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的故鄉——南歐旅行之西班牙、葡萄牙篇
















葡萄牙 (Portugal),全稱為 葡萄牙 共和 國( 葡萄牙 語:República Portuguesa),是一個位於 歐洲 西南部的 共和 制國家。東鄰同處於 伊比利亞半島 的 西班牙 , 葡萄牙 的西部和南部是大西洋的海岸。除了 歐洲 大陸的領土以外,大西洋的 亞速 群島和 馬德拉群島 也是 葡萄牙 領土。 葡萄牙 首都 裡斯本 西的羅卡角是 歐洲 大陸的最西端。
16世紀起, 葡萄牙 在大航海時代中扮演活躍的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 葡萄牙 甚至和 西班牙 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意圖瓜分世界。在近代西方歷史上, 葡萄牙 是歷史文化發源地之一,16世紀到18世紀 葡萄牙 和 西班牙 成為影響世界的最強大的全球性帝國。現存 歐洲 國家當中, 葡萄牙 是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國家。自從1415年攻占 北非 休達 到1999年 澳門 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 東帝汶 獨立為止),殖民活動幾近六百年,曾包括世界53個國家的部分領土。官方語言 葡萄牙 語成為2.4億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八大語言。
葡萄牙 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擁有相當完善的旅游業,也是歐盟成員國之一,歐元和北約創始成員國之一。還是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 裡斯本 ”意譯是天然良港的意思,特如河的入 海口 。主要景點“貝林塔”,曼奴 艾爾 式建築。 裡斯本 1755年曾經遭遇大地震,城市遭到嚴重破壞,死亡7萬人口,相當於當時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從此經濟已及國力開始衰退。

大耶穌像高110米,坐落在“四二五”大橋(Ponte 25 de Abril)一端的青山上。





從聖喬治城可以俯瞰整個 裡斯本 和靜 靜流過的特茹河,遠處的四月二十五日橋連接特茹河的南北兩岸,這座橋是 金門 大橋的姊妹橋,橋的那一頭是已經樹立幾百年的航海保護神,一個張開雙臂的基督像高高的矗立在山上,當年航海的人們總是在這雕塑下出發,前往未知的世界。

貝林塔是一座與 葡萄牙 大航海時代有關的建築物,有的人說它建築的目的是為了軍事,還有的人說是為了航海,但無論是哪一種,都不影響貝林塔的歷史意義,“這裡是 葡萄牙 的前海關,啟航的起點,歸航的終點”。
貝倫塔的建築風格屬於馬努埃爾風格,這是 葡萄牙 特有的建築風格,取名自當時執政的馬努埃爾一世。其建築特色在於扭轉造型的圓柱、國王紋章和雕飾精細又繁複的窗框,同時運用大自然圖像,如在石頭上鑲著貝殼、錨等,另外參考摩爾建築也是馬努埃爾式的一大特點。





裡斯本 的另外一個著名旅游景點-- 葡萄牙 “海洋發現紀念碑”。位於 裡斯本 貝倫區的 巴西利亞 大道邊上,航海紀念碑建於1960年,紀念碑巍峨矗立在海邊。是為了紀念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修建的標誌性建築,該紀念碑外形像個張開了風帆,在大海上航行的巨大帆船。紀念碑上的精美雕刻,人物栩栩如生。碑上刻有恩里克王子和他的助手以及水手、航海家記錄了 葡萄牙 幾百年來的航海曆史。紀念碑前的地上刻有一幅世界地圖,上面刻有發現新大陸的日期。這裡也是15、16世紀地理大發現時代到 印度 和東方去的帆船起航的地方,附近的很多建築、設施都與地理髮現的人物或事件相關,是感受 葡萄牙 昔日輝煌的著名景點。


在紀念碑前面的廣場上,有一個 南非 政府贈送的用 大理 石精心拼制而成的世界地圖。上面記載著大航海時代 葡萄牙 航海家們遠航世界各地的年代、地點和航線,使游人對 葡萄牙 航海史一目瞭然。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今天回到 中國 懷抱的 澳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