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上的燦爛星空和狂野大地——納米比亞自駕旅行筆記
↑鯨灣港 ↑鯨灣港 ↑鯨灣港 ↑鯨灣港 ↑斯瓦科普蒙德 ↑斯瓦科普蒙德 ↑斯瓦科普蒙德 ↑斯瓦科普蒙德 紅沙漠:死亡谷里“放生”萌寵
納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成型於8千萬年前。就資歷來說, 撒哈拉沙漠 也好, 巴丹吉林 沙漠也好、騰格裡沙漠也好,都是晚輩,無可比肩。在索蘇維來(sossusvlei)一帶,沙漠是艷麗的紅色,被某些人稱為“性感到骨髓的紅沙漠”。一些大的旅行網站, 納米比亞 旅行攻略(錦囊)的封面就是紅沙漠和死亡谷。可見紅沙漠是納比的標誌性景點,地位猶如 印度 的泰姬陵。
紅沙漠里最有看頭的是45號沙丘和死亡谷。45號沙丘以艷麗的色彩和明暗有致的線條取勝,死亡谷以“生命的吶喊與不屈的意蘊”取勝。谷內死亡900多年的數百具古木依然昂立不倒,雖乾枯而不朽爛,造型奇絕,如胡楊林一般傳達出一種抗爭精神,直擊人心。說“我們被震住了”一點兒也不為過。
從 鯨灣港 到紅沙漠,幾乎全是砂石路,沿途大部分是荒漠,人煙稀少。偶見路邊有幾頂破爛透風、不能稱其為房子的“房子”(類似我國高寒地區放牛人臨時棲息的牛棚),那就是當地土著人的“家”。看不到莊稼,也鮮見牛羊牲畜。到底納比人靠什麼活著呢?我有點納悶。
後來查了一下: 納米比亞 支柱產業是礦產、畜牧、旅游。礦產主要是鑽石和黃金,其最好的資源已被 歐洲 殖民者開采殆盡,剩下的是價值不高的“饃渣”。農業中,養殖占到88%,種植只占12%,90%的糧食依賴從 南非 進口。沿途我們看到過幾次馬群、牛群,大多集中在首都附近和 北部地區 ,南部幾乎是不毛之地。納米布,在那馬語里就是“不毛之地”的意思。 納米比亞 的國名即由此而來。
連續數天早出晚歸,每天駕車6-8小時,我有點疲勞。恍惚間,未能及時發現前方路面上的大坑,以時速75公里的速度“哐”一聲撞了上去,將一車迷迷糊糊的人都撞醒了。連忙駐車下來察看——還好還好,沒爆胎,也沒傷著底盤。大家都建議我休息一下,換副駕來開。此前我一直不信任副駕,我知道她駕車技術還行,但我也知道她因有主駕在,對當地的交規沒做功課。此時置身荒野,“不超速”幾乎是唯一的交規,我才放心到後排睡了一覺。
拜謁紅沙漠的頭天晚上,我們住在公園大門外不遠的Le Mirage Resort & Spa(幻影Spa度假村)。這是一個外觀像城堡的帶游泳池的服務堪比五星的奢華酒店(奢華是相對的,就沙漠而言)。你剛把車子停下來,就有黑人侍者過來提行李,你問大堂的女服務員“餐廳在哪裡”,她立馬殷勤地帶你走過一條露天的甬道,將你領到餐廳的門口,替你打開沉重的木門,並深深鞠躬,待你進去……。這讓我們如百年前殖民者“主人”一樣尊貴,好不習慣。一是心裡有一點點罪惡感,二是損失美金——你不能讓人家認為 中國 人“摳門”,損害祖國形象,因此一次次去拉腰包的拉鏈,掂出一美元一美元的小費來。
晚餐時間,雪白的餐布鋪上來,菜一道一道上,總共5道菜,每道菜都間隔得如同一個世紀。那是讓你“品”的,不是讓你“吃”的。一頓飯耗時2個多小時。王哥說, 歐洲 人的風格,喝稀飯都要鋪上乾凈的桌布,這就是講究。
