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墨爾本、悉尼11日自由行(11-4)
D4:20180224(星期六)Melbourne晴風雨風 27°C
今天的一日游線路是在懶貓旅行上預訂的企鵝島+普芬比利蒸汽小火車中文一日游。由於企鵝歸巢的時間是在傍晚天剛剛全黑時分,旅行社中午才集合出發,所以我們一早便抓緊時間,開始了上午的自由行程。
吃過早餐,我們從酒店出發,沿 意大利 街北行,經過位於54號的基督教小教堂(Christian Chapel)。教堂正臉兒的三個尖頂呈W狀排列,整棟建築磚紅色與赭石色相拼的牆磚勾著白邊兒,箭頭狀半圓頂的門窗嵌著白沿兒,簡潔、乾凈、漂亮。拱門上方嵌著的“Christian Chapel 1865”,彰顯著它的歷史。
往前走,來到馬路對面的街心花園(應該是Argyle Square),看到一座半身人物雕像,模樣極像全世界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馬克思。根據刻在基座上的文字,我們瞭解到這是一位議員為紀念在1895~1901年任 墨爾本 市議員的父親(1819~1901年)而立。碑銘的最後一行寫著“一位好父親和好公民”。從這點也可看出 墨爾本 非常註重文化傳承的點點滴滴。
繼續前行,十字路口左拐,沿格拉坦街(Grattan St)向西,穿過斯 旺斯 頓街後,就到了 墨爾本 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主校區西南角的南7號門,我們就是從這裡進入主校區參觀。
墨爾本 大學,簡稱墨大,始建於1853年,是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南半球首屈一指的學術重鎮,世界30強名校。墨大坐落於 澳大利亞 文化、藝術與工業中心—— 墨爾本 ,是澳洲六所砂岩學府(Sandstone Universities)之一,也是 澳大利亞 八校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太國際貿易教育暨研究聯盟、英聯邦大學協會的核心成員,是全球最負盛名大學之一。
所謂砂岩學府,是對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 澳大利亞 建校歷史最悠久的六所高等教育學府的雅稱。除了 昆士蘭 大學(1909年)與西澳大學(1911年)兩校,其餘四所砂岩學府皆建校於 大英 帝國殖民時代(即1901年以前),主要校舍皆採用砂岩為建築外部材料。
1854年7月3日墨大奠基,與 維多利亞州 立圖書館的奠基儀式是同一天,1855年正式授課。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三名教授和十六名學生,其中只有四人完成了學業並順利畢業。第一任校監由Redmond Barry出任,也就是那位被立在 維多利亞州 立圖書館前的雕塑主角雷德蒙爵士,他任該職直至去世。
在一棟樓的牆上我們看到了以藍色為底、輔以白色的校徽。校徽上半部用白邊勾勒出盾牌造型,盾牌里有一個潔白的插著天使翅膀的女神,張開雙臂,右手持著兩支好似橄欖枝一樣的枝葉,枝葉下方有四顆七角星環繞著一顆五角星,象徵著南十字星座。女神腳下是一個飄帶樣造型穿過盾牌下角,上面寫著拉丁文“Postera Crescam Laude”,出自古 羅馬 帝國詩人賀拉斯,譯成英文是“We shall grow in the esteem of future generations”,大意是我們將在後人的敬重中成長。校徽下半部是分作兩行的“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墨爾本 大學)白色字樣。
關於南十字星,對於南半球的人們,特別是對於澳洲大陸上的 歐洲 後裔們而言有著巨大的象徵意義。首先,它是天空中辨識度最高、直指南方的星座,在大航海時代是很多商船在夜間航行時最為重要的定位坐標,對於那些發源於大航海時代的國家而言逐漸有了正確的方向的含義;其次,在淘金年代,南十字星被當時著名且影響深遠的 尤里 卡起義(Eureka Rebellion)作為起義的標誌,而 尤里 卡起義現在已被澳洲定義為澳洲民主的開端。所以南十字星對於澳洲而言,不僅是象徵著正確的方向,同時也是象徵這片大陸民主的標誌。
徜徉在校園的花園裡、小路上,我們既看到了保護完好、還在使用中的眾多早期哥特式的砂岩建築,也看到了許多新式風格的教學樓、健身房、游泳館,還有牆壁上的塗鴉……環境優美,綠樹成蔭,花草樹木與古老的、現代的建築相互映襯,和諧而寧靜。


