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大亂燉 | 東歐51天15國(四)波羅的海三國+芬蘭【逆光紀作品】
在這艘船上,有吃有喝有演出有gambling,你是不會無聊的。只不過,受眾年齡層還是比較年長——畢竟在游輪旅游這件事上,年輕人消費能力不如中老年群體 短短兩小時的航程很快進入尾聲,站在甲板上, 赫爾辛基 的天際線慢慢映入眼帘。 赫爾辛基 大教堂的巍峨身影以及碼頭摩天輪的輪廓越來越清晰,我終於來到了 北歐 。 芬蘭 是地理上的 北歐 卻有著 東歐 屬性,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家呢?我很期待與它的相遇。
芬蘭說到“ 北歐 ”,還有一個類似概念是“斯堪的納維亞”,也就是 挪威 、 瑞典 與 芬蘭 (北部)所處的半島名字。我們習慣把 瑞典 、 丹麥 、 挪威 冰島 與 芬蘭 5國統稱為“ 北歐 ”,拋 開遠 在大西洋深處的 冰島 不談,出於對人種、政治和語言文化上的認同, 瑞典 、 丹麥 與 挪威 抱團在一起組成“斯堪的納維亞”小團體,卻沒有把 芬蘭 接納在內。
要理解這一點,先要來看看 芬蘭 的歷史。 夾縫中生存幾百年芬蘭 的歷史和 瑞典 密不可分。15世紀前, 芬蘭 還不叫 芬蘭 ,而是叫“Österland”,意為“東部之地”,因為一直以來, 芬蘭 不過是一片 瑞典 征服下的東部蠻荒之地。 芬蘭 當時城市化程度很低,當地人主要以漁獵為生。就連現在的首都 赫爾辛基 ,在200多年前也還只是一個小漁村。
1808年, 瑞典 在 芬蘭 戰爭中敗給俄國,俄國占領 芬蘭 ,併在此成立了大公國,並由沙皇兼任大公。從此, 芬蘭 跟著俄國混,文化上自然受俄國影響深遠。直到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 芬蘭 終於趁機會獨立,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主權國家。
二戰期間, 芬蘭 先是在 瑞典 的幫助下與蘇聯打了一場“冬季戰爭”,又接著與 德國 納粹結盟和蘇聯打了一場“繼續戰爭”,這兩場戰爭的核心問題是蘇芬領土糾紛。最後在盟軍大反攻的時候 芬蘭 站到蘇聯一方,將德軍趕出 拉普蘭 地區。因為這樣矛盾的兩邊站隊情況, 芬蘭 戰後日子也不太好過,領土被蘇聯划走,在一段時間內沒有聯合國席位。 位置卡在 瑞典 與蘇俄中間的 芬蘭 ,其實就是處在兩大陣營夾縫中生存。 芬蘭 在戰後成為中立國,蘇聯想吸收它作為對抗西方的橋頭堡, 美國 又想拉攏它對抗以蘇聯為首的“鐵幕國家”。不過聰明的 芬蘭 圓滑地照顧了雙方利益,左右逢源,同時又將自己利益最 大化 。經濟穩步前進,躍身發達國家行列。
由此看來, 芬蘭 文化上受了 俄羅斯 影響;政治上, 芬蘭 是 北歐 唯一的歐元國家;甚至 芬蘭 人長得就與斯堪的納維亞三國人不同,金髮碧眼的比例沒那麼高。
我還在大學學語言的時候就聽老師說, 芬蘭 語非常奇葩,和旁邊鄰居沒有半毛關係,既不斯堪的納維亞也不東斯拉夫,卻和 中歐 的 匈牙利 語勉強算遠房親戚。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愛你”的 北歐 四國 說法:
瑞典 語:Jag älskar dig
丹麥 語:Jeg elsker dig
挪威 語:Jeg elsker deg
芬蘭 語:Rakastan sinua
很顯然, 芬蘭 人講話,其它三國人只能幹瞪眼兒。表白都聽不懂,怎麼一起愉快地玩耍呢?
