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穿梭 迷失在亞特蘭大無限鏡屋


Day 3 無限鏡屋的奇幻世界

這位 日本 藝術家被 美國 藝術網站My Morden Met選為“21世紀十大前衛藝術家”,她的作品企圖呈現的是一種自傳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內容。而對於我這類並不瞭解其深層次含義的觀者來說,更多的是被視覺上的震撼所吸引。
進入展廳,草間彌生的與她畫作的合照映入眼帘,一些裝置藝術品則在展廳中心,而排隊的地方顯然就是鏡子屋了。
排隊進入的第一個鏡屋就是這個命名為The Souls of Millions of Light Years Away的屋子,每次只有三個人可以進入,工作人員嚴格的卡著秒錶,從關門到開門時間只有短短的45秒。當我走上步道關上們的那一刻,瞬間感覺世界一片安寧,宛如置身於一片星光中。不僅四周被星光環繞,就連頭頂與腳底都被這光亮包圍,仿佛懸浮在空中,而我也小時在這無限的空間中。


在1962年至1964年之間的大部分時間里,草間彌生縫製了數千個填充的塊莖狀物,並將其嫁接到傢具上,從而完成了她早期 Accumulation 積累系列作品。

這個鏡屋裡擺滿了像觸角般紅色波點的裝置,與積累系列里白色的填充物類似。在這件作品中,草間彌生大量使用波點與陽具,並搭配鏡子創作,試圖回應她自幼以來對性的恐懼。1965年這個作品剛在 紐約 展出時,草間彌生還穿著紅色緊身衣與作品合照,嘗試剋服自身對男性生殖器的厭惡與恐懼,這是她自我療愈的一種途徑。


除了積累系列,1960年初期草間彌生都在完成積累系列和這種軟雕塑,它們是無限鏡屋的前生,簡單純粹的物理複製,而後的鏡屋則呈現出瞬間反射的繁複。

高級藝術博物館Aftermath of Obliteration of Eternity 永恆消失的結果 2009


這是草間彌生創造兩個鏡像的迭代,利用了六角形的鏡面圍在四周。緩緩靠近窗口,鏡子里出現了自己舉著相機的容顏。沒有人的窗口會映射出另一個人臉龐,可惜獨行讓我沒有小伙伴可以在鏡子里眉目傳情,只能對著空洞的窗框發獃。
有著黑色波點的黃色南瓜可以說是草間彌生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了,她來自一個以種植和出售植物種子為生的家庭,第一次看到南瓜是童年時期跟隨祖父去農場。藝術家被南瓜迷人的形狀所吸引,從而南瓜形象就持續不斷的出現在草間彌生的作品中。最初的南瓜鏡室於1991年搭建,在1993年 威尼斯 雙年展上展出。我對南瓜永恆的愛里,那些仿照 日本 烤南瓜製作的發光南瓜,在無窮無盡的重覆空間中與草間彌生的招牌波點花紋圖案結合在一起,是作者對童年美好回憶的展現。


整個房間都陳列著有著黑色波點的粉色圓球,有些懸掛在天花板上,有些擺在地上,觀賞者可以在圓球中穿行。



參觀了所以鏡屋,就可以進入出口前的最後一個展廳,消逝屋。這個展廳原本的面目是一片潔凈的白色,從天花板、牆壁、地板,到沙發、餐桌、櫥櫃全部都是一片純凈白。之後每個觀賞者進入展廳的時候,都會發一張有個六個大小不同,顏色各異的圓形貼紙,可以隨意的張貼在房屋的各個角落。




Day 3 意外獲得的博物館票早晨排隊的時候,前面一起排隊的 印度 妹子問我想不想要一張高級藝術博物館的門票,她朋友送給他的,她之前參觀過了這個博物館。聽說我是從外地過來的,之前沒有來過這個展館,就把票送給我了。於是結束了草間彌生的鏡屋游覽之後,就來到了高級藝術博物館的常規展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