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百內國家公園----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智利自助遊攻略
(圖120)宏觀上分析: 智利 西面太平洋有CHILE TRENCH( 智利 海溝),而控制和影響百內公園的大構造線(SBL,SAN LORENZO-BALMACEDA), 兩者幾乎平行,都是南北走向。(圖表來源:參考文獻1)

百內公園內的CORDILLERA DEL PAINE (藍色山系)正好位於SBL這條構造線上。

南美的西南部主要受到三大板塊的影響: 太平洋 納斯卡 板塊(NAZCA PLATE), 南極洲 板塊( ANTARCTICA PLATE) 和 南美洲 板塊(AMERICA PLATE)。

簡單說來,南安第斯山脈的形成是太平洋 納斯卡 板塊(NAZCA PLATE)和 南美洲 板塊(AMERICA PLATE)發生碰撞時,屬於大洋型板塊的前者俯衝到屬於大陸型板塊的後者下,發生潛沒-隆起地質活動,其過程伴隨著來自地幔的大量岩漿的侵入,形成了 南美洲 大陸板塊西部邊緣的火山弧。

潛沒-隆起活動所產生的岩石壓縮和轉換擠壓導致了大規模的褶皺,褶皺波長達10公里之長,形成白堊紀沉積岩復理層的斷層構造以及鹼性輝長岩床。

其中科學家對出露的輝長岩進行地質年代數據分析有29.4+-0.8百萬年。

在這過程中,岩漿發生了岩漿侵位(12.5+-0.02百萬年前)。科學家對岩漿侵位的動力學和運動學的分析中推論出,岩漿侵位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和中新世板塊構造的重新組合有關聯。

智利 海脊和南美板塊碰撞後,把 納斯卡 板塊從 南極洲 板塊分離出來,使 南美洲 西南部的情形發生了變化,從 納斯卡 板塊和南美板塊之間的快速ENE-WSW( 東北 東-西南西)方向斜向複合,轉換到 南極洲 板塊和 南美洲 板塊之間的東西方向緩慢過程的前沿複合。

科學家還觀察到 聖洛 倫索-巴爾馬塞特線性構造San Lorenzo-Balmaceda和岩漿通過地殼上部斷層的上升所表現出來的幾何發散,可以解釋為: 聖洛 倫索-巴爾馬塞特線性構造也許是一個大規模地殼下層的走滑斷裂帶,並通過剪切分區作用把下地殼和上地殼加以區分。

智利自助遊攻略
(圖130)這張圖說明瞭南安第斯山脈的形成是太平洋 納斯卡 板塊(NAZCA PLATE)和 南美洲 板塊(AMERICA PLATE)發生碰撞時,屬於大洋型板塊的前者俯衝(SUBDUCTION)到屬於大陸型板塊的後者下,發生潛沒-隆起地質活動,其過程伴隨著來自地幔的大量岩漿的侵入,形成了 南美洲 大陸板塊西部邊緣的火山弧。(資料來源:參考文獻6)
智利自助遊攻略
(圖140)安第斯山脈的造山運動簡圖。(資料來源於網絡)
智利自助遊攻略
(圖141)微觀上分析,格雷湖正好處在LAGO GREY FAULT ZONE(格雷湖斷層區域),那裡發生了走滑為主的斷層(STRIKE-SLIP DOMINATED FAULT)。(圖表來源:參考文獻1)

近乎東西向的NORDENSKIJOLD 湖也位於斷層區(LAGO NORDENSKIJOLD FAULT ZONE)。
而東南- 西北 走向的 法國 山谷(FRENCH VALLEY) 也發育在斷層區(VALFRANCES FAULT ZONE)。

因此說 百內國家公園 內的湖泊和山谷的發育和走向是受斷層控制的。
智利自助遊攻略
(圖142)PB 意思是PUNT BARROSA 組地層---主要有砂岩和頁岩組成, CT 意思是CERRO TORO組地層---主要由礫岩組成。(圖表來源:參考文獻3)

我第一次看這張圖時,有點蒙圈,Torres Del Paine 三座“塔峰”明明是有花崗岩組成,怎麼在這裡變成了塔頂有CT組地層的礫岩組成?

後來認真仔細看了一下三塔的高度,它們現在的高度分別是南塔 2,500m, 中塔2460m 和北塔 2260m .

