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義工丨工作兩年,我在斯裡蘭卡完成了gap dream,打破了舒適圈
2018年4月,我從工作了兩年的崗位離職。兩年的工作時間,我對自己的崗位完全負責。辭職時的我,想,也許我需要對自己負責:回顧一閃而過的24年的生活,思考一下“我是誰,我要去哪裡”的究極哲學問題。以及,我終於有時間花自己的錢,完成自己大學畢業以來想做卻沒做的海外志願者計劃。
6月初,我完成了 西藏 行,一路上走過雪域、草甸、高山、大河,看過天葬、轉經、喇嘛廟、磕長頭。此後半個月的時間,在與家人、朋友的對話中,不斷獲取外部認知,十分痛苦地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自我重新認識和定位。我想,我應該換一個以前從來沒有待過的環境,比旅游更深入地體驗一下多元文化的碰撞,做一些目的性不那麼強的事情,跟自己對話。
說走就走。當天咨詢過後,我和格林衛 斯裡蘭卡 的項目專員立馬進行了語音溝通,敲定7月1日出發,辦簽證、買機票,兩周的 斯裡蘭卡 志願一人行塵埃落定。
初見·告別舒適圈這個初見,既是初見格林衛,也是初見 斯裡蘭卡 。
早上6點半,飛機降落班達拉奈克機場,綠色玻璃窗外景色寧靜,不大的到達 通道 擠滿了世界上不同膚色的臉孔。舒適圈以外的生活,我來了。
辦理完入境手續後,順利匯合協調員。早班機只有我和另一個 法國 女生Camille,像以前結交新朋友一樣,我們聊這次項目安排,聊各自的國家,居然也沒有特別感覺到文化隔閡。更巧的是我們倆居然都是做社區建設項目。
第一次感覺到自己處在舒適圈之外,是在從 科倫坡 到 康提 的大巴上——車上居然全是金髮碧眼的小哥哥小姐姐。別說沒有國人了,連東亞面孔都沒有。對於我這麼一個,沒有走出過 亞洲 ,第一次一個人出國的人來講,還是有點緊張的。不過轉念想,其實大家都一樣,懷著類似目的來到 斯裡蘭卡 。那就做好準備待在舒適圈以外,通過此行收穫更多文化交流中碰撞出來的火花吧。
大巴穿行過一個個集市小鎮,塵與樹,佛像與河流,穿純白校服的男學生和女學生,穿沙麗的美麗少婦和聚集在突突車旁邊聊天的男人們。越向營地行進,老樹越多。綠色基調的 斯裡蘭卡 ,很高興見到你! ↑格林衛康提營地周邊 ↑格林衛康提營地周邊 ↑格林衛康提營地周邊 ↑馬哈韋利河——斯裡蘭卡境內最長的河流 ↑馬哈韋利河——斯裡蘭卡境內最長的河流 ↑康提街景 適應·融入志願者圈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頭兩天的適應是很重要的。做國際志願者,我覺得除了瞭解當地的文化環境以外,迅速融入文化背景各異的志願者交流圈,也是快速適應的重要方法。
到達的第一天,我一直跟外國小伙伴待在一起,邀請她們在營地周圍一起走走,也聊了各自的工作生活和此行的目的。我想在此記錄分享一下她們帶給我的一些想法和觀點。
同行者是,此前提到的 法國 小姐姐Camille, 比利時 的Laura和Nemou,來自 挪威 的Oda,和後來在accommodation里碰到的 波蘭 妹子Robin。五個人都是20歲左右的年紀。
