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在這片藍與黃的交響曲中~馬耳他5日自由行記
↑巴拉卡花園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聖約翰 副主教堂St. John's Co-Cathedral ,走過 歐洲 特別是 意大利 這麼多的教堂,本沒有被這個外表普通的教堂寄予厚望,完全是抱著既然來了不妨進去看看的心態,花了€10的門票進去,但一進入教堂大廳,我是被徹底驚獃了,用金碧輝煌四個字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從天頂畫到四周的牆壁,全部是黃金或金箔裝飾,將教堂的奢華髮揮到了極致。但僅僅是奢華並不能讓其成為一座主座教堂,教堂的精華還在於那精美的雕刻和地面磁磚畫,當然還有 卡拉 瓦喬的畫作,可惜的是沒有中文解說器,只能飽飽眼福。 ↑瓦萊塔 ↑聖約翰大教堂 ↑聖約翰大教堂 ↑聖約翰大教堂 ↑聖約翰大教堂 ↑聖約翰大教堂 ↑聖約翰大教堂 ↑聖約翰大教堂 ↑聖約翰大教堂 教堂內正專註工作的藝術家 ↑聖約翰大教堂 3、Day3:藍洞及姆迪娜古城在 馬耳他 旅行的第三天,時間安排給了藍洞和 姆迪娜 老城。
為了一睹藍洞的真容真是沒有少費周折。從主島前往藍洞只有兩條公交巴士可達,分別是201路和74路,而且都是間隔一小時一班車。單面行程約1小時。在藍洞巴士車站附近,當地居民開設了藍洞乘船游,費用€8/人,往返20分鐘,天氣晴好時由經驗豐富的船夫駕駛電動小船將游客送到藍洞附近,觀賞自然天成的數個風化洞穴群,有些洞口處還能有幸看到如藍寶石般發光的一小片海水,幽藍而晶瑩,如夢如幻。但要真正觀賞到藍洞的獨特身姿,必須去到一站地以外的高處,從上面俯瞰,方能看到那如象鼻般伸入海中的巨石。
↑藍洞 ↑藍洞 藍洞附近的小教堂 ↑藍洞 頂著 地中海 烈日的暴曬觀賞完藍洞,便乘坐公交巴士前往 姆迪娜 。
姆迪娜 是 馬耳他 舊都,其建城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700年腓尼基人定都於此。古城依然是通過厚厚的城牆與外部隔絕,並通過一座石橋與 姆迪娜 新城 相連,進入古城不需要購買門票,但城中的教堂和博物館則需要付費參觀。
↑姆迪娜 ↑姆迪娜 姆迪娜 的精華不在於其中的教堂和博物館,而在於那一條條的中世紀巷道,曲徑通幽,精緻寧靜,穿行其中好似穿越回世紀之前的 中東 。目光所及之處都是“ 馬耳他 黃”。
在 馬耳他 旅行,你會發現這個國家其實就兩種顏色,單調而純粹,一種是 地中海 藍,藍得深邃,一種是檸檬黃,我也稱之為“ 馬耳他 黃”,黃得明亮。這裡所有的建築,不論年代、不論用途,全部採用當地特有的一種石灰質黏土建造而成,這種黏土經過太陽的暴曬以後變得非常堅硬,是一種絕佳的建築材料。所以,走遍 馬耳他 的大街小巷,你幾乎找不到用其他材料建造起來的房屋,唯一的區別就是這些房屋的窗戶選擇了不同的顏色。 ↑姆迪娜 ↑姆迪娜 ↑姆迪娜 ↑姆迪娜 ↑姆迪娜 ↑姆迪娜 離開 姆迪娜 古城後,又搭乘公交車去到莫斯塔圓頂教堂。教堂位於 馬耳他 島中央的莫斯塔鎮(Mosta),擁有 歐洲 第3大的圓頂(也有資料說是世界第4大圓頂教堂 ),建於1833-1871年。