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愛琴海——南歐旅行之希腊篇
↑伊亞鎮 ↑伊亞鎮 夜幕下的伊亞依舊美輪美奐。 ↑伊亞鎮 ↑伊亞鎮 ↑伊亞鎮 ↑伊亞鎮 ↑伊亞鎮 ↑聖托里尼懸崖酒店 11月8日一早,就要離開聖島了。兩位旅友在懸崖酒店,一邊交談,一邊欣賞聖島的美景。 ↑聖托里尼機場 從聖島返回 雅典 ,我們是乘坐只有45個座位的小飛機。我是第一次乘坐這種小飛機,原來還擔心飛行過程會顛簸的很厲害,實際飛行的十分平穩,登機和下機也十分便捷,反而喜歡上這種小飛機。 ↑聖托里尼機場 飛機自帶小舷梯,非常輕鬆的登機。 ↑聖托里尼機場 機上安全說明書 ↑聖托里尼機場 空姐演示安全設施 ↑聖托里尼機場 小飛機空中飛行狀態 接近 雅典 機場,空中鳥瞰 雅典 。 走下飛機,我們安全抵達 雅典 。從聖島至 雅典 飛行時間45分鐘。 西方文明的搖籃 雅典11月8日中午我們到達 雅典 。
雅典 ( 希腊 語:Αθήνα)是 希腊 共和 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屬亞熱帶 地中海 氣候。截至2008年, 雅典 人口為745514人。城市總面積為412平方公里,是 歐洲 第八 大城 市,也是歐盟商業中心之一。
雅典 記載於冊的歷史長達3000多年,被譽為"西方文明的搖籃"。 雅典 也是 歐洲 哲學的發源地,對 歐洲 以及世界文化產生過重大影響。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一大批歷史偉人,被稱為民主的起源地。 雅典 至今仍保留了很多歷史遺跡和大量的藝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 雅典 衛城的帕特農神廟,被視為西方文化的象徵。公元前5世紀和4世紀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對 歐洲 及世界文化產生重大影響。
雅典 也是現代奧運會起源地,曾先後在1896年和2004年舉辦過第一屆夏季奧運會和第二十八屆夏季奧運會。
雅典 的城名來自智慧女神 雅典 娜的名字。在古 希腊 神話中,人們在 愛琴海 邊建立了一座 新城 , 雅典 娜希望成為這座城的保護神,海神波塞冬也想獲得 新城 的歸屬權,他們互不相讓,於是爭奪起來。
後來,眾神之王宙斯裁定,誰能給人類一件最有用的東西,該城就歸屬誰。波塞冬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從裡面跑出了一匹象征戰爭的戰馬。而 雅典 娜用長矛一擊岩石,石頭上立即迅速地生長出一株枝葉繁茂、果實纍纍的橄欖樹。橄欖樹象徵著 和平 和豐收,人們歡呼起來。於是, 雅典 娜成為了 新城 的保護神。人們用她的名字將城命名為 雅典 。並將橄欖樹栽滿 雅典 各處。
到達 雅典 我們直接去觀賞以古老文明著稱於世的“ 雅典 衛城” ↑雅典衛城 雅典 衛城入口 ↑雅典衛城 從山腳下眺望“勝利女神廟” ↑雅典衛城 兩位導游介紹“ 雅典 衛城”的歷史、古跡坐落的位置、參觀方法。反覆告誡我們:衛城內部的任何東西都是文物,不可以隨便撿拾,否則可能會觸犯法律。
雅典 衛城(Acropolis),是 希腊 最傑出的古建築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 雅典 衛城面積約有4平方千米,位於 雅典 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始建於公元前580年。衛城中最早的建築是 雅典 娜神廟和其他宗教建築。 雅典 衛城,也稱為 雅典 的阿克羅 波利斯 , 希腊 語為"阿克羅 波利斯 ",原意為"高處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
