一路北上了,感覺 倫敦 是個非常接地氣的城市,和 羅馬 的大氣正統 巴黎 的文藝 佛羅倫薩 的藝術感等等完全不同。
游客很多,可是本地人也很多,還非常喜歡在小酒館外站著喝酒聊天,露天的各種把戲不只是吸引游客,我看很多當地人也玩得不亦樂乎,大晚上各個廣場街頭的熱鬧是一種非常具有煙火氣的熱鬧,很是特別。
倫敦 的公共交通非常發達,我每次看紅色巴士扭著龐大的身軀在那麼狹窄的道路上靈活來去,就很是佩服巴士司機的技術。地鐵線路密密麻麻,可惜又悶又熱,據說 倫敦 人對於在地鐵里開通手機信號的熱衷程度遠遠低於裝空調。
總體上,會覺得這是個很有活力節奏適中的城市,其實回想起來, 北京 奧運閉幕式上的 倫敦 8分鐘還真的把它的氣質表現得很是傳神。此行最遺憾的是還有很多博物館沒來得及去看, 比如 自然歷史博物館、 維多利亞 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等等,只能安慰自己以後再來喂鴿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