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匆匆之捷克--浪漫布拉格與波西米亞小鎮
↑庫特納霍拉 庫特納霍拉 因為有豐富的銀礦,在以前可以鑄成銀幣。所以在14-15世紀這裡是 歐洲 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因為富有,就要嘚瑟,所以要修一座宏偉的教堂。芭芭拉本人是教會裡的一個護士,她對礦工的悉心醫療照顧使得礦工對她非常感激,去世之後,教會追她為“聖”字,成為礦工的守護神。聖芭芭拉大教堂1380年動工,最後花了500多年的時間興建完成(1905年完成),上圖中右側那個有三個帳篷式尖頂的哥特式建築就是。
↑聖芭芭拉教堂 這座教堂的看點提示:1、它不是教會募捐所蓋,而是礦工集資所建,裡面所有的玻璃花窗都是聖經裡面有關礦工事跡的故事。用現在的時髦說法,這裡是少有的礦工主題教堂。2、這是 捷克 形狀最特殊最漂亮的新哥特式建築,也是哥特式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外觀很有特點。設計師Johann Parler是Peter Parler的兒子,後者設計了 布拉格 查理大橋和聖維塔大教堂。3、教堂內著名的大型木雕壁畫《最後的晚餐》,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聖芭芭拉教堂 從側面看,三座帳篷形的尖塔佇立在哥特式的建築主體中,凸顯了它獨特的風貌。而支撐它的飛扶壁是哥特式建築上常見的建築構件,其主要用途是為了減輕主牆所承受的側向壓力。這樣的支撐當然從美學上也具有很大的裝飾作用,陽光照在尖塔上一派聖潔之感。
↑聖芭芭拉教堂 教堂裡人不多,很空曠神聖的感覺,十八世紀建造的金碧輝煌的管風琴,擁有4000多個細管、3個鍵盤、52個音域,演奏時一定很震撼。 ↑聖芭芭拉教堂 內部值得觀賞的有玻璃花窗、祭台、講道壇和唱經樓隔間。 ↑聖芭芭拉教堂 ↑聖芭芭拉教堂 著名的大型木雕壁畫《最後的晚餐》。壁畫深陷在壁龕中,人物表情栩栩如生,色彩艷麗。 ↑聖芭芭拉教堂 哥特式教堂不同於 羅馬 式教堂和巴 洛克 教堂的顯著特點一個是尖頂,一個就是玻璃花窗,這類教堂牆體都配有高大明亮、用彩色玻璃鑲嵌的花窗,往往能給人造成一種向上升華飛騰、觸及天國的神秘幻覺。 ↑聖芭芭拉教堂 自從十字軍東征把彩繪玻璃技術帶回 歐洲 ,教會就開始大量採用有彩繪玻璃的建築。當時還不能生產純凈的透明玻璃,卻能生產含有各種雜質的彩色玻璃。工匠們用彩色玻璃在整個窗子上鑲嵌一幅幅的圖畫。但聖芭芭拉大教堂的花窗卻與眾不同,它是用油畫色彩整幅畫上去的。每幅畫里都是圍繞礦工工作生活的主題。陽光穿過彩色玻璃,把教堂內部渲染得五彩繽紛、眩神奪目。 ↑聖芭芭拉教堂 走出教堂就是通向小鎮中心的道路,路的一側是耶穌十二聖徒的雕像。要知道天主教不僅拜 瑪利亞 ,還把十二聖徒神化。當天 捷克 一個電視臺在教堂前錄製節目,自己一不留神也成了背景。 ↑庫特納霍拉 踩在幾百年的石塊小路上,精緻恬靜的小鎮對游客充滿了吸引力,大家都願意在這裡久久徜徉。 ↑庫特納霍拉 我在路邊的小店里也購買了 捷克 最有名的動畫形象--鼴鼠的各種小紀念品,買多了可以砍價,雖說 捷克 到處都買得到,這裡對比還是最便宜的。 ↑庫特納霍拉 小鎮的一家影樓,看得出教堂區也是人們攝影留念的首選地。 ↑庫特納霍拉 人骨教堂(Kostelík Vech savtych a kostnicí )
在 歐洲 眾多的教堂裡面,還有一類極具特色,它們特殊神秘,甚至有些恐怖,那就是人骨教堂。看了這麼多 歐洲 的教堂,可以說,外表最普通、面積最小的 捷克 人骨教堂給我留下了最特別的印象。大家請註意下圖中教堂兩個尖塔的頂端,金色的骷髏頭就已經昭示了它的與眾不同。
