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那風是我,願那海是我,花間飛鳥是我 | 花鳥島三日島民體驗
/ 序 ↑花鳥島 為什麼去 花鳥島 ?
純粹地因為想看海了。
想念海面波光凌凌的耀眼,
想念海浪拍打礁石的驚險,
想念海風纏繞髮絲的羈絆。
↑花鳥島 沒看上一眼海的夏天不算完整,也就心有不甘地不願從夏日悠長美夢裡醒來。 ↑花鳥島 花鳥島 在哪兒?
浙江 省的最東邊、 舟山 群島的最北面的浩瀚無垠的 東海 上,坐落著由四百多座島嶼組成的 嵊泗 列島, 花鳥島 就是其中最北的一座。
↑花鳥島 上海 去 花鳥島 ,得先到南浦大橋,坐專線大巴到沈家灣碼頭,再乘船抵達 花鳥島 。
一大早六點半出門,一番舟車勞頓,中午一點多才能上島,還是在老天爺賞臉的前提下。
遇上天氣不好發不了船,行程分分鐘泡湯。 ↑花鳥島 交通並不便利,還得拼上好運氣才能成行,如此大費周折, 花鳥島 真的值得一去嘛? ↑花鳥島 的確,人均來迴路費加上島門票就得六百多塊,島上民宿也基本是每晚五百元起訂,加上娛樂設施基本處於未開髮狀態——
對於精打細算追求性價比的旅行者, 花鳥島 顯然無法和物美價廉又開發完善的 東南亞 相提並論,自然也更是入不了追求絕佳海景與奢華體驗的土豪游客法眼。 ↑花鳥島 但你若像我一樣懶得出國折騰,想就近尋一份清凈,看看海發發獃散散步吃吃海鮮閑適度日,那麼 花鳥島 絕對有實力躋身你的目的地榜單。 ↑花鳥島 比起 嵊泗 列島里游客最多的 枸杞島 ,以及相隔不遠的名氣更響的 東極島 , 花鳥島 更像是廣袤 東海 上藏在深閨的小女兒——
同樣擁有遠離大陸的離島藍海風景,卻更適合意圖清凈和探索未知的人們。
↑花鳥島 ↑花鳥島 不少宣傳話術愛把 花鳥島 比作“ 中國 的 聖托里尼 ”,我覺得是純屬扯淡。硬要崇洋媚外地過度包裝反而掩蓋了 花鳥島 本身的恬淡。 ↑花鳥島 要知道每一片海洋和土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靈性, 希腊 有 希腊 的美, 花鳥島 也自有其 東海 漁村獨一份的淳樸親切的人情味和與世無爭的清新氣息。 ↑花鳥島
↑↑↑↑↑↑↑↑↑↑↑↑↑↑↑↑↑_
我在島上都做了些啥?
看日出、看日落、找熒光海、看星星、吃海鮮、徒步、拍照、游泳、彈琴。
然而最多的時間,還是花在了看海發獃上。
畢竟島上有太多的角落,適合看海發獃。
↑花鳥燈塔 都市生活的干擾太多,而 花鳥島 的世界只有天空大海,和花草林木。
專心致志地感受與它們相處的每一秒,你會發現原本平凡的事物,也變得清晰生動起來。
~~> 到燈塔去,追逐流雲與晚霞
對我來說,無論到哪兒,看日落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正經事兒。
↑花鳥島 跳上排排坐的“敞篷”觀光車,一路朝著花鳥 燈塔 駛去。
兩旁的山崖與大海不斷後退,頭髮在咸濕的海風中手舞足蹈,心情輕快得像個背著書包出門春游的小學生。
花鳥島離 燈塔 越近,海也越發藍得明艷純粹,天空和海洋的界限越發難以分辨。 ↑花鳥島
花鳥 燈塔 被稱為遠東第一 燈塔 ,是守護長 江口 的重要門燈。 ↑花鳥燈塔
燈塔 陳列室的案臺上擺著Virginia Woolf的《到 燈塔 去》,封面上是她溫柔又堅毅的側臉。 ↑花鳥燈塔
常年漂泊在異鄉的游子,每每靠近 燈塔 總會覺得異常的寧靜和安心,就像在母親身邊的感覺一般,我把這稱為我的 燈塔 情結。
↑花鳥燈塔 一干人等守在 燈塔 下,安靜地等待夜幕降臨、 燈塔 亮起,整個地球的轉動在此刻仿佛都緩慢下來。
花鳥燈塔
黃昏是我一天中視力最差的時候。
黃昏是我一天中卸下所有防備最柔軟的時候。