學生的室內學習沒有看到,但看到很多運動中的學生。有的在游泳館里游泳,有的在羽毛球場地打球,有的在操場上跑步、練習背越式跳高,有的剛剛從健身房出來,還有一群學生好像正在進行英式橄欖球比賽……總之,我們感受到滿滿的青春活力。
在主校區轉了一大圈後,我們從南10號門出來時,遇見一群 中國 家長剛好也從這裡出來,正在拍照留念,想必他們是剛剛送孩子們入學的家長吧。
出得校門,門前的格拉坦街正在施工。馬路對面是校園廣場,綠草茵茵,樹木粗壯。廣場中間有個古老的灰色砂石建起的飲水處,以人為本的細微周到可見一斑。不知名兒的鳥兒在草地上漫步,悠閑愜意。 
美麗的花園,古老的建築,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墨大給我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穿過校園廣場右轉,我們沿佩勒姆街(Pelham St)西行,到伊麗莎白大街(Elizabeth St)左轉南行,到 維多利亞 街(Victoria St)右轉,左手邊路南就是 維多利亞 女王市場(Queen Victoria Market)。
這是現存唯一一個位於 墨爾本 市中心區域內的19世紀中期(1857年)開始運營的市場,已成為澳洲乃至南半球規模最大的露天市場。來到這裡,立馬就有了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就像到了國內的農貿批發市場。
這是現存唯一一個位於 墨爾本 市中心區域內的19世紀中期(1857年)開始運營的市場,已成為澳洲乃至南半球規模最大的露天市場。來到這裡,立馬就有了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就像到了國內的農貿批發市場。








