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哥游列國第二十四季:緬甸
緬甸 的寺廟不舉火,僧人需要晨起化緣,但有兩個地方例外,一個地方是僧學院,另一個地方是禪修院,前者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後者要獨處靜修進入四禪八定,因此是可以做飯的。
緬甸 的僧人遵循過午不食的傳統,一天只吃兩餐,一餐是凌晨四點鐘,另一餐是上午十點多鐘。近午馬哈伽納揚僧院2000多名僧人排隊分餐進餐的壯觀場面,經網絡的推波助瀾,成了 緬甸 曼德勒 旅游的必打卡地。原先僧院對此並不排斥,還允許游客進入食堂,後來隨著游客數量的暴增,再加上部分游客的素質實在不敢恭維,導致僧院對此比較排斥,差點叫停。後來發展成游客只能在規定時間在規定範圍的警戒線後圍觀拍照,只能使用手機拍照錄像,不能使用相機和攝像機。
吃過早飯,我們出發前往馬哈伽納揚僧院。上午九點半,我們到達馬哈伽納揚僧院,時間尚早,游客寥寥。這條林蔭道就是僧人的必經之路,也是允許的圍觀之處,道路兩邊是警戒線。道路旁邊紅柱子的建築就是飯堂。趁著人少,趕緊占好機位。飯堂入口的空地上,僧人和施主在準備午餐,僧人把一大鍋又一大鍋的米飯端到檯子上,用長長的鏟子把米飯搗松。今天來佈施的應該是一個家族,有老有少,先是合影留念,然後在統一指揮下,有條不紊地幫助僧人準備餐食。隨著時間的推移,游客越來越多,道路兩邊已經擠擠挨挨,水泄不通。十點一刻時,一位老僧在一位年青僧人和一位小沙彌的攙扶下,緩緩而來。施主們趕緊停下手中的活,雙手合十圍上來,他應該是這裡的尊者。簡短的交流後,尊者進入飯堂,施主繼續準備,大家在樹下佇立,靜候開飯。
僧人的缽盂分三層,下層容積最大的部分裝熟食,中層裝袋裝食品,上層裝紙幣。僧人在佈施中收到的紙幣全部歸寺院所有,用於寺院的修繕、扶危、濟困、施藥。在 緬甸 ,孤苦無依的老幼都可以到寺廟尋求救助,患病無錢醫治的窮人可以到寺廟尋求救治。
僧人隊伍中,有一些穿白色袈裟的小沙彌,這是剛出家學習的,尚未通過考核,相當於童生。小孩心性,個別小沙彌會摸摸前面小沙彌的光頭,揪揪他的耳朵。
馬哈伽納揚僧院千人僧飯可以歸納為一群老外看上千僧人排隊。看僧人的表情其實頗為無奈,畢竟每天排隊吃飯被圍觀並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並且這批圍觀者的素質還不咋的,但這何嘗不是一種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