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步追尋文明——奧匈帝國巡游之奧地利
查理大公。是 歐洲 第一位在公開戰役中打敗拿破侖軍隊的將軍。這座青銅雕像是藝術家在雕塑藝術上的創舉:重達10.5噸的塑像重量全部集中在駿馬的兩隻後蹄上,因此駿馬馬尾飛前蹄騰空神氣昂然。這是前輩和後世雕塑家無法突破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在雕像周圍砌起厚圍牆,兩座藝術珍品幸免於難。 廣場一角免費供應的 阿爾卑斯山 礦泉水,許多游客一嘗為快。 城堡大門上拉丁文書寫的銘文:公理法律,正義公平是帝國的基石。這是皇帝法蘭茲一世的座右銘。 穿出城門是帝都富麗堂皇的環城大道,這條建於1857年寬57米全長超過5公里的大道上矗立著帝國議會、市政廳、司法大殿、 維也納 大學、沃蒂夫教堂、藝術史與自然史博物館、國家歌劇院、城堡劇院、帝國酒店......等壯麗建築與上百棟華廈,珠玉連環地囊括了古今各時期的經典風格。
哈布斯堡家族對自然和歷史藝術倍愛至重,當時 霍夫 堡宮中散落著歷代收集無數價值 連城 的寶物,建收藏館將散落個行宮的寶藏集中勢在必行。座落在環形大道邊 霍夫 堡宮區域對面的藝術—和自然史博物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建成的。二十多個世界級的收藏館,其皇家文化的珍藏堪稱 歐洲 之最。在那個極權的年代,文藝活動依附著權貴而生,許多經典作品當年都是貴族收藏。哈布斯堡家族的收藏 可以追溯到中世紀,魯道夫四世(Rudolf IV, Duke of Austria , 1339-1365)的收藏,來自購置、外交禮物、掠奪與繼承。到了腓特烈三世(Frederick III, Holy Roman Emperor, 1415-1493)時期,他們的收藏包含了金銀製品、錢幣、徽章、珠寶、文件手稿、科學儀器等。15世紀時,開始有了百科全書式的收藏概念,將收藏的物件拓展為自然史及藝術品。
藝術—和自然史博物館,兩座建築風格相同的博物館如鏡子般相互輝映座落在瑪麗婭特瑞沙廣場兩側。
左邊的自然史博物館最先完成1889年8月10日正式開放,其中最具價值的部分是法蘭茲一世施代凡於1750年收集的大批珍寶。 右邊的藝術史博物館於1891年10月17日開放,兩座華麗壯觀如巨型宮殿的博物館令人震撼。 瑪麗婭特瑞沙紀念雕像是環形大道最大的整體雕塑,基座四角反映了她統治期間文官武將,四面浮雕展示了經濟,文化,軍事和內政的代表人物。童年的莫扎特也在其中。
瑪麗婭·特蕾莎並非神聖 羅馬 帝國的皇帝,她的丈夫 洛林 家族的弗朗茨一世才是神聖 羅馬 皇帝。瑪麗婭是 奧地利 女大公,波西米亞和 匈牙利 的女王,神聖 羅馬 帝國的皇后。瑪麗亞·特雷西婭和弗朗茨一世皇帝子女眾多,她讓自己十一個子女中的十個與 歐洲 各國皇室聯姻,其中最著名的是小女兒,嫁給了 法國 國王路易十六,後來上了斷頭臺的“瑪麗皇后”。瑪麗亞·特雷西婭被稱為了“ 歐洲 的丈母娘”。 狗狗公園 議會大廈邊上有座紀念推進 奧地利 議會制度的三位先驅雕像 非常不巧,恰遇議會大廈大修圍蔽,圍牆上展示了議會大廈的歷史圖片 議會大廈入口前斜坡車道邊的青銅雕像,警醒出席議會的議員們要時刻註意剋制自己的情緒,牢記議會共同協作的宗旨 議會大廈前 雅典 娜神像 維也納 有看太多的藝術家,時不時有著我們不認識的雕像 維修中的市政廳, 維也納 的市政廳和歐州大部分城市相同以哥特式風格設計,在97.9米高的塔尖上有一座5.4米 高青 銅士兵雕像,作為城市的守衛者。 