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邊疆行:北美之巔迪納利
在 阿拉斯加 所有公園中,最火爆的非迪納利(Denali)莫屬。迪納利火,因為有迪納利山。迪納利山,海岸山脈主峰, 北美洲 的頂峰。
迪納利(或譯德納里)國家公園成立於1917年,面積6800平方公里,僅次於朗格和 黃石 公園。此地雪域高山,氣候寒冷,冰川蓋野,滿目蕭然。因靠近 北極 ,冬天漫漫長夜,夏季白晝漫漫。如果沒有迪納利山,想必難有人踏足。說它是為迪納利山成立的也不為過。迪納利山是剛改4年的現名,過去的一百多年長期叫做麥金利山,是1896年以當時的總統麥金利命名的。奧 巴馬 當政時比較任性,一紙命令就改了。外界不知內情,不知道是德不佩山還是人外有人。其實此山本就是土著神山,原名意即高峰,為恢複原名當地土著長期抗爭,終得正名。
迪納利山無疑吸引走了所有人的眼光。迪納利山實有南北兩峰,南峰最高,海拔6200米,雖比北峰高不過兩百米,但終是壓人一頭,它威武高大的身軀,讓相鄰各峰不得不甘拜下峰。迪納利山冰川覆蓋,終年積雪,最令人驚嘆的是它的垂直起伏達5500米,足以驚世駭俗。正因為它的這種天然奇險特性,吸引了全球登山愛好者前來挑戰登頂。為協助和方便登山,當局居然排除萬難,沿東坡修築了一條長達58公里的彎彎曲曲直達山頂的小路,不過此路大部分時間冰雪覆蓋,易滑難行,專業登山者也要攀登兩星期,而一般愛好者往往需要攀登一個月,如果遇到風雲突變雪崩雪災就生死難卜了,每年都有壯士命喪途中,能夠登頂的英雄好漢不過半數而已,由此可能更激發了更多 美國 人的冒險精神,紛紛到此挑戰,從而形成了絡繹不絕、前赴後繼的登山奇觀。迪納利山,恐怕是全球各洲最高峰中最多人攀登的山。當然,走捷徑看峰頂的游客也不少,那就是乘坐飛機從空中巡游,公園東南面的塔高埃特那機場(Talkeetna)專門開展這個項目,有直升機也有輕型機,並闢有空中三條游覽航線選擇。建議最好是坐輕型機,都是靠窗位,更方便觀景拍照。當然,很多人來看第一峰還是只能遠觀,迪納利山設有南北兩個觀景台可以眺望主峰以及附近幾個群峰,南觀景台的觀賞效果更好一些。需要註意的是,兩個觀景台的入口都不顯眼,車一嗖就錯過了。
除了第一峰,迪納利其他風景照樣也受到一般游客親睞。儘管迪納利由於山脈緯度高,近 北極 的關係,冬天很易遭受嚴寒天氣,當暴風雪的肆虐時,風速可達每小時百英里,真可讓天地變色。然而它同時也受太平洋暖流影響,夏季風和日麗,雨露滋潤,發育了森林,染青了山川,融化了雪山,盡綠了大地。由於山脈高低形成的不同生存環境,各類動植物都能在此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家園,從而形成了百獸各得其所,萬物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游客到此,既可縱覽廣闊平原,濃郁森林,巍峨群山,千秋雪嶺的優美風光,又可欣賞百花齊放,百鹿爭鳴,百草豐茂,百鳥翔集的自然樂園。尤其是尋覓動物,去愛斯基摩人小屋體會魚獵等活動,很受游客歡迎。
游覽迪納利大多會選擇住在公園附近,尤以公園入口外酒店為多,但仍供不應求,我們趕在旺季,提前一星期也無房可訂。只能住在 費爾班克斯 ,一大早疾馳200公里趕到公園的游客中心(Denali Visitor Center)。我們預訂了公園9點發車的游覽巴士。雖然公園內有一條 盤山 公路,但比較簡陋,游客自駕只允許開到蘇萬基檢查站(Savage River Check Station),後面漫長的土路只能乘坐公園游覽巴士。游覽巴士分長短不同線路,我們選擇到埃伊候森中心(Eielson Visitor Center),公園有兩個游客中心,除了上車的這個,另一個就在那裡,全程往返約6.5小時,基本上可以觀賞到野生動物和遠望到第一峰。再遠點到奇跡湖(Wonder Lake)的據說可以欣賞到第一峰的湖中倒影,只是往返要9小時。人算不如天算。到接待處取票時方知由於道路塌陷中斷,車只能到中途的多彩觀景台(Polychrome Overlook)。無奈只能接受現實。好在遇上了一位熱情好客的司機兼導游,一人飾兩角,一面眉飛色舞如數家珍的講解,一面又總是能夠準確無誤的抓到動物行蹤,麗光觀景點找到駝鹿,特克蘭尼卡觀景點又看到大馴鹿,快到 金三角 處時還發現了大棕熊,一路目不暇接,不知不覺轉了一圈回來。雖說此行沒到預定目的地,但仍然收穫多多,滿載而歸。旅行就是如此,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隨遇而安,總有所得。 迪納利游客中心 游覽巴士 只見鹿角 駝鹿 這些駝鹿可能正在換角,不見頭頂桂冠 駝鹿號稱鹿中龐然大物 迪納利河(Denali River) 聖殿河(Sanctuary River) 蘇萬基河(Savage River) 蘇萬基觀景台 公園在此設立了檢查站