“喝稀飯都要鋪上乾凈的桌布”,形容得貼切。這一份講究,我們沒有。 歐洲 人崇尚藝術,把生活也過成藝術,處處體現情調。與之相比,多年為溫飽而掙扎,我們似乎活得粗糙了點。受此觸動,我決定回去多少做一些改變,“喝稀飯也要鋪一塊乾凈的桌布”!盛一碗普通米飯,上面點綴一隻櫻桃或草莓;泡一杯綠茶,輟兩塊冰塊放進去;沒有下酒菜,也要祭出一隻雪白的 景德鎮 小瓷碗,倒半碗“老乾媽”,借那艷艷的紅和香香的辣將日子過得藝術一點(莫笑!我真這麼實踐來著)。
此次來納比,我帶了一批“萌寵”:小恐龍圓圓、毛毛、亞亞、飛飛、拉拉(皆是家裡熊孩子小時候的玩具),預備著進入紅沙漠和死亡谷,將它們“放生”,拍點不一樣的照片。“萌寵”出籠的一瞬間,眾人皆眼睛一亮,一片嘩然。大家笑著搶拍它們的萌態。王哥 和美 女翻譯官晴晴給我當助手,我們在沙漠里演繹了一部《寵物總動員》,連歪果仁見了都笑著伸出了大拇指。
提醒:從45號沙丘到死亡谷的一段路,沙子深而軟,極易陷車。“在納比租用拖車是很貴的哦”。尾巴提醒他們說。我們在此棄車,花錢乘景區通勤車到“大爸爸沙丘(big daddy)”,然後徒步20分鐘進入死亡谷。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納米比亞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 箭袋樹:最美的星空須有最美的前景
從紅沙漠到箭袋樹莊園,我們做了一次大跨度穿越——從納西到納南。中午1:45分從45號沙丘啟程,一直開到晚上9:45才到。
這一段路大部分是在荒漠、草原中穿行,幾乎見不到人,也極少村莊。途中下車方便時,見到幾個養路工人在樹蔭下休息,其中一個見我們停車,走過來要水。我們打開後備箱,給了他一桶5加侖的純凈水,他很開心。
這是我們在納比10天中唯一一次走了夜路。主要是導航犯了神經病。在納比,谷歌導航並不順暢,很多地方沒有信號。結果是,我們多繞了一點路,原只6個小時的車程,用了8個小時。
有句話叫什麼來著——“旅途中的錯誤,98%都是美麗是錯誤”,此言不虛。我們雖然走錯了路,和一群活蹦亂跳的 非洲 孩子不期而遇。我們對她們好奇,她們對我們也好奇,就停車將她們從籬笆牆里喊出來,給她們每個人發了小禮品(餅干、棒棒糖什麼的),和她們互動、合影。孩子們高興壞了。她們個個天生就是表演家,在鏡頭前十分放鬆,是我見過的孩子中拍片最上鏡的。
由此帶來的後果是:太陽落山後,我們還在路上。不知為什麼,暗夜降臨,路變好了,車也多了起來。對面來的大多是載貨卡車。路很窄,與卡車迎面相逢,其巨大的車身帶起的氣流將我們震得直抖。有兩次我們與卡車在橋上錯肩,卡車一點兒也不減速,耀眼的燈光照得我眼前一片漆黑。倘或我方向盤偏一點點,撞上馬路牙子,再反彈到卡車上,必釀成車毀人亡的慘劇。心驚肉跳。慢點,再慢點,再晚也不能著急。將近10點才將車子緩緩滑進箭袋樹營地(quivertree forest rest camp)。
箭袋樹營地的德裔老闆對我們這麼晚才到很不高興,因為我們吵醒了他熟睡的孩子,孩子在屋裡哇哇大哭。問他什麼他都不耐煩,營地和箭袋樹公園間的大門也不給打開。指給我們房間在哪他就不見了。
儘管如此,望著低得近乎伸手可摘的漫天繁星,我們依然在疲憊中振作。箭袋樹星空——我們來啦!
納米比亞 的星空是世界十大最美星空之一。這裡幾乎從不下雨,空氣透明澄碧,仰望蒼穹,星星猶如落入玉盤的大小鑽石,爭相呈現璀璨的光芒。一言以蔽之——美極了!
