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免費、免費 35路環游墨爾本
皇家展覽館是為了公元1880年至1888年在 墨爾本 舉辦的盛大的國際性展覽會而特別設計的。整個展館和園林由木頭、磚、鋼和石板等材料組合而成,整體風格融合了拜占庭式,甚至於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的各種元素。皇家展覽館是一個 成功 的永久建築,築有堅固的牆壁和屋頂,一百多年的風雨歲月使它那 維多利亞 式的風雅愈發令人神往。 第十六站:Bourk St/Spring St( 伯克 街/春天街)
這一站周圍有聖派翠克教堂、 墨爾本 國會大廈、 溫莎 酒店、斐茲洛伊花園、威廉 約翰 克拉克 紀念碑等。 墨爾本 的聖派翠克教堂是聖巴特利爵主教座堂,每逢 羅馬 教皇訪問 澳大利亞 ,聖派翠克大教堂往往是教皇唯一訪問和主持彌撒的 澳大利亞 境內的天主教堂。這個大教堂一直以來是 墨爾本 傳媒報道最多的教堂,每年在這裡進行的複活節祈禱、聖誕祈禱和迎接新年的除夕祈禱都被 墨爾本 當地的電視臺進行直播。 澳大利亞 很多重要人物的葬禮和 澳大利亞 重大災難受害者的公眾悼念活動也往往在這個教堂舉行。平日也是很多市民舉辦婚禮、葬禮和休閑散步的地方。
墨爾本 國會大廈建於1855年,從1856年到1900年是 維多利亞 的殖民地議會駐地,1901年到1927年是 澳大利亞 聯邦國會駐地,1927年至今恢復為 維多利亞州 議會駐地。這座兩層的哥特式建築主要有兩部分:立法部的會議廳和辦公室,還有休息娛樂的餐廳和酒吧。一間不大的內閣大臣廳是國家首領議憲定法的會址。廳牆上有窺視孔,桌案下有信號按鈕,十分莫測。二層樓上大部分為新聞辦公室,由報社、雜誌社、電臺、電視臺占據。據說記者們經常爬上樓頂,跑到內閣廳的通風管處豎耳偷聽會議內容,然後傳出“內部”密聞製造轟動。此從內閣屋頂“走漏”消息的現象被稱作“leaky roof”。
大廈入口處地板的瓷磚為 英國 陶瓷廠商Minton所制,上議院會場內的議長席頂蓬蓋是1856年 英國 所贈送的,內部傢具擺設為紅色,象徵與 英國 上議院的情誼,代表與 英國 的關係密切。
舊國會大廈是 澳大利亞 政治歷史的見證和里程碑。從1927到1988發生的所有有關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的辯論與決策都是在這裡通過的。 國會大廈對面的 溫莎 酒店,據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接待了許多著名的國家和國際客人。儘管這個地方很舊,但維護得很好。服務很好,食物也很好吃。周邊環境很好,交通方便。 國會大廈對面的劇場 斐茲洛伊花園就是浪漫色彩濃厚的 英國 鄉村。最著名的是那個庫克船長的小屋,這是 澳大利亞 最古老的白人文物。庫克船長庫克是1770年最早登上澳洲大陸並宣佈它為 英國 領土的 英國 人,被視為 澳大利亞 的開國者。1934年 墨爾本 建市100周年時,一位實業家把庫克在 英國 的故居買下,拆開來裝在253個箱子里運到 墨爾本 ,然後按原狀複原,小屋邊有庫克的全身銅像。
庫克船長小屋 威廉 約翰 克拉克 紀念碑廣場 第二十站:Swanston St/Flinders St(斯 旺斯 頓街/費林德斯街)
