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二)北島





















同樣的美,但是南半球的螢火蟲和我們國家的不太一樣,這裡的螢火蟲不會飛。他們憑藉吐絲粘住小飛蟲來進食。遠看像銀河在屋頂,仔細看能發現吐的絲。這個景點特別註意保護環境和生態,因為小螢火蟲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不能有光線,不能有聲音,並且需要充分的濕度避免乾枯死亡、需要適當的環境讓吐出的釣魚線穩定懸掛,而有旋轉水流的漆黑洞穴里,無疑正是一個天然的理想的生存空間,所以觀賞全程禁聲,在蟲洞里不允許拍照,洞內圖片是網上下載的。毛利船手對洞中路線特別熟悉,不開燈,通過用手拉洞頂的繩子,在不太寬的水洞中自由穿行。
目前只在 新西蘭 和 澳大利亞 發現了這些會發光的小精靈。 新西蘭 的螢火蟲是兩翼昆蟲的幼蟲期,幼蟲經9個月變成蛹,經過兩周變成成蟲,生命周期僅有一年。成蟲好似蚊子的一種,有翅膀卻不會飛,沒有嘴巴無法進食,只是瘋狂地交配,雌性成蟲產卵後迅速死亡,雄性成蟲最多只活5天。亮光是熒光素酶和熒光素發生的熒光反應的結果,是化學反應,螢光素在熒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三磷酸腺苷,並於氧氣發生反應。熠熠生輝的一生不只是光亮的外表,卻是為了吸引獵物。螢火蟲的一生只有在幼蟲階段進食,越是饑餓光會越亮。螢火蟲在黑暗中進食的方式也是別有一番滋味,為了釣上獵物,會從岩洞頂垂下70多條2-15釐米的“釣魚線”,線上沾滿一串黏液小滴,晶瑩剔透,卻是一條美麗的死亡線。毛利人將之稱為Titiwai,意為“倒映在水上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