也就是說在12000年的最後一次冰期形成前,三塔的高度比現在還要高,有3000米的高度,冰川作用下,把三塔頂部的CT組地層侵蝕、沖蝕掉,減低了它們的高度,剩下堅硬的花崗岩依然屹立在哪裡。
智利自助遊攻略
(圖143)12.5+-0.02 百萬年前, 智利 CERRO PAINE 和Valley FRANCES 之間發生了因為地質斷層引發的火山噴發(在地表下,不是在地表上),18立方公里體積的花崗岩與CERRO TORO(塞羅 托羅 組地層)和PUNTA BARROSA(蓬 塔巴 羅薩組地層)兩個沉積層平行註入,形成一個岩床(SILL)。 (資料來與:參考文獻 1)

隨後不久,一個較小規模的(8立方公里)花崗岩在第一個花崗岩層之下註入;

10萬年後,最後一次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花崗岩註入(54立方公里)使花崗岩岩蓋基本定型,群山形成了明顯的蘑菇型形狀。

巨大的岩塊“岩蓋”與現代 巴塔哥尼亞 冰蓋相鄰,而蘑菇的頂端立於海拔3000米以上,足以在更新世(地質時代第四紀的早期)冰期時發育了大量冰川。 那些冰川從“岩蓋”中侵蝕出,“挖出”了現在高峰。

冰川將接觸部分形成的“光環 ”那裡把相對較少的變質岩石從“岩蓋”頂部剝落,在“主角峰”和“東角峰”上留下了一些碎屑。 地質學家把這些孤立的變質岩石屹立不倒於侵入花崗岩之上的獨特現象稱為“屋頂弔墜”(ROOF PENDENTS),而 百內國家公園 內的“角峰”無疑是世界上最壯觀雄偉的例子之一。
智利自助遊攻略
(圖144)百內公園內的示意圖由於風吹雨淋,已經模糊不清。

這張圖試圖說明LAVA 和MAGMA之間的區別。岩漿 (Magma) 是形成火成岩的熔融岩石物質;它是在岩石圈的深處或軟流圈內形成的粘稠熔融體, 而熔漿 (Lava) 則是由火山口或裂縫噴發到地表的熔融物質, 其冷凝形成的岩石就稱為熔岩.。兩者沒有本質不同,形成與不同的位置而已。
百內公園氣候多變、風大的原因我們預想在格雷冰川上行走(ICE HIKE),早上坐9點出發第一班船出去(一天有4班船出發),完成了冰川行走後,坐第三班船回來,走45分鐘後在晚上7點趕回到賓館,當晚坐夜車回PUERTO NATALES 住宿。

可是一算費用,還真的不便宜(坐不同船來回是坐同一條船來回的2倍價錢,加上冰川行走費用,更主要的問題是老胳膊老腿的,真能勝任在冰川上行走嗎?

後來改變主意,只是參加半天的NAVIGATION TO GREY GLACIER (游覽格雷冰川活動)。

可是2018年3月30日那天,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而且風很大。

特別是我們乘船回到碼頭,準備往停車場方向走的時候,一陣突然而至的大雨讓我們狼狽不堪,雨點加上強風的助力,打在臉上,猶如石子狠狠地砸在臉上,火辣辣地疼。

我只好倒走,以避其鋒芒。在河水恣意流淌的河灘里我且退且行,猶如螃蟹爬行,被同伴遠遠的甩在後面。

百內公園內以天氣多變、風大著名,一天之內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因為位處南美大陸的西部和南部(南緯51度),加上當地被海洋包圍,且非常靠近南極大陸。所以百內公園受到強大的洋流和南 巴塔哥尼亞 冰場(Campo de Hielo Sur)的影響,天氣變化很大,很難預測。

百內國家公園 在春季或初夏晴朗的天氣也可能會變壞,幾乎沒有警告即帶來降雨和降雪。

即使在夏季(十二月至三月),也有大風(最高可達130公里/小時)和降雨。夏季的平均氣溫為11ºC(最高可達24ºC)夜間溫度可能降至範圍在-1ºC至-5ºC之間。

百內公園內大風普遍的原因在於文丘里效應(VENTURI EFFECT),就是當風穿過兩旁都是高山的山谷地帶時,風力加速,形成狹管效應。

就地理位置而言,百內公園西 臨安 第斯山脈,在安第斯山脈的西面受太平洋氣流的影響形成向風面,並伴有很多降雨,而風越過山脊後,在背風面形成乾燥的氣流。在於文丘里效應作用下,風速高達120公里/每小時,相當於12級颶風(HURRICANE)級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E8%92%B2%E7%A6%8F%E6%B0%8F%E9%A2%A8%E7%B4%9A)。

我們那天碰到的雖然沒有12級颶風,但感覺至少有7-8級的勁風,因為雨點打在臉上很有勁。

正是因為這場大風和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們決定提前離開百內公園,原定晚上7點離開的,提前到下午3點吃過午飯後就逃之夭夭了。