Camille是第二次參加國際志願者的項目,去年第一次參加是在 南非 做了三周的動物保護項目,下一年她的計劃是去南美。大二的她,上個月完成了為期一個月的HR internship,並且這份實習讓她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Robin說21歲這個年紀對很多人來說是迷茫期,根本不知道未來的方向;Robin的專業是心理學,因為不知道兩年後畢業的自己的規劃,所以她去年休學,開始了自己的gap year,想要給自己轉換不同的視野,讓這段生活以外的經歷豐富自己。這大半年的時間,她已經去過馬來、印尼、 肯尼亞 ,在 斯裡蘭卡 已經獃了五周,每天除了做學校支教和放學後的day care之外,她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看書、聽音樂和放空獨處。
19歲的Laura和Robin一樣,也是心理學學生,她的志願經歷很豐富。在 斯裡蘭卡 的六周,她堅持持續做社區服務的工作,覺得足夠的時長和持續性才比較好地完成一個志願項目。她說她的願望是,能把世界八大奇跡都儘快走一遍。
Oda是學習護理的,現在已經從事護工的工作。這次在 斯裡蘭卡 一個月時間,她計劃專心做baby care的工作。她在 歐洲 很多國家旅行過,這是第一次做海外志願、第一次來 亞洲 。我問她為什麼第一次的 亞洲 之旅會選擇 斯裡蘭卡 ,她說因為小時候的對 斯裡蘭卡 的印象一直深植在腦海裡,所以非常想親眼來這個國度看看。
Nemou也是第一次做國際志願項目,她的項目是大象保護。聊天的時候,她老說自己英語不太好,經常因為詞窮做鬼臉的樣子,實在是很可愛。在聊天的後半段,Nemou提出了一個值得深度思考的問題:為什麼會選擇來做志願者?
首當其衝的答案,當然是對“公益志願者”精神的嚮往和喜歡,然後是大家都認同的“to experience different culture”“to
stay away from the comfort zone”以及“to practice English”。這也是在我開始項目前所能想到的答案。 ┄┅┄┅┄┅┄┅┄* 分割線 *┄┅┄┅┄┅┄┅┄
一個好奇的問題:
因為發現 歐洲 小伙伴特別多,且志願周期一般都是在4-8周,所以我私下問Camille是不是 歐洲 的社會大環境下,大學生做海外公益是不是很常見的,甚至是一種社會義務?Camille說還是得看人,她說她身邊的朋友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沒有這種要出來體驗的想法的。但是她參與了一次就覺得很有意義,會想一直做下去。
一些有趣的話題:
1、第一天準備出門的時候,我在塗防曬霜,Camille在旁邊無所事事等我,我問她要不要塗防曬,她連連擺手。於是我們展開了東西方防曬的問題討論,對於東方人塗防曬霜+物理遮蓋的防曬方法,Camille覺得甚為神奇,她說她們巴不得都曬成古銅色,完全想要整個人都長時間接受陽光的全方位洗禮。上車的時候,Camille坐在窗邊,陽光真的很毒辣,我拿出傘和薄針織衫問她要不要遮一下,她驚恐地看著我,迅速say no(哈哈哈哈哈哈。
2、當大家在討論家裡有幾個兄弟姐妹的時候,我說我家裡就我一個,其他人問我會不會很無聊之類的問題,只有Camille鎮定地回過頭跟我說,她聽說過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瞬間只想為她唱一首征服。
┄┅┄┅┄┅┄┅┄* 分割線 *┄┅┄┅┄┅┄┅┄ 志願體驗·收穫這麼多感動,我能留下什麼第一周· 康提
第一天去學校的時候,搭突突車花了接近一小時的時間,這個村莊只有一趟巴士往返於城鎮,我們只能趕固定時間的往返車,可想而知真的很偏僻。學校只有兩座簡單的平房,藏在大片大片的茶園、高大茂盛的老樹和偶有的五顏六色的房子之間。