所有的事物,披上淡粉色的晚霞後,模糊了美醜與好壞,都變得浪漫溫柔起來。 ↑花鳥燈塔 什麼都不用做,什麼都不去想,
光是看著天空由明轉暗直至黑夜完全將大海籠罩的整個過程,便覺得這一天已足夠充實美好。 ↑花鳥島 ↑花鳥燈塔 ~~> 星光海潮,伴我入眠花鳥島 沒有都市繁華的夜生活,有的只是抬頭的滿天星光和低頭的海浪熒波。
▼ 客棧老闆分享的可遇不可求的熒光海 ↑花鳥島
連著兩晚摸黑去佛手石看熒光海,可惜都沒有遇上,據說六月見到的機率比較大。
也沒什麼好遺憾的,畢竟滿天繁星已經足夠照亮夜晚。 ↑花鳥島
無邊泳池旁的歌手彈唱實在乏善可陳,遠不及海潮拍岸掀起的聲聲巨浪扣人心弦。 ↑花鳥島 伴著海浪靠岸的還有成群結隊的海蟑螂,他們在夜間旁若無人地在街巷裡肆意穿行,還爬進了我們的房間。但本地人完全不以為意,一派和諧共處的樣子。據說海蟑螂在 廣東 還被用來製藥😱。
害怕爬蟲的朋友們就別像我們一樣住在岸邊了,儘量住山腰高處的民宿,珍愛生命遠離海蟑螂。
~~> 在古村落,散步探險喂蚊子 ↑花鳥島 花鳥島 上的常駐居民不足八百人,其中60%都是老人,畢竟沒有幾個年輕人能安於與世隔絕的離島慢生活。 ↑花鳥島 ▼ 閑來無事端著板凳聚眾聊天的老人們 ↑花鳥島
在 花鳥島 的西邊,離花鳥 燈塔 不遠,還存留著一片古老悠久卻已人去樓空的古村落。 ↑花鳥島 ↑花鳥島 年輕人紛紛出島,村民集體外遷,如今的整個村莊鮮有人煙,聽說大概只剩下十位不願離開故宅的老人。
他們和古老的石牆、石屋一起,置身於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浪潮之外,十年如一日地在這片大海的角落裡,遺世獨立。
純粹地因為想看海了。
想念海面波光凌凌的耀眼,
想念海浪拍打礁石的驚險,
想念海風纏繞髮絲的羈絆。
↑花鳥島 沒看上一眼海的夏天不算完整,也就心有不甘地不願從夏日悠長美夢裡醒來。 ↑花鳥島 花鳥島 在哪兒?
浙江 省的最東邊、 舟山 群島的最北面的浩瀚無垠的 東海 上,坐落著由四百多座島嶼組成的 嵊泗 列島, 花鳥島 就是其中最北的一座。
↑花鳥島 上海 去 花鳥島 ,得先到南浦大橋,坐專線大巴到沈家灣碼頭,再乘船抵達 花鳥島 。
一大早六點半出門,一番舟車勞頓,中午一點多才能上島,還是在老天爺賞臉的前提下。
遇上天氣不好發不了船,行程分分鐘泡湯。 ↑花鳥島 交通並不便利,還得拼上好運氣才能成行,如此大費周折, 花鳥島 真的值得一去嘛? ↑花鳥島 的確,人均來迴路費加上島門票就得六百多塊,島上民宿也基本是每晚五百元起訂,加上娛樂設施基本處於未開髮狀態——
對於精打細算追求性價比的旅行者, 花鳥島 顯然無法和物美價廉又開發完善的 東南亞 相提並論,自然也更是入不了追求絕佳海景與奢華體驗的土豪游客法眼。 ↑花鳥島 但你若像我一樣懶得出國折騰,想就近尋一份清凈,看看海發發獃散散步吃吃海鮮閑適度日,那麼 花鳥島 絕對有實力躋身你的目的地榜單。 ↑花鳥島 比起 嵊泗 列島里游客最多的 枸杞島 ,以及相隔不遠的名氣更響的 東極島 , 花鳥島 更像是廣袤 東海 上藏在深閨的小女兒——
同樣擁有遠離大陸的離島藍海風景,卻更適合意圖清凈和探索未知的人們。
↑花鳥島 ↑花鳥島 不少宣傳話術愛把 花鳥島 比作“ 中國 的 聖托里尼 ”,我覺得是純屬扯淡。硬要崇洋媚外地過度包裝反而掩蓋了 花鳥島 本身的恬淡。 ↑花鳥島 要知道每一片海洋和土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靈性, 希腊 有 希腊 的美, 花鳥島 也自有其 東海 漁村獨一份的淳樸親切的人情味和與世無爭的清新氣息。 ↑花鳥島
↑↑↑↑↑↑↑↑↑↑↑↑↑↑↑↑↑_
我在島上都做了些啥?