衛城建在一個陡峭的山崗上,僅西面有一 通道 盤旋而上。建築物分佈在山頂上一約280×130米的天然平臺上。衛城的中心是 雅典 城的保護神 雅典 娜的銅像,主要建築是膜拜 雅典 娜的帕特農神廟,建築群佈局自由,高低錯落,主次分明。無論是身處其間或是從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較完整的豐富的建築藝術形象。帕特農神廟位於衛城最高點,體量最大,造型莊重,其它建築則處於陪襯地位。衛城南坡是平民的群眾活動中心,有露天劇場和長廊。衛城在西方建築史中被譽為建築群體組合藝術中的一個極為 成功 的實例,特別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為傑出。2500多年以來,這座白色石灰石所建的神殿,在藍天艷陽交互輝映下,展露莊嚴而綺麗的風姿。登臨山上可飽覽 雅典 市內新舊建築交雜的情景,別有風味。 ↑雅典衛城山門 剛剛進入衛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偉壯觀的衛城山門。
山門(Propylaea)是衛城的真正的入口,多利安式及奧愛尼亞式列柱巧妙地穿插併列,氣勢雄偉。以前山門是由兩側的宮殿組成的,如今僅剩五個門的柱子。
衛城山門(Propylaea)於公元五世紀建造,這座門通往衛城的聖殿,門分三部份:由左至右為北翼、中央樓及南翼。中央樓有六根粗大的多利亞柱式列柱,入口共有五處,入門兩側各有三根愛奧尼亞式列柱。外側多利亞式列柱令人升起威嚴之感,而內側的愛奧尼亞式則優雅迷人。北翼建築保存較完整,房間壁面有古代著名畫家霍里克勒特斯的畫,稱為Pinakothiki。南翼乍看下似乎和北翼成對,但它其實只是柱廊建築,且規模比較小。 ↑雅典衛城山門 ↑雅典衛城山門 ↑雅典衛城山門 ↑雅典衛城山門 ↑雅典衛城山門 從衛城內部看到的“ 雅典 衛城山門” ↑雅典娜勝利女神廟 “ 雅典 娜勝利女神廟”位於山門右側。神廟建於公元前449--前421年,採用愛奧尼亞柱式,台基長8.15米,寬5.38米,前後柱廊雕飾精美,是居住在 雅典 的多利亞人與愛奧尼亞人共同創造的建築藝術的結晶。
在17世紀70年代,這座古老的神廟不定期完整地屹立在海岬。1687年, 土耳其 人在同 威尼斯 人爭奪 雅典 衛城的戰爭中無知地拆毀了這座建築。1835年,考古學家們在這裡細緻地收集起了無數 大理 石碎片,在幸存的完整地基上拼湊起了神廟遺址。這座神廟的修複在考古學上極有意義,’在這裡第一次運用了混合回覆技術,它的特點是儘力使用建築的原始建設方法來修複,除了殘石之外,還運用了許多現代材料,但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一目瞭然的,這樣便於人們更好地欣賞古跡。 ↑帕特農神廟 衛城建築群的中心是帕特農神廟,它聳立在舊 雅典 娜神廟南面,由當時著名建築師伊克蒂諾斯和 卡利 克 拉特 在執政官伯里克利主持下設計,費時9年,於公元前438年完成。同年,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在神廟內建成高大的 雅典 娜神像 。神廟為長方形周柱式建築,建在50釐米高、70釐米寬的三層階梯基座上,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不足31米,原高超過13米。神殿四周由48根帶半圓凹槽和錐形柱頭的多利克式 大理 石圓柱支撐,圓柱直徑1.9米,高10餘米。3層柱廊上支承的 大理 石條石額枋屋檐,由帶豎條的石板和帶浮雕的石板間隔組成。東西兩端檐部之上是飾有高浮雕的三角形山花。神殿外觀整體協調、氣勢宏偉,給人以穩定堅實、典雅莊重的感覺。通過兩道柱廊,人們進入神廟內的"百步大廳",這裡曾經坐落著12.8米高的 雅典 娜神像,她全副武裝,頭帶飾有戰車飛鷹的頭盔,左手持帝盾,右手托勝利女神。通體使用金片包裹,面部、手臂和腳趾用象牙裝飾,雙眼則以寶石鑲嵌。