墨爾本 的聯邦廣場非常有名,差不多來到 墨爾本 的客人必須打卡之地。聯邦廣場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在廣場周圍有個經常出現在雜誌封面的福林德街火車站、座堂級的 聖保羅 大教堂、世界十大醜建築之一的伊恩波特中心和 澳大利亞 活動影像中心、還有塗鴉街、有古香古色的 墨爾本 市政廳、離廣場不遠處,跨過穿越 墨爾本 的雅拉河上的王子橋,就到了高 塔下 維多利亞 藝術中心、海默爾音樂廳、有名人作品鎮館的 維多利亞 國家美術館,有精力還可以逛逛斯 旺斯 頓街的小商鋪,交通也非常方便,餓了有吃的,累了你就坐在廣場的臺階上,吃著東西、喝著冷飲,吹著微風,看著穿著花衣裳的有軌電車和古老的馬拉車來回穿梭、左顧廣場上各種藝人的表演、右盼著廣場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俊男靚女,如果幸運的話,還會有當地的洋人主動和你搭訕,天 南海 北的聊,當然,你首先要聽得懂澳式英語。 聯邦廣場上各種藝人的表演 美麗豪華的馬車走在 墨爾本 古典與現代文化交融的街頭,不時與現代交通工具並駕齊驅,形成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 聯邦廣場上十大醜建築之一的伊恩波特中心和 澳大利亞 活動影像中心 1909年投入使用的福林德街火車站具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幢百年的米黃色文藝復興式建築物,已成為 墨爾本 的著名標誌,它經常出現在旅游刊物的封面。站在標誌性的 墨爾本 火車站大鐘下,感受游客和 墨爾本 當地人歷經數代在這裡的來來往往。現在還在運行的火車,雖然叫火車,但更準確的叫法應該是輕軌(捷運),在市區內穿梭,也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座堂級別的 聖保羅 教堂有近一百三十年的歷史,它是 澳大利亞 聖公會 墨爾本 教區的主教座堂、是 墨爾本 最早的 英國 式教堂,也是 墨爾本 市區內最著名的建築。教堂外豎立的塑象是由 墨爾本 雕塑家吉伯為紀念澳洲早期移民的探險家馬修福林德所雕制 藝術中心旁邊的 維多利亞州 國立美術館:外形有點像 中國 的城門門樓,看不到窗戶,據說這是為了防火防盜。建築外面水池環繞,正門有個巨大的水簾洞,主體場館供大家免費參觀。這裡館藏著來自 澳大利亞 、土著、 亞洲 、 歐洲 及前 哥倫比亞 時代的世界級的藝術珍品,從照片、面料到雕塑、繪畫。從舊的玩物到屏風畫,還包括澳洲土著民藝術作品,分門別類,特別是還收藏了畢加索、莫奈、馬奈、倫勃朗等世界一流的藝術大師的作品,其中畢加索的畫是鎮館之寶。值得慢慢欣賞。 維多利亞 藝術中心:其實就是個多功能劇場,為大型交響及古典作品演奏會的專用演出場地。漂亮的屋頂尖塔外型,就像旋舞的裙子,也是當地的地標建築。夜景也是不錯的。 劇院內共有3座表演廳,舞臺是世界上最大的之一,擁有2000多個舒適的座位,天花板上還有75000個小銅杯,格雷厄姆·班納特設計的“莊嚴、雄偉、著名的窗帘”,上面裝飾著 維多利亞 時代的野花,國家的軍裝和伸展的天琴鳥尾巴。1984年劇院開演時, 維多利亞州 前國家銀行捐贈了這幅幕布。是 澳大利亞 芭蕾舞團和 澳大利亞 歌劇院所在地。 王子橋連接雅拉 河北 岸的斯 旺斯 頓街(Swanston Street)和南岸的聖克爾達路(St Kilda Road),這是一條主幹道,還通行電車和行人。這座橋已被列入了 維多利亞 遺產名錄(Victorian Heritage Register)。
墨爾本 塗鴉街,位於菲林德斯 聖保羅 大教堂東約100米,與聯邦廣場隔一條馬路。走進塗鴉街,滿牆的藝術畫,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很是震撼。
墨爾本 市政廳位於 墨爾本 的市中心,斯 旺斯 頓街和 科林斯 街 東北 轉角,由當地著名建築師約瑟夫·里德設計,為第二帝國風格。 墨爾本 市政廳頂部冠以一個巨大的阿爾弗雷德王子塔,塔上由一個直徑長達2.44米的時鐘,由 英國 製造,於1874年8月31日安裝在塔樓上;時鐘的重量達8.85千克,最長的銅製指時針達1.19米。市政廳內部內部有音樂廳,曾經是 澳大利亞 最富盛名的音樂廳,其中的巨大管風琴是由八千多支管裝配而成的,於1890年從 倫敦 用輪船運到 澳大利亞 ,這個大管風琴以其妙不可言的音響效果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十一站:Elizabeth St/Flinders St(伊麗莎白街/費林德斯街)
