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旅行日記之五——墨爾本普芬比利蒸汽機森林小火.聖保羅教堂.維多利亞國家圖書館
澳洲旅行日記之五—— 墨爾本 普芬比利蒸汽機森林小火. 聖保羅 教堂. 維多利亞 國家圖書館
乘游普芬比利蒸汽機森林小火車有感
機喘隆隆吐濃煙,窄軌舊箱穿深山。
密林匆匆身後過,農莊座座連農田。
時空穿越憶崢嶸,義工精神代相傳。
喚得童心稚氣樂,幸有彌留成遺產。
刁學起2018.3.13於 阿德萊德 盛橡大使館酒店。 2018.3.13日,今天的主要行程還是在 墨爾本 。
兩天的感受, 墨爾本 人正如人們總結的,還是非常溫和的。 比如 逛街走路,人家是慣約於走路靠左行,而我們習慣靠右行,在人家的地盤上按說就入鄉隨俗唄,可我經常就忘記了,有時一不小心撞著了,即是咱的錯,人家也會先給你道歉,弄得咱這從禮儀之邦出來的公民怪不好意思的。在 墨爾本 ,滿大街是笑容與從容的表情,所以讓人很放鬆。路上偶爾也能碰到流浪漢和乞丐,但沒有圍觀,也不見睥睨的目光。有人說若把 悉尼 比作南太平洋的 紐約 ,而 墨爾本 就可以比作是 倫敦 ,我想這主要是針對城市生活節奏的快慢與文化的綜合特征而言的。 墨爾本 是慢節奏的生活,文化上是古典與現代並存。不同種族,不同國度的移 民和 平共處,擁有巨大的包容性。生活節奏緩慢而悠閑,似乎更隨人之本源的幸福感。難怪被評為是全世界最適合居住的三 大城 市之一和世界聞名的花園之都。
一天的時間,上午主要游覽體驗了普芬比利蒸汽機森林小火車。下午回到 墨爾本 後,去了 聖保羅 教堂和圖書館。
早晨8點鐘坐旅游大巴從離 墨爾本 出發,行40公里,約1個多小時到達普芬比利森林小火車始發站貝爾格雷(Belgrave),開始了大約25分鐘的小火車體驗。蒸汽機車其實在我們這個年齡來說並不陌生,當年當兵出來坐的就是蒸汽機悶罐車,又臟又慢,活受罪。但是對於兩個年輕人來說,卻是個新鮮玩意兒。又是拍照又是錄影,不亦樂乎。也難怪,這種火車在我們國家已經不見了,早已被改革後的現代步伐所淘汰消失。所以看了後才覺新奇。其實蒸汽機火車以煤為主要燃料,效率低,又污染嚴重,在 澳大利亞 也早已被淘汰。普芬比利蒸汽機森林小火車存在的意義,並不在原來運輸工具的功用上。
普芬比利蒸汽火車,是20世紀初, 澳大利亞 維多利亞州 為開發偏遠地區而修通的一條低成本762毫米小火車鐵路線。當時共開通了四條這種小火車鐵路線,普芬比利小火車線路是其中之一。因為那時火車動力用的都是蒸汽機,所以稱蒸汽火車。這也是目前世界上保留最好的蒸汽火車之一。這段鐵路線,全長29公里(18.2英里),於1900年12月18日通車。但是,運行了五十多年後,在1953年的一次塌方事故中受阻,加之營運虧損,被迫關閉。後來人們不忍這條曾經為 墨爾本 與偏遠地區的溝通交流做出貢獻的小蒸汽火車消失而留下遺憾,一些熱心的公眾人士義務組成了普芬比利保護協會,併在州政府的支持和公民軍事服務隊的協助下,繞過塌方處,重新修通了一段紀念性的鐵路,自1962年開始逐年延伸,至1988年10月曆時26年。26年修了這段紀念鐵路,想想是不是含有濃濃的螞蟻啃骨頭與愚公移山精神呢?目前看到的連接貝爾格雷(Belgrave)和雷克夏(Gembrook)的這條線是原先鐵路的主要部分,它貫穿長滿幾十米搞參天桉樹的原始森林、生長成樹的蕨類植物的溝壑丘坡,以及村莊農田,別有一番風光。雖然火車上已見不到當年運送的貨物和牲畜等,但這條凝聚著600多位義務工作者辛勤汗水的鐵路,成了一項文化遺產和熱門旅游線路。我們真得感謝那些義工於保護這條鐵路做出貢獻的所有人。要不是他們,再過多少年,我們的子孫們就只能像現在看恐龍一樣,只有在圖書和電腦里閱讀蒸汽火車了。 墨爾本 的本地導游,很熱情,卻說話一句也聽不懂。 老站長的雄姿 濃煙滾滾穿過村莊與森林 參天的桉樹林 森林里已長成樹的蕨類植物 雷克夏終點站工人在檢查機車
