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京都奈良嵐山9日親子游~嵯峨野小火車、奈良鹿、琵琶湖、博物館,通通都要~
↑鴨川 ↑鴨川 去超市購物,準備當天晚上的食材,買買買很開心~吃了晚飯以後覺得不夠爽,又繼續去買買買,把第二、第三天的食材都買好了~ 超市還是比便利店便宜的,哈哈 以一張滴滴,結束本日! 第五天:二條城、京都御所、金閣寺、伏見原計劃是只看二條城和 京都 御所,想著時間就差不多了,結果超額完成任務。
爺爺奶奶還有小朋友,都超級給力啊!!!
本著勤儉節約的精神,早起自己做了早飯、坐公交去的二條城。結果,公交站小到快要不能發現...真的很不正式!!! 能找到公交站嗎....就是那一小條。
上車之後,嘩嘩投幣,一人260丹出去了。到二條城之後,小朋友管他三七二十八,先坐地上玩沙子!!
什麼德川家康,都不在話下,都沒興趣,只有這些沙子、小石子,才是我的最愛!!
來個介紹(源自百度):
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位於 日本 京都 ,是幕府將軍在 京都 的行轅。
二條城建於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的權力象徵。建有東西約500米、南北約400米的高大圍牆,並挖有壕溝。
二條城內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響聲,其聲響並不是設計之初就預料到的,而是因為年久失修,由地板下部的釘子跟木板摩擦造成。
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為二條城的主要建築。“二之丸”的建築很有特色,殿內牆壁和隔門上畫有狩野派畫家的名畫,精美絕倫。每年梅花和菊花盛開的季節是游覽的好時機。
門票價格 【成人】600日元【學生】350日元【兒童】200日元 夜櫻600日元
歷史沿革編輯
永祿十二年(1569),織田信長在足利義昭的居處開 始興 建二條城。
天正元年(1573),信長流放義昭後燒毀了這座城,然後在其它地方另築二條御所,並將之獻給城仁親王。
天正十年(1582),本能寺事變爆發。信長 長子 信忠在二條御所放火自刃。關原之戰後,得到天下的家康在 京都 會見豐臣秀賴時重新修築。二條城築城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德川的族人及武將在造訪 京都 時,有個休憩的寓所。
城內最大的建築群——二之丸御殿於1603年完工,而後,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再將本丸內的城域擴建。到了1867年,德川幕府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皇室朝廷,奉還的儀式就在二條城的二之丸御殿內。
二條城位於當時古城 京都 的二條通盡頭,城以街道名稱命名,突出地立於四條街道的中央。
二條城的城堡和宮殿建於1603年,是當時德川家的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為保衛 京都 御所(皇宮)而修建,同時也為到 京都 拜訪天皇時能夠居住而建。後來的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將豐臣秀吉所留下的伏見城中的幾座建築移建至此,並對其建築物的內部進行了裝飾。所見的二條城建築,有著 日本 桃山時代的樣式特色。
京都 二條城被鑒定為名勝古跡,占地27.5公頃,總建築面積有7300平方米。其中的二之丸御殿等共有六棟建築物被 日本 政府鑒定為國寶級文物,其中的二之丸庭園被鑒定為特別名勝地;包括東大手門等在內的二十二棟建築被鑒定為重點文物。
二條城見證了德川家的榮枯興衰,是 日本 歷史朝代的移轉之地,裡面值得一探的建築文物相當多,例如二之丸御殿,小堀遠州設計的二之丸庭園,以及由 京都 御所的舊桂宮御殿移築而來的本丸等。