市政廳前的公園 城堡話劇院/國家話劇院,是 歐洲 第二古老劇院,主入口上方是阿波羅太陽神由戲劇和悲劇女神簇擁的雕塑,旁邊外立面山牆是著名劇作家的半身門胸像雕塑,有歌德,席勒,沙士比亞等。 1869年做為環形大道第一座竣工的大型建築 維也納 國家歌劇院以莫扎特“唐璜”為首演開始,吸引著所有聲譽顯赫的歌唱家和無數歌劇愛好者。 劇院兩邊有兩座噴泉,反映了歌唱藝術的輕巧愉悅和真誠,另一邊則代表著悲哀,情愛和憤怒,兩座噴泉展示歌劇藝術所表現的兩大主題。 維也納 老城區克恩滕大街立面牆上的裝飾壁畫 從煤市街眺望皇宮米歇埃爾大門,其名源於當時可在此買到煤炭,由於緊鄰皇宮所以很多御用品供應 商都 搬遷至此,如皇家御用玻璃店、皇家甜品店。 它對面是咯斯大樓。這座青春派藝術打破常規,過於簡潔的設計與周邊帝國輝煌的巴 洛克 風格形成了顯明對比 克恩滕大街是著名的步行街和名店集中之地,眾多的奢侈品牌雲集在這裡。 1679年的鼠疫病幾乎將 維也納 變為荒蕪之地。虔誠的皇帝李奧 博德 一世許願出資建鼠疫病柱祈求上帝庇護。這座白色 大理 石柱 在1694年完成。鼠疫病柱亦稱“三位一體柱”,柱頂是火燒包金技術製作,基座底部鼠疫病的化身奇醜無比瘦骨嶙峋的女巫被天使擊入地獄,旁邊手持十字架舉首望天的少女寓意基督徒必定戰勝 土耳其 的歷史背景,她們上方是跪地祈禱的李奧 博德 一世皇帝。柱體側面三個全金徽章是:神聖 羅馬 帝國及 奧地利 徽章,東側是 匈牙利 徽章,北側是波希米亞徽章,展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虔誠。 位於 維也納 中心的聖詩蒂凡大教堂是 維也納 最重要的象徵。
聖詩蒂凡教堂第一次載入史書是公元1220年,它當時只是一座小教堂。公元1358年哈布斯堡家族將其提升為公國主教堂,公元1433年教堂竣工成今天的規模。
教堂南塔於1359年開始 新建 ,歷時74年,塔高137米是當時 歐洲 最高的建築,這個令人暈眩的高度是在漫長建築過程中歷代不同建築師對原始設計不斷更改而成。
北塔僅有68.3米高,卻懸掛著教堂主鐘,它重量超過兩噸,在 歐洲 教堂自擺鐘中位居第二,當鐘聲響起它卻擺動自如似閑庭漫步。 羅曼式建築風格的黑登雙塔是大教堂最古老的部分,雙塔得名是因為使用了古 羅馬 人修城牆和墓地遺留的建築材料。
哈布斯堡家族對自然和歷史藝術倍愛至重,當時 霍夫 堡宮中散落著歷代收集無數價值 連城 的寶物,建收藏館將散落個行宮的寶藏集中勢在必行。座落在環形大道邊 霍夫 堡宮區域對面的藝術—和自然史博物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建成的。二十多個世界級的收藏館,其皇家文化的珍藏堪稱 歐洲 之最。在那個極權的年代,文藝活動依附著權貴而生,許多經典作品當年都是貴族收藏。哈布斯堡家族的收藏 可以追溯到中世紀,魯道夫四世(Rudolf IV, Duke of Austria , 1339-1365)的收藏,來自購置、外交禮物、掠奪與繼承。到了腓特烈三世(Frederick III, Holy Roman Emperor, 1415-1493)時期,他們的收藏包含了金銀製品、錢幣、徽章、珠寶、文件手稿、科學儀器等。15世紀時,開始有了百科全書式的收藏概念,將收藏的物件拓展為自然史及藝術品。
藝術—和自然史博物館,兩座建築風格相同的博物館如鏡子般相互輝映座落在瑪麗婭特瑞沙廣場兩側。
左邊的自然史博物館最先完成1889年8月10日正式開放,其中最具價值的部分是法蘭茲一世施代凡於1750年收集的大批珍寶。 右邊的藝術史博物館於1891年10月17日開放,兩座華麗壯觀如巨型宮殿的博物館令人震撼。 瑪麗婭特瑞沙紀念雕像是環形大道最大的整體雕塑,基座四角反映了她統治期間文官武將,四面浮雕展示了經濟,文化,軍事和內政的代表人物。童年的莫扎特也在其中。
