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記憶—感受吳哥之美,不一樣的2020(硬核科普,超強乾貨)
↑Lucky Mall ↑Lucky Mall 這個有點像我們的炸油條吧,也是$1/2個,還有有醬汁配,味道… ↑Lucky Mall 老市場走到盡頭,在去往Art Market的路上有一個母女倆賣這個類似鬆餅的東西,1000柬幣一個,都是剛剛烤好的,買的人還挺多的,每次路過都排隊,應該就是雞蛋牛奶和麵和好的皮,裡面還摻了應該是菠蘿碎和椰肉的,有濃濃的椰香味,作為一個平時不吃椰蓉的人,這種味道並不是很喜歡,不過不到2塊錢人民幣倒是可以嘗一下~ ↑Noon Night Market 最後一天在老市場門口閑逛,無意中遇見一個大姐推車賣竹筒飯
和J在外圈騎行的時候,他曾經指著路邊攤跟我說, 東南亞 的竹筒飯特好吃,當時在正午日頭下暴曬,路上沒有人也沒有車,我們剛剛經歷了摩托車拋錨,不敢騎的太快,更不敢停車,所以全程都沒有吃到,現在他走了,我自己隨便在街上走走卻遇見小攤販,打開棕櫚葉,聞到淡淡的椰香,輕輕咬一口,裡面有香蕉和椰肉,甜甜的味道~ 大姐除了賣竹筒飯,還賣烤香蕉,外面一層是椰蓉碎,早餐吃到的香蕉都是甜甜的,我還感嘆說 柬埔寨 的香蕉怎麼這麼甜,可是竹筒飯和烤完的香蕉竟然是有一點點酸的 玩什麼當然是 吳哥窟 了,不然我們去乾什麼呢~
1\. 吳哥窟 大小圈+外圈 (樓主走過的路線,後面有詳解)
2\. 吳哥國家博物館
3\. 洞里薩湖 (我沒去)
4\. 荔枝山 (我沒去,實在難以在35度的暴曬下爬山)
5\. 馬德旺 (本想去體驗竹火車,奈何鐵路在維修~只能放棄了)
6\. 叢林飛躍
樓主奉上經典三日游路線供參考,懶人可以直接截圖給包車司機看哦~(我的具體行程會在後面細講)
DAY1 Small Circle(小圈 ) - Angkor Thom South Gate(吳哥城南門)
-Angkor Thom(吳哥城)
\- Bayon(巴戎寺)
\- Ba Phoun(巴方寺)
\- Phimean Akas(空中宮殿)
\- Terrace of Elephants(戰象平臺)
\-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癩王平臺)
-Ta Prohm(塔普倫寺)
-Takeo( 茶膠 寺/塔高寺)
-Chau Say Tevada(周薩神廟)
-Phnom Bakheng(巴肯寺)
-Sunset(日落)
DAY2 Big Circle(大圈) - Preah Khan(聖劍寺)
-Neak Pean(涅槃宮/龍蟠水池)
-East Mebon(東梅奔寺)
-Pre Rup(變身塔/比粒寺)
-Srah Srang(皇家御池)
-Prasat Kravan(荳蔻寺)
-Angkor Wat (吳哥寺)
-Sunset(日落)
DAY3 Outer Circle(外圈) - Angkor Wat Sunrise(吳哥寺日出)
\- Banteay Samre(班蒂色瑪寺)
\- Kbal spean(高布斯濱)
-Banteay srei(女皇宮)
-Beng Mealea(奔密列)
-Rolous group: (羅洛士建築群)
\- Kompong Phhluk ( 洞里薩湖 空邦魯)
-Sunset(日落)
TIPS: 吳哥窟 門票分一日/三日/七日,一日票當天有效,三日票七天內有效,七日票一個月內有效,每一天進入 吳哥窟 時會在當天的日期處打孔,但同一天可以不限次數進入 吳哥窟 。票價分別為$17/62/72(另外,從2020.1.1日開始,崩密列不再單獨收$5的門票,全部包含在 吳哥窟 門票內,但如想去 洞里薩湖 看日落,還是要單獨支付$20費用) 印度教基礎知識掃盲~我是一個沒有信仰的人,但內心始終對各路神仙保持著敬畏,在此之前我沒有做過任何功課,對各個教派也完全不瞭解,相信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所以在我做完功課並且走遍了吳哥之後,整理了一些小知識,方便大家在去參觀之前做一些基本的瞭解,不然去看 吳哥窟 ,真的會覺得,一堆石頭有什麼可看的~但是如果帶著興趣和好奇去探索,你會發現樂趣多多,並且感嘆吳哥文化的偉大和神奇~
一、 印度 教的起源
古 印度 神話中 須彌山 是世界的中心,而神都生活在 須彌山 上, 須彌山 有五層,周圍有海環繞,山頂生活著帝釋天。 印度 教相信所有的生命都是從海裡誕生的,而所謂的海一般譯為“milk sea”,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乳海,乳汁供養生命,因此從乳海中誕生了生命,而乳海的浪花就成為了 印度 教雕刻必不可少的背景。在參觀吳哥的過程中,如果仔細觀察門楣上的雕刻,你就會發現,乳海的浪花是出現最多的~
二、 印度 教三大主神—梵天神、濕婆神、毗濕奴神