建築特色
建築格局
二條城由石牆和護城河環繞,在城內建有本丸御殿、二丸御殿、唐門、黑書院、白書院、內宅(院)、位於城堡一角的天守閣及其它附屬建築。
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為二條城的主要建築,處於二條城空間的構圖中心。
其中的二之丸庭院為一回游式水庭院,水面曲回、泉流清澈,水池沿岸佈置有湖石,形態豪華、搭配合度,水庭之中建有三座小島,併在水池的中央佈置了三段式的疊瀑。
水庭的周邊植有高低錯落、組合有致的各類樹木和植物,水面、植物和湖石等相映成趣,庭院風格相對粗放,但是對於某些局部的水石和植物的處理和安排又細膩和嚴謹。
二之丸御殿的宮室建築很大,園林內綠化率也很高。御殿建築的樣式富有特色,殿內牆壁和隔門上繪有幕府的皇家著名畫家狩野一門的畫作,其中《鷹立松樹圖》、《守望八方雄獅圖》皆為狩野派的名作。
主要特色
二條城各宮殿建築的內部裝修、裝飾和細部構造等精細、奢華。屋檐和封檐板上鑲嵌有純金箔片作為點綴,運用的金色與深色的建築木構件。建築傳統的積澱和裝飾的運用已經成為一種必要的自然程序,江戶時代的金色隨處可見。
二之丸御殿里共有遠侍、式台、大廣間、蘇鐵之間、黑書院、白書院等六個隔間。串聯各隔間的紙門畫多是“狩野探幽”及其門徒所繪製的。二條城也因而儼然成了“狩野派” 日本 畫的史料館。
二條城有東西約500米,南北400米的圍牆,並挖有壕溝。走廊鋪的地板走上去會有黃鶯般的叫聲,以防外人入侵。1867年,德川慶喜在此行大政奉還,將統治權交還給天皇。現存的二之丸御殿是六棟大書院式建築。而屏風上的彩繪則是出自狩野一門的手筆。本丸御殿在天明時期的大火中燒毀。現存的建築是從 京都 御所的桂宮御殿遷移來的。
二條城一向以櫻花種類豐富見稱,是 京都 首屈一指的賞櫻勝地。
二條城是幕府將軍在 京都 的行轅。內設豪華的房間,房間里掛滿了繪畫作品,畫上鍍有金箔。
前門之後是一系列會見室。內部的大殿是幕府將軍接待高級官員的。二之丸御殿走廊的地板,在人行走時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聲音。這是因為鋦子與打入支撐地板的橫木上的釘子相摩擦發出的聲音。行走時發出聲音常被誤解為是為了通知有人入侵。(摘自官方導游手冊)
二之丸
穿過二條城的大門,秀輝直奔被譽為 日本 國寶的二之丸御殿。二之丸採用了唐門風格的裝修,散髮著深厚的盛唐文化氣息,在江戶時代是最豪華氣派的裝修了。
二之丸裡面設有若干個房間,其中最大稱為“遠侍之間”,面積據說有1046.1平方米,分為一之間、二之間、三之間、若松之間和敕使之間,是各地 大名 藩主和朝廷敕使等候徵夷大將軍( 日本 的實權者,對外稱“ 日本 國王”或“ 日本 國大君”)接見的場所。
二之間的屏風畫著猛虎和豹,象徵著將軍家的威武;敕使之間是將軍接見天皇朝廷使者的地方,朝廷的敕使坐在上座,將軍坐在下座,以示名義上的君臣之禮。但實際上,當時的天皇朝廷只是一個擺設,職責是研究知識學問,根本無權干預政治,甚至連對外的國王頭銜也沒有。
在明朝和 朝鮮 給 日本 的國書中,中、朝所稱的 日本 國王其實是徵夷大將軍,而不是當時 日本 國內名義上最高無上的天皇。由於權勢和財富的懸殊,二條城的建築其實比皇居還要豪華氣派。
白書院
二之丸內還有供各地 大名 向將軍家獻上禮物的式台之間和黑書院、白書院。
黑書院是將軍和親藩 大名 、譜代 大名 會見的場所,面積比大廣間小,但裝修別緻,是將軍會見心腹諸侯的場所;白書院是將軍的起居間和卧室,內部的裝修和黑書院不同,主要以一些山水水墨畫。
本丸御殿
二條城的中心建築稱為“本丸御殿”,在二條城創建之初,本丸御殿的規模不亞於二之丸,是一座五層的天守閣建築。可惜因為1750年那場雷暴,本丸御殿在遭遇雷擊後被大火燒毀。後來幕府雖重建本丸御殿,但因為二條城是作為幕府在 京都 的代表故而在明治維新時遭拆毀。現在我看到的本丸,規模已不如二之丸了。
二之丸庭園
