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時間,不如跟我去尼泊爾看一看















帕 斯帕 提那(Pashupatinath)是 尼泊爾 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尼泊爾 最大的 印度 教神廟,也是次大陸最有名的濕婆神廟。帕斯是“眾生”的意思,帕提則為“主”的意思。
始建於公元5世紀,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印度 教聖地之一,供奉破壞之神濕婆(Shiva)。 中國 游客也稱之為“燒屍廟”, 是因為帕 斯帕 提納神廟外的巴格馬蒂(Bagmati)河畔有六座石造的火葬台,是 尼泊爾 印度 教徒舉行露天火葬的場所。
這裡有六座石造平臺,位於上游的兩座是皇室或貴族專用 的,位於下游的四座平臺是平民百姓的火葬場。 尼泊爾 人的火葬儀式非常簡單,橋兩側的火葬台分別為不同身份的人所使用,越靠近神廟的位置身份也就越尊貴。如果是父親去世,家中的 長子 要在河邊剃光頭髮,並且走進河裡凈身,經過簡單的儀式用白布包起,放在緊靠河邊的平臺上由四根原木搭的架子上焚燒,三個小時後灰燼被推到河裡,隨水而逝, 印度 教認為以這樣的方式可以使靈魂脫離軀體而得到解脫,人們將骨灰撒在河中,河水最終將匯入 印度 恆河 。

神廟占地260公頃。主體建築是一個四邊對稱、雙重檐斜坡大屋頂的 尼泊爾 式塔廟。周圍環繞的許多小寺與主體建築形成“眾星拱月”之勢。金色屋頂、銀色房間、以及裝飾精美的木雕浮圖,使整個建築群典雅華麗。帕 斯帕 提納神廟在 加德滿都 市中心以東約五公里處。
帕 斯帕 提納神廟外的巴格馬蒂(Bagmati)河畔有六座石造的火葬台,是 尼泊爾 印度 教徒舉行露天火葬的場所。逝者的骨灰會被灑入河裡,隨波而逝。作為 印度 教徒, 尼泊爾 人相信這樣做,靈魂便可獲得解脫。
河對岸還有一排濕婆神的林迦(男性生殖器)神龕,往上游的方向是 印度 教苦行僧隱居的山沿洞,有時一些頭髮及膝的苦行僧會擺著修煉姿勢收費供人拍照。再往上走,能一直走到後山。



跟著導游走的時候,碰巧正在燒一個貴族家庭的長輩,兒子在河邊剃了光頭點燃父親的時候,後退著坐在了地上,捂上了眼睛。從河這邊看過去,仿佛微微的顫抖著肩膀。
之後逛完之後,我又回到了河這邊,找了一個不曬的地方坐下,靜靜地看。又是兩位老人,家裡的每一個人,從河裡取水,為老人洗臉,洗手、洗腳。家裡的女人,有些忍不住了,大聲的哭出來,跪在老人身邊哭,被其他家裡的女眷拉開,在遠處圍在一起抱著互相安慰。
寫下這段話的時候,其實感覺還是當天那種悶悶的,有點兒堵的心情。但人生一路走來,哪怕是平坦、崎嶇、起伏,但這就是人生。三、四個小時的焚燒,帶走了人世的浮華,最終匯入河流,大概人走後,都會去到同一個地兒,到人生的終點,我們還會相逢。







另外,因為這個時候正是秋谷登場的前夕,人們便在節日的同時慶賀著土地的肥沃與一年的豐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