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九部電影,九個地方,九種打開方式!
關於 臺灣 ,從未踏足。
關於 臺灣 ,無比熟悉。
臺灣 ,沒有國際化大都市的摩登繁華
臺灣 ,沒有太多讓人驚嘆的壯麗景觀
但是,就是這麼一座 “小島” , 豐滿的環繞了自己的整個青春。那裡有無數陪伴我們成長的音樂、電影,繪本,那裡有珍藏的記憶,熟悉的味道... 在 臺北 ,《藍色大門》里珍藏著屬於孟克柔和張世豪17歲的那個夏天... 在 淡水 ,有葉湘倫和路小雨《不能說的秘密》, 那裡“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檐”,那裡有一個“少年”叫JAY... ↑淡水 在 臺中 ,那裡有《一一》的序幕和結尾,有可以擁抱的天真“彩虹”... ↑彩虹眷村 在 阿裡山 ,那裡有《星空》中茂密高聳的森林,穿梭在山間的火車鐵路,林中的藍色木屋,也許還有那片屬於十三歲少年最燦爛,最寂寞的星空... ↑奮起湖老鎮 在 臺南 ,讓人不禁想起 臺灣 市井夜市的接地氣和熱鬧豐富, 臺南 對“味道”執著的古早味成為在現代衝擊下為數不多的堅守和傳承,好似《飲食男女》在一頓頓家宴中緊密相連的人和情 … 在 高雄 ,那裡是《練習曲》的 “起點”,是“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的衝動和執著... ↑旗津半島 在 墾丁 ,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在遼闊無際的海洋,在千古的峰台 和平 野,曾經的《海角七號》,是7封遲到60年的情書,一艘船,一個地址,一個背影,一生的思念... ↑墾丁 在 宜蘭 ,那裡是幾米的童話世界,那裡有每個人的 《時光電影院》,“一本”又“一本”的純真旅程... ↑宜蘭 平溪 線,是連接山谷小鎮的鐵路支線,是時光在一個連一個的隧道中忽明忽暗的閃爍,是阿遠和阿雲曾經青梅竹馬的青春往事,是查無此人,《戀戀風塵》的無奈和坦然... ↑平溪線 我,大大夏。她,小小天。在三十歲的開始 ,用自己的方式去珍藏青春記憶里 臺灣 的樣子,九個地方,九部電影,九種印象和氣質,一部自己“主演”的 臺灣 “電影”。 從《藍色大門》的青春懵懂到《戀戀風塵》的遙遙無期...
在臺北腦袋里曾經對 臺北 的印象多半是一幕幕散落的碎片,故事在街頭巷尾,在新舊交織的生活氣息中慢慢醞釀,慢慢發生。 初到 臺北 街頭的第一個鏡頭,行天宮捷運站前尋常的十字路口,紅燈綠燈交替亮起,每天是無數的來回不停重覆,前行的人流後面,也許就有一個個孟克柔和張世豪騎腳踏車追逐與相遇的路口。 雨後的天空安靜溫柔,風也清澈,腦海中的孟克柔很像在 臺北 這兩天的陰雨天氣, 含蓄羞澀,猶豫迷茫,又驕傲利落... ↑師大附中 大安 捷運站出口不遠處便是 臺北 國立 師大附中 的校門,不論是作為《藍色大門》的取景地,還是五月天,吳青峰的母校 , 師大附中 對特意來到的旅行者來說都會有種自然的儀式感。 ↑師大附中 來到 師大附中 已是放學後,眼前 師大附中 的學生們換下校服在教學樓門口排練舞蹈,彈琴,唱歌...在他們身上又將會上演怎樣等青春故事呢?
