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阪7天6夜,日本自由行通關游記(二)
起的也不算晚,伏見稻荷 大社 的行程小有波折。
先回到 京都 站找個西式咖啡店吃了點。熱可可特別濃稠,我想說以前喝的星巴克裡是假可可。
飯飽後本來打算乘“JR 奈良 線”(縮寫字母D)到東福寺站下車,結果一進車站直闖 奈良 方向的城際特快,差點跑去 奈良 喂鹿。 
好在發現不對,從車上滾下來回到閘機附近。找工作人員退了票,工作人員非常NICE,連比帶劃的幫忙。來到車站最底層,找到JR 奈良 線路標。緊接著就遇到乘車第二坑。JR 奈良 線有4條線,分別是“普通”“急行”“特急”還有一條什麼記不太清……選擇普通和急行都可以到東福寺,特急是跨站停。就這樣又坐過了2站,上午都在來來回回倒車。到伏見稻荷 大社 的時候,已經快中午了。
稻荷 大社 是一個很典型的 日本 神社。山下主殿是各種祭奠儀式的場所,沿著“神道”往上會看到很多很多鳥居,像走廊一樣。而真正的大神散佈在山間。神社裡一草一木是善男信女供奉的奉納的,神社的興建可以說是一種集資行為。祈願的香火錢貢獻了基礎設施的磚瓦,鳥居、圍欄、照明的燈籠、甚至供人休息的椅子都由信眾直接捐建可以直接署名。山間有專門處理這種需求的公司辦公室。 




我看到鳥居都是 大城 市的公司老闆(也有黑社會的社團大哥)捐建的,像稻荷 大社 這種名勝捐建的費用會很貴吧。路過小一點的神社,石質圍欄上也刻著捐贈者的名字,就相對便宜很多。這是一種別緻的需求:每個來過世上的人都希望被銘記。捐建神社裡的物件就滿足了這種需求,合理合法。與神明相伴,受惠於長久的香火還能在人間永存。是不是國內的寺廟、名山大川可以學學這個方式,提供人們留名的機會,也省得亂寫亂畫。

在 京都 可以把神道教所有祈福的花樣都見識一遍:投幣搖鈴許願、御守(護身符錦囊)、朱印、繪馬……最大的是鳥居,類似山門。 日本 人喜歡沿著“神道”一層一層的奉納鳥居,最後形成了現在這種長廊形態。久遠的開始也許是誰也不服誰,你蓋個山門老子蓋你前頭,後來1000座山門竟成就了某種儀式感。在大神的周圍的石頭圍欄也可以奉納,八阪神社,伏見稻荷 大社 的燈籠也是奉納的,還有我看到的長條旗幟、地藏 菩薩 和狐狸石像掛著像餐巾一樣的圍布都師奉納。給神龕許願點的是蠟燭,不是香。神社搞多種經營,祈福許願五花八門,難怪經營的好。
日本 神社是一種區塊鏈式的供奉機構。稻荷 大社 區域從山下到山上有大大小小幾十個各種神龕,每一個區塊都供奉著十幾個碑、神位。按照神道教的風格,這些山神也許是各種野生動物,常見有野豬、狐狸、狸貓、兔子……當然也可能是游仙野鬼,神道其實算是“鬼道”是鬼行時的 通道 。 
還有,別小看諧音梗:倉稻魂神有個別名叫御食津神(みけつかみ)與“三狐神”(みけつかみ)發音相同。民間傳說中,狐狸就成了稻荷神的使者,所以我們今天看到所有的稻荷神社門口都會有狐狸的雕像。
山不在高,臺階要命。爬山就是不斷的上下臺階。這種山在國內該叫丘。即使這樣,爬了很多臺階,你多少會對山頂有期待。不是一座氣宇軒昂的殿,也應該多少立一尊盛世美顏的像。結果意外的平淡——山頂處還是一小撮石碑。山頂神社旁邊的香火小店牆上掛著牌子寫著“山頂”兩個字。質朴得像個小公廁。 
眼前300米海拔的風景聊表崇高。遠眺城海,眾生疲倦,眾神蠻平等。可嘆,即使是山頂的大神也不會關照太多。也對。不患寡而患不均,忽然就接受了這種平均主義的蔭佑,想想那個世界的靈魂會非常安心。 
下山途中還喝一杯抹茶(拿鐵)一碗…ZENZAI菜單上寫著Thick bean meal吃起來像炸粘豆包湯。是甜的,都挺好吃。這裡插一句,在 日本 即使是路過的小店味道也不會很差。最失望往往是大眾點評上的高分連鎖店,可能是期待太高。 
稻荷 大社 是開放的,全程不需要門票,想供奉可以買點蠟燭。但神仙太多根本不知道拜哪位。可以抽簽卜卦、可以寫小鳥居、掛繪馬。吃點喝點買點紀念品,但最好把激情留到二、三年阪,收穫會更多。 
下山之後直接走街竄巷,這裡有不少擺攤小吃,章魚丸子和牛肉串之類的補充點能量。
坐了三站地JR電車,下站清水寺。在向清水寺進發的街道上,就會看到很多穿和服的好看的 中國 人,還有點 韓國 人或是 泰國 人,但我沒見到有穿和服 日本 人,可能是因為工作日。還有很多在 日本 古建築前穿漢服的小姐姐,很有意思。穿和服不僅身材相貌要有自信,對膀胱也得有信心。目測全披掛,上廁所會挺麻煩。 
先回到 京都 站找個西式咖啡店吃了點。熱可可特別濃稠,我想說以前喝的星巴克裡是假可可。

我看到鳥居都是 大城 市的公司老闆(也有黑社會的社團大哥)捐建的,像稻荷 大社 這種名勝捐建的費用會很貴吧。路過小一點的神社,石質圍欄上也刻著捐贈者的名字,就相對便宜很多。這是一種別緻的需求:每個來過世上的人都希望被銘記。捐建神社裡的物件就滿足了這種需求,合理合法。與神明相伴,受惠於長久的香火還能在人間永存。是不是國內的寺廟、名山大川可以學學這個方式,提供人們留名的機會,也省得亂寫亂畫。
在 京都 可以把神道教所有祈福的花樣都見識一遍:投幣搖鈴許願、御守(護身符錦囊)、朱印、繪馬……最大的是鳥居,類似山門。 日本 人喜歡沿著“神道”一層一層的奉納鳥居,最後形成了現在這種長廊形態。久遠的開始也許是誰也不服誰,你蓋個山門老子蓋你前頭,後來1000座山門竟成就了某種儀式感。在大神的周圍的石頭圍欄也可以奉納,八阪神社,伏見稻荷 大社 的燈籠也是奉納的,還有我看到的長條旗幟、地藏 菩薩 和狐狸石像掛著像餐巾一樣的圍布都師奉納。給神龕許願點的是蠟燭,不是香。神社搞多種經營,祈福許願五花八門,難怪經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