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看世界-土耳其
↑凱馬克利地下城 ↑凱馬克利地下城 ↑凱馬克利地下城 3.烏奇薩城堡烏奇薩要塞位於 卡帕多奇亞 的最高處,地勢險峻,早期定居者將數個石頭山包挖空相連形成社區,在巨岩上開出許多洞口,當外敵入侵時,居民就躲在裡面數月不必外出。站在城堡上可以俯瞰 卡帕多奇亞 地貌。
門 票:8 裡拉 ↑烏奇希薩爾城堡 ↑烏奇希薩爾城堡 ↑烏奇希薩爾城堡 ↑烏奇希薩爾城堡 ↑烏奇希薩爾城堡 ↑烏奇希薩爾城堡 ↑烏奇希薩爾城堡 4.格雷梅露天博物館包車司機耍滑,沒去 格雷梅露天博物館 就把車開回了小鎮,如果再去還要加錢,真惡劣 ,好在博物館離小鎮不太遠,我們決定步行前往。博物館位於陡峭的山谷中,是在自然地貌的基礎上修建的建築群,濃縮了卡帕的自然、歷史和人文,門票45 裡拉 /人。個人認為,如果對岩壁上的教堂有興趣的話,不妨進去看看,如果想看卡帕地貌,不如在小鎮外邊隨意溜達。 卡帕地貌來自於幾百萬年前的火山噴發,大量的火山岩和風化岩,經過雨水長年侵蝕形成一條條溝壑和形狀不一的岩石丘陵。不同於地球上其他的喀斯特地貌,這裡的岩石錶面被開鑿了上千個洞窟。這是為什麼?
原來早期基督教很受猶太教排擠,在 耶路撒冷 獃不下去的基督徒跑到偏僻荒涼的卡帕避難,教徒們利用山岩洞穴修建了大批教堂、修道院和其他宗教設施,卡帕一度成為傳播與研究基督教教義的中心。後來奧斯曼帝國建立,當地人改信伊斯蘭教,信奉基督教的 希腊 人幾乎全部撤離,卡帕逐漸被人們遺忘。上世紀初,一位 法國 神父意外發現了卡帕,於是奇特的岩石構造、岩洞和半隱居人群的歷史遺跡、早期基督教文明被公佈於世,震驚了世界, 美國 《國家地理》雜誌將其評選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 ↑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 D10D11-伊斯坦布爾在 土耳其 的最後一天又回到 伊斯坦布爾 ,離晚上的回程飛機還有大半天時間,於是把行李存在機場,坐大巴車去塔克西姆廣場,然後步行去多瑪巴赫切宮(Dolmabahce Palace),也稱新皇宮。晚上再坐大巴回機場。
與舊皇宮相比,新皇宮豪華了許多,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會客廳,其中最大的廳用56根圓柱支撐,吊著一個重達4.5噸、由750顆燈珠晶體構成的巨大枝形水晶弔宮燈。宮內收藏不少名畫,分佈於大廳及客房。後宮盡顯豪華,浴室和衛生間全用白色 大理 石鑲嵌,門窗都是優質木材精雕細刻。我們租了一個中文講解器,但很多重要的部分都沒有講解。因為宮內禁止拍照,也沒能留下內部照片。
開 放 時 間:9:00-16:00,周一和周四閉館
門 票:90 裡拉
中文講解器:20 裡拉 ↑Dolmabahce Camii ↑Clock Tower Dolmabahce 第五章 土耳其印象 1.土耳其地緣自從2014年埃爾多安擔任總統後, 土耳其 就一改往日的低調,在 中東 局勢中變得積極起來。2015年進兵 伊拉克 北部,2016年和2018年二度出兵 敘利亞 。 前兩年 土耳其 戰機曾在 敘利亞 擊落 俄羅斯 轟炸機,造成兩國關係危機;今年又採取疏美親俄策略,不斷與 俄羅斯 展開軍事合作,激怒 美國 。一開始我對 土耳其 在國際舞臺上不斷展現出強硬的一面有些不解,當瞭解了 土耳其 的地緣後就恍然 大悟 了。 從上圖看, 土耳其 的位置極其重要, 亞洲 的小亞細亞半島與 歐洲 的巴爾幹半島形成海峽,是黑海進入 地中海 的必經之路,而 土耳其 就擁有這個海峽的主權, 保加利亞 、 羅馬尼亞 、 烏克蘭 、 俄羅斯 和 格魯吉亞 等國出外海都要通過這個海峽。