帕特農神廟在建築美學方面還有其獨到之處,東西兩端的基礎和檐部呈翹曲線,以造成視覺上更加宏偉高大的效果。另外,4根角柱比其他 石柱 略粗,以糾正人們從遠處觀察產生的錯覺。神廟中大量以神話宗教為題材的各類 大理 石雕刻成為其藝術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十分遺憾的是帕特農神廟正在維修中,內部的構造及雕塑都無法看到了。 ↑帕特農神廟 ↑帕特農神廟
雅典 ( 希腊 語:Αθήνα)是 希腊 共和 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屬亞熱帶 地中海 氣候。截至2008年, 雅典 人口為745514人。城市總面積為412平方公里,是 歐洲 第八 大城 市,也是歐盟商業中心之一。
雅典 記載於冊的歷史長達3000多年,被譽為"西方文明的搖籃"。 雅典 也是 歐洲 哲學的發源地,對 歐洲 以及世界文化產生過重大影響。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一大批歷史偉人,被稱為民主的起源地。 雅典 至今仍保留了很多歷史遺跡和大量的藝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 雅典 衛城的帕特農神廟,被視為西方文化的象徵。公元前5世紀和4世紀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對 歐洲 及世界文化產生重大影響。
雅典 也是現代奧運會起源地,曾先後在1896年和2004年舉辦過第一屆夏季奧運會和第二十八屆夏季奧運會。
雅典 的城名來自智慧女神 雅典 娜的名字。在古 希腊 神話中,人們在 愛琴海 邊建立了一座 新城 , 雅典 娜希望成為這座城的保護神,海神波塞冬也想獲得 新城 的歸屬權,他們互不相讓,於是爭奪起來。
後來,眾神之王宙斯裁定,誰能給人類一件最有用的東西,該城就歸屬誰。波塞冬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從裡面跑出了一匹象征戰爭的戰馬。而 雅典 娜用長矛一擊岩石,石頭上立即迅速地生長出一株枝葉繁茂、果實纍纍的橄欖樹。橄欖樹象徵著 和平 和豐收,人們歡呼起來。於是, 雅典 娜成為了 新城 的保護神。人們用她的名字將城命名為 雅典 。並將橄欖樹栽滿 雅典 各處。
到達 雅典 我們直接去觀賞以古老文明著稱於世的“ 雅典 衛城” ↑雅典衛城 雅典 衛城入口 ↑雅典衛城 從山腳下眺望“勝利女神廟” ↑雅典衛城 兩位導游介紹“ 雅典 衛城”的歷史、古跡坐落的位置、參觀方法。反覆告誡我們:衛城內部的任何東西都是文物,不可以隨便撿拾,否則可能會觸犯法律。
雅典 衛城(Acropolis),是 希腊 最傑出的古建築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 雅典 衛城面積約有4平方千米,位於 雅典 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始建於公元前580年。衛城中最早的建築是 雅典 娜神廟和其他宗教建築。 雅典 衛城,也稱為 雅典 的阿克羅 波利斯 , 希腊 語為"阿克羅 波利斯 ",原意為"高處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
衛城建在一個陡峭的山崗上,僅西面有一 通道 盤旋而上。建築物分佈在山頂上一約280×130米的天然平臺上。衛城的中心是 雅典 城的保護神 雅典 娜的銅像,主要建築是膜拜 雅典 娜的帕特農神廟,建築群佈局自由,高低錯落,主次分明。無論是身處其間或是從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較完整的豐富的建築藝術形象。帕特農神廟位於衛城最高點,體量最大,造型莊重,其它建築則處於陪襯地位。衛城南坡是平民的群眾活動中心,有露天劇場和長廊。衛城在西方建築史中被譽為建築群體組合藝術中的一個極為 成功 的實例,特別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為傑出。2500多年以來,這座白色石灰石所建的神殿,在藍天艷陽交互輝映下,展露莊嚴而綺麗的風姿。登臨山上可飽覽 雅典 市內新舊建築交雜的情景,別有風味。 ↑雅典衛城山門 剛剛進入衛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偉壯觀的衛城山門。