協調員Arunthi和Mangula給我們介紹的時候,得知這個學校只有五個年級、二十多名學生和五六名老師,教室只有五間。“這裡很窮。”他們說,“家庭環境稍好的學生都會被送去城鎮的學校。” ↑康提·義工項目的學校營地 ↑康提·義工項目的學校營地 ↑康提·義工項目的學校營地 ↑康提·義工項目的學校營地 課間休息的時候,小朋友們總會在院子里跑來跑去,活潑元氣。有時候會來看我們刷漆做事,烏溜溜的大眼睛有點害羞地看著我們,在老師和協調員的鼓勵下,會開口問我們:“What’s your name?”我們會慢慢跟他們交流,當他們聽不懂或者感到不好意思的時候,會拉拉旁邊的小伙伴;當大家都不會說的時候,就會哈哈大笑,特別純凈可愛。
有時候會跟小朋友一起玩跳房子,或者只是簡單地見面打個招呼,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他們明亮的眼睛和笑臉。給家人分享照片,爸爸說這些小朋友的笑很真心很純,不像很多笑臉是很制式化或者有表演性質的。他們很有禮貌很友善,大朋友帶著小朋友、大家一起照顧著一個有點特殊的小男孩,簡直是peace and love的最佳寫照。 聽說丹布勒那邊的營地需要更多人幫助,我臨時決定第二周換去丹布勒。於是,周五那天成了 康提 的last day。我早早起床帶上一包巧克力餅干,在茶歇的時候,給所有小朋友都分了餅干,他們給我們表演了一首英語童謠和一首 日本 童謠。
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時機親口跟孩子們說再見。後來,應該是Mangula跟老師那邊說了我們下周不再來的事,當我還在趕最後一扇門進度的時候,老師走過來道謝,說我們做得很好,Mangula後來又過來傳達了一次。第一次感到,這也許就是做志願者的意義吧~ 斯裡蘭卡 的小朋友們 努力完工的作品牆
┄┅┄┅┄┅┄┅┄* 分割線 *┄┅┄┅┄┅┄┅┄
一些有趣的小事
1、 單身情歌
在刷牆的時候,跟協調員Mangula和Aji聊到各自國家的音樂電影的。除了李小龍以外,他們唯一聽過的一首中文歌居然是《單身情歌》哈哈哈哈哈。
2、 康提 湖邊表白的小朋友
走在 康提 湖邊,一個 斯裡蘭卡 的小妹妹靦腆地笑著向我們揮了揮手,我們也揮手示意且飛了個吻,然後華沖她喊了一聲“I love you”,小妹妹回了一句“I love you,too”然後縮進媽媽懷裡。華說:“I got a confession!!!”(粉紅色泡泡)
┄┅┄┅┄┅┄┅┄* 分割線 *┄┅┄┅┄┅┄┅┄
第二周·丹布勒
我在丹布勒的項目是寺廟修複。第一天去寺廟,協調員Sugarth給我們介紹說,這是一個專供僧尼進修的學校,接收從 斯裡蘭卡 全國各地來學習的僧尼。而當地村民,會有每天不同的家庭來寺廟裡幫忙做一些事情,寺廟的大部分食物和必需品的供給,大多也是來源於村民。因宗教規定,僧尼們過午不食。所以很幸(fei)運(zhai),我們每天都被當地人和僧尼招待大量的甜點、茶飲和食物。
有幸在勞作間隙的時候,去觀看了11點當地人和僧尼的祈禱,菩提樹下是佛塔,僧尼會端著神水順時針轉佛塔三圈,當地人會繞著塔陵轉三圈。人們坐在佛像外圍的區域,時而虔誠地齊聲誦經,時而認真地聽僧尼宣導。我們坐在較遠的位置,閉上眼睛聽到的,只有風和誦經聲,這時候感覺與內心很接近。
第二天,當周新來的小伙伴正式加入隊伍。到達以後,Sugarth因為需要去準備塗料,大家一群人坐在屋檐下不知道該幹嘛,因為大家都不熟悉寺廟的環境,於是我提議大家去佛塔周圍轉轉熟悉一下。