冷戰時期,美蘇均將 土耳其 海峽確立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戰後,北約仍視 土耳其 海峽為歐亞大陸的戰略要點之一。 有這樣的地緣優勢,加上埃爾多安總統的個人抱負,才使 土耳其 表現的如此強硬。埃爾多安雖然出身貧寒,但政治志向很高,試圖恢復奧斯曼帝國,被《經濟學家》稱為“新時代的 蘇丹 ”。他為 土耳其 繪製了發展藍圖,要在建國一百周年(2023年)時躋身世界十大經濟體行列。2017年 土耳其 經濟在世界排名18位,今後5年位次要前進8位,可見埃爾多安不但志向高遠,心情還很急迫。 2.土耳其文化土耳其 文化的特點是東西方文化交融,這與其所處的位置有關係。 土耳其 西面的 希腊 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東面的 伊朗 、 巴基斯坦 是穆斯林力量最為集中的地方,南面的 耶路撒冷 及附近地區則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發源地, 土耳其 既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處,也必然是東西方文化的衝撞點。
這次旅行的路線是西-南-東-西,感覺靠近 希腊 的西部地區非常 歐洲 化, 伊斯坦布爾 完全就是一個國際大都市,如果不是矗立著那麼多的清真寺,如果不是一天五次高音喇叭播放召喚音樂,很難想象身處穆斯林國家。 伊斯坦布爾 很多方面更貼近 歐洲 , 比如 ,人們喜歡泡咖啡吧吃甜食;生活狀態呈現慢節奏;男士具有紳士風度,會主動幫助女士;很少有人穿傳統服裝等等,這些特點在 費特希耶 和 安塔利亞 等沿 海地 區表現的更為明顯,清真寺又少又簡陋,播放召喚音樂的聲音時有時無,宗教氣氛淡了很多。 卡帕多奇亞 情況就不一樣了,人們的著裝和環境都保守和神秘起來,有了東方的味道。 3.土耳其人土耳其 是穆斯林國家,在我印象里,穆斯林是一群保守、內斂,容易製造危險的人,男士留著大鬍子,包著頭巾,女士身披長袍,頭戴面紗。然而,近距離的接觸改變了我原有的印象,街上很少見到穿長袍戴面紗的人了,姑娘們的裝束也很時尚,即使穿著保守,感情也是外露的。 有一次在 伊斯坦布爾 老城區街道上走著,遠遠看見一位留著大鬍子穿黑衣的年輕人,衝著我們高舉雙手,裝束有點像電視里的伊斯蘭激進分子,當時心裡有點兒發怵,想繞過去又繞不過去,就硬著頭皮走到他身邊,原來他只想與我們合個影,打個招呼。 ↑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 人很熱情、樂於助人,隨便舉兩個例子。有一次在 安塔利亞 老城回酒店迷路了,車幾次都轉到同一個路口,這時一位騎摩托車的男士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我遞上酒店名片,他拿過名片一看不認識,就去問街邊的小販,然後回來讓我們跟上他的摩托車。其實我們感覺酒店就在附近,沒想到他帶著我們轉的圈越來越大,還不停地問人,當然又會有熱心腸的人為我們指路,我們的SUV就不斷地掉頭,最後我意識到他也找不到,正在考慮如何措辭謝絕他時,突然發現我們已經轉到酒店後門了,趕緊大聲招呼他回來。他看了看酒店,表情有些不好意思。不管怎麼說我都真心的感謝他。 ↑安塔利亞 在 伊茲密爾 機場辦理提車手續時,排在前面的一位男士辦完手續後,主動留下來等著我們一起到取車的地方,還詢問我們的旅行計劃,留下電話,告訴我們有困難可隨時聯繫他。 ↑伊茲密爾機場 其實穆斯林也並不保守,在 費特希耶 曾經遇到一位有意思的老人。我們沿著海邊慢慢走著,看見一位老人被3個人連拖帶拽的從小船拉上岸,呼哧帶喘的被人扶著,心裡正對老人的身體有些擔心時,突然情況發生了反轉,老人抬眼看到我們,立刻推開扶著他的人,蹣跚地向我們走過來,然後招呼同伴為他與我女兒拍照,剛纔的疲憊與老態一掃而光。我心中不由得感嘆,年齡和身體也阻擋不了穆斯林男人對美的追求啊 ↑費特希耶港灣 最後一句話,旅行讓我看到一個真實的 土耳其 。