首先,講講 印度 教信奉的創造萬物的梵天神Brahma,Brahma也是婆羅門教的來源,梵天神最大的特點就是頭部有四面,多是多頭多手的造型出現,梵天神的形象後來也極大的影響了佛教, 比如 我們的佛教後來在表示佛祖濟度眾生的時候也都是多手的形象出現, 比如 我們都熟知的千手觀音~但是在 吳哥窟 ,各大寺廟多供奉的是濕婆或吡濕奴,很少看到梵天像,只有在吳哥寺、荔枝山、高布斯濱才有極少的梵天浮雕。
再來說說濕婆神Shiva,Shiva是 印度 教徒最崇拜的神,兼具殘暴和溫和兩種性格。他的最大特點是額頭上有第三隻眼,他的第三隻眼可以看透世間的一切美醜,感受眾生的甘苦。同時,Shiva也被叫做毀滅之神、破壞,傳說中Shiva平時在 須彌山 山頂修行,打坐修行不輕易活動,而一旦Shiva站起來開始跳舞,那麼他所跳的便是毀滅之舞,此時便是整個大地毀滅之時,因此也被人們稱為毀滅之神,是三大主神中最受敬畏的神。
濕婆神代表了最原始的生殖力量,作為主神被祭祀時,通常用男性的生殖器Linga(林迦)表示,既表現了濕婆神破壞之後的創造之神的特點,同時又與 印度 教的生殖崇拜聯繫在了一起。
在吳哥寺廟中,男性生殖器林迦一般與女性生殖器尤尼在一起出現,一般結構為尤尼以方形出現在最下方,中間有一個八角形的棱柱,林迦在最上方,以圓柱形代表出現。下方尤尼的側面一般會設計水道,傳說中用於祭祀時註入林迦的聖水流出,流出的聖水沿水道向 北流 淌~
最後介紹第三大主神毗濕奴Visnu。毗濕奴被稱為創造之神,是可以將太陽光芒四射的狀態神話的神靈,一般以四隻手的形象出現,四隻手分別持有法螺、金剛杵、日輪和蓮花苞,四種物品均為現在的密宗法器,其中法螺代表了海潮音即大海的力量,日輪代表了太陽的光芒,蓮花苞則象徵著生命的起源和複活。
三、三大神的配偶和坐騎
印度 教不同於佛教的一點就是, 印度 教相信神和人是一樣的,一樣可以有配偶,因此濕婆神和毗濕奴神都是有一位美麗的妻子的。而同時在 印度 神話中每一位神都配有一個自己的坐騎,有時候單獨出現的坐騎也可以代表該神。
濕婆神——坐騎是一隻牛,名為Nandi。
——濕婆神的太太叫Uma,在一些浮雕上會坐在Nandi上和濕婆神一起出現。
毗濕奴神——坐騎是一隻鳥,名為Garuda,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金翅鳥。
——毗濕奴神的太太叫Lakshmi,一般譯為拉克希米,十分美麗。傳說中拉克希米是“乳海攪動”時出現的,和毗濕奴神一樣也擁有四隻手,分別持有蓮花、盛有阿姆利塔的瓶子、毗
魯瓦的果實和法螺。
四、動物神(明天繼續,這部分實在太枯燥了)
在 印度 教的神話中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都保留了動物造型。 吳哥窟 的雕刻中,一般最精緻的都在門楣,重要的寺廟或者門楣上會出現的都是蛇的雕刻,仔細觀察會發現,分別會有5、7、9頭蛇,蛇的頭越多,代表法力越高,地位越重要。
【蛇神NAGA】在 印度 教神話中被視為宇宙的起源,搞清楚NAGA的前世今生,對游客參觀 吳哥窟 會有不小的幫助。傳說 菩薩 和阿修羅代表的兩股力量,分別撕扯著一條大蛇,而蛇在扭曲過程中攪動了乳海,乳海翻騰,出現了無數的浪花,而每朵浪花卷起來都會出現一位Apsara女神。因為Apsara在翻騰的浪花中誕生,所以每一尊女神都是面帶微笑,因為她們恰恰代表了喜悅生命的誕生。(Apsara女神類似佛教中的飛天,在 吳哥窟 的很多雕塑中都穿戴十分華麗,並且有著曼妙的舞姿)
【女神Apsara】 Apsara女神一般以仙女形象出現,部分比較古老的寺廟外牆上也會出現形態各異的女神像。參觀Apsara的時候可以著重觀察她們的手指動作,一般都是拇指和食指捏合在一起,另外三個手指外翻,如果聯想一下確實呈花苞狀。有一些特殊的女神像手指甚至可以彎到手背的弧度,看起來也是突破了生理極限的...但是這種柔韌在 印度 傳說里是存在的。這個手指的動作類似於佛教中的“印”的手勢,代表了生老病死的循環。每一尊Apsara雕刻都是面帶微笑,安靜祥和的,表現了她們得到生命的喜悅之情。而手指的花苞一般都放在肚臍的位置,是因為 印度 教神話中相信肚臍是誕生生命的地方,也是生命的起源,而手指呈現的蓮花花苞則代表了生命的綻放。聽聞在 吳哥窟 盛極一時的年代,每一個Apsara女神像都是頭戴花冠,鑲滿了黃金珠寶,腰上繫上紗麗,腰帶上還綴著珠寶瓔珞,即使到了現代,如果能靜下心來觀察,還是能看到這些瓔珞的紋路,感受到飄逸的紗麗,那種翩翩起舞的美感依舊會讓人覺得無比震撼。尤其是在女皇宮中心殿堂的那尊十分出名的Apsara,會不由得就被她吸引,具體的故事在女王宮部分再介紹吧~
【猴神Hanuemam】哈努曼擁有長長的尾巴,能夠在空中飛行並可以隨意變化自己身體的大小。在神話《羅摩衍那》中,哈努曼作為效忠於羅摩王子的猴子大軍的首領出現,與惡魔鬥爭。在吳哥寺第一迴廊的外牆上雕刻這長80公尺的大型壁畫,就有哈努曼出征打仗的情形。如果能駐足觀察就會發現,每一個哈努曼的表情、動作、神態都不同,有一些表情猙獰,有一些動作可愛,全部惟妙惟肖,無不讓人感嘆古代人類的技法能如此神乎其神。