將軍家的氣派還表現在二條城的庭園上。一座二條城但是庭園就有三個,包括最出名的二之丸庭園、本丸庭園、清流園。庭園的設計是 中國 式的設計,可見明朝時代 中國 文化依然深重地影響著 日本 中央政權。
二條城內的櫻之園可以看到櫻花中的王者——八重櫻花,歷來是最最負盛名的賞櫻聖地。
歷史事件
一是1611年的德川家康會見豐臣秀賴,這次二條城的會面錶面上說是爺爺和孫女婿的首次會面,但實際上代表了豐臣家從此臣服於德川家,名義上和實際上的天下人從此不再是豐臣秀賴。
二是德川家光邀請後水尾天皇造訪二條城事件。本來 日本 歷史上只有作為臣子去謁見君主的慣例,但德川家光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和權勢凌駕於天皇之上,提出要天皇到江戶拜訪將軍。雖然後來改成了天皇出巡二條城,但由於二條城是將軍在 京都 的行宮,後水尾出巡二條城也象徵著天皇朝廷徹底向武家政權屈服。
三是1867年的大政奉還儀式。此時的德川幕府已完全喪失人心且被維新派軍隊擊敗,末代將軍德川慶喜被迫向天皇交還政權,辭去被德川家世襲了十五代的徵夷大將軍職位。德川慶喜向明治政府交還政權的儀式就在二條城的二之丸進行。歷史往往就是這樣諷刺,德川家康當年在二條城接受豐臣家臣服的時候應該想不到他的子孫也是在這裡交出政權吧!
文物保護
二條城的整體都得到了極妥善的保護,於近處觀察其城牆、護濠、各個建築和庭園的細部,就不難體會所採取的保存方法的細緻。建築物的室內乾凈整潔,木質材料和繪畫都被養護得一塵不染。每一組構件,每一處木欞,每一塊金飾片都反映出那裡所運用的細膩的匠心和認真的手法,對所有文物建築和環境所進行的呵護與保養可謂是煞費苦心、一絲不苟。
古建築及其環境的傳統性在這裡得到了最佳的維護和延續。二條城內部環境當中的各類元素全部保存著原始的材料、肌理和構造狀態,不容有任何的改變,必要的維修工作也盡可能地做到保持其原質、原型、原色的做法,完全實現了“真實而準確”保留的目的。在城內院落里的地坪上,依舊按照古城最初所採用的方式,在上面散鋪著大片細碎的白色沙礫。
二條城的外部空間控制較為完善。雖然古城處於 京都 城市的一側,在其旁邊也有不少現代建築物,但是對其周邊建築的高度加以控制,一般只有三到五層,而且對於 新建 築的體量、色彩和建設規模的控制極為嚴格而周全,同時又規定二條城保護範圍外部建設的建築物與二條城之間設置了道路和綠化帶,使得古跡和 新建 築之間保持著較大的間距。因此,處在二條城內的任何一個位置上都不會有外部的建築物進入視線,從而避免了外界對古城內部的干擾。當人們跨過城濠,走進二條城城門的那一瞬間,就會將外部所有的世俗思維、現代建築和空間形式等完全排除掉了,而只能夠感覺到站在這裡,空間和時間都已被歷史拉向昔日的遠方。
現在,二條城的那些結構已經成為具象的史詩,其建築物上面所裝點著的金色也恰恰是昔日傳統的一種反射,它們作為傳統文化和藝術的結晶,值得保存和維護它們的人為之驕傲。
↑京都二條城 門口排隊入內的小學生 ↑京都二條城 白書院 ↑京都二條城 ↑京都二條城 金碧輝煌的唐風門 ↑京都二條城 ↑京都二條城 ↑京都二條城 ↑京都御所 他只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 好喜歡這庭院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 不得不說,二條城的園林好漂亮....
做園林工作老奶奶好認真,趴在地上,一棵一棵地除野草,連小苔蘚也都是一棵一棵地除...小朋友看得心癢癢,也想進去幫忙,結果老奶奶抬頭髮現是個小朋友,開開心心地送了他幾顆橡皮糖...甭提多高興了。
由於語言不通,好多其實沒太看懂...都是回來自己搜索、加強的。
小半天時間就看完了二條城。 ↑京都御所 在附近的松屋吃了飯(類似於吉野家),之後打車到 京都 御所。 又是另一個出租車老爺爺 ↑二之丸庭園 ↑二之丸庭園 ↑二之丸庭園 ↑二之丸庭園 ↑京都御所 ↑二之丸庭園 ↑二之丸庭園
爺爺奶奶還有小朋友,都超級給力啊!!!