門 票:8 裡拉 ↑烏奇希薩爾城堡 ↑烏奇希薩爾城堡 ↑烏奇希薩爾城堡 ↑烏奇希薩爾城堡 ↑烏奇希薩爾城堡 ↑烏奇希薩爾城堡 ↑烏奇希薩爾城堡 4.格雷梅露天博物館包車司機耍滑,沒去 格雷梅露天博物館 就把車開回了小鎮,如果再去還要加錢,真惡劣 ,好在博物館離小鎮不太遠,我們決定步行前往。博物館位於陡峭的山谷中,是在自然地貌的基礎上修建的建築群,濃縮了卡帕的自然、歷史和人文,門票45 裡拉 /人。個人認為,如果對岩壁上的教堂有興趣的話,不妨進去看看,如果想看卡帕地貌,不如在小鎮外邊隨意溜達。 卡帕地貌來自於幾百萬年前的火山噴發,大量的火山岩和風化岩,經過雨水長年侵蝕形成一條條溝壑和形狀不一的岩石丘陵。不同於地球上其他的喀斯特地貌,這裡的岩石錶面被開鑿了上千個洞窟。這是為什麼?
原來早期基督教很受猶太教排擠,在 耶路撒冷 獃不下去的基督徒跑到偏僻荒涼的卡帕避難,教徒們利用山岩洞穴修建了大批教堂、修道院和其他宗教設施,卡帕一度成為傳播與研究基督教教義的中心。後來奧斯曼帝國建立,當地人改信伊斯蘭教,信奉基督教的 希腊 人幾乎全部撤離,卡帕逐漸被人們遺忘。上世紀初,一位 法國 神父意外發現了卡帕,於是奇特的岩石構造、岩洞和半隱居人群的歷史遺跡、早期基督教文明被公佈於世,震驚了世界, 美國 《國家地理》雜誌將其評選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 ↑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 D10D11-伊斯坦布爾在 土耳其 的最後一天又回到 伊斯坦布爾 ,離晚上的回程飛機還有大半天時間,於是把行李存在機場,坐大巴車去塔克西姆廣場,然後步行去多瑪巴赫切宮(Dolmabahce Palace),也稱新皇宮。晚上再坐大巴回機場。
與舊皇宮相比,新皇宮豪華了許多,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會客廳,其中最大的廳用56根圓柱支撐,吊著一個重達4.5噸、由750顆燈珠晶體構成的巨大枝形水晶弔宮燈。宮內收藏不少名畫,分佈於大廳及客房。後宮盡顯豪華,浴室和衛生間全用白色 大理 石鑲嵌,門窗都是優質木材精雕細刻。我們租了一個中文講解器,但很多重要的部分都沒有講解。因為宮內禁止拍照,也沒能留下內部照片。
開 放 時 間:9:00-16:00,周一和周四閉館
門 票:90 裡拉
中文講解器:20 裡拉 ↑Dolmabahce Camii ↑Clock Tower Dolmabahce 第五章 土耳其印象 1.土耳其地緣自從2014年埃爾多安擔任總統後, 土耳其 就一改往日的低調,在 中東 局勢中變得積極起來。2015年進兵 伊拉克 北部,2016年和2018年二度出兵 敘利亞 。 前兩年 土耳其 戰機曾在 敘利亞 擊落 俄羅斯 轟炸機,造成兩國關係危機;今年又採取疏美親俄策略,不斷與 俄羅斯 展開軍事合作,激怒 美國 。一開始我對 土耳其 在國際舞臺上不斷展現出強硬的一面有些不解,當瞭解了 土耳其 的地緣後就恍然 大悟 了。 從上圖看, 土耳其 的位置極其重要, 亞洲 的小亞細亞半島與 歐洲 的巴爾幹半島形成海峽,是黑海進入 地中海 的必經之路,而 土耳其 就擁有這個海峽的主權, 保加利亞 、 羅馬尼亞 、 烏克蘭 、 俄羅斯 和 格魯吉亞 等國出外海都要通過這個海峽。冷戰時期,美蘇均將 土耳其 海峽確立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戰後,北約仍視 土耳其 海峽為歐亞大陸的戰略要點之一。 有這樣的地緣優勢,加上埃爾多安總統的個人抱負,才使 土耳其 表現的如此強硬。