↑人骨教堂 這裡原本是一個普通的教堂,面積不大,距離聖芭芭拉教堂車程十多分鐘,也屬於 庫特納霍拉 小鎮。因為有位傳教士身赴 耶路撒冷 捧回一袋聖土,安灑在教堂周圍墓地上。因此,周邊貴族鄉紳將這裡視作福地甚至通天的階梯,死後紛紛選擇這裡安葬。成了風水寶地後墓地規模越來越大。教堂周邊就是一圈墓碑,因為拍攝墓地不祥,所以放棄了拍照。
14世紀席卷 歐洲 的黑死病和之後頻繁的戰爭,造成大規模的人類死亡。教會作為城市的拯救者,他們不僅為幸存者提供生活幫助,也將死者的屍骨收納進教堂,希望能讓更多的亡魂找到歸宿,教堂里因此存放了很多的屍骨。
↑人骨教堂 後來,富有的chwarzenberg家族將這片地皮和教堂買下,並聘請木雕藝人弗蘭蒂塞克·林特(Frantisek Rint)來修飾教堂。 ↑人骨教堂 這裡最不缺的材料就是人骨,Rint開始將人骨排列成各種圖案,整體裝飾用了大概4萬根人骨,下圖就是由人骨拼成的Schwarzenberg族徽,非常的細膩華美。 ↑人骨教堂 由於Rint出眾的藝術天賦,給予了這座教堂新的藝術生命,也使得這裡成為人骨教堂中的精品和傑作。 ↑人骨教堂 教堂最雄偉的部分位於中部,就在拱形的穹頂與鋪著六角形磚石的空間中,陳年屍骨被做成了各種裝飾物。而教堂里著名的華麗巴 洛克 風格的人骨吊燈,此行卻沒有看到,只看到頂端中心空空的基座,不知道是不是移至它處在做修繕,留下了些許遺憾。
↑人骨教堂 大廳中央有四座個頭不大、以頭骨組成的尖塔裝飾,上面有四個天使。它們共同構成一個巴 洛克 風格的祭壇。 ↑人骨教堂 殿堂的四周還有四座都是骷髏及大骨堆砌而成的骨堆,確實震撼,每一座大概都有上千人吧!有些頭骨上還有明顯的刀劍傷痕,應該是戰爭中死去的士兵。屍骨成山的描述也不過如此吧(此時不禁想起年少時的國民女神---梅超風)……其餘還有用骨頭排列成的簾幕、十字架、教皇用的皇冠,都很有特點。 ↑人骨教堂 天主教視死亡為神聖的事,死後將屍身獻給上帝,象徵無上的贊美,能讓逝者的靈魂與上帝無限接近,所以能被選為裝飾物的死者在後人看來也是非常的榮耀。耶穌的聖像和天使的笑容也讓屍骨裝飾的教堂里充滿了聖潔感和儀式感。
↑人骨教堂 在 歐洲 比較出名的人骨教堂還有 葡萄牙 埃武拉 的聖方濟各天主堂(Igreja de São Francisco), 意大利 米蘭 的 聖貝納迪諾 教堂(Chiesa di San Bernardino alle Ossa), 羅馬 的康契吉歐尼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Concezione), 西班牙 艾佛拉聖法 蘭西 斯科(Capela Dos Ossos Bones Chapel)等教堂。據導游介紹 西班牙 艾佛拉是最大的, 捷克 排第二。我特地查詢了其他幾個地方的人骨教堂資料,發現從骸骨數量(大約都是四五千具, 西班牙 也是如此),裝飾設計(多為堆積展示,並無太多的複雜裝飾,更多是收集功能,有點陰暗恐怖),個人認為都遠不及 捷克 的華麗和震撼。 捷克 的人骨教堂保存了超過1萬具骸骨,再加上獨特精美的藝術造詣,要論看人骨教堂,我還是首推 捷克 。
↑人骨教堂 走出教堂,陰雲密佈,風雨欲來,在哥特式教堂外的圍牆路邊,抓拍了此行另一張較為喜歡的作品,波譎雲詭的氛圍倒是更凸顯了人骨教堂的神秘和魅力,天公作美,實在是太應景了。
五、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
看完獨特的人骨教堂, 我們換一換心情。在特 普拉 (TEPLA) 河畔, 布拉格 以西120公里。還坐落著一個風景如畫的溫泉小鎮 卡羅維發利