美麗的星空 中國 也有,象 西藏 納木錯 的星空、 川西 牛背山 的星空、內蒙庫不齊沙漠星空等,皆妙不可言。但就星空攝影而言,如果缺乏富有特色的前景,如果前景不具地域特質,星空照片很容易流於一般。即便拍得再美,也是天文價值有餘、欣賞價值不足。
這裡的星空之所以極具觀賞與拍攝價值,是因為這裡有富有造型感和地域特質的箭袋樹。箭袋樹其實不是樹,而是蘆薈的一種,因 非洲 土人掏空樹枝海綿體作箭袋而得名。這種樹,只在 納米比亞 南部常見。以箭袋樹為前景的星空,才是 納米比亞 的星空。
夜裡11:30分,我們集合去拍星空。雖然通往箭袋樹公園的大門不能打開,但營地院內和周邊還是有一些小箭袋樹的,同樣可以作星空前景。我們先在外圍拍,然後移到營地小游園拍。這天我帶的魚眼鏡頭派上了大用場,燦爛的銀河“一網打盡”。
我拍星空,相機參數是:光圈4,快門30秒,B門,ISO1600,RAW格式,包圍式曝光,後期三張合成。
從結果看,1600的感光度顆粒有點粗,但總體能看。魚眼鏡頭的最大光圈是4,如果為追求顆粒細膩而減小感光度的話,勢必增加曝光時間,那樣就不是星空,而是星軌了。
一直拍到凌晨1點。次日起床,個個都是“紅眼睛阿義”。
PS:營地老闆圈了一大塊地養了2只公豹,哥哥叫薩達姆,弟弟叫卡扎菲。還養了一隻疣豬當寵物(想來叫“三胖子”吧)。我們每人交了200納幣去看他給豹子投食。那豹子矯健凶猛,見到牛肉的眼神……嘖嘖,嚇人。這是我們在納比第二次親謁“ 非洲 五霸”。
到今天為止,我們都曬黑了。 非洲 太陽好毒辣!不加遮掩地“沐浴”燦爛陽光的話,人很快就黑成焦炭了。朋友們去納比,一定不要忽視防曬,帶上防曬霜、寬檐帽、大披巾什麼的,不然很快就分不清誰主誰客了。
↑箭袋樹莊園 ↑箭袋樹莊園 ↑箭袋樹莊園
納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成型於8千萬年前。就資歷來說, 撒哈拉沙漠 也好, 巴丹吉林 沙漠也好、騰格裡沙漠也好,都是晚輩,無可比肩。在索蘇維來(sossusvlei)一帶,沙漠是艷麗的紅色,被某些人稱為“性感到骨髓的紅沙漠”。一些大的旅行網站, 納米比亞 旅行攻略(錦囊)的封面就是紅沙漠和死亡谷。可見紅沙漠是納比的標誌性景點,地位猶如 印度 的泰姬陵。
紅沙漠里最有看頭的是45號沙丘和死亡谷。45號沙丘以艷麗的色彩和明暗有致的線條取勝,死亡谷以“生命的吶喊與不屈的意蘊”取勝。谷內死亡900多年的數百具古木依然昂立不倒,雖乾枯而不朽爛,造型奇絕,如胡楊林一般傳達出一種抗爭精神,直擊人心。說“我們被震住了”一點兒也不為過。
從 鯨灣港 到紅沙漠,幾乎全是砂石路,沿途大部分是荒漠,人煙稀少。偶見路邊有幾頂破爛透風、不能稱其為房子的“房子”(類似我國高寒地區放牛人臨時棲息的牛棚),那就是當地土著人的“家”。看不到莊稼,也鮮見牛羊牲畜。到底納比人靠什麼活著呢?我有點納悶。
後來查了一下: 納米比亞 支柱產業是礦產、畜牧、旅游。礦產主要是鑽石和黃金,其最好的資源已被 歐洲 殖民者開采殆盡,剩下的是價值不高的“饃渣”。農業中,養殖占到88%,種植只占12%,90%的糧食依賴從 南非 進口。沿途我們看到過幾次馬群、牛群,大多集中在首都附近和 北部地區 ,南部幾乎是不毛之地。納米布,在那馬語里就是“不毛之地”的意思。 納米比亞 的國名即由此而來。