看日出、看日落、找熒光海、看星星、吃海鮮、徒步、拍照、游泳、彈琴。
然而最多的時間,還是花在了看海發獃上。
畢竟島上有太多的角落,適合看海發獃。
↑花鳥燈塔 都市生活的干擾太多,而 花鳥島 的世界只有天空大海,和花草林木。
專心致志地感受與它們相處的每一秒,你會發現原本平凡的事物,也變得清晰生動起來。
~~> 到燈塔去,追逐流雲與晚霞
對我來說,無論到哪兒,看日落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正經事兒。
↑花鳥島 跳上排排坐的“敞篷”觀光車,一路朝著花鳥 燈塔 駛去。
兩旁的山崖與大海不斷後退,頭髮在咸濕的海風中手舞足蹈,心情輕快得像個背著書包出門春游的小學生。
花鳥島離 燈塔 越近,海也越發藍得明艷純粹,天空和海洋的界限越發難以分辨。 ↑花鳥島
花鳥 燈塔 被稱為遠東第一 燈塔 ,是守護長 江口 的重要門燈。 ↑花鳥燈塔
燈塔 陳列室的案臺上擺著Virginia Woolf的《到 燈塔 去》,封面上是她溫柔又堅毅的側臉。 ↑花鳥燈塔
常年漂泊在異鄉的游子,每每靠近 燈塔 總會覺得異常的寧靜和安心,就像在母親身邊的感覺一般,我把這稱為我的 燈塔 情結。
↑花鳥燈塔 一干人等守在 燈塔 下,安靜地等待夜幕降臨、 燈塔 亮起,整個地球的轉動在此刻仿佛都緩慢下來。
花鳥燈塔
黃昏是我一天中視力最差的時候。
黃昏是我一天中卸下所有防備最柔軟的時候。
所有的事物,披上淡粉色的晚霞後,模糊了美醜與好壞,都變得浪漫溫柔起來。 ↑花鳥燈塔 什麼都不用做,什麼都不去想,
光是看著天空由明轉暗直至黑夜完全將大海籠罩的整個過程,便覺得這一天已足夠充實美好。 ↑花鳥島 ↑花鳥燈塔 ~~> 星光海潮,伴我入眠花鳥島 沒有都市繁華的夜生活,有的只是抬頭的滿天星光和低頭的海浪熒波。
▼ 客棧老闆分享的可遇不可求的熒光海 ↑花鳥島
連著兩晚摸黑去佛手石看熒光海,可惜都沒有遇上,據說六月見到的機率比較大。
也沒什麼好遺憾的,畢竟滿天繁星已經足夠照亮夜晚。 ↑花鳥島
無邊泳池旁的歌手彈唱實在乏善可陳,遠不及海潮拍岸掀起的聲聲巨浪扣人心弦。 ↑花鳥島 伴著海浪靠岸的還有成群結隊的海蟑螂,他們在夜間旁若無人地在街巷裡肆意穿行,還爬進了我們的房間。但本地人完全不以為意,一派和諧共處的樣子。據說海蟑螂在 廣東 還被用來製藥😱。
害怕爬蟲的朋友們就別像我們一樣住在岸邊了,儘量住山腰高處的民宿,珍愛生命遠離海蟑螂。
~~> 在古村落,散步探險喂蚊子 ↑花鳥島 花鳥島 上的常駐居民不足八百人,其中60%都是老人,畢竟沒有幾個年輕人能安於與世隔絕的離島慢生活。 ↑花鳥島 ▼ 閑來無事端著板凳聚眾聊天的老人們 ↑花鳥島
在 花鳥島 的西邊,離花鳥 燈塔 不遠,還存留著一片古老悠久卻已人去樓空的古村落。 ↑花鳥島 ↑花鳥島 年輕人紛紛出島,村民集體外遷,如今的整個村莊鮮有人煙,聽說大概只剩下十位不願離開故宅的老人。
他們和古老的石牆、石屋一起,置身於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浪潮之外,十年如一日地在這片大海的角落裡,遺世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