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非洲--坦桑尼亞和肯尼亞





說一說 坦桑尼亞 這邊的Hashim,聽起來很立志。大概45(可能55)歲左右的年紀(因為實際年齡實在看不出來,對於他說的真實真實年齡,記憶也有點模糊),有3個孩子,大女兒夭折了。好像到了30多歲的時候,他覺得他要改變,於是蹭他弟弟的英語課,天天在家練習,同時還學習法語(因為當地法語區游客很多),他說,他們家人覺得他當時跟著了魔一樣,天天除了吃法就練習英語和法語,大概一年以後,英語到了可以與人交流的程度,然後他又去當地教會學校去學習法語,大概一年半以後,他的英語和法語都達到了可以進行導游工作的程度,然後,他就成了一名專業的Safari導游和嚮導。這在當地屬於很高收入的人群,因此也改變了生活。
之後, 肯尼亞 這邊的司機也遲到了將近一個小時,Simon說,他被警察攔了,說大燈的防撞護欄需要Permit,然後在警局裡解釋了半天才放他出來。12點左右,坐車去 馬賽 馬拉。 肯尼亞 是撒哈拉以東地區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東部 非洲 唯一一個不是極度貧困的國家。在港口附近有著明顯的對比。
在 坦桑尼亞 一側,基本就是幾個村子圍著口岸,基本是彩鋼板或者土坯房子。到了 肯尼亞 側,有了磚混的小房子,沿路各種汽車來來往往,小商小販賣著各種東西,甚至還有點堵車。
大概3個小時左右,到達了 馬賽 馬拉公園的入口,入口有持槍的警衛把持。在門口吃了飯,發現了一群丁滿。不怕人,甚至過來搶吃的。雖然在國家公園外面,但是也不能喂動物,只能驅趕。

下麵是大型擼貓現場二。















之後去豪華的帳篷住宿,晚上風很大,感覺帳篷都要飛起來了。 Day 8 2018年9月30日今天一整天都在 馬賽 馬拉Safari,早上看到了鬣狗一家,河馬跟大象的共處,成群的排成隊遷徙的角馬,成群禿鷲吃屍體的慘烈的照片,然後再一個遷徙動物過河點守候了一會兒,不過因為河裡有很多鱷魚,所以角馬群只是試探,很久都沒有過河。於是我們去 馬賽 馬拉和塞倫蓋蒂的交界處兜了一圈,其實本來就是一片草原,因為人為或者政治劃分,劃分成了兩個區域。然後馬拉河上的橋那邊洽好有個 馬賽 馬拉不知道什麼的檢查站,去馬拉河上看鱷魚還要給警衛幾刀的小費,實際上人員通行是應該不收任何費用的,對鱷魚無感,於是也沒有給他們小費。就折返回去,找個地方,邊吃午飯,邊觀察過河動物的動向,伺機而動,看所謂的天河之渡。 所謂天河之渡,不得不說一下動物遷徙, 非洲 的動物都是追逐雨水而動。就是,那裡下雨,那裡就有水喝,食草動物就有吃的,食草動物聚集的地方,食肉動物就有吃的,於是動物隨著季節,年復一年的在這片草原上遷徙,為了生存和繁殖,最原始的野性力量。動物在向北遷徙的圖中,會遇到馬拉河,如果食草動物想吃馬拉河對岸的青草,就要渡河,但是河裡會聚集鱷魚,角馬斑馬聚集的地方還會有 獅子 ,獵豹,鬣狗等食肉動物捕食老弱病殘和掉隊的動物。於是,過河的時候,為了吃,同時也為了躲避食肉動物,動物們成群結隊衝下馬拉河,涉水,在騰躍上岸,同時,也會有很多生命終結在這裡。有時候,獸群會反覆越過馬拉河。一般規模比較大的渡河在8月到9月左右,不過這是根據季節和雨水而定的,今年雨水和氣候就有點反常,所以在十一期間,還是有很多渡河的獸群。
運氣很棒,完整的看了兩次渡河,而且車不是很多,很是興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