因為這周人比較多,我常跑來跑去問Sugarth要乾啥,順便建議了分工,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會不會太多事,但是感覺是需要協調一下。之後一次去找他問塗料和下一步工作的時候,他很真誠地跟我說thank you for helping me。我有點驚訝,也很感動。
從上周離開的那天老師說的話,到這一句道謝,我好像想通了一些事情:雖然我們做志願的期限非常短暫,對當地社區來說談不上融入,甚至可能是打擾。但是,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就算是一點點,也能讓人之間更友善親切吧。做志願,也許就是自己小小的力量能為當地帶來小小的幫助,而這些小小的幫助,又能讓自己收穫一些小小的滿足感。
周四,是志願項目的倒數第二天,小邁同學帶著相機去了寺廟,在勞作之餘,我們跟來院里幫忙的當地人互動,對著相機,小朋友和大人都笑得很燦爛。這天下午我沒有安排游玩活動。回到accommodation午睡後,我完成了一大堆衣物的洗曬、和營地里的小狗turbo玩耍、在周圍騎騎車、坐在每天吃飯的長桌前看我獃了一周的院子、聽著風吹蘆葦盪……這個下午,在間歇性陣雨後意外來臨的晚霞加持下,深烙記憶,永遠難忘。
我想我會很懷念,在丹布勒,每天騎車往返accommodation和寺廟,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嚮往的生活。 ↑格林衛丹布勒營地 ↑格林衛丹布勒營地 ↑格林衛丹布勒營地
最後一天,按照和Camille第一天說好的,我們買了一些食物拿過去寺廟作為答謝和補給。在最後告別的時候,由於語言不通,僧尼們向我們說了很長的話,Sugarth代為翻譯,說是祈禱保佑的意思。我讓Sugarth代我傳達敬意與謝意。看著手臂上綁著第一天來時,主事僧尼送給我的兩條手鏈,感嘆兩周的項目這麼快就要結束了。
準備從丹布勒accommodation離開的時候,Sugarth問我心情怎麼樣。我說我會想念你們的。他說“You can come back, maybe.”Yes, maybe!!!
最後還想要感謝很多溫暖可愛的人們:因為司機有急事而犧牲了周末時間成全了我霍頓平原計劃的超nice的協調員AJ、在公交上經常給我們讓座的當地人、街上熱情說“你好”打招呼的人們(雖然有時不免會聽到日語或韓語的問候)……
微笑的錫蘭(風景游玩向)游玩景點串聯: 康提 ——霍頓平原(努瓦勒埃利耶)——茶園小火車——丹布勒—— 獅子 岩——米納日亞國家公園—— 科倫坡 ——海邊小火車 營地里輕易就能看到的星空和螢火蟲 康提 的夕陽 夜幕下的佛牙寺
6月初,我完成了 西藏 行,一路上走過雪域、草甸、高山、大河,看過天葬、轉經、喇嘛廟、磕長頭。此後半個月的時間,在與家人、朋友的對話中,不斷獲取外部認知,十分痛苦地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自我重新認識和定位。我想,我應該換一個以前從來沒有待過的環境,比旅游更深入地體驗一下多元文化的碰撞,做一些目的性不那麼強的事情,跟自己對話。
說走就走。當天咨詢過後,我和格林衛 斯裡蘭卡 的項目專員立馬進行了語音溝通,敲定7月1日出發,辦簽證、買機票,兩周的 斯裡蘭卡 志願一人行塵埃落定。
初見·告別舒適圈這個初見,既是初見格林衛,也是初見 斯裡蘭卡 。
早上6點半,飛機降落班達拉奈克機場,綠色玻璃窗外景色寧靜,不大的到達 通道 擠滿了世界上不同膚色的臉孔。舒適圈以外的生活,我來了。
