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墨爾本、悉尼11日自由行(11-4)
D4:20180224(星期六)Melbourne晴風雨風 27°C
今天的一日游線路是在懶貓旅行上預訂的企鵝島+普芬比利蒸汽小火車中文一日游。由於企鵝歸巢的時間是在傍晚天剛剛全黑時分,旅行社中午才集合出發,所以我們一早便抓緊時間,開始了上午的自由行程。
吃過早餐,我們從酒店出發,沿 意大利 街北行,經過位於54號的基督教小教堂(Christian Chapel)。教堂正臉兒的三個尖頂呈W狀排列,整棟建築磚紅色與赭石色相拼的牆磚勾著白邊兒,箭頭狀半圓頂的門窗嵌著白沿兒,簡潔、乾凈、漂亮。拱門上方嵌著的“Christian Chapel 1865”,彰顯著它的歷史。 往前走,來到馬路對面的街心花園(應該是Argyle Square),看到一座半身人物雕像,模樣極像全世界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馬克思。根據刻在基座上的文字,我們瞭解到這是一位議員為紀念在1895~1901年任 墨爾本 市議員的父親(1819~1901年)而立。碑銘的最後一行寫著“一位好父親和好公民”。從這點也可看出 墨爾本 非常註重文化傳承的點點滴滴。 繼續前行,十字路口左拐,沿格拉坦街(Grattan St)向西,穿過斯 旺斯 頓街後,就到了 墨爾本 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主校區西南角的南7號門,我們就是從這裡進入主校區參觀。 墨爾本 大學,簡稱墨大,始建於1853年,是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南半球首屈一指的學術重鎮,世界30強名校。墨大坐落於 澳大利亞 文化、藝術與工業中心—— 墨爾本 ,是澳洲六所砂岩學府(Sandstone Universities)之一,也是 澳大利亞 八校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太國際貿易教育暨研究聯盟、英聯邦大學協會的核心成員,是全球最負盛名大學之一。 所謂砂岩學府,是對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 澳大利亞 建校歷史最悠久的六所高等教育學府的雅稱。除了 昆士蘭 大學(1909年)與西澳大學(1911年)兩校,其餘四所砂岩學府皆建校於 大英 帝國殖民時代(即1901年以前),主要校舍皆採用砂岩為建築外部材料。 1854年7月3日墨大奠基,與 維多利亞州 立圖書館的奠基儀式是同一天,1855年正式授課。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三名教授和十六名學生,其中只有四人完成了學業並順利畢業。第一任校監由Redmond Barry出任,也就是那位被立在 維多利亞州 立圖書館前的雕塑主角雷德蒙爵士,他任該職直至去世。
在一棟樓的牆上我們看到了以藍色為底、輔以白色的校徽。校徽上半部用白邊勾勒出盾牌造型,盾牌里有一個潔白的插著天使翅膀的女神,張開雙臂,右手持著兩支好似橄欖枝一樣的枝葉,枝葉下方有四顆七角星環繞著一顆五角星,象徵著南十字星座。女神腳下是一個飄帶樣造型穿過盾牌下角,上面寫著拉丁文“Postera Crescam Laude”,出自古 羅馬 帝國詩人賀拉斯,譯成英文是“We shall grow in the esteem of future generations”,大意是我們將在後人的敬重中成長。校徽下半部是分作兩行的“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墨爾本 大學)白色字樣。 關於南十字星,對於南半球的人們,特別是對於澳洲大陸上的 歐洲 後裔們而言有著巨大的象徵意義。首先,它是天空中辨識度最高、直指南方的星座,在大航海時代是很多商船在夜間航行時最為重要的定位坐標,對於那些發源於大航海時代的國家而言逐漸有了正確的方向的含義;其次,在淘金年代,南十字星被當時著名且影響深遠的 尤里 卡起義(Eureka Rebellion)作為起義的標誌,而 尤里 卡起義現在已被澳洲定義為澳洲民主的開端。所以南十字星對於澳洲而言,不僅是象徵著正確的方向,同時也是象徵這片大陸民主的標誌。 徜徉在校園的花園裡、小路上,我們既看到了保護完好、還在使用中的眾多早期哥特式的砂岩建築,也看到了許多新式風格的教學樓、健身房、游泳館,還有牆壁上的塗鴉……環境優美,綠樹成蔭,花草樹木與古老的、現代的建築相互映襯,和諧而寧靜。
