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春日,獨行美東四城重返少年時代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然後聲音疲勞了,走到 法國 區邊界的公園裡,看著小情侶草地上談戀愛,覺得木心那句話實在是好,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都可原諒。餓了,Google導航去tripadvice推薦的一個海鮮餐廳,一看地圖經過preversation hall,立馬拐彎過去,排在隊尾,不出五分鐘,進去。原來這個hall只有教室大小。泛黃的牆壁滿是歲月的刮痕。不知名的小樂隊,下午場也沒有門票,主唱兼薩克斯說,他們正在reach to famous的過程中,架不住主唱叨叨叨的能力與樂感確實好,enjoy的一個小時。
然後去吃了出來那麼久的第一頓正兒八經的晚餐,要了個海鮮拼盤和梅洛,侍者大姐隔三差五地問我一句all right?
吃完飯買了兩瓶紅酒拎回去,我要在密西西比河邊上(的酒店里)醉生夢死了哈哈哈哈。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微醺,伴著密西西比河的日出,只覺得大美不言,:
之前聽過一個溫柔的說法,“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一視 同仁 的意思。
看著密西西比河逐漸調高的亮度,天邊雲後的一抹金光,想起了 大理 。
天光漸明,每一分鐘河面折射的光線都換了明度,這一瞬間原諒了莫奈的高產。每時每秒都這麼美的光線,如果我有繪畫的天賦,也會忍不住高產。
其實每天早上都一樣吧,但旅行的力氣是把日常變成,可能是一生一次。
從自己的日常溜出來喘喘氣,路過的卻是別人可能想要溜出去的日常。
大河奔流,隔著酒店玻璃,靜謐安詳。但細看能看到樓下的塑料布在劇烈擺動,風真大阿。
這一刻,有了類似林夕的,雨在窗外下,我在室內的玻璃後觀雨的幸福感。
能夠書寫的,早有前人寫盡,所有的喜悅遺憾貪嗔痴,後人不過是像進入了柏拉圖的洞穴,舉著火把,看到哪裡寫到哪裡。
於是明白了現當代藝術的荒謬。
大河奔流,"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赫拉克利特說。哲學家的辯證法,在我看來盡全是惜時的慈悲。與你的每一刻都不不可逆阿,當天的光線溫度濕度與心情,擺好佈景也再也回不去。
大河奔流,讓我奢侈地在 朝陽 里爛醉。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之前看了三部有關二戰 敦刻爾克 大撤退的電影,諾蘭的《 敦刻爾克 》,特寫 丘吉爾 的《至暗時刻》,以及再早一些,根據伊恩麥克尤恩的《贖罪》。
諾曼底 , 敦刻爾克 。
諾曼底 登錄,是一次悲壯的勝利。
敦刻爾克 大撤退,是一次悲壯的活著就好。
新奧爾良 的二戰博物館,看到一個之前不知道的細節,有關 日本 人。日軍偷襲珍珠港後, 美國 擔心 日本 人中混入間諜,於是將有 日本 血統的 美國 公民關進了類似集中營的地方。條件很差,一大家子住一塊,浴室在兩個街區外,冬冷夏熱。而原來,這一大家子也算是個莊園主。但還有學校,孩子們受教育的權利沒有被剝奪。有一些當年是孩子,如今已經白髮的經歷者訪談,說我至今還記得我爸放棄一切來到 美國 ,卻一無所有,兩行眼淚直接留下來的畫面。我們還沒離開,鄰居就進來搬我們的傢具,而我們只能拎著一隻小箱子離開。我問為什麼?被答,“因為你留著 日本 人的血。”“可我是 美國 公民。”
後來隨著戰事激烈,開放了這部分人的征兵,有的說我願意去,我願意去保衛我的祖國( 美國 )。有的說,我願意去,可我家人還住在集中營。
大學時候閑不住,喜歡瞎跑,多跑幾趟,就發現每個城市,本質上來說都一樣。
這個“一樣”,主要集中在兩部分:
1.功能區的設計趨同。 比如 機場。我一直覺得機場迷人的地方在於,每天迎來送往天 南海 北文化差異語言不通的旅客,但checkin-bording-takeoff這一套卻是一個很好理解,甚至可以符號化的標準流程。空管同理,天 南海 北的機長各種口音,尤其在一些大型樞紐式機場JFK,FRA,PEK,在一套約定俗成的標準話術下,井然有序。
2.人類的共性與多樣性,魯迅在《且介亭雜文》里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有一段時間我琢磨了琢磨這句話,沒琢磨明白,好像有道理,好像想反駁。有道理的點在於,這是個從屬關係,沒毛病。想反駁的點在於,這個表述本身就是一種剝離,試想你(男)會說我女兒跟我一個姓嗎?人類的天性,感受喜怒哀樂的能力我相信是除非在特殊情況下,都是一樣的。吃了好吃的冰淇淋會笑,摔了一跤會疼,只不過會有表達程度高低的差異。
回到 日本 ,有 日本 血統的 美國 公民,都認同自己是一個 美國 人,甚至兩國交戰,說的是保衛美利堅。
願世界 和平 ,這種無解的問題與悲劇別再出現。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然後去吃了出來那麼久的第一頓正兒八經的晚餐,要了個海鮮拼盤和梅洛,侍者大姐隔三差五地問我一句all right?