辦理完入境手續後,順利匯合協調員。早班機只有我和另一個 法國 女生Camille,像以前結交新朋友一樣,我們聊這次項目安排,聊各自的國家,居然也沒有特別感覺到文化隔閡。更巧的是我們倆居然都是做社區建設項目。
第一次感覺到自己處在舒適圈之外,是在從 科倫坡 到 康提 的大巴上——車上居然全是金髮碧眼的小哥哥小姐姐。別說沒有國人了,連東亞面孔都沒有。對於我這麼一個,沒有走出過 亞洲 ,第一次一個人出國的人來講,還是有點緊張的。不過轉念想,其實大家都一樣,懷著類似目的來到 斯裡蘭卡 。那就做好準備待在舒適圈以外,通過此行收穫更多文化交流中碰撞出來的火花吧。
大巴穿行過一個個集市小鎮,塵與樹,佛像與河流,穿純白校服的男學生和女學生,穿沙麗的美麗少婦和聚集在突突車旁邊聊天的男人們。越向營地行進,老樹越多。綠色基調的 斯裡蘭卡 ,很高興見到你! ↑格林衛康提營地周邊 ↑格林衛康提營地周邊 ↑格林衛康提營地周邊 ↑馬哈韋利河——斯裡蘭卡境內最長的河流 ↑馬哈韋利河——斯裡蘭卡境內最長的河流 ↑康提街景 適應·融入志願者圈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頭兩天的適應是很重要的。做國際志願者,我覺得除了瞭解當地的文化環境以外,迅速融入文化背景各異的志願者交流圈,也是快速適應的重要方法。
到達的第一天,我一直跟外國小伙伴待在一起,邀請她們在營地周圍一起走走,也聊了各自的工作生活和此行的目的。我想在此記錄分享一下她們帶給我的一些想法和觀點。
同行者是,此前提到的 法國 小姐姐Camille, 比利時 的Laura和Nemou,來自 挪威 的Oda,和後來在accommodation里碰到的 波蘭 妹子Robin。五個人都是20歲左右的年紀。
Camille是第二次參加國際志願者的項目,去年第一次參加是在 南非 做了三周的動物保護項目,下一年她的計劃是去南美。大二的她,上個月完成了為期一個月的HR internship,並且這份實習讓她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Robin說21歲這個年紀對很多人來說是迷茫期,根本不知道未來的方向;Robin的專業是心理學,因為不知道兩年後畢業的自己的規劃,所以她去年休學,開始了自己的gap year,想要給自己轉換不同的視野,讓這段生活以外的經歷豐富自己。這大半年的時間,她已經去過馬來、印尼、 肯尼亞 ,在 斯裡蘭卡 已經獃了五周,每天除了做學校支教和放學後的day care之外,她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看書、聽音樂和放空獨處。
19歲的Laura和Robin一樣,也是心理學學生,她的志願經歷很豐富。在 斯裡蘭卡 的六周,她堅持持續做社區服務的工作,覺得足夠的時長和持續性才比較好地完成一個志願項目。她說她的願望是,能把世界八大奇跡都儘快走一遍。
Oda是學習護理的,現在已經從事護工的工作。這次在 斯裡蘭卡 一個月時間,她計劃專心做baby care的工作。她在 歐洲 很多國家旅行過,這是第一次做海外志願、第一次來 亞洲 。我問她為什麼第一次的 亞洲 之旅會選擇 斯裡蘭卡 ,她說因為小時候的對 斯裡蘭卡 的印象一直深植在腦海裡,所以非常想親眼來這個國度看看。
Nemou也是第一次做國際志願項目,她的項目是大象保護。聊天的時候,她老說自己英語不太好,經常因為詞窮做鬼臉的樣子,實在是很可愛。在聊天的後半段,Nemou提出了一個值得深度思考的問題:為什麼會選擇來做志願者?
