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佛系之旅,告訴你不一樣的緬甸




在這一刻,任何的言語描繪都及不上相機內的美麗影像以及當時的激動心情。
旅行中的一切偶然的美好都是如此讓人難以忘懷,如不期而至的暴雨,或又窗外的漫天紅霞,這些都難以預先計劃,既然如此何不隨遇而安,隨緣地去邂逅驚喜呢!




仰光 雖然處於暫時的衰落,但仍具備帝國風範,城中佈局呈直線是縱橫交錯這座城池,有一個拒絕與東方妥協的民族修建而成,它具有寬闊筆直,無遮無蔽的大街,還有眾多還建有牢固堅實岸邊建築,他們的風格一些來自 希腊 建築的靈感,每當我坐著計程車在 仰光 市內的商業區漫游時,常常仿佛有種漫步在開膛手傑克時代的老 倫敦 ,但是一陣顛簸把我拉回到了現實。當沿著河濱區一路行來,其建築風格又變幻為 倫敦 海關的格調。在這些宏大的大廈里宗教氣氛彌散在幽暗的木頭和黃銅隱約閃爍的微光中越過這些門檻,我本能的縮靜下來許多建築的外觀和風采,沒有虛假情意的舒適安逸,也絕無半點對氣候侵蝕的屈服,這便是 維多利亞 時代殖民者對 仰光 虛無縹緲的榮耀的回應。








緬甸 有個不錯的體驗就是只要你主動跟別人打招呼,這裡的人就會報以非常友好的問候和笑臉。慢慢的我也丟棄曾經的冷漠變成一位熱情的游客,坐在行駛的的馬車上我主動向一位老奶奶問好,她便回以微笑並揮手,雖然我完全聽不懂她在說什麼,恰好馬車在前面停下了,我就邀請她拍照,她欣然答應了,只是也許是緊張吧,少了份自然的神態。真是個可愛的老奶奶。 緬甸人的下午茶情結有人說 仰光 就是八十年代 中國 中國 的縮影,而在我看來它更像是一片靜土,沒有嘈雜的工業,沒用繁忙的金融,沒有高度的污染,一切都回歸自然,唯美的風景,微笑的人群,安靜的城市,善良的國民,這一切一直都在,在那裡等著我們,等著我們去遇見。 地圖上的 緬甸 ,豎著看像一塊迷人的鑽石,橫著看又似一隻開屏的孔雀。除了少數幾個 大城 市,大多是荒草一樣的鄉村,但與其相反金壁輝煌的眾 多佛 塔以及信徒虔誠無私的捐獻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和平 之城 仰光 、 萬塔 之城 蒲甘 、烏本日落 曼德勒 都有各自鮮明的特色。只是塔和景並非我的行走的重點,那些在困境之中仍善意微笑的人們,帶著濃濃的純樸之息,讓我著迷。


緬甸 人很喜愛喝茶,早午晚餐都可以在茶座或茶餐廳處理,一天喝上三五次的茶是等閑事。 緬甸 人精神上受 印度 文明影響,釋教盛行,物質上則受 中國 文明影響。喝茶的習氣信任是從 印度 或 中國 傳來。
曼德勒 (當地華裔稱“瓦城”)的茶座十年前才開端鼓起,現已隨處可見。曾經 緬甸 人喜愛在相似 沙拉 的小店里,一邊DIY做茶葉 沙拉 一邊談天,現已由茶座替代了。



茶座都是小號的,包含茶几,擺著 中國 式粗陋茶具。 中國 茶以外,當地的 緬甸 茶是錫蘭茶葉加煉奶,由小玻璃杯或瓷杯由瓷盤盛著。非常適合我的是, 緬甸 茶的口味可以很甜的呢。
印象中的 緬甸 ,是一塊神秘莫測而又動蕩不安的土地。她是美麗誘人的,有著密密匝匝的原始森林、全世界最好的翡翠礦脈和無數閃耀著金光的禪修寺院。她是令人不安的,有著連年不休的戰亂衝突、毒品交易和軍閥割據。在這樣的一塊土地上,圍著隆基、穿著筒裙、踩著人字拖的人們生生不息,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著。面對上天的恩賜和世間的苦難,他們謙恭,他們微笑,為素未平生的路人,也為自己心中的神佛。 仰光唐人街買水果
佛國人文之旅被我變成了佛國吃貨之旅。要想逛夜市,不能放過的是 仰光 的唐人街。當地人稱唐人街為 廣東 街,是因為最初 廣東 人多聚居於此落地生根。但如今,來自漫步街頭的都是來自 中國 各地的華人。華燈初上,這裡已經人流涌動。賣芒果、山竹和大榴蓮或者衣服的商販們早已擠滿了人行道。喜歡吃中餐的游客有福了,這裡有許多華人開的餐館,水餃,拉麵一應俱全。







唐人街有許多華人開的餐館,水餃、拉麵等中餐一應俱全,愛吃中餐的游客可以在這裡吃到比較正宗的飲食。華燈初上,廟門口人行道便成為賣西瓜、小橘子、大榴蓮等水果和衣服的夜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