連續數天早出晚歸,每天駕車6-8小時,我有點疲勞。恍惚間,未能及時發現前方路面上的大坑,以時速75公里的速度“哐”一聲撞了上去,將一車迷迷糊糊的人都撞醒了。連忙駐車下來察看——還好還好,沒爆胎,也沒傷著底盤。大家都建議我休息一下,換副駕來開。此前我一直不信任副駕,我知道她駕車技術還行,但我也知道她因有主駕在,對當地的交規沒做功課。此時置身荒野,“不超速”幾乎是唯一的交規,我才放心到後排睡了一覺。
拜謁紅沙漠的頭天晚上,我們住在公園大門外不遠的Le Mirage Resort & Spa(幻影Spa度假村)。這是一個外觀像城堡的帶游泳池的服務堪比五星的奢華酒店(奢華是相對的,就沙漠而言)。你剛把車子停下來,就有黑人侍者過來提行李,你問大堂的女服務員“餐廳在哪裡”,她立馬殷勤地帶你走過一條露天的甬道,將你領到餐廳的門口,替你打開沉重的木門,並深深鞠躬,待你進去……。這讓我們如百年前殖民者“主人”一樣尊貴,好不習慣。一是心裡有一點點罪惡感,二是損失美金——你不能讓人家認為 中國 人“摳門”,損害祖國形象,因此一次次去拉腰包的拉鏈,掂出一美元一美元的小費來。
晚餐時間,雪白的餐布鋪上來,菜一道一道上,總共5道菜,每道菜都間隔得如同一個世紀。那是讓你“品”的,不是讓你“吃”的。一頓飯耗時2個多小時。王哥說, 歐洲 人的風格,喝稀飯都要鋪上乾凈的桌布,這就是講究。
“喝稀飯都要鋪上乾凈的桌布”,形容得貼切。這一份講究,我們沒有。 歐洲 人崇尚藝術,把生活也過成藝術,處處體現情調。與之相比,多年為溫飽而掙扎,我們似乎活得粗糙了點。受此觸動,我決定回去多少做一些改變,“喝稀飯也要鋪一塊乾凈的桌布”!盛一碗普通米飯,上面點綴一隻櫻桃或草莓;泡一杯綠茶,輟兩塊冰塊放進去;沒有下酒菜,也要祭出一隻雪白的 景德鎮 小瓷碗,倒半碗“老乾媽”,借那艷艷的紅和香香的辣將日子過得藝術一點(莫笑!我真這麼實踐來著)。
此次來納比,我帶了一批“萌寵”:小恐龍圓圓、毛毛、亞亞、飛飛、拉拉(皆是家裡熊孩子小時候的玩具),預備著進入紅沙漠和死亡谷,將它們“放生”,拍點不一樣的照片。“萌寵”出籠的一瞬間,眾人皆眼睛一亮,一片嘩然。大家笑著搶拍它們的萌態。王哥 和美 女翻譯官晴晴給我當助手,我們在沙漠里演繹了一部《寵物總動員》,連歪果仁見了都笑著伸出了大拇指。
提醒:從45號沙丘到死亡谷的一段路,沙子深而軟,極易陷車。“在納比租用拖車是很貴的哦”。尾巴提醒他們說。我們在此棄車,花錢乘景區通勤車到“大爸爸沙丘(big daddy)”,然後徒步20分鐘進入死亡谷。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納米比亞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紅沙漠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 箭袋樹:最美的星空須有最美的前景
從紅沙漠到箭袋樹莊園,我們做了一次大跨度穿越——從納西到納南。中午1:45分從45號沙丘啟程,一直開到晚上9:45才到。
這一段路大部分是在荒漠、草原中穿行,幾乎見不到人,也極少村莊。途中下車方便時,見到幾個養路工人在樹蔭下休息,其中一個見我們停車,走過來要水。我們打開後備箱,給了他一桶5加侖的純凈水,他很開心。
這是我們在納比10天中唯一一次走了夜路。主要是導航犯了神經病。在納比,谷歌導航並不順暢,很多地方沒有信號。結果是,我們多繞了一點路,原只6個小時的車程,用了8個小時。