首當其衝的答案,當然是對“公益志願者”精神的嚮往和喜歡,然後是大家都認同的“to experience different culture”“to
stay away from the comfort zone”以及“to practice English”。這也是在我開始項目前所能想到的答案。 ┄┅┄┅┄┅┄┅┄* 分割線 *┄┅┄┅┄┅┄┅┄
一個好奇的問題:
因為發現 歐洲 小伙伴特別多,且志願周期一般都是在4-8周,所以我私下問Camille是不是 歐洲 的社會大環境下,大學生做海外公益是不是很常見的,甚至是一種社會義務?Camille說還是得看人,她說她身邊的朋友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沒有這種要出來體驗的想法的。但是她參與了一次就覺得很有意義,會想一直做下去。
一些有趣的話題:
1、第一天準備出門的時候,我在塗防曬霜,Camille在旁邊無所事事等我,我問她要不要塗防曬,她連連擺手。於是我們展開了東西方防曬的問題討論,對於東方人塗防曬霜+物理遮蓋的防曬方法,Camille覺得甚為神奇,她說她們巴不得都曬成古銅色,完全想要整個人都長時間接受陽光的全方位洗禮。上車的時候,Camille坐在窗邊,陽光真的很毒辣,我拿出傘和薄針織衫問她要不要遮一下,她驚恐地看著我,迅速say no(哈哈哈哈哈哈。
2、當大家在討論家裡有幾個兄弟姐妹的時候,我說我家裡就我一個,其他人問我會不會很無聊之類的問題,只有Camille鎮定地回過頭跟我說,她聽說過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瞬間只想為她唱一首征服。
┄┅┄┅┄┅┄┅┄* 分割線 *┄┅┄┅┄┅┄┅┄ 志願體驗·收穫這麼多感動,我能留下什麼第一周· 康提
第一天去學校的時候,搭突突車花了接近一小時的時間,這個村莊只有一趟巴士往返於城鎮,我們只能趕固定時間的往返車,可想而知真的很偏僻。學校只有兩座簡單的平房,藏在大片大片的茶園、高大茂盛的老樹和偶有的五顏六色的房子之間。
協調員Arunthi和Mangula給我們介紹的時候,得知這個學校只有五個年級、二十多名學生和五六名老師,教室只有五間。“這裡很窮。”他們說,“家庭環境稍好的學生都會被送去城鎮的學校。” ↑康提·義工項目的學校營地 ↑康提·義工項目的學校營地 ↑康提·義工項目的學校營地 ↑康提·義工項目的學校營地 課間休息的時候,小朋友們總會在院子里跑來跑去,活潑元氣。有時候會來看我們刷漆做事,烏溜溜的大眼睛有點害羞地看著我們,在老師和協調員的鼓勵下,會開口問我們:“What’s your name?”我們會慢慢跟他們交流,當他們聽不懂或者感到不好意思的時候,會拉拉旁邊的小伙伴;當大家都不會說的時候,就會哈哈大笑,特別純凈可愛。
有時候會跟小朋友一起玩跳房子,或者只是簡單地見面打個招呼,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他們明亮的眼睛和笑臉。給家人分享照片,爸爸說這些小朋友的笑很真心很純,不像很多笑臉是很制式化或者有表演性質的。他們很有禮貌很友善,大朋友帶著小朋友、大家一起照顧著一個有點特殊的小男孩,簡直是peace and love的最佳寫照。 聽說丹布勒那邊的營地需要更多人幫助,我臨時決定第二周換去丹布勒。於是,周五那天成了 康提 的last day。我早早起床帶上一包巧克力餅干,在茶歇的時候,給所有小朋友都分了餅干,他們給我們表演了一首英語童謠和一首 日本 童謠。
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時機親口跟孩子們說再見。後來,應該是Mangula跟老師那邊說了我們下周不再來的事,當我還在趕最後一扇門進度的時候,老師走過來道謝,說我們做得很好,Mangula後來又過來傳達了一次。第一次感到,這也許就是做志願者的意義吧~ 斯裡蘭卡 的小朋友們 努力完工的作品牆
┄┅┄┅┄┅┄┅┄* 分割線 *┄┅┄┅┄┅┄┅┄
一些有趣的小事
1、 單身情歌
在刷牆的時候,跟協調員Mangula和Aji聊到各自國家的音樂電影的。除了李小龍以外,他們唯一聽過的一首中文歌居然是《單身情歌》哈哈哈哈哈。