↑卡羅維發利 這裡的溫泉是14世紀時查理四世打獵時發現的,因此被命名為查理溫泉。 卡羅維發利 是 捷克 語“查理溫泉”的音譯。現在,這裡已經成為 歐洲 知名的溫泉療養勝地。 ↑卡羅維發利 小鎮坐落在山谷中,特 普拉 河蜿蜒流過小鎮。河兩岸有很多漂亮的建築,有不少酒店,一樓都是咖啡店、商店。五顏六色的牆面非常迷人,有很濃烈的休閑度假氣息。這裡的主要溫泉都在特 普拉 河沿岸,所以在 卡羅維發利 不會迷路,沿著河岸走就是了。
↑卡羅維發利 小鎮最豪華的酒店,GRANDHOTEL PUPP,電影《007大戰皇家賭場》的賭場內景戲就是全程在這個酒店拍攝的。 ↑卡羅維發利 從1946年開始, 捷克 在這裡舉辦“ 卡羅維發利 國際電影節”,這也屬於國際A類電影節。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名流都會下榻此酒店。新 中國 第一部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電影《中華女兒》,就是在1950年第五屆 卡羅維發利 電影節上獲得的自由獎。更多人熟知的《 芙蓉鎮 》,在1988年第26屆 卡羅維發利 電影節上獲得了最高大獎——水晶玻璃地球儀獎,所以這裡也算是 中國 電影的福地。
↑卡羅維發利 卡羅維發利 留下了許多名人的足跡,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這裡療養過,馬克思在這裡完成了《資本論》的草稿,著名音樂家德沃夏克在此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在 米蘭 ·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男女主角的相識就在這裡,女主角就是溫泉浴場里的招待。看過小說或是電影《 布拉格 之戀》的,也多半會記住這個地方。 ↑卡羅維發利 溫泉長廊是這裡的特色,裡面有很多的泉眼,上圖中白色花柱的是一條,下圖 大理 石鋪設的是另一條,小鎮中心一共有四條不同設計風格的溫泉長廊。
↑聖芭芭拉教堂 這座教堂的看點提示:1、它不是教會募捐所蓋,而是礦工集資所建,裡面所有的玻璃花窗都是聖經裡面有關礦工事跡的故事。用現在的時髦說法,這裡是少有的礦工主題教堂。2、這是 捷克 形狀最特殊最漂亮的新哥特式建築,也是哥特式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外觀很有特點。設計師Johann Parler是Peter Parler的兒子,後者設計了 布拉格 查理大橋和聖維塔大教堂。3、教堂內著名的大型木雕壁畫《最後的晚餐》,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聖芭芭拉教堂 從側面看,三座帳篷形的尖塔佇立在哥特式的建築主體中,凸顯了它獨特的風貌。而支撐它的飛扶壁是哥特式建築上常見的建築構件,其主要用途是為了減輕主牆所承受的側向壓力。這樣的支撐當然從美學上也具有很大的裝飾作用,陽光照在尖塔上一派聖潔之感。