【鳥神Garuda】Garuda也是 印度 教神話中比較重要的動物神,地位相當於佛教中的金翅鳥王,同時也是毗濕奴的坐騎。傳說在天界巡迴的太陽是它惡毒起源,它的身體為人形,頭和嘴、翅膀以及爪都是雕的形象,是蛇神NAGA的天敵(此處還有一個神話故事,後面詳解),因此Garuda和Naga在一起打鬥的場面也很詳見。現在Garuda是印尼航空的LOGO符號。
吳哥寺、巴戎寺都有十分顯眼的Garuda雕刻,聖劍寺第一圍牆東塔門入口處有一尊站立在Naga身上的Garuda雕像,氣勢宏大,十分傳神。 年夜飯去年的年三十下午,坐在慈恩寺門前的小廣場,看書曬太陽,彼時心裡有一個人,讓我想起來會嘆氣,也會微笑。晚上在 西安 的大唐不夜城閑逛,跟著live樂隊狂嗨,喊著跳著,隔著2000多公里的距離,在weibo上祝所有人新年勝舊年,希望自己的2019年能有新的收穫。那時候還有所等待,而人,只要有所等待,就意味著還有所希望。
2019年新年背起背包去 西藏 朝聖,年中去撒哈拉看了日出和星河,一個人走在路上,住青旅,搭車,看到了更加不一樣的風景,學會了應對旅途中的搭訕,走在穆斯林的街頭對男人們探究的目光視而不見。躺在帳篷外看著滿天星斗的時候心裡在想,你願意身邊有一個陪你一起看星星的人嗎?答案始終沒有浮現,所以回國後一起過了一個生日,然後大 大方 方為自己的選擇買了單~
很多時候會想回到 鼓浪嶼 騎騎車,爬上 日光 岩靜靜的坐上一天,也會回想起 毛里求斯 的海和天,那時候的我,還有人愛。那一年以後,生命中依然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成熟的年輕人會熱烈的付出並要求回報,成熟的扛著生活的重擔空喊著口號說有多麼愛你,而時間教會我,取悅自己。人生已經很苦,以後生命里的每一分鐘都不想委屈自己,所以要抓緊一切時間,努力快樂。
年紀漸長,行走在路上遇到談得來的伙伴,就一塊吃飯,一起上路,途中隨便走走停停,指指點點,歡聲笑語。因此此行遇見這些十分好相處的小伙伴,遇見J,大概是命運的安排,亦是我的幸運。感謝你一路上陪我吃飯,載我兜風,一起爬上寺廟看日落,再凌晨起床接我去看日出...至於以後,或許陽關道,獨木橋,狹路相逢,客客氣氣,便很好~ 小吳哥再來一波掃盲~有多少人是跟之前的我一樣,認為大吳哥就是 吳哥窟 的大圈的...
大吳哥城其實是小圈的那些寺廟, 比如 巴戎寺、巴芳寺、空中宮殿、戰象平臺等等,甚至包括巴肯山。而小吳哥指的卻是平時我們所稱大圈的吳哥寺,這個發現讓我也很意外~
開始正式的參觀之前,有必要再科普一下 吳哥窟 寺廟的參觀流程, 印度 教不同於現在我們崇尚的南北向,一般都是東西向,以東為尊,因為那是太陽升起的方向,也被認為的生命的起源,因此一般的寺廟都是東門為大門,進入東門後會有一段長長的甬道,每個寺廟甬道的長度不統一,像吳哥寺就有800多米的超長甬道,而甬道兩側都會有兩個小建築,現在很多說法都稱“藏經閣”,是因為“藏經閣”在現在比較容易被理解,但我猜測建造當年應該是用來沐浴更衣的地方,至少是焚香洗手的地方, 比如 現在 中東 的穆斯林國家在進入寺廟,甚至房間、洗手間之前都有一個脫鞋、洗手的地方,說法是要把自己打理乾凈,一塵不染的去面佛,以顯示謙卑和虔誠~過了“藏經閣”繼續走,一般就會到達正殿,當然也有一些寺廟建築是前後排的結構,部分正殿會被一些小的建築圍繞在中央,這就是需要視每個寺廟不同的情況具體分析了~
【聖劍寺】 建議參觀時長2h
聖劍寺是吳哥寺最大的四面之一,與塔普倫寺形成完美的呼應。聖劍寺人不多,與塔普倫相比簡直不是一個級別~聖劍寺是闍耶跋摩七世修建,傳說中是為了紀念他父親而修建的寺廟,同時也有一種說法稱這裡是闍耶跋摩七世的臨時住處。聖劍寺和其他大多數寺廟一樣,主入口位於東方,但是我們第一天出發走散了不說,還走錯了入口,來到了西門進入寺廟。西門幾乎沒什麼自然的奇跡 ↑聖劍寺 西門入口,說實話第一眼見到的時候完全沒有什麼震撼的感覺~ ↑聖劍寺 第一個到達的寺廟,Tim突然來了興緻,用單反和手機對著我就是一通亂拍,但是後來因為聖劍寺太大,我們一行人還是走散了 ↑聖劍寺 Tim給我拍完這裡,這裡莫名其妙變成了一個打卡拍照點,絡繹不絕的人在排隊照相,我們來的時候這裡根本沒有人... ↑聖劍寺 這是一條跟我走南闖北的褲子,跟我去過 巴釐島 曬太陽,還跟我去過撒哈拉看星星,今天又陪我來 吳哥窟 探究古文明,嘴上一直說出來旅行不要穿一樣的衣服,無奈我骨子裡其實就是一個戀舊的人~ ↑聖劍寺 一直跟Tim結伴拍拍拍,走到這裡J突然入鏡,要求我為他拍幾張,同時指了一個高處告訴我站上去,然後不知道被幾個人咔嚓了幾張照片~ ↑聖劍寺 這是從東門繞過之後發現的一處遺跡,有沒有古 羅馬 的感覺~ ↑聖劍寺 第一次看到毀損如此嚴重的場景,心裡還是有些震撼的,想想 吳哥窟 的寺廟允許我們走進甚至觸摸,而某些地方的古遺跡都要圍起來,相隔十幾米,也不知道還能看到什麼 ↑聖劍寺 為了背景沒有人 ,只能換個角度,通過這張圖片,我對Tim哥的拍照技術也是不敢恭維了 這是繞過 東北 往西門走的路上偶然發現的一個小長廊,我說這裡蠻好看的,然後虹虹叫我回頭