或許“青春是不死的,它只是一直藏在記憶里的藍色大門內,隨時等待我們翻箱倒櫃重溫它。 ” 走在 師大附中 的教學樓,排球場、游泳池和社團門前的走廊里,這樣的校園的情景很容易勾起以前學生時代的回憶。當初想要趕快逃離學校和教室的少年,現在卻開始懷念那些在籃球場肆意揮灑汗水,在課堂偷聽CD看漫畫虛度時光,在海邊大聲吶喊暢想未來的少年時代。
如果人生是四季,那麼青春一定是夏季,少年時代的記憶永遠跟 藍天、陽光、汗水、單車、綠蔭、大海、泳池、花襯衫有關。就像電影《藍色大門》里緩慢的敘述一樣,它陪著我們,重溫了燦爛,穿越了時間的河流,重新找到了一個叫“青春”的渡口,也找到了青春留給我們的最寶貴迅息。
離開 師大附中 的路上,我故作憂郁的問小小天“你真的很清楚記得自己是在哪一個夏天成熟,變成大人的嗎? ”小小天對我擠眉弄眼笑嘻嘻的說“就是這個夏天。”
↑榮星公園 每到陌生地方的好奇心會讓我變得比平常更興奮,更敏感的觀察身邊的畫面,感慨也不自覺的多了起來。 ↑榮星公園 我和小小天都喜歡游走在 臺北 的舊城區和老街,高樓大廈鋼筋水泥對我們而言太過冰冷。走在 臺北 的老街上,雖然建築因為年代久遠而顯得破舊,但卻有著濃郁的煙火氣,這種氣息文藏在街角的咖啡店,二手書店,小餐廳,百年老字號和 新興 創意產業園區。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雖然這些老街有些遲暮的意味,卻沒有衰敗感。老街的店鋪內乾凈整潔,店員們面帶微笑,平易近人,讓我們有時間和心情能細細發覺,那埋藏於時間長河裡的人和事。
↑北投 相比熱門景點和打卡點,應該沒有太多人會對車站有多 大興 趣,遊蕩在 臺北 ,街邊的各種站台讓人格外喜歡回憶的感覺,是到達和離開,等待和遺憾,是相聚和分離。 ↑北投 小小天喜歡趴在窗前看風景,她告訴我,她喜歡這樣疏離又靠近的感覺,這樣能讓她客觀也剋制。 而我喜歡拍她靠窗看風景的背影,她一心往窗外看,看到光,卻看不到光背後的影子。就像大多數故事一樣在背後悄悄的發生。 ↑新北投車站 ↑臺北市立圖書館 全木質結構的 北投 圖書館,和周圍綠蔭鳥語自然融為一體,安靜的藏匿在 北投 公園的角落裡,我和小小天在這裡享受了半天“慢時光”,感受著 臺北 式的人文情懷。 ↑新北投車站 “但總是會留下些什麼吧,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臺北 ,是在那陽光明媚的青春記憶里自由和夢想;也是長大後想要駐足停留的那扇“藍色大門”。
關於 臺灣 ,無比熟悉。
臺灣 ,沒有國際化大都市的摩登繁華
臺灣 ,沒有太多讓人驚嘆的壯麗景觀
但是,就是這麼一座 “小島” , 豐滿的環繞了自己的整個青春。那裡有無數陪伴我們成長的音樂、電影,繪本,那裡有珍藏的記憶,熟悉的味道... 在 臺北 ,《藍色大門》里珍藏著屬於孟克柔和張世豪17歲的那個夏天... 在 淡水 ,有葉湘倫和路小雨《不能說的秘密》, 那裡“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檐”,那裡有一個“少年”叫JAY... ↑淡水 在 臺中 ,那裡有《一一》的序幕和結尾,有可以擁抱的天真“彩虹”... ↑彩虹眷村 在 阿裡山 ,那裡有《星空》中茂密高聳的森林,穿梭在山間的火車鐵路,林中的藍色木屋,也許還有那片屬於十三歲少年最燦爛,最寂寞的星空... ↑奮起湖老鎮 在 臺南 ,讓人不禁想起 臺灣 市井夜市的接地氣和熱鬧豐富, 臺南 對“味道”執著的古早味成為在現代衝擊下為數不多的堅守和傳承,好似《飲食男女》在一頓頓家宴中緊密相連的人和情 … 在 高雄 ,那裡是《練習曲》的 “起點”,是“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的衝動和執著... ↑旗津半島 在 墾丁 ,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在遼闊無際的海洋,在千古的峰台 和平 野,曾經的《海角七號》,是7封遲到60年的情書,一艘船,一個地址,一個背影,一生的思念... ↑墾丁 在 宜蘭 ,那裡是幾米的童話世界,那裡有每個人的 《時光電影院》,“一本”又“一本”的純真旅程... ↑宜蘭 平溪 線,是連接山谷小鎮的鐵路支線,是時光在一個連一個的隧道中忽明忽暗的閃爍,是阿遠和阿雲曾經青梅竹馬的青春往事,是查無此人,《戀戀風塵》的無奈和坦然... ↑平溪線 我,大大夏。她,小小天。在三十歲的開始 ,用自己的方式去珍藏青春記憶里 臺灣 的樣子,九個地方,九部電影,九種印象和氣質,一部自己“主演”的 臺灣 “電影”。 從《藍色大門》的青春懵懂到《戀戀風塵》的遙遙無期...