在車站工作的人員中,有好幾個留著像馬克思鬍子的老鐵路職工,他們都年過七十,身穿制服,精神矍鑠,頗具紳士風度。特別那位一直面帶和藹笑容的白鬍子老站長,十分認真的來回在站臺上巡視,引得游客紛紛為其照相與其合影,那慈祥的面容給游客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這些老人都是志願者,退休後在這裡做義工。看得出他們內心中洋溢著對這份工作的快樂與享受,這條鐵路已經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不由使人對他們產生深深地敬意。在這條短短的鐵路線上,自始至終凝聚著無數義工的奉獻精神,讓人感動,讓人難忘。
從小火車的另一端雷克夏站出來,又坐上了等在這裡的旅游大巴返回 墨爾本 ,就完成了森林小火車半日游的旅程。路過一個叫薩瑟福雷斯(sassafras)的小鎮停下來,這可能是半日游的內容之一吧。這是一個被原始森里掩映著十分幽靜的旅游小鎮。許多旅游產品如蠟染、扎染工藝的織物,懷疑是我們的泊來之貨。最讓人親切的是,以孫悟空、與兵馬俑形象的旅游產品亦隨處可見(不知是否需要版權維權),在一處還看到了一座不太大的 日本 鳥居,到處體現著文化的包容與兼容。此刻,瞬間恍惚感到世界變小了。 薩瑟福雷斯小鎮 這兵馬俑像秦人吧? 孫大聖在這裡也挺威風,下麵標價850澳元,合計人民幣4000多呢。 日本 鳥居
下午三點左右回到了 墨爾本 ,旅游大巴剛好就停在 墨爾本 市中心的 聖保羅 教堂附近,我們便順便參觀了這座 墨爾本 市區內最著名的建築。教堂建於1891年,由 英國 建築師威廉巴特菲設計,是 墨爾本 最早的 英國 式教堂。教堂本來是信徒們靜心懺悔之場所,所以不宜喧嘩嘈雜。進出免費,室內不讓照相。深入瞭解才知道,交5澳元也可以照,孔方兄的變通功用是無處不在的。
出來教堂在外面的草坪上有一尊銅鑄塑像感到好奇,通過翻譯軟件看介紹,方知是一位澳洲最早的拓荒者的塑像,名叫馬修•福林德。 吃水不忘打井人,這是人類的共同的道德意識。
在坐飛機之前還有一些空閑時間,又去了 墨爾本 的 維多利亞 國家圖書館參觀了一下。
這是一座 澳大利亞 最古老的公共圖書館。1854年建館時, 墨爾本 才立市20年。屬於非營利性的社會文化機構,經費主要來源於政府撥款,同時也接受社會團體及個人捐助。全館約有工作人員370多人,館員享受公務員待遇。
從某種程度講,圖書館對一個地區的文化很具代表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 , 澳大利亞 的公共圖書館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而逐漸增加了社會與文化活動的諸多功能。 維多利亞 國家圖書館,原是以建於1913年的大圓頂閱覽室著稱的,但現在不僅增設了寬敞的展覽大廳、畫廊和陳列室,還有多個會場、報告廳和教室等公共活動場所。走進圖書館,你會既感受到讀書閱覽區那份安閑悠然與寧靜 ,也會被各項藝術展覽和集文化、信息、教育、娛樂、休閑的社會文化活動信息所感染。最讓人欣賞的還是,圖書館大門外廣場兩旁,綠草地上,樹蔭之下,那些隨姿席坐或依坡而躺著享受休閑時光的人們。鴿子在隙地游戲,海鷗在身旁嬉戲。仿佛時光在這裡真的慢了很多。
離開了圖書館,便到 墨爾本 機場,坐上了8點22分起飛的飛機,抵達下一個城市 阿德萊德 ,入住盛橡大使館酒店。
墨爾本 ,再見!