山門(Propylaea)是衛城的真正的入口,多利安式及奧愛尼亞式列柱巧妙地穿插併列,氣勢雄偉。以前山門是由兩側的宮殿組成的,如今僅剩五個門的柱子。
衛城山門(Propylaea)於公元五世紀建造,這座門通往衛城的聖殿,門分三部份:由左至右為北翼、中央樓及南翼。中央樓有六根粗大的多利亞柱式列柱,入口共有五處,入門兩側各有三根愛奧尼亞式列柱。外側多利亞式列柱令人升起威嚴之感,而內側的愛奧尼亞式則優雅迷人。北翼建築保存較完整,房間壁面有古代著名畫家霍里克勒特斯的畫,稱為Pinakothiki。南翼乍看下似乎和北翼成對,但它其實只是柱廊建築,且規模比較小。 ↑雅典衛城山門 ↑雅典衛城山門 ↑雅典衛城山門 ↑雅典衛城山門 ↑雅典衛城山門 從衛城內部看到的“ 雅典 衛城山門” ↑雅典娜勝利女神廟 “ 雅典 娜勝利女神廟”位於山門右側。神廟建於公元前449--前421年,採用愛奧尼亞柱式,台基長8.15米,寬5.38米,前後柱廊雕飾精美,是居住在 雅典 的多利亞人與愛奧尼亞人共同創造的建築藝術的結晶。
在17世紀70年代,這座古老的神廟不定期完整地屹立在海岬。1687年, 土耳其 人在同 威尼斯 人爭奪 雅典 衛城的戰爭中無知地拆毀了這座建築。1835年,考古學家們在這裡細緻地收集起了無數 大理 石碎片,在幸存的完整地基上拼湊起了神廟遺址。這座神廟的修複在考古學上極有意義,’在這裡第一次運用了混合回覆技術,它的特點是儘力使用建築的原始建設方法來修複,除了殘石之外,還運用了許多現代材料,但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一目瞭然的,這樣便於人們更好地欣賞古跡。 ↑帕特農神廟 衛城建築群的中心是帕特農神廟,它聳立在舊 雅典 娜神廟南面,由當時著名建築師伊克蒂諾斯和 卡利 克 拉特 在執政官伯里克利主持下設計,費時9年,於公元前438年完成。同年,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在神廟內建成高大的 雅典 娜神像 。神廟為長方形周柱式建築,建在50釐米高、70釐米寬的三層階梯基座上,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不足31米,原高超過13米。神殿四周由48根帶半圓凹槽和錐形柱頭的多利克式 大理 石圓柱支撐,圓柱直徑1.9米,高10餘米。3層柱廊上支承的 大理 石條石額枋屋檐,由帶豎條的石板和帶浮雕的石板間隔組成。東西兩端檐部之上是飾有高浮雕的三角形山花。神殿外觀整體協調、氣勢宏偉,給人以穩定堅實、典雅莊重的感覺。通過兩道柱廊,人們進入神廟內的"百步大廳",這裡曾經坐落著12.8米高的 雅典 娜神像,她全副武裝,頭帶飾有戰車飛鷹的頭盔,左手持帝盾,右手托勝利女神。通體使用金片包裹,面部、手臂和腳趾用象牙裝飾,雙眼則以寶石鑲嵌。
帕特農神廟在建築美學方面還有其獨到之處,東西兩端的基礎和檐部呈翹曲線,以造成視覺上更加宏偉高大的效果。另外,4根角柱比其他 石柱 略粗,以糾正人們從遠處觀察產生的錯覺。神廟中大量以神話宗教為題材的各類 大理 石雕刻成為其藝術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十分遺憾的是帕特農神廟正在維修中,內部的構造及雕塑都無法看到了。 ↑帕特農神廟 ↑帕特農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