我寫道:“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百內公園旅遊TIPS
智利自助遊攻略
(圖145)W 徒步線路.(資料來源於網絡)
智利自助遊攻略
(圖146)百內門戶城市PUERTO NATALES 前往百內的路線圖。(資料來源於網絡)
智利自助遊攻略
(圖147)百內群峰高度,湖泊和山谷和道路示意圖(資料來源於網絡).
智利自助遊攻略
(圖148)我們住宿的HOTEL LAGO GREY(格雷賓館)(資料來源於網絡)
智利自助遊攻略
(圖149)園區示意圖(資料來源於網絡)
智利自助遊攻略
(圖150)園區圖。(資料來源於網絡)

1)我們2018年3月29日一大早從PUERTO NATALES 沿9號路出發,先去Mylodon Cave看一個巨大的石洞。這座石洞是湖水從塞羅 托羅 組礫岩侵蝕出的洞穴,這些洞穴至少在公元前6000年以前就已經記錄了該地區人類居住的文物和骨骼。 1895年,當 德國 探險家赫爾曼艾伯哈德發現了一種已經滅絕超過一萬年的巨型Mylodon的遺體時,洞穴首次在科學屆獲得了名聲。這裡還發現了其他更新世洞穴動物的遺體,包括矮馬和劍齒貓。

2)參觀完後,我們回到9號路,走Y-290,Y-200, 一直到SARMIENTO 湖邊觀景台,走Y-156到Lake Amarga,向北走到 Paine 瀑布,原路回到Y-156 ---NORDENSKJ OLDS 湖—SALTO GRANDE觀景台――HOTEL PEHOE (午餐)-Lake GREY――LAKE GREY HOTEL,

3)第二天我們參加坐船遊格雷冰川GERY GLACIER,中午12點回到了賓館。3點離開(因天氣惡劣)。
4)百內公園內有兩條非常著名的徒步線路,一條W 型的步行線(3-4天徒步)還有O 型徒步線路(7-8天)。我們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走這兩條線路。

5)雖然我們在百內只獃上一天半,但我們坐車觀看了百內著名的“三塔”和“兩角”(其實還有一角,但因角度問題,第三個角不是那麼清楚)

6)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完成W和O 的徒步,如果和我們一樣,時間匆忙,可以選擇短途的適合自己時間和體力的旅游觀光。

7)百內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所以備好防水防風衣服和鞋子。

8) 智利 境內美金通行無阻,所以不必換匯。

9)百內公園內設施簡陋,即使在公園入口處,廁所也沒有水沖洗。很多告示牌由於風吹雨淋變得模糊不清,本來是很好的寫作資料和教育素材,卻失去了作用,非常遺憾。

10)去百內公園,一定要經過門戶城市PUERTO NATALES,我們是從 智利 首都聖地亞哥入境(需交入境費117美金),住一晚後,再飛PUNTA ARENAS,那裡每小時有一輛長途巴士去PUERTO NATALES(不必先去長途汽車起點站,否則巴士還會回到機場。我們就走了這段冤枉路。

11)去百內公園,還可以從 阿根廷 的CALAFATE 坐BUS到門戶城市PUERTO NATALES,再去百內,可以免交117美金的入境費。

寫於2018年5-6月份. 圖/文: 闕機龍

作者簡介:闕機龍,1987年畢業於 福建 師範大學地理系本科,1990年取得華東師範大學西歐北美地理研究所碩士學位,後在 上海 教育學院地理系任教。現旅居澳洲,是具有地理專業素養的遊記寫作愛好者。 參考文獻1.Tectonic controls and Cenozoic magmatism at the Torres del
Paine, southern Andes (Chile, 51°10'S) Uwe Altenberger,Roland Oberhänsli,
Benita Putlitz,Klaus Wemmer。 https://scielo.conicyt.cl/scielo.php?script=sci_arttext&pid=S0716-02082003000100005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 智利 百內國家公園
3.Travels in Geology: Exploring an icon of Patagonia: Chile's Torres del Paine National Park。By Lon Abbott and Terri Cook
4\. https://www.earthmagazine.org/article/travels-geology-exploring-icon-patagonia-chiles-torres-del-paine-national-park. https://zh.wikivoyage.org/zh-hans/ %E7%99%BE%E5%85%A7%E5%9C%8B%E5%AE%B6%E5%85%AC%E5%9C%92
5\. http://www.ecocamp.travel/en/Patagonia/Geography
6\. Offshore Earthquakes and Landslides,The Chile Margin Triple Junction:
Modern Analog to Ancient California?
by Steve Lewis (former research geophysicist at the USGS)
https://walrus.wr.usgs.gov/research/sopac.html

相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