戴帽節 - 全國畢業大爬梯1550年, 瑞典 國王古斯塔夫一世為了與 愛沙尼亞 的漢薩同盟城市 塔林 爭奪貿易權,在 塔林 對面修建了 赫爾辛基 城。但是 赫爾辛基 在之後的兩個世紀里都沒有發展成真正的城市,直到俄國占領 芬蘭 ,才將 赫爾辛基 設立成 芬蘭 首都。 剛剛到達 赫爾辛基 時,看到市中心搭起了舞臺,人山人海。這一點不像傳說中高冷國冷淡的樣子啊,怎麼周二就這麼嗨!在場大多都是年輕人,頭戴白帽,在街頭慶祝狂歡。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今天我運氣好趕上了一年一度的“戴帽節”。說起戴帽節,要從 赫爾辛基 最著名的人物 —— 哈 維斯 · 阿曼 達說起。 阿曼 達是矗立在南碼頭廣場上圓形噴池中的一尊少女塑像,由 芬蘭 著名雕塑家維萊·瓦爾格倫創作。瓦爾格倫在 巴黎 按照一名 芬蘭 少女形象創作出這個雕像,如今她已經成為 赫爾辛基 的象徵,被稱為“ 波羅的海 的女兒”。據說在上個世紀初,有幾個大學生慶祝畢業,順手給少女雕像戴上了大學生才有的小白帽,漸漸形成了每逢五一前夕、所有學生戴著小白帽走上街頭慶祝畢業的習俗。 而戴帽節的高潮,就是隨著禮炮齊鳴,由幾名學生代表,在吊車的幫助下,給 波羅的海 的女兒戴上白帽。 大街上的學生們,也開始打開香檳慶祝,舞臺上表演開始,全城沸騰。 而人群中除了年輕人,也有不少老年人,他們也都拿出自己的白帽戴在頭上,有些帽子已經發黃,烙印著歲月的痕跡,都是他們曾經青春的見證。 赫爾辛基 變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除了 波羅的海 的女兒,其它雕塑也不能幸免,統統戴上了小白帽。 我走到 赫爾辛基 大教堂,廣場上聚集著更多的學生。回憶起自己在 德國 畢業的時候,沒有慶典沒有狂歡,更沒有露天大爬梯,一切都很隨意。其實畢業不僅僅是學業結束,更是人生一個重要階段的結束,和嶄新人生的開始。全國上下一起為你慶祝這一重要時刻,一定是畢生難忘的回憶啊。 如何省錢玩轉赫爾辛基?趕上了五一勞動節放假,1號的 赫爾辛基 哪兒都不開門,那就只能先看看不用入內參觀的地方。 赫爾辛基 大教堂是站在老城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的建築,因為主體白色,又被稱為白教堂,建於1852年,是一座新教教堂。 相對白教堂,還有一座紅教堂, 大名 是烏斯 佩斯 基教堂,是一座東正教教堂。因為 芬蘭 曾經處於 俄羅斯 統治之下百餘年,東正教信徒自然也不少。 中央車站也值得一看。這棟後現代主義建築外表第一眼看上去沒什麼特別,綠頂紅磚牆, 歐洲 很常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正門入口處的“點燈人”雕塑:披長髮的無腿巨人,手捧綠色多邊形球體,神情肅穆詭異,看起來是不是有點像70年代文藝科幻電影? 碼頭附近的露天市場,有著新鮮的海鮮和各種小吃。五一這天大家都出門逛街,小吃攤位很火爆。這個炸魚看起來不錯,可惜我沒耐心排隊等。另外,推薦一款三文魚湯。放了奶油雖然口感略微甜膩,但是用料還是很不錯的,是我們 中國 人容易接受的口味。這種魚湯很常見,在 赫爾辛基 的商場里就能找到。 瑞典 人在250年前修建了 芬蘭 堡,用以抵禦俄國人進攻。如今,這座小島上的堡壘成為了現存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要塞。 芬蘭 堡距離 赫爾辛基 很近,在露天市場附近的Kauppatori碼頭乘坐渡輪即可到達。 個人感覺 芬蘭 堡可看性一般,主要適合家庭出游,走走路散散心。 