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 — 因你不同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殺虎口古稱參合口。明朝為了抵禦 蒙古 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起名“殺胡口”。自從明朝隆慶五年,蒙漢“互市 ”以來,化干戈為玉帛,康熙三十五年,為緩和民族矛盾,促進中原地區與塞外的貿易,正式改名為“殺虎口”。而殺虎堡就是明軍駐守的城堡。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許多人,坐在小馬扎上,對著殺虎堡遺跡,進行繪畫創作。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殺虎堡作為萬里長城中的一處重要關隘,不僅是條兵路,更重要是一條商路,早在三世紀中葉就與 絲綢之路 起齊名,是 中國 和 羅馬 、波斯貿易商通,明代後期逐漸由軍事重鎮,發展成商貿中心,呈現了賈商絡繹繁榮景像,也是商界聲名顯赫商號大盛魁發祥地,大掌柜秦悅就是 右玉 人,也是輝煌的晉商的福地發源地。東有 張家口 ,西有殺虎口。南有 紹興 府,北有殺虎口。先有殺虎關,後有 包頭 城。可想而知,當年殺虎關收入是多麼豐厚!有日進斗金鬥銀之說。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1928年閻錫山在此增加關稅,商客苦不堪言,逐年冷清,最後關閉,歷盡興起,繁榮,衰落三個間段,宣告結束。在這280年中,晉商走出塞外,悠悠駝鈴打破大漠的寂靜,腳步橫跨歐亞,走向繁榮輝煌。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作為軍事要塞和商貿重鎮的殺虎堡,獨特的歷史經歷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殺虎堡經歷了450多年的風雨沖刷和人為破壞後,殘堡尚存,關隘依舊。現在舊堡內已無人居住,被當地人開墾成農田。平集堡內居民也都拆遷完畢,南北堡門之間,建起了仿古建築的衙署、商鋪及大街,看樣子是要恢復當年的樣子。而中關只有少數村民還在老房子中居住。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途中,遇到了一對正在哺乳喂食的驢媽媽和驢寶寶。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走過殺虎堡,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口古道了。走西口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裡。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耳邊好似響起了那凄泣的二人台曲目《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手拉著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門口。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話兒留,走路走那大路的口,人馬多來解憂愁。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一曲《走西口》道出了一對新婚夫婦生離死別的悲苦與近代 山西 人出外謀生的艱辛,它的背後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自然、地理原因。走西口是對命運的挑戰,是對新環境的開拓。走西口固然艱辛,可是勤勞智慧的人們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正是他們開啟了 山西 “海內最富”的輝煌時代。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殺虎口是本塵封的書,記載著金戈鐵馬,烽火狼煙,晉商輝煌,世道興衰。見證過民族的興衰榮辱、人間的悲歡離合,連接著無數王朝更迭的瞬間,滄桑歲月把殺虎口沉澱成偉岸的氣節風骨。衛青、韓信、楊家將、餘成龍,康熙……都曾戰鬥生活在這裡,演繹了固守國土,血灑疆場的壯美史詩。
這些叱詫風雲的風流人物,留下的追憶引發後人追尋懷古。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大同自助遊攻略
↑右玉殺虎口 結束了殺虎堡之旅,趁著時間尚早,再加之晚飯有家人在鼓樓旁的飯店設宴。所以,我們來到了 大同 市中心的鼓樓地區。
大同自助遊攻略
↑九龍壁 來到這裡,當然要趁機去參觀一下 大名 鼎鼎的 九龍 壁啦。 大同 的 九龍 壁,始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
大同自助遊攻略
↑九龍壁 這是正在原址復建的 大同 代王府。前段時間第四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開幕式就是在這裡上演的。
大同自助遊攻略
↑九龍壁 “九”是最大的陽數,也意味著最高級別。如今全國共有三處 九龍 壁,一座在 大同 ,另外兩處在 北京 和平 遙,而 大同 的這座 九龍 壁被稱為 中國 九龍 壁之首。
大同自助遊攻略
↑九龍壁 大同 九龍 壁作為全國最大的 九龍 壁,由426塊特製的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長45.5米,高8米,厚2.02米。壁面九條飛龍騰躍於山海之間,氣勢雄渾,金碧輝煌,是我國現存建築年代最早、最大、最富藝術魅力的一座琉璃照壁。
大同自助遊攻略
↑九龍壁 照壁是 中國 古代傳統建築特有的部分,明朝時特別流行。一般建在大門內(內照壁)或外(外照壁)的屏蔽物,具有擋風、遮蔽視線的作用,另外還有“風水學”上的講究。龍壁只能用於皇宮、王府、廟宇門前,琉璃照壁也只限於皇宮和寺廟建築。
大同自助遊攻略
↑九龍壁
大同自助遊攻略
↑九龍壁 該處 九龍 壁明崇禎末年毀於兵火,唯 九龍 壁幸存。清代、民國曾予修繕。1954年,因城市建設,依 九龍 壁原狀向南遷移28米到現在這個位置。 九龍 壁結構整體使用了孔雀藍、綠、正黃、中黃、淺黃、紫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