埃爾多安雖然出身貧寒,但政治志向很高,試圖恢復奧斯曼帝國,被《經濟學家》稱為“新時代的 蘇丹 ”。他為 土耳其 繪製了發展藍圖,要在建國一百周年(2023年)時躋身世界十大經濟體行列。2017年 土耳其 經濟在世界排名18位,今後5年位次要前進8位,可見埃爾多安不但志向高遠,心情還很急迫。 2.土耳其文化土耳其 文化的特點是東西方文化交融,這與其所處的位置有關係。 土耳其 西面的 希腊 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東面的 伊朗 、 巴基斯坦 是穆斯林力量最為集中的地方,南面的 耶路撒冷 及附近地區則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發源地, 土耳其 既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處,也必然是東西方文化的衝撞點。
這次旅行的路線是西-南-東-西,感覺靠近 希腊 的西部地區非常 歐洲 化, 伊斯坦布爾 完全就是一個國際大都市,如果不是矗立著那麼多的清真寺,如果不是一天五次高音喇叭播放召喚音樂,很難想象身處穆斯林國家。 伊斯坦布爾 很多方面更貼近 歐洲 , 比如 ,人們喜歡泡咖啡吧吃甜食;生活狀態呈現慢節奏;男士具有紳士風度,會主動幫助女士;很少有人穿傳統服裝等等,這些特點在 費特希耶 和 安塔利亞 等沿 海地 區表現的更為明顯,清真寺又少又簡陋,播放召喚音樂的聲音時有時無,宗教氣氛淡了很多。 卡帕多奇亞 情況就不一樣了,人們的著裝和環境都保守和神秘起來,有了東方的味道。 3.土耳其人土耳其 是穆斯林國家,在我印象里,穆斯林是一群保守、內斂,容易製造危險的人,男士留著大鬍子,包著頭巾,女士身披長袍,頭戴面紗。然而,近距離的接觸改變了我原有的印象,街上很少見到穿長袍戴面紗的人了,姑娘們的裝束也很時尚,即使穿著保守,感情也是外露的。 有一次在 伊斯坦布爾 老城區街道上走著,遠遠看見一位留著大鬍子穿黑衣的年輕人,衝著我們高舉雙手,裝束有點像電視里的伊斯蘭激進分子,當時心裡有點兒發怵,想繞過去又繞不過去,就硬著頭皮走到他身邊,原來他只想與我們合個影,打個招呼。 ↑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 人很熱情、樂於助人,隨便舉兩個例子。有一次在 安塔利亞 老城回酒店迷路了,車幾次都轉到同一個路口,這時一位騎摩托車的男士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我遞上酒店名片,他拿過名片一看不認識,就去問街邊的小販,然後回來讓我們跟上他的摩托車。其實我們感覺酒店就在附近,沒想到他帶著我們轉的圈越來越大,還不停地問人,當然又會有熱心腸的人為我們指路,我們的SUV就不斷地掉頭,最後我意識到他也找不到,正在考慮如何措辭謝絕他時,突然發現我們已經轉到酒店後門了,趕緊大聲招呼他回來。他看了看酒店,表情有些不好意思。不管怎麼說我都真心的感謝他。 ↑安塔利亞 在 伊茲密爾 機場辦理提車手續時,排在前面的一位男士辦完手續後,主動留下來等著我們一起到取車的地方,還詢問我們的旅行計劃,留下電話,告訴我們有困難可隨時聯繫他。 ↑伊茲密爾機場 其實穆斯林也並不保守,在 費特希耶 曾經遇到一位有意思的老人。我們沿著海邊慢慢走著,看見一位老人被3個人連拖帶拽的從小船拉上岸,呼哧帶喘的被人扶著,心裡正對老人的身體有些擔心時,突然情況發生了反轉,老人抬眼看到我們,立刻推開扶著他的人,蹣跚地向我們走過來,然後招呼同伴為他與我女兒拍照,剛纔的疲憊與老態一掃而光。我心中不由得感嘆,年齡和身體也阻擋不了穆斯林男人對美的追求啊 ↑費特希耶港灣 最後一句話,旅行讓我看到一個真實的 土耳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