將這裡稱為 墨爾本 市民的菜籃子一點也不為過,所售商品一應俱全,從海鮮生肉到蔬菜水果、熟食調料,從衣服鞋帽到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只要家裡用得上、你想得到的,這裡都應有盡有。我們選購了幾個具有原住民特色的小木製品留作紀念,之後沿皇后街(Queen St)向南,前往位於倫斯敦街的宏城旅游市區分店集合。途中在皇后街288號Corner lane café咖啡店購買了午餐,準備開啟今天的一日游。
迎接我們的是一輛能夠承載十人左右的小巴。由於臨時有客人加入,旅行社的師傅們一直在協調座位,直到13:10左右我們才在小雨中出發了。出主城區,上M3公路,大約半小時後,在城區邊緣的博克斯希爾中心(Box Hill Center)附近接了兩組客人,繼續前行。約一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位於貝爾格雷老蒙布爾克路1號(1 Old Monbulk Road,Belgrave)的普芬比利鐵路敏志溪站(Puffing Billy Railway Menzies Creek),準備乘坐古老的蒸汽小火車。
據介紹,上世紀初, 澳大利亞 維多利亞州 為開發其偏遠地區而修通了四條低成本的762毫米(2′6″)鐵路線,普芬比利鐵路就是其中的一條。這條鐵路於1900年12月18日通車,連接上芬特裡格利峽谷(Upper Ferntree Gully)和雷克夏(Gembrook)。這條鐵路由於1953年的一次塌方而受阻,再加上營運虧損,於當年關閉。後來一些熱心的公眾人士義務組成了普芬比利保護協會,併在州政府的支持和公民軍事服務隊的協助下,繞過塌方處,在1962年將鐵路重新修通到敏志溪,1965年修通到艾 莫雷 徳(Emerald),1975年修通到湖濱(Lakeside),併在1988年10月修通到終點站雷克夏。
目前,連接貝爾格雷和雷克夏的這條線路是原先鐵路的主要部分,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蒸汽鐵路之一。今天的蒸汽火車不再運送貨物和牲畜,而是迎來送往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游客,除聖誕節外每天保持運行。
我們從敏志溪站上車,途徑艾 莫雷 徳站,在湖濱站下車。一路上,古老的蒸汽火車突突突噴發著白色蒸汽,不時拉響汽笛,讓大家感受著舊日時光。雙腳懸於車外,一路穿越丹頓農山脈(Dandenong Ranges),掠過森林,跨過長滿蕨類植物的峽谷。遙望山坡上的農地,就像穿越到小時候的童話故事里,就連成年人都情不自禁地表現出孩子般的快樂。
車站的工作人員都是義務服務的老人,他們身著鐵路制服,頭戴大沿帽,微笑著在站臺上向游客們揮手致意。沿途的村民也非常友好地向游客舞動雙臂,大家一路歡笑。
下午三點半左右我們乘車離開湖濱站,沿M420公路前行。一個多小時後,來到位於 維多利亞州 格蘭維爾的 巴斯 公路1650號(1650 Bass Highway Graniville VIC 3984)的瑪魯考拉動物園(Maru Koala & Animal Park)。
今天的一日游線路是在懶貓旅行上預訂的企鵝島+普芬比利蒸汽小火車中文一日游。由於企鵝歸巢的時間是在傍晚天剛剛全黑時分,旅行社中午才集合出發,所以我們一早便抓緊時間,開始了上午的自由行程。
吃過早餐,我們從酒店出發,沿 意大利 街北行,經過位於54號的基督教小教堂(Christian Chapel)。教堂正臉兒的三個尖頂呈W狀排列,整棟建築磚紅色與赭石色相拼的牆磚勾著白邊兒,箭頭狀半圓頂的門窗嵌著白沿兒,簡潔、乾凈、漂亮。拱門上方嵌著的“Christian Chapel 1865”,彰顯著它的歷史。




在一棟樓的牆上我們看到了以藍色為底、輔以白色的校徽。校徽上半部用白邊勾勒出盾牌造型,盾牌里有一個潔白的插著天使翅膀的女神,張開雙臂,右手持著兩支好似橄欖枝一樣的枝葉,枝葉下方有四顆七角星環繞著一顆五角星,象徵著南十字星座。女神腳下是一個飄帶樣造型穿過盾牌下角,上面寫著拉丁文“Postera Crescam Laude”,出自古 羅馬 帝國詩人賀拉斯,譯成英文是“We shall grow in the esteem of future generations”,大意是我們將在後人的敬重中成長。校徽下半部是分作兩行的“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墨爾本 大學)白色字樣。







穿過校園廣場右轉,我們沿佩勒姆街(Pelham St)西行,到伊麗莎白大街(Elizabeth St)左轉南行,到 維多利亞 街(Victoria St)右轉,左手邊路南就是 維多利亞 女王市場(Queen Victoria Market)。


這是現存唯一一個位於 墨爾本 市中心區域內的19世紀中期(1857年)開始運營的市場,已成為澳洲乃至南半球規模最大的露天市場。來到這裡,立馬就有了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就像到了國內的農貿批發市場。











目前,連接貝爾格雷和雷克夏的這條線路是原先鐵路的主要部分,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蒸汽鐵路之一。今天的蒸汽火車不再運送貨物和牲畜,而是迎來送往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游客,除聖誕節外每天保持運行。

車站的工作人員都是義務服務的老人,他們身著鐵路制服,頭戴大沿帽,微笑著在站臺上向游客們揮手致意。沿途的村民也非常友好地向游客舞動雙臂,大家一路歡笑。
下午三點半左右我們乘車離開湖濱站,沿M420公路前行。一個多小時後,來到位於 維多利亞州 格蘭維爾的 巴斯 公路1650號(1650 Bass Highway Graniville VIC 3984)的瑪魯考拉動物園(Maru Koala & Animal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