這一站主要以購物為主,一是coles central超市,二是布魯克街商圈的拱廊。
這一站周圍有聖派翠克教堂、 墨爾本 國會大廈、 溫莎 酒店、斐茲洛伊花園、威廉 約翰 克拉克 紀念碑等。 墨爾本 的聖派翠克教堂是聖巴特利爵主教座堂,每逢 羅馬 教皇訪問 澳大利亞 ,聖派翠克大教堂往往是教皇唯一訪問和主持彌撒的 澳大利亞 境內的天主教堂。這個大教堂一直以來是 墨爾本 傳媒報道最多的教堂,每年在這裡進行的複活節祈禱、聖誕祈禱和迎接新年的除夕祈禱都被 墨爾本 當地的電視臺進行直播。 澳大利亞 很多重要人物的葬禮和 澳大利亞 重大災難受害者的公眾悼念活動也往往在這個教堂舉行。平日也是很多市民舉辦婚禮、葬禮和休閑散步的地方。
墨爾本 國會大廈建於1855年,從1856年到1900年是 維多利亞 的殖民地議會駐地,1901年到1927年是 澳大利亞 聯邦國會駐地,1927年至今恢復為 維多利亞州 議會駐地。這座兩層的哥特式建築主要有兩部分:立法部的會議廳和辦公室,還有休息娛樂的餐廳和酒吧。一間不大的內閣大臣廳是國家首領議憲定法的會址。廳牆上有窺視孔,桌案下有信號按鈕,十分莫測。二層樓上大部分為新聞辦公室,由報社、雜誌社、電臺、電視臺占據。據說記者們經常爬上樓頂,跑到內閣廳的通風管處豎耳偷聽會議內容,然後傳出“內部”密聞製造轟動。此從內閣屋頂“走漏”消息的現象被稱作“leaky roof”。
大廈入口處地板的瓷磚為 英國 陶瓷廠商Minton所制,上議院會場內的議長席頂蓬蓋是1856年 英國 所贈送的,內部傢具擺設為紅色,象徵與 英國 上議院的情誼,代表與 英國 的關係密切。
舊國會大廈是 澳大利亞 政治歷史的見證和里程碑。從1927到1988發生的所有有關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的辯論與決策都是在這裡通過的。 國會大廈對面的 溫莎 酒店,據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接待了許多著名的國家和國際客人。儘管這個地方很舊,但維護得很好。服務很好,食物也很好吃。周邊環境很好,交通方便。 國會大廈對面的劇場 斐茲洛伊花園就是浪漫色彩濃厚的 英國 鄉村。最著名的是那個庫克船長的小屋,這是 澳大利亞 最古老的白人文物。庫克船長庫克是1770年最早登上澳洲大陸並宣佈它為 英國 領土的 英國 人,被視為 澳大利亞 的開國者。1934年 墨爾本 建市100周年時,一位實業家把庫克在 英國 的故居買下,拆開來裝在253個箱子里運到 墨爾本 ,然後按原狀複原,小屋邊有庫克的全身銅像。
庫克船長小屋 威廉 約翰 克拉克 紀念碑廣場 第二十站:Swanston St/Flinders St(斯 旺斯 頓街/費林德斯街)
墨爾本 的聯邦廣場非常有名,差不多來到 墨爾本 的客人必須打卡之地。聯邦廣場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在廣場周圍有個經常出現在雜誌封面的福林德街火車站、座堂級的 聖保羅 大教堂、世界十大醜建築之一的伊恩波特中心和 澳大利亞 活動影像中心、還有塗鴉街、有古香古色的 墨爾本 市政廳、離廣場不遠處,跨過穿越 墨爾本 的雅拉河上的王子橋,就到了高 塔下 維多利亞 藝術中心、海默爾音樂廳、有名人作品鎮館的 維多利亞 國家美術館,有精力還可以逛逛斯 旺斯 頓街的小商鋪,交通也非常方便,餓了有吃的,累了你就坐在廣場的臺階上,吃著東西、喝著冷飲,吹著微風,看著穿著花衣裳的有軌電車和古老的馬拉車來回穿梭、左顧廣場上各種藝人的表演、右盼著廣場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俊男靚女,如果幸運的話,還會有當地的洋人主動和你搭訕,天 南海 北的聊,當然,你首先要聽得懂澳式英語。 