阿德萊德 ,我來了!
乘游普芬比利蒸汽機森林小火車有感
機喘隆隆吐濃煙,窄軌舊箱穿深山。
密林匆匆身後過,農莊座座連農田。
時空穿越憶崢嶸,義工精神代相傳。
喚得童心稚氣樂,幸有彌留成遺產。
刁學起2018.3.13於 阿德萊德 盛橡大使館酒店。 2018.3.13日,今天的主要行程還是在 墨爾本 。
兩天的感受, 墨爾本 人正如人們總結的,還是非常溫和的。 比如 逛街走路,人家是慣約於走路靠左行,而我們習慣靠右行,在人家的地盤上按說就入鄉隨俗唄,可我經常就忘記了,有時一不小心撞著了,即是咱的錯,人家也會先給你道歉,弄得咱這從禮儀之邦出來的公民怪不好意思的。在 墨爾本 ,滿大街是笑容與從容的表情,所以讓人很放鬆。路上偶爾也能碰到流浪漢和乞丐,但沒有圍觀,也不見睥睨的目光。有人說若把 悉尼 比作南太平洋的 紐約 ,而 墨爾本 就可以比作是 倫敦 ,我想這主要是針對城市生活節奏的快慢與文化的綜合特征而言的。 墨爾本 是慢節奏的生活,文化上是古典與現代並存。不同種族,不同國度的移 民和 平共處,擁有巨大的包容性。生活節奏緩慢而悠閑,似乎更隨人之本源的幸福感。難怪被評為是全世界最適合居住的三 大城 市之一和世界聞名的花園之都。
一天的時間,上午主要游覽體驗了普芬比利蒸汽機森林小火車。下午回到 墨爾本 後,去了 聖保羅 教堂和圖書館。
早晨8點鐘坐旅游大巴從離 墨爾本 出發,行40公里,約1個多小時到達普芬比利森林小火車始發站貝爾格雷(Belgrave),開始了大約25分鐘的小火車體驗。蒸汽機車其實在我們這個年齡來說並不陌生,當年當兵出來坐的就是蒸汽機悶罐車,又臟又慢,活受罪。但是對於兩個年輕人來說,卻是個新鮮玩意兒。又是拍照又是錄影,不亦樂乎。也難怪,這種火車在我們國家已經不見了,早已被改革後的現代步伐所淘汰消失。所以看了後才覺新奇。其實蒸汽機火車以煤為主要燃料,效率低,又污染嚴重,在 澳大利亞 也早已被淘汰。普芬比利蒸汽機森林小火車存在的意義,並不在原來運輸工具的功用上。
普芬比利蒸汽火車,是20世紀初, 澳大利亞 維多利亞州 為開發偏遠地區而修通的一條低成本762毫米小火車鐵路線。當時共開通了四條這種小火車鐵路線,普芬比利小火車線路是其中之一。因為那時火車動力用的都是蒸汽機,所以稱蒸汽火車。這也是目前世界上保留最好的蒸汽火車之一。這段鐵路線,全長29公里(18.2英里),於1900年12月18日通車。但是,運行了五十多年後,在1953年的一次塌方事故中受阻,加之營運虧損,被迫關閉。後來人們不忍這條曾經為 墨爾本 與偏遠地區的溝通交流做出貢獻的小蒸汽火車消失而留下遺憾,一些熱心的公眾人士義務組成了普芬比利保護協會,併在州政府的支持和公民軍事服務隊的協助下,繞過塌方處,重新修通了一段紀念性的鐵路,自1962年開始逐年延伸,至1988年10月曆時26年。26年修了這段紀念鐵路,想想是不是含有濃濃的螞蟻啃骨頭與愚公移山精神呢?目前看到的連接貝爾格雷(Belgrave)和雷克夏(Gembrook)的這條線是原先鐵路的主要部分,它貫穿長滿幾十米搞參天桉樹的原始森林、生長成樹的蕨類植物的溝壑丘坡,以及村莊農田,別有一番風光。雖然火車上已見不到當年運送的貨物和牲畜等,但這條凝聚著600多位義務工作者辛勤汗水的鐵路,成了一項文化遺產和熱門旅游線路。我們真得感謝那些義工於保護這條鐵路做出貢獻的所有人。要不是他們,再過多少年,我們的子孫們就只能像現在看恐龍一樣,只有在圖書和電腦里閱讀蒸汽火車了。 墨爾本 的本地導游,很熱情,卻說話一句也聽不懂。 老站長的雄姿 濃煙滾滾穿過村莊與森林 參天的桉樹林 森林里已長成樹的蕨類植物 雷克夏終點站工人在檢查機車