在臺北腦袋里曾經對 臺北 的印象多半是一幕幕散落的碎片,故事在街頭巷尾,在新舊交織的生活氣息中慢慢醞釀,慢慢發生。 初到 臺北 街頭的第一個鏡頭,行天宮捷運站前尋常的十字路口,紅燈綠燈交替亮起,每天是無數的來回不停重覆,前行的人流後面,也許就有一個個孟克柔和張世豪騎腳踏車追逐與相遇的路口。 雨後的天空安靜溫柔,風也清澈,腦海中的孟克柔很像在 臺北 這兩天的陰雨天氣, 含蓄羞澀,猶豫迷茫,又驕傲利落... ↑師大附中 大安 捷運站出口不遠處便是 臺北 國立 師大附中 的校門,不論是作為《藍色大門》的取景地,還是五月天,吳青峰的母校 , 師大附中 對特意來到的旅行者來說都會有種自然的儀式感。 ↑師大附中 來到 師大附中 已是放學後,眼前 師大附中 的學生們換下校服在教學樓門口排練舞蹈,彈琴,唱歌...在他們身上又將會上演怎樣等青春故事呢?
或許“青春是不死的,它只是一直藏在記憶里的藍色大門內,隨時等待我們翻箱倒櫃重溫它。 ” 走在 師大附中 的教學樓,排球場、游泳池和社團門前的走廊里,這樣的校園的情景很容易勾起以前學生時代的回憶。當初想要趕快逃離學校和教室的少年,現在卻開始懷念那些在籃球場肆意揮灑汗水,在課堂偷聽CD看漫畫虛度時光,在海邊大聲吶喊暢想未來的少年時代。
如果人生是四季,那麼青春一定是夏季,少年時代的記憶永遠跟 藍天、陽光、汗水、單車、綠蔭、大海、泳池、花襯衫有關。就像電影《藍色大門》里緩慢的敘述一樣,它陪著我們,重溫了燦爛,穿越了時間的河流,重新找到了一個叫“青春”的渡口,也找到了青春留給我們的最寶貴迅息。
離開 師大附中 的路上,我故作憂郁的問小小天“你真的很清楚記得自己是在哪一個夏天成熟,變成大人的嗎? ”小小天對我擠眉弄眼笑嘻嘻的說“就是這個夏天。”
↑榮星公園 每到陌生地方的好奇心會讓我變得比平常更興奮,更敏感的觀察身邊的畫面,感慨也不自覺的多了起來。 ↑榮星公園 我和小小天都喜歡游走在 臺北 的舊城區和老街,高樓大廈鋼筋水泥對我們而言太過冰冷。走在 臺北 的老街上,雖然建築因為年代久遠而顯得破舊,但卻有著濃郁的煙火氣,這種氣息文藏在街角的咖啡店,二手書店,小餐廳,百年老字號和 新興 創意產業園區。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雖然這些老街有些遲暮的意味,卻沒有衰敗感。老街的店鋪內乾凈整潔,店員們面帶微笑,平易近人,讓我們有時間和心情能細細發覺,那埋藏於時間長河裡的人和事。
↑北投 相比熱門景點和打卡點,應該沒有太多人會對車站有多 大興 趣,遊蕩在 臺北 ,街邊的各種站台讓人格外喜歡回憶的感覺,是到達和離開,等待和遺憾,是相聚和分離。 ↑北投 小小天喜歡趴在窗前看風景,她告訴我,她喜歡這樣疏離又靠近的感覺,這樣能讓她客觀也剋制。 而我喜歡拍她靠窗看風景的背影,她一心往窗外看,看到光,卻看不到光背後的影子。就像大多數故事一樣在背後悄悄的發生。 ↑新北投車站 ↑臺北市立圖書館 全木質結構的 北投 圖書館,和周圍綠蔭鳥語自然融為一體,安靜的藏匿在 北投 公園的角落裡,我和小小天在這裡享受了半天“慢時光”,感受著 臺北 式的人文情懷。 ↑新北投車站 “但總是會留下些什麼吧,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臺北 ,是在那陽光明媚的青春記憶里自由和夢想;也是長大後想要駐足停留的那扇“藍色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