聯邦廣場上各種藝人的表演 美麗豪華的馬車走在 墨爾本 古典與現代文化交融的街頭,不時與現代交通工具並駕齊驅,形成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 聯邦廣場上十大醜建築之一的伊恩波特中心和 澳大利亞 活動影像中心 1909年投入使用的福林德街火車站具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幢百年的米黃色文藝復興式建築物,已成為 墨爾本 的著名標誌,它經常出現在旅游刊物的封面。站在標誌性的 墨爾本 火車站大鐘下,感受游客和 墨爾本 當地人歷經數代在這裡的來來往往。現在還在運行的火車,雖然叫火車,但更準確的叫法應該是輕軌(捷運),在市區內穿梭,也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座堂級別的 聖保羅 教堂有近一百三十年的歷史,它是 澳大利亞 聖公會 墨爾本 教區的主教座堂、是 墨爾本 最早的 英國 式教堂,也是 墨爾本 市區內最著名的建築。教堂外豎立的塑象是由 墨爾本 雕塑家吉伯為紀念澳洲早期移民的探險家馬修福林德所雕制 藝術中心旁邊的 維多利亞州 國立美術館:外形有點像 中國 的城門門樓,看不到窗戶,據說這是為了防火防盜。建築外面水池環繞,正門有個巨大的水簾洞,主體場館供大家免費參觀。這裡館藏著來自 澳大利亞 、土著、 亞洲 、 歐洲 及前 哥倫比亞 時代的世界級的藝術珍品,從照片、面料到雕塑、繪畫。從舊的玩物到屏風畫,還包括澳洲土著民藝術作品,分門別類,特別是還收藏了畢加索、莫奈、馬奈、倫勃朗等世界一流的藝術大師的作品,其中畢加索的畫是鎮館之寶。值得慢慢欣賞。 維多利亞 藝術中心:其實就是個多功能劇場,為大型交響及古典作品演奏會的專用演出場地。漂亮的屋頂尖塔外型,就像旋舞的裙子,也是當地的地標建築。夜景也是不錯的。 劇院內共有3座表演廳,舞臺是世界上最大的之一,擁有2000多個舒適的座位,天花板上還有75000個小銅杯,格雷厄姆·班納特設計的“莊嚴、雄偉、著名的窗帘”,上面裝飾著 維多利亞 時代的野花,國家的軍裝和伸展的天琴鳥尾巴。1984年劇院開演時, 維多利亞州 前國家銀行捐贈了這幅幕布。是 澳大利亞 芭蕾舞團和 澳大利亞 歌劇院所在地。 王子橋連接雅拉 河北 岸的斯 旺斯 頓街(Swanston Street)和南岸的聖克爾達路(St Kilda Road),這是一條主幹道,還通行電車和行人。這座橋已被列入了 維多利亞 遺產名錄(Victorian Heritage Register)。
墨爾本 塗鴉街,位於菲林德斯 聖保羅 大教堂東約100米,與聯邦廣場隔一條馬路。走進塗鴉街,滿牆的藝術畫,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很是震撼。
墨爾本 市政廳位於 墨爾本 的市中心,斯 旺斯 頓街和 科林斯 街 東北 轉角,由當地著名建築師約瑟夫·里德設計,為第二帝國風格。 墨爾本 市政廳頂部冠以一個巨大的阿爾弗雷德王子塔,塔上由一個直徑長達2.44米的時鐘,由 英國 製造,於1874年8月31日安裝在塔樓上;時鐘的重量達8.85千克,最長的銅製指時針達1.19米。市政廳內部內部有音樂廳,曾經是 澳大利亞 最富盛名的音樂廳,其中的巨大管風琴是由八千多支管裝配而成的,於1890年從 倫敦 用輪船運到 澳大利亞 ,這個大管風琴以其妙不可言的音響效果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十一站:Elizabeth St/Flinders St(伊麗莎白街/費林德斯街)
這一站主要以購物為主,一是coles central超市,二是布魯克街商圈的拱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