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巴爾幹行攝(三):見證巴洛克的榮耀與傳承-布拉格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 從教堂彩色大花玻璃窗灑進來的陽光照在雕像上閃耀著粼粼銀光,成為聖維特大教堂里異常奪目的地方。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瓦茨拉夫禮拜室】整座教堂最傑出的地方位於內殿南側的聖 瓦茨 拉夫禮拜室,由彼得.帕爾萊勒設計建造,保存著聖徒 瓦茨 拉夫的遺物。這個禮拜堂目前無法入內參觀,你只能在門口觀望拍照,儘管如此,它依舊是 聖維特大教堂 中最著名的禮拜堂。因為 聖維特大教堂 就是以這個小禮拜堂慢慢發展起來的,可以算是大教堂的前身。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 牆壁下部是由1300塊半寶石裝飾的記述耶穌受難記的壁畫,上部記述的是 瓦茨 拉夫生平。
在此,簡單介紹一下聖 瓦茨 拉夫,他是普舍美斯王朝時期波西米亞地區的君主,上代君主的 長子 ,下有一弟(同母)。自小由祖母教養長大,與祖母均為虔誠的基督徒,弟弟由母親教養長大,弟弟與母親為當時的異教徒。上代君主過世後, 瓦茨 拉夫年少繼位,祖母攝政,後母親暗殺了祖母,奪取了攝政權。 瓦茨 拉夫親政後放逐了母親,但最終在28歲時被弟弟殺死篡位。在教會之爭中,基督教最終獲勝, 瓦茨 拉夫獲封聖徒,得到長久的祭奠。 ↑聖維特大教堂 目前,聖 瓦茨 拉夫禮拜室不能入內參觀,只能站在門口遠觀。聖 瓦茨 拉夫禮拜堂內還有有一個七道鎖小門,通向放置查理四世王冠的王冠室(複製品在舊皇宮 )。 ↑聖維特大教堂 從地板到天花板,這座小教堂裝飾著最精美的畫作,鍍金和裝飾品。這裡牆壁的下部裝飾著超過1300顆半寶石和描繪1372年至1337年耶穌受難的畫作。在房間的中央掛著一個金色的枝形吊燈,類似一個盛大的皇冠,為善良之王。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18號禮拜堂與20號禮拜堂同名,也叫聖墓禮拜堂(kaple Božího hrobu)。基督像下方的門可以從教堂內部通往南鐘塔,如今已經封閉,上塔需另購票從教堂外部進入。從南塔樓可以俯瞰整個城堡區。 ↑聖維特大教堂 在主殿的另一側,21號魯德米拉禮拜堂(kaplesv. Ludmily)與1號禮拜堂遙相呼應。
花窗由 捷克 畫家Max Švabinský(1873-1962)繪製,上方穿紅袍的是耶穌基督,下邊的鴿子代表聖靈,再下邊則是聖母和眾門徒。與穆夏一樣,他也採用了極其鮮艷的顏色,讓原本肅穆的教堂增添了幾分活潑的氣氛。禮拜堂的祭壇和雕像由Josef Kranner設計,1960年代製作的 馬賽 克表現的是施洗者 聖約翰 ,牆上掛著 卡拉 瓦喬繪製的《埋葬基督》。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與2號禮拜堂對應的是20號聖墓禮拜堂(kaple Božího hrobu)。
其頗具現代風格的玻璃圖案由 捷克 畫家Karel Svolinský(1896-1986)於1928至1929年間創作,表現了仁慈的主題。最頂端的是耶穌基督,緊接著是聖母 瑪利亞 ,下邊的圖案中有向窮人施捨食物,給老人喂水,看望病人和囚犯等表現仁慈的畫面。牆上掛著 意大利 畫家Aurelio Lomi(1593-1653)繪製的《抹大拉的 瑪利亞 》。 ↑聖維特大教堂 19號Thunovská(圖諾夫斯卡)禮拜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 兩個對稱的“玉米筍”,無數的小塔尖和飛檐交織在一起。 ↑聖維特大教堂 用玉米筍來形容哥特式建築的塔樓真是太貼切了,中世紀的教會認為越高越接近上帝,所以教堂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鐘樓沒有最細只有更細。 ↑聖維特大教堂 出翹、尖銳,高聳入雲的尖塔及內部屋頂交錯的橫梁和外面的飛拱結構,以及大門上的拱柱等裝飾都極為繁複、華麗,不愧為哥特式建築的經典之作。 ↑聖維特大教堂 在廣場上要想把它拍全了可真不容易,這就算是一個比較好的全景了。