2、 康提 湖邊表白的小朋友
走在 康提 湖邊,一個 斯裡蘭卡 的小妹妹靦腆地笑著向我們揮了揮手,我們也揮手示意且飛了個吻,然後華沖她喊了一聲“I love you”,小妹妹回了一句“I love you,too”然後縮進媽媽懷裡。華說:“I got a confession!!!”(粉紅色泡泡)
┄┅┄┅┄┅┄┅┄* 分割線 *┄┅┄┅┄┅┄┅┄
第二周·丹布勒
我在丹布勒的項目是寺廟修複。第一天去寺廟,協調員Sugarth給我們介紹說,這是一個專供僧尼進修的學校,接收從 斯裡蘭卡 全國各地來學習的僧尼。而當地村民,會有每天不同的家庭來寺廟裡幫忙做一些事情,寺廟的大部分食物和必需品的供給,大多也是來源於村民。因宗教規定,僧尼們過午不食。所以很幸(fei)運(zhai),我們每天都被當地人和僧尼招待大量的甜點、茶飲和食物。
有幸在勞作間隙的時候,去觀看了11點當地人和僧尼的祈禱,菩提樹下是佛塔,僧尼會端著神水順時針轉佛塔三圈,當地人會繞著塔陵轉三圈。人們坐在佛像外圍的區域,時而虔誠地齊聲誦經,時而認真地聽僧尼宣導。我們坐在較遠的位置,閉上眼睛聽到的,只有風和誦經聲,這時候感覺與內心很接近。
第二天,當周新來的小伙伴正式加入隊伍。到達以後,Sugarth因為需要去準備塗料,大家一群人坐在屋檐下不知道該幹嘛,因為大家都不熟悉寺廟的環境,於是我提議大家去佛塔周圍轉轉熟悉一下。
因為這周人比較多,我常跑來跑去問Sugarth要乾啥,順便建議了分工,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會不會太多事,但是感覺是需要協調一下。之後一次去找他問塗料和下一步工作的時候,他很真誠地跟我說thank you for helping me。我有點驚訝,也很感動。
從上周離開的那天老師說的話,到這一句道謝,我好像想通了一些事情:雖然我們做志願的期限非常短暫,對當地社區來說談不上融入,甚至可能是打擾。但是,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就算是一點點,也能讓人之間更友善親切吧。做志願,也許就是自己小小的力量能為當地帶來小小的幫助,而這些小小的幫助,又能讓自己收穫一些小小的滿足感。
周四,是志願項目的倒數第二天,小邁同學帶著相機去了寺廟,在勞作之餘,我們跟來院里幫忙的當地人互動,對著相機,小朋友和大人都笑得很燦爛。這天下午我沒有安排游玩活動。回到accommodation午睡後,我完成了一大堆衣物的洗曬、和營地里的小狗turbo玩耍、在周圍騎騎車、坐在每天吃飯的長桌前看我獃了一周的院子、聽著風吹蘆葦盪……這個下午,在間歇性陣雨後意外來臨的晚霞加持下,深烙記憶,永遠難忘。
我想我會很懷念,在丹布勒,每天騎車往返accommodation和寺廟,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嚮往的生活。 ↑格林衛丹布勒營地 ↑格林衛丹布勒營地 ↑格林衛丹布勒營地
最後一天,按照和Camille第一天說好的,我們買了一些食物拿過去寺廟作為答謝和補給。在最後告別的時候,由於語言不通,僧尼們向我們說了很長的話,Sugarth代為翻譯,說是祈禱保佑的意思。我讓Sugarth代我傳達敬意與謝意。看著手臂上綁著第一天來時,主事僧尼送給我的兩條手鏈,感嘆兩周的項目這麼快就要結束了。
準備從丹布勒accommodation離開的時候,Sugarth問我心情怎麼樣。我說我會想念你們的。他說“You can come back, maybe.”Yes, maybe!!!
最後還想要感謝很多溫暖可愛的人們:因為司機有急事而犧牲了周末時間成全了我霍頓平原計劃的超nice的協調員AJ、在公交上經常給我們讓座的當地人、街上熱情說“你好”打招呼的人們(雖然有時不免會聽到日語或韓語的問候)……
微笑的錫蘭(風景游玩向)游玩景點串聯: 康提 ——霍頓平原(努瓦勒埃利耶)——茶園小火車——丹布勒—— 獅子 岩——米納日亞國家公園—— 科倫坡 ——海邊小火車 營地里輕易就能看到的星空和螢火蟲 康提 的夕陽 夜幕下的佛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