1942年4月9日的二戰空襲中,曾有一枚200公斤重的炸彈砸在圓頂上,但奇跡般地沒有爆炸,從而讓我們今天還有幸觀賞它的建築之美。 ↑莫斯塔圓頂教堂 ↑莫斯塔圓頂教堂 ↑莫斯塔圓頂教堂 4、Day4:藍窗及戈佐島在 馬耳他 旅行的第四天,計劃前往戈佐島。一早從 斯利馬 乘坐222路公交巴士,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Ċirkewwa Habour,在此乘坐Gozo Channel渡輪前往戈佐島。早晨的渡輪游客不多,可以選擇在船艙的咖啡吧休息,也可去到艙外平臺看風景,經過25min的航行,渡輪抵達戈佐島的Mgarr Habour。碼頭出口便是公交巴士車站,有多條巴士線路發往島上各個區域,其中301、303路可直達戈佐島行政中心Victoria(Rabat),戈佐島的公交總站便位於此,從這裡有發往全島各個方向的巴士線路,班車間隔時間從30min~60min不等。
↑戈佐島 來到戈佐島,我的第一個目的地便是著名的藍窗,儘管它已經於2017年3月8日轟然坍塌,但那伸展在 地中海 上的宏偉身姿依然印刻在記憶中,哪怕是遺址也必須前往憑吊一番。於是在Victoria(Rabat)搭乘311路巴士前往Dwejra Bay。經過30min的車程,巴士停靠海灣終點站。下車後,我憑著直覺向左前方的海岸懸崖走去,海岸礁石上已經站著幾組游客,大家不約而同地面向前方約50米遠的那塊懸崖峭壁,腦補藍窗坍塌前那巨大的石灰岩拱門,想象它橫跨在藍色 地中海 上的美麗身姿。
在自然的侵蝕下,藍窗斷裂得如此乾凈,沒有留下一絲拱門的痕跡。如果您不是曾經見過照片中的它,很難將眼前這片懸崖峭壁與當初那巨型石拱門聯繫在一起······烈日當頭、憑風而立,今天的 地中海 波瀾不驚,只有偶爾划過的快艇才能激起幾縷波浪,望著眼前這片深藍色的海、這片歷經風雨磨礪的礁石、腳下那一汪晶瑩如藍寶石般的海水,我依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感動。
消逝前的藍窗身姿(圖片來自網絡) ↑藍窗 今天的藍窗 ↑藍窗 ↑藍窗 儘管藍窗已不在,但大海依舊、藍天依舊、風姿挺拔的懸崖依在、被海浪塑造的礁石依在。如果不是時光有限,我真想坐在這裡看盡潮起潮落、地老天荒 ↑藍窗
為了一睹藍洞的真容真是沒有少費周折。從主島前往藍洞只有兩條公交巴士可達,分別是201路和74路,而且都是間隔一小時一班車。單面行程約1小時。在藍洞巴士車站附近,當地居民開設了藍洞乘船游,費用€8/人,往返20分鐘,天氣晴好時由經驗豐富的船夫駕駛電動小船將游客送到藍洞附近,觀賞自然天成的數個風化洞穴群,有些洞口處還能有幸看到如藍寶石般發光的一小片海水,幽藍而晶瑩,如夢如幻。但要真正觀賞到藍洞的獨特身姿,必須去到一站地以外的高處,從上面俯瞰,方能看到那如象鼻般伸入海中的巨石。
↑藍洞 ↑藍洞 藍洞附近的小教堂 ↑藍洞 頂著 地中海 烈日的暴曬觀賞完藍洞,便乘坐公交巴士前往 姆迪娜 。
姆迪娜 是 馬耳他 舊都,其建城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700年腓尼基人定都於此。古城依然是通過厚厚的城牆與外部隔絕,並通過一座石橋與 姆迪娜 新城 相連,進入古城不需要購買門票,但城中的教堂和博物館則需要付費參觀。