在此,簡單介紹一下聖 瓦茨 拉夫,他是普舍美斯王朝時期波西米亞地區的君主,上代君主的 長子 ,下有一弟(同母)。自小由祖母教養長大,與祖母均為虔誠的基督徒,弟弟由母親教養長大,弟弟與母親為當時的異教徒。上代君主過世後, 瓦茨 拉夫年少繼位,祖母攝政,後母親暗殺了祖母,奪取了攝政權。 瓦茨 拉夫親政後放逐了母親,但最終在28歲時被弟弟殺死篡位。在教會之爭中,基督教最終獲勝, 瓦茨 拉夫獲封聖徒,得到長久的祭奠。 ↑聖維特大教堂 目前,聖 瓦茨 拉夫禮拜室不能入內參觀,只能站在門口遠觀。聖 瓦茨 拉夫禮拜堂內還有有一個七道鎖小門,通向放置查理四世王冠的王冠室(複製品在舊皇宮 )。 ↑聖維特大教堂 從地板到天花板,這座小教堂裝飾著最精美的畫作,鍍金和裝飾品。這裡牆壁的下部裝飾著超過1300顆半寶石和描繪1372年至1337年耶穌受難的畫作。在房間的中央掛著一個金色的枝形吊燈,類似一個盛大的皇冠,為善良之王。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18號禮拜堂與20號禮拜堂同名,也叫聖墓禮拜堂(kaple Božího hrobu)。基督像下方的門可以從教堂內部通往南鐘塔,如今已經封閉,上塔需另購票從教堂外部進入。從南塔樓可以俯瞰整個城堡區。 ↑聖維特大教堂 在主殿的另一側,21號魯德米拉禮拜堂(kaplesv. Ludmily)與1號禮拜堂遙相呼應。
花窗由 捷克 畫家Max Švabinský(1873-1962)繪製,上方穿紅袍的是耶穌基督,下邊的鴿子代表聖靈,再下邊則是聖母和眾門徒。與穆夏一樣,他也採用了極其鮮艷的顏色,讓原本肅穆的教堂增添了幾分活潑的氣氛。禮拜堂的祭壇和雕像由Josef Kranner設計,1960年代製作的 馬賽 克表現的是施洗者 聖約翰 ,牆上掛著 卡拉 瓦喬繪製的《埋葬基督》。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與2號禮拜堂對應的是20號聖墓禮拜堂(kaple Božího hrobu)。
其頗具現代風格的玻璃圖案由 捷克 畫家Karel Svolinský(1896-1986)於1928至1929年間創作,表現了仁慈的主題。最頂端的是耶穌基督,緊接著是聖母 瑪利亞 ,下邊的圖案中有向窮人施捨食物,給老人喂水,看望病人和囚犯等表現仁慈的畫面。牆上掛著 意大利 畫家Aurelio Lomi(1593-1653)繪製的《抹大拉的 瑪利亞 》。 ↑聖維特大教堂 19號Thunovská(圖諾夫斯卡)禮拜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 兩個對稱的“玉米筍”,無數的小塔尖和飛檐交織在一起。 ↑聖維特大教堂 用玉米筍來形容哥特式建築的塔樓真是太貼切了,中世紀的教會認為越高越接近上帝,所以教堂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鐘樓沒有最細只有更細。 ↑聖維特大教堂 出翹、尖銳,高聳入雲的尖塔及內部屋頂交錯的橫梁和外面的飛拱結構,以及大門上的拱柱等裝飾都極為繁複、華麗,不愧為哥特式建築的經典之作。 ↑聖維特大教堂 在廣場上要想把它拍全了可真不容易,這就算是一個比較好的全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