↑聖芭芭拉教堂 教堂裡人不多,很空曠神聖的感覺,十八世紀建造的金碧輝煌的管風琴,擁有4000多個細管、3個鍵盤、52個音域,演奏時一定很震撼。 ↑聖芭芭拉教堂 內部值得觀賞的有玻璃花窗、祭台、講道壇和唱經樓隔間。 ↑聖芭芭拉教堂 ↑聖芭芭拉教堂 著名的大型木雕壁畫《最後的晚餐》。壁畫深陷在壁龕中,人物表情栩栩如生,色彩艷麗。 ↑聖芭芭拉教堂 哥特式教堂不同於 羅馬 式教堂和巴 洛克 教堂的顯著特點一個是尖頂,一個就是玻璃花窗,這類教堂牆體都配有高大明亮、用彩色玻璃鑲嵌的花窗,往往能給人造成一種向上升華飛騰、觸及天國的神秘幻覺。 ↑聖芭芭拉教堂 自從十字軍東征把彩繪玻璃技術帶回 歐洲 ,教會就開始大量採用有彩繪玻璃的建築。當時還不能生產純凈的透明玻璃,卻能生產含有各種雜質的彩色玻璃。工匠們用彩色玻璃在整個窗子上鑲嵌一幅幅的圖畫。但聖芭芭拉大教堂的花窗卻與眾不同,它是用油畫色彩整幅畫上去的。每幅畫里都是圍繞礦工工作生活的主題。陽光穿過彩色玻璃,把教堂內部渲染得五彩繽紛、眩神奪目。 ↑聖芭芭拉教堂 走出教堂就是通向小鎮中心的道路,路的一側是耶穌十二聖徒的雕像。要知道天主教不僅拜 瑪利亞 ,還把十二聖徒神化。當天 捷克 一個電視臺在教堂前錄製節目,自己一不留神也成了背景。 ↑庫特納霍拉 踩在幾百年的石塊小路上,精緻恬靜的小鎮對游客充滿了吸引力,大家都願意在這裡久久徜徉。 ↑庫特納霍拉 我在路邊的小店里也購買了 捷克 最有名的動畫形象--鼴鼠的各種小紀念品,買多了可以砍價,雖說 捷克 到處都買得到,這裡對比還是最便宜的。 ↑庫特納霍拉 小鎮的一家影樓,看得出教堂區也是人們攝影留念的首選地。 ↑庫特納霍拉 人骨教堂(Kostelík Vech savtych a kostnicí )
在 歐洲 眾多的教堂裡面,還有一類極具特色,它們特殊神秘,甚至有些恐怖,那就是人骨教堂。看了這麼多 歐洲 的教堂,可以說,外表最普通、面積最小的 捷克 人骨教堂給我留下了最特別的印象。大家請註意下圖中教堂兩個尖塔的頂端,金色的骷髏頭就已經昭示了它的與眾不同。
↑人骨教堂 這裡原本是一個普通的教堂,面積不大,距離聖芭芭拉教堂車程十多分鐘,也屬於 庫特納霍拉 小鎮。因為有位傳教士身赴 耶路撒冷 捧回一袋聖土,安灑在教堂周圍墓地上。因此,周邊貴族鄉紳將這裡視作福地甚至通天的階梯,死後紛紛選擇這裡安葬。成了風水寶地後墓地規模越來越大。教堂周邊就是一圈墓碑,因為拍攝墓地不祥,所以放棄了拍照。
14世紀席卷 歐洲 的黑死病和之後頻繁的戰爭,造成大規模的人類死亡。教會作為城市的拯救者,他們不僅為幸存者提供生活幫助,也將死者的屍骨收納進教堂,希望能讓更多的亡魂找到歸宿,教堂里因此存放了很多的屍骨。
↑人骨教堂 後來,富有的chwarzenberg家族將這片地皮和教堂買下,並聘請木雕藝人弗蘭蒂塞克·林特(Frantisek Rint)來修飾教堂。 ↑人骨教堂 這裡最不缺的材料就是人骨,Rint開始將人骨排列成各種圖案,整體裝飾用了大概4萬根人骨,下圖就是由人骨拼成的Schwarzenberg族徽,非常的細膩華美。 ↑人骨教堂 由於Rint出眾的藝術天賦,給予了這座教堂新的藝術生命,也使得這裡成為人骨教堂中的精品和傑作。 ↑人骨教堂 教堂最雄偉的部分位於中部,就在拱形的穹頂與鋪著六角形磚石的空間中,陳年屍骨被做成了各種裝飾物。而教堂里著名的華麗巴 洛克 風格的人骨吊燈,此行卻沒有看到,只看到頂端中心空空的基座,不知道是不是移至它處在做修繕,留下了些許遺憾。
↑人骨教堂 大廳中央有四座個頭不大、以頭骨組成的尖塔裝飾,上面有四個天使。它們共同構成一個巴 洛克 風格的祭壇。 ↑人骨教堂 殿堂的四周還有四座都是骷髏及大骨堆砌而成的骨堆,確實震撼,每一座大概都有上千人吧!有些頭骨上還有明顯的刀劍傷痕,應該是戰爭中死去的士兵。屍骨成山的描述也不過如此吧(此時不禁想起年少時的國民女神---梅超風)……其餘還有用骨頭排列成的簾幕、十字架、教皇用的皇冠,都很有特點。 ↑人骨教堂 天主教視死亡為神聖的事,死後將屍身獻給上帝,象徵無上的贊美,能讓逝者的靈魂與上帝無限接近,所以能被選為裝飾物的死者在後人看來也是非常的榮耀。耶穌的聖像和天使的笑容也讓屍骨裝飾的教堂里充滿了聖潔感和儀式感。