這張還很滿意,果然拍照還是要女孩子才能互相理解 ↑聖劍寺 ↑聖劍寺 還給虹虹留了一張~ ↑聖劍寺 【龍蟠水池】也叫涅槃宮,中央殿堂是一座坐落在水池中央的寺廟,東南 西北 四個方向分別有一個小水池。中央殿堂周圍盤繞著兩條七頭Naga,四座小水池裡曾經有四座雕像,分別為象、馬、獅和人。從東門進入後,往中央殿堂的方向看,能看到一座非常醒目的飛馬雕像,馬身人腿,傳說是觀音曾經化作一匹飛馬從島嶼上救了一群受難的人,也就是世人所稱的觀音 菩薩 渡人。
↑龍蟠水池 走進涅槃宮需要經過一條長長的棧橋,沒有防護措施,但是景色卻很好,雖然不是雨季,但是周圍的河裡也有水,還有開敗了的荷花,這個老人不知道在船上打撈著什麼,很多人都在好奇的看
我也走到岸邊去看了,J問我她在做什麼,我說我也看不清楚,合著他是真的把我當成了全知。 ↑龍蟠水池 很簡單的幾個水池,內部的雕像已經看不清楚,所以參觀可能二十分鐘就足夠了,我們就是進去走了一圈就出來了
路上和J邊走邊聊,我給他講我聽到的另一個說法,涅槃宮是闍耶跋摩七世建造的,建起來的時候用途是醫院,這些水池中央供奉的神像分別代表的不同的方位,也代表了身體不同的部位, 比如 胃痛對應東南 西北 的哪一個方向,那麼就去到對應方向的神像所在的水池,當年的水池用現在的話解釋應該類似我們現在的藥浴...我們邊走邊說,J聽的津津有味,說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卻開玩笑說,這水池如果讓他下去泡,那是堅決不去的 ↑龍蟠水池 【東梅奔寺】東梅奔寺修建時原本的功能是一座水庫,如今已經乾涸,據說從建築學的角度看,站在高處還是可能看到水庫的構造是十分科學合理的。但遺憾的是東梅奔還沒有建造完成就被廢棄了,這一點從兩側堆積的土坡也可以得到驗證 ↑東梅奔寺 東梅奔的寺廟是磚結構,雕刻十分精美,下午兩三點鐘正是最熱的時間,Tim和虹虹早已經找了陰涼的地方休息。 我跟著J,一遍一遍的看著門楣上的雕刻,聽著那些古老的神話故事,感覺時間都慢了下來,這就是文明的力量吧。J發現磚上有很多不規則的洞眼,於是我們開始猜測這是做什麼用的,Tim說是放寶石的,我們倆卻嘲笑他說哪裡有那麼多的寶石放在牆面上,我說大概是和建築上的東西相關吧,具體是什麼我也說不清,也被J嘲笑,說我等於沒有答案...其實磚結構上的洞眼最初是用來固定表層石膏的,所以現在牆面的雕刻才保存的十分完整。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比粒寺】比粒寺是3層的塔型建築,頂層的五座正方形神殿是按照梅花形狀排列。傳說比粒寺是皇室的火葬場,聽起來有點怕怕的,但是如果你到了現場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一定都不會覺得怕了(此後J一直開玩笑說在比粒寺的這天自己看到了猴山,想來也是非常形象的比喻了)
比粒寺現在已經成了除巴肯山之外最佳的落日觀賞點,所以我堅持去比粒寺看日落,所以我們匆匆趕到,沒有多少時間參觀,就爬上了寺頂看日落,Tim一直執著於給我拍夕陽下的剪影,差點就錯過了夕陽映襯下的稻田。
有一點還是需要說明,我身後那顆參天 大樹 ,著實是有點遮擋視線,但是比粒寺的好處在於,看日落不需要限流呀 ↑比粒寺 大吳哥大吳哥,也就是 吳哥窟 的小圈,應該是相對輕鬆的一天,原計劃是今天休息一天,睡醒看到早上J在群里問有沒有人起床,感覺自己狀態尚好就臨時改變了計劃,約了J去小圈。從今天開始便換了司機,J徹底成為了我的搭檔,吃過早飯便來青旅接上我,直奔巴戎寺~
吳哥窟 還是有很多歐美游客選擇騎行,個人建議大小圈可以騎行體驗一下不同的感覺,但是外圈就算了,雖然我一再建議要包車去外圈,但是在J的堅持下,我們還是選擇騎了摩托,於是一天下來,簡直要散架了,晚上去做massage,我倆直接昏睡~ 【Bayon】巴戎寺,也有譯作巴揚寺。由闍耶跋摩七世建造,是他晚年為自己建造的陵寢寺院,彼時他已經從 印度 教改信了大乘佛教,許多原始欲望的騷動,逐漸沉澱升華成一種極其安靜祥和的微笑。寺廟有54座寶塔,216尊面帶淡淡微笑的巨大觀音頭像作為裝飾。這些頭像從各個角度俯視著人間,暗示著君主的絕對權力、控制和仁慈。巴戎寺面朝東方,很多人喜歡在清晨去寺廟參觀,看著太陽升起後陽光一寸一寸的照亮每個頭像,那感覺一定無比的安寧和神聖,可惜2020年1月1日開始巴戎寺封閉了第三層,游客最多只能上到第二層,仰視佛像的笑容,感覺肯定和置身幾百尊笑臉之中不同吧。 ↑巴戎寺 置身巴戎寺,無論你從哪個角度抬頭,都是可以看到微笑的佛像,那種力量難以言說,但是內心卻無比安寧。其實巴戎寺不是很大,但是我卻在裡面徜徉了整個上午,就是不願離開,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巴戎寺 即使走在擁擠的迴廊里,每一個轉身,只要你抬頭,都能看到佛陀在微笑的註視你,而你真的會不自覺的回以一個淡淡的微笑 ↑巴戎寺 聽說如果在第三層,你身邊環繞著200多尊微笑的佛陀,跟隨著陽光角度的不斷變化,你可以看到每一尊佛像仿佛睜開了眼睛,在註視著你的一舉一動,也看著人間的困苦和喜樂
