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倫塔(英語:Belem Tower, 葡萄牙 語:Torre de Belém),矗立於特茹 河北 岸,是 葡萄牙 港口最經典的地標建築,也是 裡斯本 的象徵,名列世界文化遺產。貝倫塔的獨特建築風格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為它帶來了世界各地旅游觀光者,是 裡斯本 最上游客鏡頭的一個風景點。
這是一座有著近500年曆史的古城堡,貝倫塔見證了 裡斯本 昔日曾有過的輝煌。歷史上被用作海關、電報站、甚至是 燈塔 ,也曾利用貯藏室改造成地牢作為監獄。在大航海時代,也是航海家們的起點。 它是 葡萄牙 文藝復興式代表性建築,共有五層,外觀雕刻裝飾深受回教文化影響。為了顯示出國王的聲威,塔上裝飾了許多曼努埃爾式的象徵物, 比如 說厚的石繩環繞塔身,點綴石結、渾天儀或是耶穌十字和一些其他的動植物元素。
在第二層的陽臺上有用花邊裝飾的楣和欄桿,在上面有一個巨大的曼努埃爾一世國王之盾(Royal Shield of King Manuel I)。
勝利聖母像(Nossa Senhora do Bom Sucesso),也被稱之為葡萄處女(Virgem das Uvas)。
貝倫塔的樓梯很窄,所以會有指示燈提示上下行的時間和秩序。
在塔上可以遠觀4月25日大橋和海景,街景。
肯德基的葡式蛋撻應該是我首次接觸的蛋撻了,所謂“葡式”,蛋撻的發源地,就在 葡萄牙 。所以,此次來到 葡萄牙 不嘗試一下蛋撻的鼻祖怎能行呢。
1837年,糖廠老闆在貝倫區開了一家專門製作蛋撻的店,取名為貝倫蛋撻店,Pastéis de Belém。直到今天,貝倫蛋撻店依然門庭若市,所製作的蛋撻也依然沿用著這份古老的配方。二百年來,原始配方一直被 葡萄牙 當地一名著名的糕點師嚴加守護,至今仍是商業機密。
味道果然很贊,不會很膩人,撒上肉桂粉,別有一番滋味
四月二十五號大橋( 葡萄牙 語:Ponte 25 de Abril),曾是 歐洲 第一長橋,世界第三長懸索橋。為了紀念 葡萄牙 人民在“丁香革命”中推翻軍政府。
在回程的車上拍到的溫馨一幕
白天看到她,還是有點兒不得勁兒呀!
聖胡斯塔升降機是 葡萄牙 首都 裡斯本 的一臺升降機,位於聖胡斯塔街(Rua de Santa Justa)末端,連接龐巴爾下城較低的街道與較高的卡爾穆廣場。在 裡斯本 的城市升降機中,聖胡斯塔是唯一垂直的一臺。1902年7月10日向公眾開放。升降機的設計Raoul Mesnier du Ponsard也非常有名,他是Alexandre Gustave Eiffe(埃菲爾鐵塔的設計者)的學生。升降機同樣在1907年由原先的蒸汽動力改為電力,2002年被評為國家歷史古跡。
它設有兩個升降機籠,均為木質內飾,最多可乘載20名乘客。
這台鋼鐵升降機高45米,新哥特式裝飾,每層都有不同的樣式。通過螺旋樓梯可達頂層,頂層有一個陽臺,可看到 裡斯本 全城主要景點。
卡爾莫修道院(Igreja do Carmo),是人們熟悉的教堂廢墟,成立於1389,是哥特式教堂,在1755年地震發生前,它是 裡斯本 最大的教堂,它的屋頂在地震中倒塌,地震後沒有再修複,是為了紀念地震中的殉難者,如今只有裸露的石牆,破碎的柱子和叉骨狀拱門,在風雨中站立了250年,展現了它當年的壯觀和地震的殘酷。
羅 西歐 廣場,在 奧古斯塔 大街的盡頭,是拜沙區(Baixa)北面的起點。這裡是 裡斯本 絕對的中心,建於十三世紀,雖然在大地震中遭到毀壞,但基本面貌仍然保持至今。羅 西歐 廣場的設計仿造 巴黎 協和廣場,廣場鋪設了代表 葡萄牙 特色的葡式碎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