吃完飯買了兩瓶紅酒拎回去,我要在密西西比河邊上(的酒店里)醉生夢死了哈哈哈哈。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 微醺,伴著密西西比河的日出,只覺得大美不言,:
之前聽過一個溫柔的說法,“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一視 同仁 的意思。
看著密西西比河逐漸調高的亮度,天邊雲後的一抹金光,想起了 大理 。
天光漸明,每一分鐘河面折射的光線都換了明度,這一瞬間原諒了莫奈的高產。每時每秒都這麼美的光線,如果我有繪畫的天賦,也會忍不住高產。
其實每天早上都一樣吧,但旅行的力氣是把日常變成,可能是一生一次。
從自己的日常溜出來喘喘氣,路過的卻是別人可能想要溜出去的日常。
大河奔流,隔著酒店玻璃,靜謐安詳。但細看能看到樓下的塑料布在劇烈擺動,風真大阿。
這一刻,有了類似林夕的,雨在窗外下,我在室內的玻璃後觀雨的幸福感。
能夠書寫的,早有前人寫盡,所有的喜悅遺憾貪嗔痴,後人不過是像進入了柏拉圖的洞穴,舉著火把,看到哪裡寫到哪裡。
於是明白了現當代藝術的荒謬。
大河奔流,"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赫拉克利特說。哲學家的辯證法,在我看來盡全是惜時的慈悲。與你的每一刻都不不可逆阿,當天的光線溫度濕度與心情,擺好佈景也再也回不去。
大河奔流,讓我奢侈地在 朝陽 里爛醉。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之前看了三部有關二戰 敦刻爾克 大撤退的電影,諾蘭的《 敦刻爾克 》,特寫 丘吉爾 的《至暗時刻》,以及再早一些,根據伊恩麥克尤恩的《贖罪》。
諾曼底 , 敦刻爾克 。
諾曼底 登錄,是一次悲壯的勝利。
敦刻爾克 大撤退,是一次悲壯的活著就好。
新奧爾良 的二戰博物館,看到一個之前不知道的細節,有關 日本 人。日軍偷襲珍珠港後, 美國 擔心 日本 人中混入間諜,於是將有 日本 血統的 美國 公民關進了類似集中營的地方。條件很差,一大家子住一塊,浴室在兩個街區外,冬冷夏熱。而原來,這一大家子也算是個莊園主。但還有學校,孩子們受教育的權利沒有被剝奪。有一些當年是孩子,如今已經白髮的經歷者訪談,說我至今還記得我爸放棄一切來到 美國 ,卻一無所有,兩行眼淚直接留下來的畫面。我們還沒離開,鄰居就進來搬我們的傢具,而我們只能拎著一隻小箱子離開。我問為什麼?被答,“因為你留著 日本 人的血。”“可我是 美國 公民。”
後來隨著戰事激烈,開放了這部分人的征兵,有的說我願意去,我願意去保衛我的祖國( 美國 )。有的說,我願意去,可我家人還住在集中營。
大學時候閑不住,喜歡瞎跑,多跑幾趟,就發現每個城市,本質上來說都一樣。
這個“一樣”,主要集中在兩部分:
1.功能區的設計趨同。 比如 機場。我一直覺得機場迷人的地方在於,每天迎來送往天 南海 北文化差異語言不通的旅客,但checkin-bording-takeoff這一套卻是一個很好理解,甚至可以符號化的標準流程。空管同理,天 南海 北的機長各種口音,尤其在一些大型樞紐式機場JFK,FRA,PEK,在一套約定俗成的標準話術下,井然有序。
2.人類的共性與多樣性,魯迅在《且介亭雜文》里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有一段時間我琢磨了琢磨這句話,沒琢磨明白,好像有道理,好像想反駁。有道理的點在於,這是個從屬關係,沒毛病。想反駁的點在於,這個表述本身就是一種剝離,試想你(男)會說我女兒跟我一個姓嗎?人類的天性,感受喜怒哀樂的能力我相信是除非在特殊情況下,都是一樣的。吃了好吃的冰淇淋會笑,摔了一跤會疼,只不過會有表達程度高低的差異。
回到 日本 ,有 日本 血統的 美國 公民,都認同自己是一個 美國 人,甚至兩國交戰,說的是保衛美利堅。
願世界 和平 ,這種無解的問題與悲劇別再出現。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 ↑國家二戰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