↑姆迪娜 ↑姆迪娜 姆迪娜 的精華不在於其中的教堂和博物館,而在於那一條條的中世紀巷道,曲徑通幽,精緻寧靜,穿行其中好似穿越回世紀之前的 中東 。目光所及之處都是“ 馬耳他 黃”。
在 馬耳他 旅行,你會發現這個國家其實就兩種顏色,單調而純粹,一種是 地中海 藍,藍得深邃,一種是檸檬黃,我也稱之為“ 馬耳他 黃”,黃得明亮。這裡所有的建築,不論年代、不論用途,全部採用當地特有的一種石灰質黏土建造而成,這種黏土經過太陽的暴曬以後變得非常堅硬,是一種絕佳的建築材料。所以,走遍 馬耳他 的大街小巷,你幾乎找不到用其他材料建造起來的房屋,唯一的區別就是這些房屋的窗戶選擇了不同的顏色。 ↑姆迪娜 ↑姆迪娜 ↑姆迪娜 ↑姆迪娜 ↑姆迪娜 ↑姆迪娜 離開 姆迪娜 古城後,又搭乘公交車去到莫斯塔圓頂教堂。教堂位於 馬耳他 島中央的莫斯塔鎮(Mosta),擁有 歐洲 第3大的圓頂(也有資料說是世界第4大圓頂教堂 ),建於1833-1871年。1942年4月9日的二戰空襲中,曾有一枚200公斤重的炸彈砸在圓頂上,但奇跡般地沒有爆炸,從而讓我們今天還有幸觀賞它的建築之美。 ↑莫斯塔圓頂教堂 ↑莫斯塔圓頂教堂 ↑莫斯塔圓頂教堂 4、Day4:藍窗及戈佐島在 馬耳他 旅行的第四天,計劃前往戈佐島。一早從 斯利馬 乘坐222路公交巴士,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Ċirkewwa Habour,在此乘坐Gozo Channel渡輪前往戈佐島。早晨的渡輪游客不多,可以選擇在船艙的咖啡吧休息,也可去到艙外平臺看風景,經過25min的航行,渡輪抵達戈佐島的Mgarr Habour。碼頭出口便是公交巴士車站,有多條巴士線路發往島上各個區域,其中301、303路可直達戈佐島行政中心Victoria(Rabat),戈佐島的公交總站便位於此,從這裡有發往全島各個方向的巴士線路,班車間隔時間從30min~60min不等。
↑戈佐島 來到戈佐島,我的第一個目的地便是著名的藍窗,儘管它已經於2017年3月8日轟然坍塌,但那伸展在 地中海 上的宏偉身姿依然印刻在記憶中,哪怕是遺址也必須前往憑吊一番。於是在Victoria(Rabat)搭乘311路巴士前往Dwejra Bay。經過30min的車程,巴士停靠海灣終點站。下車後,我憑著直覺向左前方的海岸懸崖走去,海岸礁石上已經站著幾組游客,大家不約而同地面向前方約50米遠的那塊懸崖峭壁,腦補藍窗坍塌前那巨大的石灰岩拱門,想象它橫跨在藍色 地中海 上的美麗身姿。
在自然的侵蝕下,藍窗斷裂得如此乾凈,沒有留下一絲拱門的痕跡。如果您不是曾經見過照片中的它,很難將眼前這片懸崖峭壁與當初那巨型石拱門聯繫在一起······烈日當頭、憑風而立,今天的 地中海 波瀾不驚,只有偶爾划過的快艇才能激起幾縷波浪,望著眼前這片深藍色的海、這片歷經風雨磨礪的礁石、腳下那一汪晶瑩如藍寶石般的海水,我依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感動。
消逝前的藍窗身姿(圖片來自網絡) ↑藍窗 今天的藍窗 ↑藍窗 ↑藍窗 儘管藍窗已不在,但大海依舊、藍天依舊、風姿挺拔的懸崖依在、被海浪塑造的礁石依在。如果不是時光有限,我真想坐在這裡看盡潮起潮落、地老天荒 ↑藍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