本著勤儉節約的精神,早起自己做了早飯、坐公交去的二條城。結果,公交站小到快要不能發現...真的很不正式!!! 能找到公交站嗎....就是那一小條。
上車之後,嘩嘩投幣,一人260丹出去了。到二條城之後,小朋友管他三七二十八,先坐地上玩沙子!!
什麼德川家康,都不在話下,都沒興趣,只有這些沙子、小石子,才是我的最愛!!
來個介紹(源自百度):
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位於 日本 京都 ,是幕府將軍在 京都 的行轅。
二條城建於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的權力象徵。建有東西約500米、南北約400米的高大圍牆,並挖有壕溝。
二條城內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響聲,其聲響並不是設計之初就預料到的,而是因為年久失修,由地板下部的釘子跟木板摩擦造成。
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為二條城的主要建築。“二之丸”的建築很有特色,殿內牆壁和隔門上畫有狩野派畫家的名畫,精美絕倫。每年梅花和菊花盛開的季節是游覽的好時機。
門票價格 【成人】600日元【學生】350日元【兒童】200日元 夜櫻600日元
歷史沿革編輯
永祿十二年(1569),織田信長在足利義昭的居處開 始興 建二條城。
天正元年(1573),信長流放義昭後燒毀了這座城,然後在其它地方另築二條御所,並將之獻給城仁親王。
天正十年(1582),本能寺事變爆發。信長 長子 信忠在二條御所放火自刃。關原之戰後,得到天下的家康在 京都 會見豐臣秀賴時重新修築。二條城築城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德川的族人及武將在造訪 京都 時,有個休憩的寓所。
城內最大的建築群——二之丸御殿於1603年完工,而後,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再將本丸內的城域擴建。到了1867年,德川幕府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皇室朝廷,奉還的儀式就在二條城的二之丸御殿內。
二條城位於當時古城 京都 的二條通盡頭,城以街道名稱命名,突出地立於四條街道的中央。
二條城的城堡和宮殿建於1603年,是當時德川家的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為保衛 京都 御所(皇宮)而修建,同時也為到 京都 拜訪天皇時能夠居住而建。後來的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將豐臣秀吉所留下的伏見城中的幾座建築移建至此,並對其建築物的內部進行了裝飾。所見的二條城建築,有著 日本 桃山時代的樣式特色。
京都 二條城被鑒定為名勝古跡,占地27.5公頃,總建築面積有7300平方米。其中的二之丸御殿等共有六棟建築物被 日本 政府鑒定為國寶級文物,其中的二之丸庭園被鑒定為特別名勝地;包括東大手門等在內的二十二棟建築被鑒定為重點文物。
二條城見證了德川家的榮枯興衰,是 日本 歷史朝代的移轉之地,裡面值得一探的建築文物相當多,例如二之丸御殿,小堀遠州設計的二之丸庭園,以及由 京都 御所的舊桂宮御殿移築而來的本丸等。
建築特色
建築格局
二條城由石牆和護城河環繞,在城內建有本丸御殿、二丸御殿、唐門、黑書院、白書院、內宅(院)、位於城堡一角的天守閣及其它附屬建築。
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為二條城的主要建築,處於二條城空間的構圖中心。
其中的二之丸庭院為一回游式水庭院,水面曲回、泉流清澈,水池沿岸佈置有湖石,形態豪華、搭配合度,水庭之中建有三座小島,併在水池的中央佈置了三段式的疊瀑。
水庭的周邊植有高低錯落、組合有致的各類樹木和植物,水面、植物和湖石等相映成趣,庭院風格相對粗放,但是對於某些局部的水石和植物的處理和安排又細膩和嚴謹。
二之丸御殿的宮室建築很大,園林內綠化率也很高。御殿建築的樣式富有特色,殿內牆壁和隔門上繪有幕府的皇家著名畫家狩野一門的畫作,其中《鷹立松樹圖》、《守望八方雄獅圖》皆為狩野派的名作。