和J在外圈騎行的時候,他曾經指著路邊攤跟我說, 東南亞 的竹筒飯特好吃,當時在正午日頭下暴曬,路上沒有人也沒有車,我們剛剛經歷了摩托車拋錨,不敢騎的太快,更不敢停車,所以全程都沒有吃到,現在他走了,我自己隨便在街上走走卻遇見小攤販,打開棕櫚葉,聞到淡淡的椰香,輕輕咬一口,裡面有香蕉和椰肉,甜甜的味道~ 大姐除了賣竹筒飯,還賣烤香蕉,外面一層是椰蓉碎,早餐吃到的香蕉都是甜甜的,我還感嘆說 柬埔寨 的香蕉怎麼這麼甜,可是竹筒飯和烤完的香蕉竟然是有一點點酸的 玩什麼當然是 吳哥窟 了,不然我們去乾什麼呢~
1\. 吳哥窟 大小圈+外圈 (樓主走過的路線,後面有詳解)
2\. 吳哥國家博物館
3\. 洞里薩湖 (我沒去)
4\. 荔枝山 (我沒去,實在難以在35度的暴曬下爬山)
5\. 馬德旺 (本想去體驗竹火車,奈何鐵路在維修~只能放棄了)
6\. 叢林飛躍
樓主奉上經典三日游路線供參考,懶人可以直接截圖給包車司機看哦~(我的具體行程會在後面細講)
DAY1 Small Circle(小圈 ) - Angkor Thom South Gate(吳哥城南門)
-Angkor Thom(吳哥城)
\- Bayon(巴戎寺)
\- Ba Phoun(巴方寺)
\- Phimean Akas(空中宮殿)
\- Terrace of Elephants(戰象平臺)
\-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癩王平臺)
-Ta Prohm(塔普倫寺)
-Takeo( 茶膠 寺/塔高寺)
-Chau Say Tevada(周薩神廟)
-Phnom Bakheng(巴肯寺)
-Sunset(日落)
DAY2 Big Circle(大圈) - Preah Khan(聖劍寺)
-Neak Pean(涅槃宮/龍蟠水池)
-East Mebon(東梅奔寺)
-Pre Rup(變身塔/比粒寺)
-Srah Srang(皇家御池)
-Prasat Kravan(荳蔻寺)
-Angkor Wat (吳哥寺)
-Sunset(日落)
DAY3 Outer Circle(外圈) - Angkor Wat Sunrise(吳哥寺日出)
\- Banteay Samre(班蒂色瑪寺)
\- Kbal spean(高布斯濱)
-Banteay srei(女皇宮)
-Beng Mealea(奔密列)
-Rolous group: (羅洛士建築群)
\- Kompong Phhluk ( 洞里薩湖 空邦魯)
-Sunset(日落)
TIPS: 吳哥窟 門票分一日/三日/七日,一日票當天有效,三日票七天內有效,七日票一個月內有效,每一天進入 吳哥窟 時會在當天的日期處打孔,但同一天可以不限次數進入 吳哥窟 。票價分別為$17/62/72(另外,從2020.1.1日開始,崩密列不再單獨收$5的門票,全部包含在 吳哥窟 門票內,但如想去 洞里薩湖 看日落,還是要單獨支付$20費用) 印度教基礎知識掃盲~我是一個沒有信仰的人,但內心始終對各路神仙保持著敬畏,在此之前我沒有做過任何功課,對各個教派也完全不瞭解,相信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所以在我做完功課並且走遍了吳哥之後,整理了一些小知識,方便大家在去參觀之前做一些基本的瞭解,不然去看 吳哥窟 ,真的會覺得,一堆石頭有什麼可看的~但是如果帶著興趣和好奇去探索,你會發現樂趣多多,並且感嘆吳哥文化的偉大和神奇~
一、 印度 教的起源
古 印度 神話中 須彌山 是世界的中心,而神都生活在 須彌山 上, 須彌山 有五層,周圍有海環繞,山頂生活著帝釋天。 印度 教相信所有的生命都是從海裡誕生的,而所謂的海一般譯為“milk sea”,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乳海,乳汁供養生命,因此從乳海中誕生了生命,而乳海的浪花就成為了 印度 教雕刻必不可少的背景。在參觀吳哥的過程中,如果仔細觀察門楣上的雕刻,你就會發現,乳海的浪花是出現最多的~
二、 印度 教三大主神—梵天神、濕婆神、毗濕奴神
首先,講講 印度 教信奉的創造萬物的梵天神Brahma,Brahma也是婆羅門教的來源,梵天神最大的特點就是頭部有四面,多是多頭多手的造型出現,梵天神的形象後來也極大的影響了佛教, 比如 我們的佛教後來在表示佛祖濟度眾生的時候也都是多手的形象出現, 比如 我們都熟知的千手觀音~但是在 吳哥窟 ,各大寺廟多供奉的是濕婆或吡濕奴,很少看到梵天像,只有在吳哥寺、荔枝山、高布斯濱才有極少的梵天浮雕。
