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旅行博主的理想國


小鎮有一個 北非 瑞士 的美稱,前往小鎮的路上隨著海拔的升高,地貌特征也開始發生變化。
貧瘠的沙漠轉眼變成積血的松樹林地,不時可以看到當地人把車停在路邊,玩起了雪仗。
對於到過 北歐 、 瑞士 或者冬天的 歐洲 的人來說,小鎮確實沒有什麼 太特 別的地方。
但是在 北非 特定的環境下,經過撒哈拉及周邊的荒漠,來到這片氣候涼爽的奇妙小鎮是會有多麼神奇的體驗。
小鎮上也不出意外的發現國王的行宮,據說在炎熱的夏天國王會長期來此避暑~


這裡人口稠密、清真寺眾多,老城的里的居民至今還保留著中世紀的生活方式。
這裡是最能滿足旅行者們對 摩洛哥 和伊斯蘭文化的想象的。


在這些聚居區里,大巷子穿插著小巷子,小巷子接著更小的巷子。或者又豁然進入大巷子。幾乎找不到筆直的路。加上混亂的色彩和相似的房子。
我們帶著自信冒險闖進這裡,在“享受”了一陣迷失之後。不得不與當地嚮導討價還價為我們帶路。然後祈禱他不會因為價格不滿意而丟下我們。





千奇百怪的小商鋪、皮紋圖案絢麗的手工鞋、新鮮釀製的酸奶和看著粗糙卻意外可口的傳統糕點。



染坊在菲斯有大大小小多個,這是 摩洛哥 乃至世界古老的工藝之一。
各色染缸如同蜂窩一般密密的排列著,臭味來自於海鳥和鴿子的糞便,動物油脂混合在一起加熱,把天然的顏料融入其中,以此給皮革染色。
所謂參觀就是走進店家的觀景平臺,一般在商店的頂層。
上樓前店家還會遞給你新鮮的薄荷葉,在鼻子上一抹勉強可以抵禦襲來的臭氣。
參觀本身並不收費,但是店主也會有希望你在參觀完作坊之後再參觀一下他的皮革店。
臉皮厚一點可以詳裝挑選一會兒,然後假裝沒有挑中再依不舍的離開。




在店老闆殷切的推銷下我買了一個手工皮質的公文包。公文包做工還行,用料十足。開價約800人民幣,被我巧妙的還價到280元,當時還沾沾自喜覺得很滿意。
但是萬萬麽想到的是,也許是當時在染坊附近感受不到公文包所帶的天然的氣味~它其實是有贈品的。贈品就是把菲斯染坊的臭味帶回家!
本來以為晾一下會好,結果到今天都快3個月了還是一股海鳥屎的味道!
真是,只要280~菲斯染坊帶回家!


這裡巷內的建築其實有點像 北京 的四合院,只是窗子更小,門則更大。
如果你推開其中一扇門,或許是一家裝潢別緻的riad或者是 摩洛哥 名流貴族的宅邸隱匿在這種尋常的巷陌中。在城市的中心大隱隱於此, 摩洛哥 和 中國 古人的似乎在思想境界上很相通。







舍夫沙萬 整個城鎮很小,號稱 北非 聖托里尼 。鎮上所有的房子都被刷成了深淺不一的藍色。
原因眾說紛紜,其中有兩種比較有代表性:
最初猶太難民逃至此,以此銘記自己的神。另一種則頗為單純:為了防蚊。
無論是哪一種傳說屬實,如果不是因為塗成了藍色可能就應該是一個平凡的山間小鎮。
強烈建議我們哪個有遠見的村長號召大家吧村子塗成粉色或者各種彩色,立馬變成旅游網紅聖地,為大地居民創收。
可能是因為城鎮的很小,到處都能看到游客。
熱情的雜貨店老闆告訴你前面有一條傳說中的網紅步道,順著手指的方向尋跡過去。
發現大家都再那排隊等拍照,實在沒有耐心等待結果就沒有拍這條路。
其實主要的區別及時邊上的花盆顏色比較鮮艷數量又多,叔叔我還是喜歡高級灰的!
說實話整個小鎮可能花上一個小時就可以走遍每一個角落。
居民們對外來客仍然拘謹靦腆得很,同時也是對相機最敏感的。
年紀大當地人服飾穿著非常具有伊斯蘭特色,顏色和目前我們經過的 摩洛哥 其他地方更多白色和花色,或許是為了迎合小山村的藍色?



只是心裡還是想要來一塊培根或者甜麵醬啊!整個一路 摩洛哥 早餐實在是太單調太寡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