原計劃1-2號兩天逛五個博物館的計劃無奈變為在2號一天之內挑三個來看。選擇是痛苦的,最終在陰雨不停的2號選了Kiasma、設計博物館和Amos Rex。 Kiasma最深刻的印象是與觀眾互動的展覽, 比如 工作人員可以幫你縫補一件衣服,藝術家說重要的不是幫你補好衣服,而是在這一過程中兩個陌生人的交流。 在Amos Rex遇到馬格利特的“Life Line”特展,詳細展出了這位 比利時 超現實主義畫家從年輕到年老幾十年間的代表性作品。 自從上次去了 比利時 ,馬格利特就是我最喜歡的畫家之一了,觀看他的作品,仿佛會被帶入奇幻夢境。這次能在 芬蘭 又遇到他的畫展實屬意外驚喜。 Amos Rex里還有一個名為Drift Studio的展覽,巨大的長方形物體神奇地漂浮在半空,非常壯觀。 芬蘭 設計很有名,作為首都, 赫爾辛基 是一座設計無處不在的城市,因此設計博物館很值得參觀。
芬蘭說到“ 北歐 ”,還有一個類似概念是“斯堪的納維亞”,也就是 挪威 、 瑞典 與 芬蘭 (北部)所處的半島名字。我們習慣把 瑞典 、 丹麥 、 挪威 冰島 與 芬蘭 5國統稱為“ 北歐 ”,拋 開遠 在大西洋深處的 冰島 不談,出於對人種、政治和語言文化上的認同, 瑞典 、 丹麥 與 挪威 抱團在一起組成“斯堪的納維亞”小團體,卻沒有把 芬蘭 接納在內。
要理解這一點,先要來看看 芬蘭 的歷史。 夾縫中生存幾百年芬蘭 的歷史和 瑞典 密不可分。15世紀前, 芬蘭 還不叫 芬蘭 ,而是叫“Österland”,意為“東部之地”,因為一直以來, 芬蘭 不過是一片 瑞典 征服下的東部蠻荒之地。 芬蘭 當時城市化程度很低,當地人主要以漁獵為生。就連現在的首都 赫爾辛基 ,在200多年前也還只是一個小漁村。
1808年, 瑞典 在 芬蘭 戰爭中敗給俄國,俄國占領 芬蘭 ,併在此成立了大公國,並由沙皇兼任大公。從此, 芬蘭 跟著俄國混,文化上自然受俄國影響深遠。直到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 芬蘭 終於趁機會獨立,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主權國家。
二戰期間, 芬蘭 先是在 瑞典 的幫助下與蘇聯打了一場“冬季戰爭”,又接著與 德國 納粹結盟和蘇聯打了一場“繼續戰爭”,這兩場戰爭的核心問題是蘇芬領土糾紛。最後在盟軍大反攻的時候 芬蘭 站到蘇聯一方,將德軍趕出 拉普蘭 地區。因為這樣矛盾的兩邊站隊情況, 芬蘭 戰後日子也不太好過,領土被蘇聯划走,在一段時間內沒有聯合國席位。 位置卡在 瑞典 與蘇俄中間的 芬蘭 ,其實就是處在兩大陣營夾縫中生存。 芬蘭 在戰後成為中立國,蘇聯想吸收它作為對抗西方的橋頭堡, 美國 又想拉攏它對抗以蘇聯為首的“鐵幕國家”。不過聰明的 芬蘭 圓滑地照顧了雙方利益,左右逢源,同時又將自己利益最 大化 。經濟穩步前進,躍身發達國家行列。
由此看來, 芬蘭 文化上受了 俄羅斯 影響;政治上, 芬蘭 是 北歐 唯一的歐元國家;甚至 芬蘭 人長得就與斯堪的納維亞三國人不同,金髮碧眼的比例沒那麼高。
我還在大學學語言的時候就聽老師說, 芬蘭 語非常奇葩,和旁邊鄰居沒有半毛關係,既不斯堪的納維亞也不東斯拉夫,卻和 中歐 的 匈牙利 語勉強算遠房親戚。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愛你”的 北歐 四國 說法:
瑞典 語:Jag älskar dig
丹麥 語:Jeg elsker dig
挪威 語:Jeg elsker deg
芬蘭 語:Rakastan sinua
很顯然, 芬蘭 人講話,其它三國人只能幹瞪眼兒。表白都聽不懂,怎麼一起愉快地玩耍呢?