瑪麗婭·特蕾莎並非神聖 羅馬 帝國的皇帝,她的丈夫 洛林 家族的弗朗茨一世才是神聖 羅馬 皇帝。瑪麗婭是 奧地利 女大公,波西米亞和 匈牙利 的女王,神聖 羅馬 帝國的皇后。瑪麗亞·特雷西婭和弗朗茨一世皇帝子女眾多,她讓自己十一個子女中的十個與 歐洲 各國皇室聯姻,其中最著名的是小女兒,嫁給了 法國 國王路易十六,後來上了斷頭臺的“瑪麗皇后”。瑪麗亞·特雷西婭被稱為了“ 歐洲 的丈母娘”。 狗狗公園 議會大廈邊上有座紀念推進 奧地利 議會制度的三位先驅雕像 非常不巧,恰遇議會大廈大修圍蔽,圍牆上展示了議會大廈的歷史圖片 議會大廈入口前斜坡車道邊的青銅雕像,警醒出席議會的議員們要時刻註意剋制自己的情緒,牢記議會共同協作的宗旨 議會大廈前 雅典 娜神像 維也納 有看太多的藝術家,時不時有著我們不認識的雕像 維修中的市政廳, 維也納 的市政廳和歐州大部分城市相同以哥特式風格設計,在97.9米高的塔尖上有一座5.4米 高青 銅士兵雕像,作為城市的守衛者。 市政廳前的公園 城堡話劇院/國家話劇院,是 歐洲 第二古老劇院,主入口上方是阿波羅太陽神由戲劇和悲劇女神簇擁的雕塑,旁邊外立面山牆是著名劇作家的半身門胸像雕塑,有歌德,席勒,沙士比亞等。 1869年做為環形大道第一座竣工的大型建築 維也納 國家歌劇院以莫扎特“唐璜”為首演開始,吸引著所有聲譽顯赫的歌唱家和無數歌劇愛好者。 劇院兩邊有兩座噴泉,反映了歌唱藝術的輕巧愉悅和真誠,另一邊則代表著悲哀,情愛和憤怒,兩座噴泉展示歌劇藝術所表現的兩大主題。 維也納 老城區克恩滕大街立面牆上的裝飾壁畫 從煤市街眺望皇宮米歇埃爾大門,其名源於當時可在此買到煤炭,由於緊鄰皇宮所以很多御用品供應 商都 搬遷至此,如皇家御用玻璃店、皇家甜品店。 它對面是咯斯大樓。這座青春派藝術打破常規,過於簡潔的設計與周邊帝國輝煌的巴 洛克 風格形成了顯明對比 克恩滕大街是著名的步行街和名店集中之地,眾多的奢侈品牌雲集在這裡。 1679年的鼠疫病幾乎將 維也納 變為荒蕪之地。虔誠的皇帝李奧 博德 一世許願出資建鼠疫病柱祈求上帝庇護。這座白色 大理 石柱 在1694年完成。鼠疫病柱亦稱“三位一體柱”,柱頂是火燒包金技術製作,基座底部鼠疫病的化身奇醜無比瘦骨嶙峋的女巫被天使擊入地獄,旁邊手持十字架舉首望天的少女寓意基督徒必定戰勝 土耳其 的歷史背景,她們上方是跪地祈禱的李奧 博德 一世皇帝。柱體側面三個全金徽章是:神聖 羅馬 帝國及 奧地利 徽章,東側是 匈牙利 徽章,北側是波希米亞徽章,展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虔誠。 位於 維也納 中心的聖詩蒂凡大教堂是 維也納 最重要的象徵。
聖詩蒂凡教堂第一次載入史書是公元1220年,它當時只是一座小教堂。公元1358年哈布斯堡家族將其提升為公國主教堂,公元1433年教堂竣工成今天的規模。
教堂南塔於1359年開始 新建 ,歷時74年,塔高137米是當時 歐洲 最高的建築,這個令人暈眩的高度是在漫長建築過程中歷代不同建築師對原始設計不斷更改而成。
北塔僅有68.3米高,卻懸掛著教堂主鐘,它重量超過兩噸,在 歐洲 教堂自擺鐘中位居第二,當鐘聲響起它卻擺動自如似閑庭漫步。 羅曼式建築風格的黑登雙塔是大教堂最古老的部分,雙塔得名是因為使用了古 羅馬 人修城牆和墓地遺留的建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