再來說說濕婆神Shiva,Shiva是 印度 教徒最崇拜的神,兼具殘暴和溫和兩種性格。他的最大特點是額頭上有第三隻眼,他的第三隻眼可以看透世間的一切美醜,感受眾生的甘苦。同時,Shiva也被叫做毀滅之神、破壞,傳說中Shiva平時在 須彌山 山頂修行,打坐修行不輕易活動,而一旦Shiva站起來開始跳舞,那麼他所跳的便是毀滅之舞,此時便是整個大地毀滅之時,因此也被人們稱為毀滅之神,是三大主神中最受敬畏的神。
濕婆神代表了最原始的生殖力量,作為主神被祭祀時,通常用男性的生殖器Linga(林迦)表示,既表現了濕婆神破壞之後的創造之神的特點,同時又與 印度 教的生殖崇拜聯繫在了一起。
在吳哥寺廟中,男性生殖器林迦一般與女性生殖器尤尼在一起出現,一般結構為尤尼以方形出現在最下方,中間有一個八角形的棱柱,林迦在最上方,以圓柱形代表出現。下方尤尼的側面一般會設計水道,傳說中用於祭祀時註入林迦的聖水流出,流出的聖水沿水道向 北流 淌~
最後介紹第三大主神毗濕奴Visnu。毗濕奴被稱為創造之神,是可以將太陽光芒四射的狀態神話的神靈,一般以四隻手的形象出現,四隻手分別持有法螺、金剛杵、日輪和蓮花苞,四種物品均為現在的密宗法器,其中法螺代表了海潮音即大海的力量,日輪代表了太陽的光芒,蓮花苞則象徵著生命的起源和複活。
三、三大神的配偶和坐騎
印度 教不同於佛教的一點就是, 印度 教相信神和人是一樣的,一樣可以有配偶,因此濕婆神和毗濕奴神都是有一位美麗的妻子的。而同時在 印度 神話中每一位神都配有一個自己的坐騎,有時候單獨出現的坐騎也可以代表該神。
濕婆神——坐騎是一隻牛,名為Nandi。
——濕婆神的太太叫Uma,在一些浮雕上會坐在Nandi上和濕婆神一起出現。
毗濕奴神——坐騎是一隻鳥,名為Garuda,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金翅鳥。
——毗濕奴神的太太叫Lakshmi,一般譯為拉克希米,十分美麗。傳說中拉克希米是“乳海攪動”時出現的,和毗濕奴神一樣也擁有四隻手,分別持有蓮花、盛有阿姆利塔的瓶子、毗
魯瓦的果實和法螺。
四、動物神(明天繼續,這部分實在太枯燥了)
在 印度 教的神話中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都保留了動物造型。 吳哥窟 的雕刻中,一般最精緻的都在門楣,重要的寺廟或者門楣上會出現的都是蛇的雕刻,仔細觀察會發現,分別會有5、7、9頭蛇,蛇的頭越多,代表法力越高,地位越重要。
【蛇神NAGA】在 印度 教神話中被視為宇宙的起源,搞清楚NAGA的前世今生,對游客參觀 吳哥窟 會有不小的幫助。傳說 菩薩 和阿修羅代表的兩股力量,分別撕扯著一條大蛇,而蛇在扭曲過程中攪動了乳海,乳海翻騰,出現了無數的浪花,而每朵浪花卷起來都會出現一位Apsara女神。因為Apsara在翻騰的浪花中誕生,所以每一尊女神都是面帶微笑,因為她們恰恰代表了喜悅生命的誕生。(Apsara女神類似佛教中的飛天,在 吳哥窟 的很多雕塑中都穿戴十分華麗,並且有著曼妙的舞姿)
【女神Apsara】 Apsara女神一般以仙女形象出現,部分比較古老的寺廟外牆上也會出現形態各異的女神像。參觀Apsara的時候可以著重觀察她們的手指動作,一般都是拇指和食指捏合在一起,另外三個手指外翻,如果聯想一下確實呈花苞狀。有一些特殊的女神像手指甚至可以彎到手背的弧度,看起來也是突破了生理極限的...但是這種柔韌在 印度 傳說里是存在的。這個手指的動作類似於佛教中的“印”的手勢,代表了生老病死的循環。每一尊Apsara雕刻都是面帶微笑,安靜祥和的,表現了她們得到生命的喜悅之情。而手指的花苞一般都放在肚臍的位置,是因為 印度 教神話中相信肚臍是誕生生命的地方,也是生命的起源,而手指呈現的蓮花花苞則代表了生命的綻放。聽聞在 吳哥窟 盛極一時的年代,每一個Apsara女神像都是頭戴花冠,鑲滿了黃金珠寶,腰上繫上紗麗,腰帶上還綴著珠寶瓔珞,即使到了現代,如果能靜下心來觀察,還是能看到這些瓔珞的紋路,感受到飄逸的紗麗,那種翩翩起舞的美感依舊會讓人覺得無比震撼。尤其是在女皇宮中心殿堂的那尊十分出名的Apsara,會不由得就被她吸引,具體的故事在女王宮部分再介紹吧~
【猴神Hanuemam】哈努曼擁有長長的尾巴,能夠在空中飛行並可以隨意變化自己身體的大小。在神話《羅摩衍那》中,哈努曼作為效忠於羅摩王子的猴子大軍的首領出現,與惡魔鬥爭。在吳哥寺第一迴廊的外牆上雕刻這長80公尺的大型壁畫,就有哈努曼出征打仗的情形。如果能駐足觀察就會發現,每一個哈努曼的表情、動作、神態都不同,有一些表情猙獰,有一些動作可愛,全部惟妙惟肖,無不讓人感嘆古代人類的技法能如此神乎其神。
【鳥神Garuda】Garuda也是 印度 教神話中比較重要的動物神,地位相當於佛教中的金翅鳥王,同時也是毗濕奴的坐騎。傳說在天界巡迴的太陽是它惡毒起源,它的身體為人形,頭和嘴、翅膀以及爪都是雕的形象,是蛇神NAGA的天敵(此處還有一個神話故事,後面詳解),因此Garuda和Naga在一起打鬥的場面也很詳見。現在Garuda是印尼航空的LOGO符號。