戴帽節 - 全國畢業大爬梯1550年, 瑞典 國王古斯塔夫一世為了與 愛沙尼亞 的漢薩同盟城市 塔林 爭奪貿易權,在 塔林 對面修建了 赫爾辛基 城。但是 赫爾辛基 在之後的兩個世紀里都沒有發展成真正的城市,直到俄國占領 芬蘭 ,才將 赫爾辛基 設立成 芬蘭 首都。 剛剛到達 赫爾辛基 時,看到市中心搭起了舞臺,人山人海。這一點不像傳說中高冷國冷淡的樣子啊,怎麼周二就這麼嗨!在場大多都是年輕人,頭戴白帽,在街頭慶祝狂歡。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今天我運氣好趕上了一年一度的“戴帽節”。說起戴帽節,要從 赫爾辛基 最著名的人物 —— 哈 維斯 · 阿曼 達說起。 阿曼 達是矗立在南碼頭廣場上圓形噴池中的一尊少女塑像,由 芬蘭 著名雕塑家維萊·瓦爾格倫創作。瓦爾格倫在 巴黎 按照一名 芬蘭 少女形象創作出這個雕像,如今她已經成為 赫爾辛基 的象徵,被稱為“ 波羅的海 的女兒”。據說在上個世紀初,有幾個大學生慶祝畢業,順手給少女雕像戴上了大學生才有的小白帽,漸漸形成了每逢五一前夕、所有學生戴著小白帽走上街頭慶祝畢業的習俗。 而戴帽節的高潮,就是隨著禮炮齊鳴,由幾名學生代表,在吊車的幫助下,給 波羅的海 的女兒戴上白帽。 大街上的學生們,也開始打開香檳慶祝,舞臺上表演開始,全城沸騰。 而人群中除了年輕人,也有不少老年人,他們也都拿出自己的白帽戴在頭上,有些帽子已經發黃,烙印著歲月的痕跡,都是他們曾經青春的見證。 赫爾辛基 變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除了 波羅的海 的女兒,其它雕塑也不能幸免,統統戴上了小白帽。 我走到 赫爾辛基 大教堂,廣場上聚集著更多的學生。回憶起自己在 德國 畢業的時候,沒有慶典沒有狂歡,更沒有露天大爬梯,一切都很隨意。其實畢業不僅僅是學業結束,更是人生一個重要階段的結束,和嶄新人生的開始。全國上下一起為你慶祝這一重要時刻,一定是畢生難忘的回憶啊。 如何省錢玩轉赫爾辛基?趕上了五一勞動節放假,1號的 赫爾辛基 哪兒都不開門,那就只能先看看不用入內參觀的地方。 赫爾辛基 大教堂是站在老城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的建築,因為主體白色,又被稱為白教堂,建於1852年,是一座新教教堂。 相對白教堂,還有一座紅教堂, 大名 是烏斯 佩斯 基教堂,是一座東正教教堂。因為 芬蘭 曾經處於 俄羅斯 統治之下百餘年,東正教信徒自然也不少。 中央車站也值得一看。這棟後現代主義建築外表第一眼看上去沒什麼特別,綠頂紅磚牆, 歐洲 很常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正門入口處的“點燈人”雕塑:披長髮的無腿巨人,手捧綠色多邊形球體,神情肅穆詭異,看起來是不是有點像70年代文藝科幻電影? 碼頭附近的露天市場,有著新鮮的海鮮和各種小吃。五一這天大家都出門逛街,小吃攤位很火爆。這個炸魚看起來不錯,可惜我沒耐心排隊等。另外,推薦一款三文魚湯。放了奶油雖然口感略微甜膩,但是用料還是很不錯的,是我們 中國 人容易接受的口味。這種魚湯很常見,在 赫爾辛基 的商場里就能找到。 瑞典 人在250年前修建了 芬蘭 堡,用以抵禦俄國人進攻。如今,這座小島上的堡壘成為了現存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要塞。 芬蘭 堡距離 赫爾辛基 很近,在露天市場附近的Kauppatori碼頭乘坐渡輪即可到達。 個人感覺 芬蘭 堡可看性一般,主要適合家庭出游,走走路散散心。 原計劃1-2號兩天逛五個博物館的計劃無奈變為在2號一天之內挑三個來看。選擇是痛苦的,最終在陰雨不停的2號選了Kiasma、設計博物館和Amos Rex。 Kiasma最深刻的印象是與觀眾互動的展覽, 比如 工作人員可以幫你縫補一件衣服,藝術家說重要的不是幫你補好衣服,而是在這一過程中兩個陌生人的交流。 在Amos Rex遇到馬格利特的“Life Line”特展,詳細展出了這位 比利時 超現實主義畫家從年輕到年老幾十年間的代表性作品。 自從上次去了 比利時 ,馬格利特就是我最喜歡的畫家之一了,觀看他的作品,仿佛會被帶入奇幻夢境。這次能在 芬蘭 又遇到他的畫展實屬意外驚喜。 Amos Rex里還有一個名為Drift Studio的展覽,巨大的長方形物體神奇地漂浮在半空,非常壯觀。 芬蘭 設計很有名,作為首都, 赫爾辛基 是一座設計無處不在的城市,因此設計博物館很值得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