有句話叫什麼來著——“旅途中的錯誤,98%都是美麗是錯誤”,此言不虛。我們雖然走錯了路,和一群活蹦亂跳的 非洲 孩子不期而遇。我們對她們好奇,她們對我們也好奇,就停車將她們從籬笆牆里喊出來,給她們每個人發了小禮品(餅干、棒棒糖什麼的),和她們互動、合影。孩子們高興壞了。她們個個天生就是表演家,在鏡頭前十分放鬆,是我見過的孩子中拍片最上鏡的。
由此帶來的後果是:太陽落山後,我們還在路上。不知為什麼,暗夜降臨,路變好了,車也多了起來。對面來的大多是載貨卡車。路很窄,與卡車迎面相逢,其巨大的車身帶起的氣流將我們震得直抖。有兩次我們與卡車在橋上錯肩,卡車一點兒也不減速,耀眼的燈光照得我眼前一片漆黑。倘或我方向盤偏一點點,撞上馬路牙子,再反彈到卡車上,必釀成車毀人亡的慘劇。心驚肉跳。慢點,再慢點,再晚也不能著急。將近10點才將車子緩緩滑進箭袋樹營地(quivertree forest rest camp)。
箭袋樹營地的德裔老闆對我們這麼晚才到很不高興,因為我們吵醒了他熟睡的孩子,孩子在屋裡哇哇大哭。問他什麼他都不耐煩,營地和箭袋樹公園間的大門也不給打開。指給我們房間在哪他就不見了。
儘管如此,望著低得近乎伸手可摘的漫天繁星,我們依然在疲憊中振作。箭袋樹星空——我們來啦!
納米比亞 的星空是世界十大最美星空之一。這裡幾乎從不下雨,空氣透明澄碧,仰望蒼穹,星星猶如落入玉盤的大小鑽石,爭相呈現璀璨的光芒。一言以蔽之——美極了!
美麗的星空 中國 也有,象 西藏 納木錯 的星空、 川西 牛背山 的星空、內蒙庫不齊沙漠星空等,皆妙不可言。但就星空攝影而言,如果缺乏富有特色的前景,如果前景不具地域特質,星空照片很容易流於一般。即便拍得再美,也是天文價值有餘、欣賞價值不足。
這裡的星空之所以極具觀賞與拍攝價值,是因為這裡有富有造型感和地域特質的箭袋樹。箭袋樹其實不是樹,而是蘆薈的一種,因 非洲 土人掏空樹枝海綿體作箭袋而得名。這種樹,只在 納米比亞 南部常見。以箭袋樹為前景的星空,才是 納米比亞 的星空。
夜裡11:30分,我們集合去拍星空。雖然通往箭袋樹公園的大門不能打開,但營地院內和周邊還是有一些小箭袋樹的,同樣可以作星空前景。我們先在外圍拍,然後移到營地小游園拍。這天我帶的魚眼鏡頭派上了大用場,燦爛的銀河“一網打盡”。
我拍星空,相機參數是:光圈4,快門30秒,B門,ISO1600,RAW格式,包圍式曝光,後期三張合成。
從結果看,1600的感光度顆粒有點粗,但總體能看。魚眼鏡頭的最大光圈是4,如果為追求顆粒細膩而減小感光度的話,勢必增加曝光時間,那樣就不是星空,而是星軌了。
一直拍到凌晨1點。次日起床,個個都是“紅眼睛阿義”。
PS:營地老闆圈了一大塊地養了2只公豹,哥哥叫薩達姆,弟弟叫卡扎菲。還養了一隻疣豬當寵物(想來叫“三胖子”吧)。我們每人交了200納幣去看他給豹子投食。那豹子矯健凶猛,見到牛肉的眼神……嘖嘖,嚇人。這是我們在納比第二次親謁“ 非洲 五霸”。
到今天為止,我們都曬黑了。 非洲 太陽好毒辣!不加遮掩地“沐浴”燦爛陽光的話,人很快就黑成焦炭了。朋友們去納比,一定不要忽視防曬,帶上防曬霜、寬檐帽、大披巾什麼的,不然很快就分不清誰主誰客了。
↑箭袋樹莊園 ↑箭袋樹莊園 ↑箭袋樹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