吳哥寺、巴戎寺都有十分顯眼的Garuda雕刻,聖劍寺第一圍牆東塔門入口處有一尊站立在Naga身上的Garuda雕像,氣勢宏大,十分傳神。 年夜飯去年的年三十下午,坐在慈恩寺門前的小廣場,看書曬太陽,彼時心裡有一個人,讓我想起來會嘆氣,也會微笑。晚上在 西安 的大唐不夜城閑逛,跟著live樂隊狂嗨,喊著跳著,隔著2000多公里的距離,在weibo上祝所有人新年勝舊年,希望自己的2019年能有新的收穫。那時候還有所等待,而人,只要有所等待,就意味著還有所希望。
2019年新年背起背包去 西藏 朝聖,年中去撒哈拉看了日出和星河,一個人走在路上,住青旅,搭車,看到了更加不一樣的風景,學會了應對旅途中的搭訕,走在穆斯林的街頭對男人們探究的目光視而不見。躺在帳篷外看著滿天星斗的時候心裡在想,你願意身邊有一個陪你一起看星星的人嗎?答案始終沒有浮現,所以回國後一起過了一個生日,然後大 大方 方為自己的選擇買了單~
很多時候會想回到 鼓浪嶼 騎騎車,爬上 日光 岩靜靜的坐上一天,也會回想起 毛里求斯 的海和天,那時候的我,還有人愛。那一年以後,生命中依然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成熟的年輕人會熱烈的付出並要求回報,成熟的扛著生活的重擔空喊著口號說有多麼愛你,而時間教會我,取悅自己。人生已經很苦,以後生命里的每一分鐘都不想委屈自己,所以要抓緊一切時間,努力快樂。
年紀漸長,行走在路上遇到談得來的伙伴,就一塊吃飯,一起上路,途中隨便走走停停,指指點點,歡聲笑語。因此此行遇見這些十分好相處的小伙伴,遇見J,大概是命運的安排,亦是我的幸運。感謝你一路上陪我吃飯,載我兜風,一起爬上寺廟看日落,再凌晨起床接我去看日出...至於以後,或許陽關道,獨木橋,狹路相逢,客客氣氣,便很好~ 小吳哥再來一波掃盲~有多少人是跟之前的我一樣,認為大吳哥就是 吳哥窟 的大圈的...
大吳哥城其實是小圈的那些寺廟, 比如 巴戎寺、巴芳寺、空中宮殿、戰象平臺等等,甚至包括巴肯山。而小吳哥指的卻是平時我們所稱大圈的吳哥寺,這個發現讓我也很意外~
開始正式的參觀之前,有必要再科普一下 吳哥窟 寺廟的參觀流程, 印度 教不同於現在我們崇尚的南北向,一般都是東西向,以東為尊,因為那是太陽升起的方向,也被認為的生命的起源,因此一般的寺廟都是東門為大門,進入東門後會有一段長長的甬道,每個寺廟甬道的長度不統一,像吳哥寺就有800多米的超長甬道,而甬道兩側都會有兩個小建築,現在很多說法都稱“藏經閣”,是因為“藏經閣”在現在比較容易被理解,但我猜測建造當年應該是用來沐浴更衣的地方,至少是焚香洗手的地方, 比如 現在 中東 的穆斯林國家在進入寺廟,甚至房間、洗手間之前都有一個脫鞋、洗手的地方,說法是要把自己打理乾凈,一塵不染的去面佛,以顯示謙卑和虔誠~過了“藏經閣”繼續走,一般就會到達正殿,當然也有一些寺廟建築是前後排的結構,部分正殿會被一些小的建築圍繞在中央,這就是需要視每個寺廟不同的情況具體分析了~
【聖劍寺】 建議參觀時長2h
聖劍寺是吳哥寺最大的四面之一,與塔普倫寺形成完美的呼應。聖劍寺人不多,與塔普倫相比簡直不是一個級別~聖劍寺是闍耶跋摩七世修建,傳說中是為了紀念他父親而修建的寺廟,同時也有一種說法稱這裡是闍耶跋摩七世的臨時住處。聖劍寺和其他大多數寺廟一樣,主入口位於東方,但是我們第一天出發走散了不說,還走錯了入口,來到了西門進入寺廟。西門幾乎沒什麼自然的奇跡 ↑聖劍寺 西門入口,說實話第一眼見到的時候完全沒有什麼震撼的感覺~ ↑聖劍寺 第一個到達的寺廟,Tim突然來了興緻,用單反和手機對著我就是一通亂拍,但是後來因為聖劍寺太大,我們一行人還是走散了 ↑聖劍寺 Tim給我拍完這裡,這裡莫名其妙變成了一個打卡拍照點,絡繹不絕的人在排隊照相,我們來的時候這裡根本沒有人... ↑聖劍寺 這是一條跟我走南闖北的褲子,跟我去過 巴釐島 曬太陽,還跟我去過撒哈拉看星星,今天又陪我來 吳哥窟 探究古文明,嘴上一直說出來旅行不要穿一樣的衣服,無奈我骨子裡其實就是一個戀舊的人~ ↑聖劍寺 一直跟Tim結伴拍拍拍,走到這裡J突然入鏡,要求我為他拍幾張,同時指了一個高處告訴我站上去,然後不知道被幾個人咔嚓了幾張照片~ ↑聖劍寺 這是從東門繞過之後發現的一處遺跡,有沒有古 羅馬 的感覺~ ↑聖劍寺 第一次看到毀損如此嚴重的場景,心裡還是有些震撼的,想想 吳哥窟 的寺廟允許我們走進甚至觸摸,而某些地方的古遺跡都要圍起來,相隔十幾米,也不知道還能看到什麼 ↑聖劍寺 為了背景沒有人 ,只能換個角度,通過這張圖片,我對Tim哥的拍照技術也是不敢恭維了 這是繞過 東北 往西門走的路上偶然發現的一個小長廊,我說這裡蠻好看的,然後虹虹叫我回頭