迪納利(或譯德納里)國家公園成立於1917年,面積6800平方公里,僅次於朗格和 黃石 公園。此地雪域高山,氣候寒冷,冰川蓋野,滿目蕭然。因靠近 北極 ,冬天漫漫長夜,夏季白晝漫漫。如果沒有迪納利山,想必難有人踏足。說它是為迪納利山成立的也不為過。迪納利山是剛改4年的現名,過去的一百多年長期叫做麥金利山,是1896年以當時的總統麥金利命名的。奧 巴馬 當政時比較任性,一紙命令就改了。外界不知內情,不知道是德不佩山還是人外有人。其實此山本就是土著神山,原名意即高峰,為恢複原名當地土著長期抗爭,終得正名。
迪納利山無疑吸引走了所有人的眼光。迪納利山實有南北兩峰,南峰最高,海拔6200米,雖比北峰高不過兩百米,但終是壓人一頭,它威武高大的身軀,讓相鄰各峰不得不甘拜下峰。迪納利山冰川覆蓋,終年積雪,最令人驚嘆的是它的垂直起伏達5500米,足以驚世駭俗。正因為它的這種天然奇險特性,吸引了全球登山愛好者前來挑戰登頂。為協助和方便登山,當局居然排除萬難,沿東坡修築了一條長達58公里的彎彎曲曲直達山頂的小路,不過此路大部分時間冰雪覆蓋,易滑難行,專業登山者也要攀登兩星期,而一般愛好者往往需要攀登一個月,如果遇到風雲突變雪崩雪災就生死難卜了,每年都有壯士命喪途中,能夠登頂的英雄好漢不過半數而已,由此可能更激發了更多 美國 人的冒險精神,紛紛到此挑戰,從而形成了絡繹不絕、前赴後繼的登山奇觀。迪納利山,恐怕是全球各洲最高峰中最多人攀登的山。當然,走捷徑看峰頂的游客也不少,那就是乘坐飛機從空中巡游,公園東南面的塔高埃特那機場(Talkeetna)專門開展這個項目,有直升機也有輕型機,並闢有空中三條游覽航線選擇。建議最好是坐輕型機,都是靠窗位,更方便觀景拍照。當然,很多人來看第一峰還是只能遠觀,迪納利山設有南北兩個觀景台可以眺望主峰以及附近幾個群峰,南觀景台的觀賞效果更好一些。需要註意的是,兩個觀景台的入口都不顯眼,車一嗖就錯過了。
除了第一峰,迪納利其他風景照樣也受到一般游客親睞。儘管迪納利由於山脈緯度高,近 北極 的關係,冬天很易遭受嚴寒天氣,當暴風雪的肆虐時,風速可達每小時百英里,真可讓天地變色。然而它同時也受太平洋暖流影響,夏季風和日麗,雨露滋潤,發育了森林,染青了山川,融化了雪山,盡綠了大地。由於山脈高低形成的不同生存環境,各類動植物都能在此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家園,從而形成了百獸各得其所,萬物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游客到此,既可縱覽廣闊平原,濃郁森林,巍峨群山,千秋雪嶺的優美風光,又可欣賞百花齊放,百鹿爭鳴,百草豐茂,百鳥翔集的自然樂園。尤其是尋覓動物,去愛斯基摩人小屋體會魚獵等活動,很受游客歡迎。
游覽迪納利大多會選擇住在公園附近,尤以公園入口外酒店為多,但仍供不應求,我們趕在旺季,提前一星期也無房可訂。只能住在 費爾班克斯 ,一大早疾馳200公里趕到公園的游客中心(Denali Visitor Center)。我們預訂了公園9點發車的游覽巴士。雖然公園內有一條 盤山 公路,但比較簡陋,游客自駕只允許開到蘇萬基檢查站(Savage River Check Station),後面漫長的土路只能乘坐公園游覽巴士。游覽巴士分長短不同線路,我們選擇到埃伊候森中心(Eielson Visitor Center),公園有兩個游客中心,除了上車的這個,另一個就在那裡,全程往返約6.5小時,基本上可以觀賞到野生動物和遠望到第一峰。再遠點到奇跡湖(Wonder Lake)的據說可以欣賞到第一峰的湖中倒影,只是往返要9小時。人算不如天算。到接待處取票時方知由於道路塌陷中斷,車只能到中途的多彩觀景台(Polychrome Overlook)。無奈只能接受現實。好在遇上了一位熱情好客的司機兼導游,一人飾兩角,一面眉飛色舞如數家珍的講解,一面又總是能夠準確無誤的抓到動物行蹤,麗光觀景點找到駝鹿,特克蘭尼卡觀景點又看到大馴鹿,快到 金三角 處時還發現了大棕熊,一路目不暇接,不知不覺轉了一圈回來。雖說此行沒到預定目的地,但仍然收穫多多,滿載而歸。旅行就是如此,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隨遇而安,總有所得。 迪納利游客中心 游覽巴士 只見鹿角 駝鹿 這些駝鹿可能正在換角,不見頭頂桂冠 駝鹿號稱鹿中龐然大物 迪納利河(Denali River) 聖殿河(Sanctuary River) 蘇萬基河(Savage River) 蘇萬基觀景台 公園在此設立了檢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