↑人骨教堂 在 歐洲 比較出名的人骨教堂還有 葡萄牙 埃武拉 的聖方濟各天主堂(Igreja de São Francisco), 意大利 米蘭 的 聖貝納迪諾 教堂(Chiesa di San Bernardino alle Ossa), 羅馬 的康契吉歐尼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Concezione), 西班牙 艾佛拉聖法 蘭西 斯科(Capela Dos Ossos Bones Chapel)等教堂。據導游介紹 西班牙 艾佛拉是最大的, 捷克 排第二。我特地查詢了其他幾個地方的人骨教堂資料,發現從骸骨數量(大約都是四五千具, 西班牙 也是如此),裝飾設計(多為堆積展示,並無太多的複雜裝飾,更多是收集功能,有點陰暗恐怖),個人認為都遠不及 捷克 的華麗和震撼。 捷克 的人骨教堂保存了超過1萬具骸骨,再加上獨特精美的藝術造詣,要論看人骨教堂,我還是首推 捷克 。
↑人骨教堂 走出教堂,陰雲密佈,風雨欲來,在哥特式教堂外的圍牆路邊,抓拍了此行另一張較為喜歡的作品,波譎雲詭的氛圍倒是更凸顯了人骨教堂的神秘和魅力,天公作美,實在是太應景了。
五、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
看完獨特的人骨教堂, 我們換一換心情。在特 普拉 (TEPLA) 河畔, 布拉格 以西120公里。還坐落著一個風景如畫的溫泉小鎮 卡羅維發利
↑卡羅維發利 這裡的溫泉是14世紀時查理四世打獵時發現的,因此被命名為查理溫泉。 卡羅維發利 是 捷克 語“查理溫泉”的音譯。現在,這裡已經成為 歐洲 知名的溫泉療養勝地。 ↑卡羅維發利 小鎮坐落在山谷中,特 普拉 河蜿蜒流過小鎮。河兩岸有很多漂亮的建築,有不少酒店,一樓都是咖啡店、商店。五顏六色的牆面非常迷人,有很濃烈的休閑度假氣息。這裡的主要溫泉都在特 普拉 河沿岸,所以在 卡羅維發利 不會迷路,沿著河岸走就是了。
↑卡羅維發利 小鎮最豪華的酒店,GRANDHOTEL PUPP,電影《007大戰皇家賭場》的賭場內景戲就是全程在這個酒店拍攝的。 ↑卡羅維發利 從1946年開始, 捷克 在這裡舉辦“ 卡羅維發利 國際電影節”,這也屬於國際A類電影節。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名流都會下榻此酒店。新 中國 第一部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電影《中華女兒》,就是在1950年第五屆 卡羅維發利 電影節上獲得的自由獎。更多人熟知的《 芙蓉鎮 》,在1988年第26屆 卡羅維發利 電影節上獲得了最高大獎——水晶玻璃地球儀獎,所以這裡也算是 中國 電影的福地。
↑卡羅維發利 卡羅維發利 留下了許多名人的足跡,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這裡療養過,馬克思在這裡完成了《資本論》的草稿,著名音樂家德沃夏克在此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在 米蘭 ·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男女主角的相識就在這裡,女主角就是溫泉浴場里的招待。看過小說或是電影《 布拉格 之戀》的,也多半會記住這個地方。 ↑卡羅維發利 溫泉長廊是這裡的特色,裡面有很多的泉眼,上圖中白色花柱的是一條,下圖 大理 石鋪設的是另一條,小鎮中心一共有四條不同設計風格的溫泉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