這張還很滿意,果然拍照還是要女孩子才能互相理解 ↑聖劍寺 ↑聖劍寺 還給虹虹留了一張~ ↑聖劍寺 【龍蟠水池】也叫涅槃宮,中央殿堂是一座坐落在水池中央的寺廟,東南 西北 四個方向分別有一個小水池。中央殿堂周圍盤繞著兩條七頭Naga,四座小水池裡曾經有四座雕像,分別為象、馬、獅和人。從東門進入後,往中央殿堂的方向看,能看到一座非常醒目的飛馬雕像,馬身人腿,傳說是觀音曾經化作一匹飛馬從島嶼上救了一群受難的人,也就是世人所稱的觀音 菩薩 渡人。
↑龍蟠水池 走進涅槃宮需要經過一條長長的棧橋,沒有防護措施,但是景色卻很好,雖然不是雨季,但是周圍的河裡也有水,還有開敗了的荷花,這個老人不知道在船上打撈著什麼,很多人都在好奇的看
我也走到岸邊去看了,J問我她在做什麼,我說我也看不清楚,合著他是真的把我當成了全知。 ↑龍蟠水池 很簡單的幾個水池,內部的雕像已經看不清楚,所以參觀可能二十分鐘就足夠了,我們就是進去走了一圈就出來了
路上和J邊走邊聊,我給他講我聽到的另一個說法,涅槃宮是闍耶跋摩七世建造的,建起來的時候用途是醫院,這些水池中央供奉的神像分別代表的不同的方位,也代表了身體不同的部位, 比如 胃痛對應東南 西北 的哪一個方向,那麼就去到對應方向的神像所在的水池,當年的水池用現在的話解釋應該類似我們現在的藥浴...我們邊走邊說,J聽的津津有味,說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卻開玩笑說,這水池如果讓他下去泡,那是堅決不去的 ↑龍蟠水池 【東梅奔寺】東梅奔寺修建時原本的功能是一座水庫,如今已經乾涸,據說從建築學的角度看,站在高處還是可能看到水庫的構造是十分科學合理的。但遺憾的是東梅奔還沒有建造完成就被廢棄了,這一點從兩側堆積的土坡也可以得到驗證 ↑東梅奔寺 東梅奔的寺廟是磚結構,雕刻十分精美,下午兩三點鐘正是最熱的時間,Tim和虹虹早已經找了陰涼的地方休息。 我跟著J,一遍一遍的看著門楣上的雕刻,聽著那些古老的神話故事,感覺時間都慢了下來,這就是文明的力量吧。J發現磚上有很多不規則的洞眼,於是我們開始猜測這是做什麼用的,Tim說是放寶石的,我們倆卻嘲笑他說哪裡有那麼多的寶石放在牆面上,我說大概是和建築上的東西相關吧,具體是什麼我也說不清,也被J嘲笑,說我等於沒有答案...其實磚結構上的洞眼最初是用來固定表層石膏的,所以現在牆面的雕刻才保存的十分完整。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比粒寺】比粒寺是3層的塔型建築,頂層的五座正方形神殿是按照梅花形狀排列。傳說比粒寺是皇室的火葬場,聽起來有點怕怕的,但是如果你到了現場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一定都不會覺得怕了(此後J一直開玩笑說在比粒寺的這天自己看到了猴山,想來也是非常形象的比喻了)
比粒寺現在已經成了除巴肯山之外最佳的落日觀賞點,所以我堅持去比粒寺看日落,所以我們匆匆趕到,沒有多少時間參觀,就爬上了寺頂看日落,Tim一直執著於給我拍夕陽下的剪影,差點就錯過了夕陽映襯下的稻田。
有一點還是需要說明,我身後那顆參天 大樹 ,著實是有點遮擋視線,但是比粒寺的好處在於,看日落不需要限流呀 ↑比粒寺 大吳哥大吳哥,也就是 吳哥窟 的小圈,應該是相對輕鬆的一天,原計劃是今天休息一天,睡醒看到早上J在群里問有沒有人起床,感覺自己狀態尚好就臨時改變了計劃,約了J去小圈。從今天開始便換了司機,J徹底成為了我的搭檔,吃過早飯便來青旅接上我,直奔巴戎寺~
吳哥窟 還是有很多歐美游客選擇騎行,個人建議大小圈可以騎行體驗一下不同的感覺,但是外圈就算了,雖然我一再建議要包車去外圈,但是在J的堅持下,我們還是選擇騎了摩托,於是一天下來,簡直要散架了,晚上去做massage,我倆直接昏睡~ 【Bayon】巴戎寺,也有譯作巴揚寺。由闍耶跋摩七世建造,是他晚年為自己建造的陵寢寺院,彼時他已經從 印度 教改信了大乘佛教,許多原始欲望的騷動,逐漸沉澱升華成一種極其安靜祥和的微笑。寺廟有54座寶塔,216尊面帶淡淡微笑的巨大觀音頭像作為裝飾。這些頭像從各個角度俯視著人間,暗示著君主的絕對權力、控制和仁慈。巴戎寺面朝東方,很多人喜歡在清晨去寺廟參觀,看著太陽升起後陽光一寸一寸的照亮每個頭像,那感覺一定無比的安寧和神聖,可惜2020年1月1日開始巴戎寺封閉了第三層,游客最多只能上到第二層,仰視佛像的笑容,感覺肯定和置身幾百尊笑臉之中不同吧。 ↑巴戎寺 置身巴戎寺,無論你從哪個角度抬頭,都是可以看到微笑的佛像,那種力量難以言說,但是內心卻無比安寧。其實巴戎寺不是很大,但是我卻在裡面徜徉了整個上午,就是不願離開,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巴戎寺 即使走在擁擠的迴廊里,每一個轉身,只要你抬頭,都能看到佛陀在微笑的註視你,而你真的會不自覺的回以一個淡淡的微笑 ↑巴戎寺 聽說如果在第三層,你身邊環繞著200多尊微笑的佛陀,跟隨著陽光角度的不斷變化,你可以看到每一尊佛像仿佛睜開了眼睛,在註視著你的一舉一動,也看著人間的困苦和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