主要特色
二條城各宮殿建築的內部裝修、裝飾和細部構造等精細、奢華。屋檐和封檐板上鑲嵌有純金箔片作為點綴,運用的金色與深色的建築木構件。建築傳統的積澱和裝飾的運用已經成為一種必要的自然程序,江戶時代的金色隨處可見。
二之丸御殿里共有遠侍、式台、大廣間、蘇鐵之間、黑書院、白書院等六個隔間。串聯各隔間的紙門畫多是“狩野探幽”及其門徒所繪製的。二條城也因而儼然成了“狩野派” 日本 畫的史料館。
二條城有東西約500米,南北400米的圍牆,並挖有壕溝。走廊鋪的地板走上去會有黃鶯般的叫聲,以防外人入侵。1867年,德川慶喜在此行大政奉還,將統治權交還給天皇。現存的二之丸御殿是六棟大書院式建築。而屏風上的彩繪則是出自狩野一門的手筆。本丸御殿在天明時期的大火中燒毀。現存的建築是從 京都 御所的桂宮御殿遷移來的。
二條城一向以櫻花種類豐富見稱,是 京都 首屈一指的賞櫻勝地。
二條城是幕府將軍在 京都 的行轅。內設豪華的房間,房間里掛滿了繪畫作品,畫上鍍有金箔。
前門之後是一系列會見室。內部的大殿是幕府將軍接待高級官員的。二之丸御殿走廊的地板,在人行走時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聲音。這是因為鋦子與打入支撐地板的橫木上的釘子相摩擦發出的聲音。行走時發出聲音常被誤解為是為了通知有人入侵。(摘自官方導游手冊)
二之丸
穿過二條城的大門,秀輝直奔被譽為 日本 國寶的二之丸御殿。二之丸採用了唐門風格的裝修,散髮著深厚的盛唐文化氣息,在江戶時代是最豪華氣派的裝修了。
二之丸裡面設有若干個房間,其中最大稱為“遠侍之間”,面積據說有1046.1平方米,分為一之間、二之間、三之間、若松之間和敕使之間,是各地 大名 藩主和朝廷敕使等候徵夷大將軍( 日本 的實權者,對外稱“ 日本 國王”或“ 日本 國大君”)接見的場所。
二之間的屏風畫著猛虎和豹,象徵著將軍家的威武;敕使之間是將軍接見天皇朝廷使者的地方,朝廷的敕使坐在上座,將軍坐在下座,以示名義上的君臣之禮。但實際上,當時的天皇朝廷只是一個擺設,職責是研究知識學問,根本無權干預政治,甚至連對外的國王頭銜也沒有。
在明朝和 朝鮮 給 日本 的國書中,中、朝所稱的 日本 國王其實是徵夷大將軍,而不是當時 日本 國內名義上最高無上的天皇。由於權勢和財富的懸殊,二條城的建築其實比皇居還要豪華氣派。
白書院
二之丸內還有供各地 大名 向將軍家獻上禮物的式台之間和黑書院、白書院。
黑書院是將軍和親藩 大名 、譜代 大名 會見的場所,面積比大廣間小,但裝修別緻,是將軍會見心腹諸侯的場所;白書院是將軍的起居間和卧室,內部的裝修和黑書院不同,主要以一些山水水墨畫。
本丸御殿
二條城的中心建築稱為“本丸御殿”,在二條城創建之初,本丸御殿的規模不亞於二之丸,是一座五層的天守閣建築。可惜因為1750年那場雷暴,本丸御殿在遭遇雷擊後被大火燒毀。後來幕府雖重建本丸御殿,但因為二條城是作為幕府在 京都 的代表故而在明治維新時遭拆毀。現在我看到的本丸,規模已不如二之丸了。
二之丸庭園
將軍家的氣派還表現在二條城的庭園上。一座二條城但是庭園就有三個,包括最出名的二之丸庭園、本丸庭園、清流園。庭園的設計是 中國 式的設計,可見明朝時代 中國 文化依然深重地影響著 日本 中央政權。
二條城內的櫻之園可以看到櫻花中的王者——八重櫻花,歷來是最最負盛名的賞櫻聖地。
歷史事件
一是1611年的德川家康會見豐臣秀賴,這次二條城的會面錶面上說是爺爺和孫女婿的首次會面,但實際上代表了豐臣家從此臣服於德川家,名義上和實際上的天下人從此不再是豐臣秀賴。
二是德川家光邀請後水尾天皇造訪二條城事件。本來 日本 歷史上只有作為臣子去謁見君主的慣例,但德川家光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和權勢凌駕於天皇之上,提出要天皇到江戶拜訪將軍。雖然後來改成了天皇出巡二條城,但由於二條城是將軍在 京都 的行宮,後水尾出巡二條城也象徵著天皇朝廷徹底向武家政權屈服。
三是1867年的大政奉還儀式。此時的德川幕府已完全喪失人心且被維新派軍隊擊敗,末代將軍德川慶喜被迫向天皇交還政權,辭去被德川家世襲了十五代的徵夷大將軍職位。德川慶喜向明治政府交還政權的儀式就在二條城的二之丸進行。歷史往往就是這樣諷刺,德川家康當年在二條城接受豐臣家臣服的時候應該想不到他的子孫也是在這裡交出政權吧!
