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墨爾本
一圈逛下來,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 澳大利亞 的公共圖書館已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到圖書館來的人也不只是和書刊打交道。這裡的圖書館已成了集文化、信息、教育、娛樂、休閑於一身的社會文化活動中心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圖書館里不只提供讀書學習的空間,這裡還有寬敞的展覽大廳、畫廊、陳列室、各種公共活動場所,你會一度懷疑自己去了博物館,美術館或會議中心。 這種設置真是聰明,因為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一部分人失去了對書籍的熱愛,甚至對知識如飢似渴的渴望。而通過多姿多彩的活動,或許會吸引更多的讀者走近知識的殿堂,誘導大家更多的投入到知識的海洋吧。
這裡有個小插曲,不知道大家相信緣分嗎,我的親身經歷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緣分妙不可言。偌大的中14億人,我居然在遙遠的異國他鄉— 澳大利亞 —的不同城市 悉尼 和 墨爾本 分別遇見同樣的人。我竟在圖書館的電梯口遇到了 悉尼 一日游時一起玩的夫婦,怎麼會這麼巧!時至今日,我仍會對此驚嘆不已。 墨爾本國會大廈這條街道兩旁有很多古老的建築,散髮著迷人的美麗。
當然, 墨爾本 國會大廈是最受人矚目的一幢,要知道它可是 澳大利亞 19世紀的官方建築中最大最宏偉的的一座。 它的整體外形美侖美奐,保留著 維多利亞 時代的風格。高大的立柱猶如堅毅威猛的戰士,米黃色的花崗岩建築結構和同樣材質深色的高 高臺 階渾然一體,使得整幢大樓雄偉氣派。深藍色的花崗岩基座和黑色的鐵制隔斷互相映襯,讓大廈盡顯莊重渾厚。拾階而上,你都會感受到它威嚴的氣勢,而與它相比,自己似乎都變得渺小。
舊國會大廈是 澳大利亞 政治歷史的見證和里程碑。經查閱,從1927到1988發生的所有有關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的辯論與決策都是在這裡通過的。所以它的年代感不僅僅是來自保經百年風雨洗禮而留下的歲月痕跡,更有歷史的打磨與沉澱。
本想進去參觀,所以根據free tour的時間準時來到了舊國會大 廈門 前,不巧的是因為有學校學生來此見學,free tour臨時全部取消,沒能進去見識一下議員們辦公的環境。 聖馬利之星教堂聖馬利之星教堂真的是一個驚喜。雖然黃褐色的岩石把它裝扮的很深沉,但小而圓潤上的雕花還是暴露了它的可愛。 走進聖馬利之星教堂,一股少女般的氣息撲面而來—粉色的牆壁勾勒著白邊,粉藍色的點綴及柔和的曲線描繪著青春靈動,銀色有著金屬 光澤 的柱子讓它看起來宛如一個玩著朋克音樂的叛逆少女,個性時尚。不過深棕色的穹頂、座椅以及淺棕色的地面還是給它增加了沉穩的色彩。在教堂里,一切元素都出乎意料,卻擦出了奇妙的火花,讓人欲罷不能。
栩栩如生的雕像,心思巧妙的裝點,精彩的配色,聖馬利之星教堂是我見過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猶如童話世界的幽幽秘境。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維多利亞 女王市場是 墨爾本 著名的地標,亦是一個傳統市場,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維媽。 它的規模就和皇家植物園給我的感覺一樣,就是“大”,不管怎麼逛,似乎都依然會錯過它某一部分的精彩。一查,它居然是南半球最大規模,全球第三大規模的露天市場,難怪會讓我有種走斷腿的感覺。
維媽不僅是 墨爾本 的商品、美食、文化和當地生活的大熔爐,也是一個深度瞭解當地人生活的好去處。
它分為許多區域, 大方 面來說就是內部和外部兩部分。外部市場主要以農貿新鮮蔬果以及小商品百貨市場為主。作為 墨爾本 當地人的菜籃子,這裡的食材不但新鮮,而且價格比超市還要便宜一大截,很多本地人也會拉著車來這裡大肆採購,這不身邊的許多人都大包小裹的,好像要趕著回家過年一樣。 小攤販也會叫賣,有的甚至有種說唱的感覺,很多還在熱情的和顧客攀談,和樂融融。而或許因在 日本 生活,好久沒有體驗過穿梭在人群里逛菜市場的“舒適感”了,突然像個孩子一樣,興奮地東瞅瞅,西瞧瞧,卡卡卡地拍照,回想來,其他人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呢?但看著眼前摞滿的蔬菜水果,品種繁多,一眼望不到盡頭,倏的,仿佛坐在滿是金幣的房間里,考慮要花哪一枚,那快感,在 日本 真是體驗不到。壓抑的太久了!
百貨區就在蔬菜區的旁邊,碩大的大棚里擠滿了玲琅滿目的當地產品。喜歡當地特色小商品的失心瘋剁手黨恐怕又要買買買了。
內部市場為傳統式店鋪 和美 食家級別的當地美食,包括: 肉類和海鮮區,小吃區,奶製品區,有機類產品。 傳統店鋪在乾凈整潔的室內,高高的棚頂,寬敞的檔口,明亮的燈光,渲染出了高級的氣質。腌肉,芝士,蜂蜜,麵包,每家都香氣四溢,看起來很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