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2019初夏俄羅斯紀行
大教堂北側的彼得一世塑像。1768年,葉卡捷林娜二世下令在當時正在施工的雕像南面建造與木質教堂同名的大教堂。但工程進展並不順利,直到1796年女皇去世才進行到一半。1818年,沙皇 亞歷山大 一世採用了 法國 人蒙費蘭的全新設計,已停工多年的大教堂重新開工。歷時40年,教堂於1858年完工。
大教堂是羅曼諾夫家族獻給先帝彼得大帝的禮物,而彼得大帝的生日與聖徒以撒是同一天,因此以聖以撒命名。 聖彼得堡 是彼得大帝傾盡畢生心血的城市,這座高5米,重達20噸的銅像建於1766-1782年,由 法國 雕塑家法爾柯奈設計。底座是一整塊重達400噸的天然花崗岩巨石,當年這塊巨石在 芬蘭 被髮現後,葉卡捷琳娜大帝命令數百名農奴把巨石放在底部裝有銅球的大木梁上運輸,最後又通過水路,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才運到 聖彼得堡 。 為了紀念1825年的“十二月黨人革命”,雕像所處的廣場就叫做十二月黨人廣場。 教堂四面各豎有16根粗大的花崗岩 石柱 ,成雙排托起雕花山牆,每根重114噸,從30公裡外的 芬蘭 灣運到這裡。 從南部入口處走上階梯,攀登262級臺階,即可登上大教堂的穹頂。 大教堂四角豎有鐘樓,各帶一個相對較小的圓頂,它們與中央圓頂共同組成東正教教堂傳統的五圓頂。 環繞圓頂一周, 聖彼得堡 城市風光一覽無餘。 能同時容納1.5萬人的大教堂內部,採用大量 烏拉爾 孔雀石、彩色 大理 石、天青石等珍稀石料裝飾,顯得莊重典雅、雍容華麗。 圓頂壁畫《聖母在聖徒的陪伴下》面積達800平方米,由創作過《 龐貝 城的末日》的著名畫家卡爾·布留洛夫等人創作。
大教堂是羅曼諾夫家族獻給先帝彼得大帝的禮物,而彼得大帝的生日與聖徒以撒是同一天,因此以聖以撒命名。 聖彼得堡 是彼得大帝傾盡畢生心血的城市,這座高5米,重達20噸的銅像建於1766-1782年,由 法國 雕塑家法爾柯奈設計。底座是一整塊重達400噸的天然花崗岩巨石,當年這塊巨石在 芬蘭 被髮現後,葉卡捷琳娜大帝命令數百名農奴把巨石放在底部裝有銅球的大木梁上運輸,最後又通過水路,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才運到 聖彼得堡 。 為了紀念1825年的“十二月黨人革命”,雕像所處的廣場就叫做十二月黨人廣場。 教堂四面各豎有16根粗大的花崗岩 石柱 ,成雙排托起雕花山牆,每根重114噸,從30公裡外的 芬蘭 灣運到這裡。 從南部入口處走上階梯,攀登262級臺階,即可登上大教堂的穹頂。 大教堂四角豎有鐘樓,各帶一個相對較小的圓頂,它們與中央圓頂共同組成東正教教堂傳統的五圓頂。 環繞圓頂一周, 聖彼得堡 城市風光一覽無餘。 能同時容納1.5萬人的大教堂內部,採用大量 烏拉爾 孔雀石、彩色 大理 石、天青石等珍稀石料裝飾,顯得莊重典雅、雍容華麗。 圓頂壁畫《聖母在聖徒的陪伴下》面積達800平方米,由創作過《 龐貝 城的末日》的著名畫家卡爾·布留洛夫等人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