在車站工作的人員中,有好幾個留著像馬克思鬍子的老鐵路職工,他們都年過七十,身穿制服,精神矍鑠,頗具紳士風度。特別那位一直面帶和藹笑容的白鬍子老站長,十分認真的來回在站臺上巡視,引得游客紛紛為其照相與其合影,那慈祥的面容給游客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這些老人都是志願者,退休後在這裡做義工。看得出他們內心中洋溢著對這份工作的快樂與享受,這條鐵路已經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不由使人對他們產生深深地敬意。在這條短短的鐵路線上,自始至終凝聚著無數義工的奉獻精神,讓人感動,讓人難忘。
從小火車的另一端雷克夏站出來,又坐上了等在這裡的旅游大巴返回 墨爾本 ,就完成了森林小火車半日游的旅程。路過一個叫薩瑟福雷斯(sassafras)的小鎮停下來,這可能是半日游的內容之一吧。這是一個被原始森里掩映著十分幽靜的旅游小鎮。許多旅游產品如蠟染、扎染工藝的織物,懷疑是我們的泊來之貨。最讓人親切的是,以孫悟空、與兵馬俑形象的旅游產品亦隨處可見(不知是否需要版權維權),在一處還看到了一座不太大的 日本 鳥居,到處體現著文化的包容與兼容。此刻,瞬間恍惚感到世界變小了。 薩瑟福雷斯小鎮 這兵馬俑像秦人吧? 孫大聖在這裡也挺威風,下麵標價850澳元,合計人民幣4000多呢。 日本 鳥居
下午三點左右回到了 墨爾本 ,旅游大巴剛好就停在 墨爾本 市中心的 聖保羅 教堂附近,我們便順便參觀了這座 墨爾本 市區內最著名的建築。教堂建於1891年,由 英國 建築師威廉巴特菲設計,是 墨爾本 最早的 英國 式教堂。教堂本來是信徒們靜心懺悔之場所,所以不宜喧嘩嘈雜。進出免費,室內不讓照相。深入瞭解才知道,交5澳元也可以照,孔方兄的變通功用是無處不在的。
出來教堂在外面的草坪上有一尊銅鑄塑像感到好奇,通過翻譯軟件看介紹,方知是一位澳洲最早的拓荒者的塑像,名叫馬修•福林德。 吃水不忘打井人,這是人類的共同的道德意識。
在坐飛機之前還有一些空閑時間,又去了 墨爾本 的 維多利亞 國家圖書館參觀了一下。
這是一座 澳大利亞 最古老的公共圖書館。1854年建館時, 墨爾本 才立市20年。屬於非營利性的社會文化機構,經費主要來源於政府撥款,同時也接受社會團體及個人捐助。全館約有工作人員370多人,館員享受公務員待遇。
從某種程度講,圖書館對一個地區的文化很具代表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 , 澳大利亞 的公共圖書館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而逐漸增加了社會與文化活動的諸多功能。 維多利亞 國家圖書館,原是以建於1913年的大圓頂閱覽室著稱的,但現在不僅增設了寬敞的展覽大廳、畫廊和陳列室,還有多個會場、報告廳和教室等公共活動場所。走進圖書館,你會既感受到讀書閱覽區那份安閑悠然與寧靜 ,也會被各項藝術展覽和集文化、信息、教育、娛樂、休閑的社會文化活動信息所感染。最讓人欣賞的還是,圖書館大門外廣場兩旁,綠草地上,樹蔭之下,那些隨姿席坐或依坡而躺著享受休閑時光的人們。鴿子在隙地游戲,海鷗在身旁嬉戲。仿佛時光在這裡真的慢了很多。
離開了圖書館,便到 墨爾本 機場,坐上了8點22分起飛的飛機,抵達下一個城市 阿德萊德 ,入住盛橡大使館酒店。
墨爾本 ,再見!
阿德萊德 ,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