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我們的船又要通過水閘了,這次的水閘和上次的不一樣,這次的是通過開啟閘門降低水位,使船位下降來通過水閘。
甲板上有好幾種游藝設施:迷你高爾夫、沙狐球、巨大的國際象棋,有空可以上去玩上幾把 。
第九天 維也納 音樂之都—— 維也納
維也納 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到處可以看到大音樂家們的銅像或 大理 石像。 維也納 曾是神聖 羅馬 帝國的中心,也是哈布斯堡王朝與奧匈帝國的首都。
這裡到處都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華麗典雅,大氣而簡潔,沉穩且乾凈,是多瑙河畔最繁華的城市。
早上6點的就停靠在 維也納 了,吃完早飯坐上大巴跟隨著小紅人開始我們的 維也納 游覽,第一站是去美景宮。
美景宮就像縮小的 凡爾賽 ,奢華而又精緻,典型的綠頂巴 洛克 式建築,雄偉又不失美觀。
興建這所宮殿的主人並不是皇帝,而是一名軍事元帥——歐根親王。歐根親王在 奧地利 歷史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而且是個 法國 人,雖個子矮小,但憑藉驚人的果敢和聰慧為哈布斯堡王朝建立日不落帝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因此皇帝賜給他一塊土地,在此以 凡爾賽 宮為藍圖,建造的夏宮。
現在的美景宮是 奧地利 美景宮美術館的所在地。是世界最重要的美術品收藏博物館之一。分為上宮和下宮兩部分。下美景宮是中世紀藝術和巴 洛克 美術館;上美景宮是十九和二十世紀美術館。美術館內珍藏品無數,包括從中世紀和巴 洛克 直到21世紀的傑作,重點是19世紀末和新藝術運動期間的 奧地利 畫家。其中最引人註目的要數 奧地利 著名分離派畫家克裡姆特(Gustav Klimt)的《吻》。
在 維也納 有兩個知名的宮殿,美景宮 和美 泉宮,兩個名字很像,確有很多人搞混,開始我也搞不明白,最後仔細地查閱了度娘才徹底搞明白了。
與美泉宮不同,美景宮裡是可以拍照的。
美景宮內部富麗堂皇,穹頂上美侖美奐的壁畫,鎏金的裝飾,華麗的水晶燈。
進入的油畫展廳,基本展示的都是和耶穌相關的畫作,邁克爾·帕赫創作的祭壇雕塑畫屏風,每一幅畫的典故都不同,值得細細品味。
克裡姆特的代表作《吻》,“吻”畫面中的男女主角,包裹著仿若珠寶鑲嵌的璀璨長袍,畫面中沒有甜蜜溫馨的戀人情愫,反倒是隱隱的呈現出危機與詭譎的緊張氣氛,這幅畫幾乎用的全是金色調。
這幅畫現在是國家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圖為《1797年翻越 阿爾卑斯山 的拿破侖》
是 法國 畫家雅克-路易·大衛的畫作,最初的委托人是 西班牙 國王 卡洛 斯四世。畫作是將拿破侖和他的軍隊在1800年5月越過大聖伯納德山口時的情景理想化之後繪製的作品。
這幅畫共有五個版本,五個版本基本都是相同的大小,只是色彩不同而已。它們分別存放於: 法國 馬爾梅松城堡、 德國 柏林 夏洛騰堡宮、 法國 巴黎 凡爾賽 宮、 奧地利 維也納 美景宮、其中 法國 巴黎 凡爾賽 宮有二個版本。
參觀完美景宮回船吃飯休息,下午參觀 維也納 的金色大廳。
維也納 最初的瞭解是什麼呢,可能就是每年愛樂樂團在金色大廳的跨年演奏會吧。
既然被稱為“音樂之都”,所以整個城市的音樂元素也已經融入到骨子裡了,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頓……凡是能想到名字的音樂名人都跟這座城市有所關聯,一切音樂的元素成就了今天的 維也納 。
維也納 音樂協會大樓的金色大廳是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廳之一,雖然叫金色大廳,但建築外觀本身並不是金色的,而是這種紅白相間點贊著金色元素的建造,它也不是一座獨立的建築,而是 維也納 音樂協會大樓內諸多演出大廳中的一間哦。
可惜沒能進入參觀一下,聽說裡面金碧輝煌,下沉式的演奏廳非常壯觀,而這裡跨年音樂會的門票也是一票難求!
晚上游輪觀景廊舉行一個船長歡送雞尾酒會,船長和酒店的管理團隊列隊舉行歡送儀式,邀請游客與之合影,就當是提前作一個正式的告別吧。想著時間只剩下最後兩天,心裡還是有點不舍。真心感謝這十來天一直悉心照顧著維京游輪的工作人員,我只能說每一個人的服務都很好,相同文化背景的服務團隊貼心照顧起居飲食,讓你不會感覺到旅途的勞累,享受著每一天的快樂時光,這才是真正的休閑度假!
晚餐舉行了歡送晚宴,除了豐盛的自助餐外還每人一客龍蝦主菜。
晚餐後去河邊散步,優質的多瑙河水吸引了天鵝等眾多鳥類棲息,天鵝麻麻帶著三個天鵝寶寶在水中嬉戲。
五月十二日,第十天依然是 維也納 ,今天的第一站就是 維也納 市立公園。
早晨剛剛下過一陣小雨,雨後的市立公園特別美,青翠的小草和嬌顏欲滴的花朵,空氣特別清新,在市立公園內最著名的就是圓舞曲之王施特 勞斯 的“ 小金 人”雕像,這座雕像全身上下都是金燦燦的,可以充分說明 奧地利 人民對施特 勞斯 的熱愛與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