文物保護
二條城的整體都得到了極妥善的保護,於近處觀察其城牆、護濠、各個建築和庭園的細部,就不難體會所採取的保存方法的細緻。建築物的室內乾凈整潔,木質材料和繪畫都被養護得一塵不染。每一組構件,每一處木欞,每一塊金飾片都反映出那裡所運用的細膩的匠心和認真的手法,對所有文物建築和環境所進行的呵護與保養可謂是煞費苦心、一絲不苟。
古建築及其環境的傳統性在這裡得到了最佳的維護和延續。二條城內部環境當中的各類元素全部保存著原始的材料、肌理和構造狀態,不容有任何的改變,必要的維修工作也盡可能地做到保持其原質、原型、原色的做法,完全實現了“真實而準確”保留的目的。在城內院落里的地坪上,依舊按照古城最初所採用的方式,在上面散鋪著大片細碎的白色沙礫。
二條城的外部空間控制較為完善。雖然古城處於 京都 城市的一側,在其旁邊也有不少現代建築物,但是對其周邊建築的高度加以控制,一般只有三到五層,而且對於 新建 築的體量、色彩和建設規模的控制極為嚴格而周全,同時又規定二條城保護範圍外部建設的建築物與二條城之間設置了道路和綠化帶,使得古跡和 新建 築之間保持著較大的間距。因此,處在二條城內的任何一個位置上都不會有外部的建築物進入視線,從而避免了外界對古城內部的干擾。當人們跨過城濠,走進二條城城門的那一瞬間,就會將外部所有的世俗思維、現代建築和空間形式等完全排除掉了,而只能夠感覺到站在這裡,空間和時間都已被歷史拉向昔日的遠方。
現在,二條城的那些結構已經成為具象的史詩,其建築物上面所裝點著的金色也恰恰是昔日傳統的一種反射,它們作為傳統文化和藝術的結晶,值得保存和維護它們的人為之驕傲。
↑京都二條城 門口排隊入內的小學生 ↑京都二條城 白書院 ↑京都二條城 ↑京都二條城 金碧輝煌的唐風門 ↑京都二條城 ↑京都二條城 ↑京都二條城 ↑京都御所 他只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 好喜歡這庭院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 不得不說,二條城的園林好漂亮....
做園林工作老奶奶好認真,趴在地上,一棵一棵地除野草,連小苔蘚也都是一棵一棵地除...小朋友看得心癢癢,也想進去幫忙,結果老奶奶抬頭髮現是個小朋友,開開心心地送了他幾顆橡皮糖...甭提多高興了。
由於語言不通,好多其實沒太看懂...都是回來自己搜索、加強的。
小半天時間就看完了二條城。 ↑京都御所 在附近的松屋吃了飯(類似於吉野家),之後打車到 京都 御所。 又是另一個出租車老爺爺 ↑二之丸庭園 ↑二之丸庭園 ↑二之丸庭園 ↑二之丸庭園 ↑京都御所 ↑二之丸庭園 ↑二之丸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