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深處——我的俄羅斯










“孔雀”鐘經典之處在於只要啟動上弦機械系統,每到整點之時鐘錶中的那些動植物都賦予了魔法,首先是一旁可愛的貓頭鷹出場,它籠子上的小鈴鐺,在像花一樣的小鎚子的敲擊下,開始演奏出輕揚曼妙的音樂。隨後貓頭鷹轉動著它的頭顱,環顧四周,眨著眼睛並移動著爪子。一會兒孔雀開始出場,首先開屏,在羽毛完全展開後,接著開始平緩地轉身,將銀色的雀屏背面呈現出來,然後再次轉身,金色的雀屏再次出現,結束他的表演後,回到它開始的狀態。這時公雞登場了,它開始搖頭,藏在它身體內部的機械風琴同時發出公雞的打鳴聲。在充當鐘盤的蘑菇上,象徵著表針的蜻蜓持續不斷地用舞蹈陪伴著整個童話般的表演。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動作好像真的一樣,栩栩如生為了減少對機械的磨損,這種現場表演一般人是看不到了,只有在特殊人物參觀時才進行表演。
孔雀大鐘旁邊有個電子屏,循環播放錄像,讓游客欣賞這神奇的表演。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艦上的全體官兵按照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將艦開到尼古拉耶夫橋。上午10時,列寧以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起草《告俄國公民書》,在“阿芙樂爾”艦上向全國廣播。爾後,晚上9時45分,“阿芙樂爾”號按照信號,向冬宮發射了第一炮,揭開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序幕。“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就是這裡發出的。
戰後被打撈出來,1944年被修複,1948年根據列寧格勒市蘇維埃執委會的決定,它被作為軍艦博物館,永遠地固定在涅瓦河上。



“斯莫爾尼”意為瀝青。從此以後,這個地區便稱為斯莫爾尼。斯莫爾尼宮是一座外觀典雅的三層巴 洛克 式建築,極其豪華。其部分房屋曾是寄宿學校,但由於修道院的樓舍不適合作教室用而遷出。這座學校是19世紀初受葉卡捷琳娜二世命令而建的貴族女子學校。1917年十月革命武裝起義的日子里,列寧把革命指揮部設在斯莫爾尼宮。10月25日(舊曆),在這裡發表了蘇維埃政權的成立宣言。直到1918年首都遷到 莫斯科 為止,這裡一直是蘇維埃政權的中心。









伊薩基耶夫斯基大教堂-- 十二月黨人廣場--青銅騎士-- 琥珀宮 \--滴血大教堂
伊薩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坐落在 俄羅斯 聖彼得堡 市區的伊薩 基輔 大教堂(又譯聖埃薩大教堂)。
這座世界上大圓頂建築之一的規模令人驚嘆,它高101.5米,長111.3米,寬97.6米,圓頂外直徑25.8米,內直徑21.8米;外部共有112根整塊深玫瑰色和斑環花崗岩圓柱,其中四面48根廊柱每個高17米,直徑2米,重達114噸,僅次於冬宮廣場的 亞歷山大 柱(也是蒙費蘭的作品)、 羅馬 的 聖彼得 方尖碑和龐培柱,作為教堂的廊柱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築四角豎有不大的鐘樓,各帶一個相對較小的圓頂,它們與中央圓頂共同組成東正教教堂傳統的五圓頂。此外,教堂的規模過於龐大,與周圍的建築不成比例,以及大量珍貴石材的使用和內部裝飾的華麗,遭致當時人們議論紛紛。



青銅騎士位於十二月黨人廣場上的青銅騎士是彼得大帝騎馬的塑像,因 普希金 的抒情詩《青銅騎土》而得名,是世界紀念性雕塑藝術完美的作品之一。銅像建成於1782年。底座是一塊重400噸的花崗石。彼得大帝騎的馬象徵著當時的國家,馬蹄踏的蛇代表阻止改革的舊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