學生的室內學習沒有看到,但看到很多運動中的學生。有的在游泳館里游泳,有的在羽毛球場地打球,有的在操場上跑步、練習背越式跳高,有的剛剛從健身房出來,還有一群學生好像正在進行英式橄欖球比賽……總之,我們感受到滿滿的青春活力。 在主校區轉了一大圈後,我們從南10號門出來時,遇見一群 中國 家長剛好也從這裡出來,正在拍照留念,想必他們是剛剛送孩子們入學的家長吧。 出得校門,門前的格拉坦街正在施工。馬路對面是校園廣場,綠草茵茵,樹木粗壯。廣場中間有個古老的灰色砂石建起的飲水處,以人為本的細微周到可見一斑。不知名兒的鳥兒在草地上漫步,悠閑愜意。 美麗的花園,古老的建築,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墨大給我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穿過校園廣場右轉,我們沿佩勒姆街(Pelham St)西行,到伊麗莎白大街(Elizabeth St)左轉南行,到 維多利亞 街(Victoria St)右轉,左手邊路南就是 維多利亞 女王市場(Queen Victoria Market)。 這是現存唯一一個位於 墨爾本 市中心區域內的19世紀中期(1857年)開始運營的市場,已成為澳洲乃至南半球規模最大的露天市場。來到這裡,立馬就有了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就像到了國內的農貿批發市場。
這是現存唯一一個位於 墨爾本 市中心區域內的19世紀中期(1857年)開始運營的市場,已成為澳洲乃至南半球規模最大的露天市場。來到這裡,立馬就有了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就像到了國內的農貿批發市場。 將這裡稱為 墨爾本 市民的菜籃子一點也不為過,所售商品一應俱全,從海鮮生肉到蔬菜水果、熟食調料,從衣服鞋帽到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只要家裡用得上、你想得到的,這裡都應有盡有。我們選購了幾個具有原住民特色的小木製品留作紀念,之後沿皇后街(Queen St)向南,前往位於倫斯敦街的宏城旅游市區分店集合。途中在皇后街288號Corner lane café咖啡店購買了午餐,準備開啟今天的一日游。 迎接我們的是一輛能夠承載十人左右的小巴。由於臨時有客人加入,旅行社的師傅們一直在協調座位,直到13:10左右我們才在小雨中出發了。出主城區,上M3公路,大約半小時後,在城區邊緣的博克斯希爾中心(Box Hill Center)附近接了兩組客人,繼續前行。約一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位於貝爾格雷老蒙布爾克路1號(1 Old Monbulk Road,Belgrave)的普芬比利鐵路敏志溪站(Puffing Billy Railway Menzies Creek),準備乘坐古老的蒸汽小火車。 據介紹,上世紀初, 澳大利亞 維多利亞州 為開發其偏遠地區而修通了四條低成本的762毫米(2′6″)鐵路線,普芬比利鐵路就是其中的一條。這條鐵路於1900年12月18日通車,連接上芬特裡格利峽谷(Upper Ferntree Gully)和雷克夏(Gembrook)。這條鐵路由於1953年的一次塌方而受阻,再加上營運虧損,於當年關閉。後來一些熱心的公眾人士義務組成了普芬比利保護協會,併在州政府的支持和公民軍事服務隊的協助下,繞過塌方處,在1962年將鐵路重新修通到敏志溪,1965年修通到艾 莫雷 徳(Emerald),1975年修通到湖濱(Lakeside),併在1988年10月修通到終點站雷克夏。
目前,連接貝爾格雷和雷克夏的這條線路是原先鐵路的主要部分,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蒸汽鐵路之一。今天的蒸汽火車不再運送貨物和牲畜,而是迎來送往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游客,除聖誕節外每天保持運行。 我們從敏志溪站上車,途徑艾 莫雷 徳站,在湖濱站下車。一路上,古老的蒸汽火車突突突噴發著白色蒸汽,不時拉響汽笛,讓大家感受著舊日時光。雙腳懸於車外,一路穿越丹頓農山脈(Dandenong Ranges),掠過森林,跨過長滿蕨類植物的峽谷。遙望山坡上的農地,就像穿越到小時候的童話故事里,就連成年人都情不自禁地表現出孩子般的快樂。
車站的工作人員都是義務服務的老人,他們身著鐵路制服,頭戴大沿帽,微笑著在站臺上向游客們揮手致意。沿途的村民也非常友好地向游客舞動雙臂,大家一路歡笑。
下午三點半左右我們乘車離開湖濱站,沿M420公路前行。一個多小時後,來到位於 維多利亞州 格蘭維爾的 巴斯 公路1650號(1650 Bass Highway Graniville VIC 3984)的瑪魯考拉動物園(Maru Koala & Animal Park)。
今天的一日游線路是在懶貓旅行上預訂的企鵝島+普芬比利蒸汽小火車中文一日游。由於企鵝歸巢的時間是在傍晚天剛剛全黑時分,旅行社中午才集合出發,所以我們一早便抓緊時間,開始了上午的自由行程。
吃過早餐,我們從酒店出發,沿 意大利 街北行,經過位於54號的基督教小教堂(Christian Chapel)。教堂正臉兒的三個尖頂呈W狀排列,整棟建築磚紅色與赭石色相拼的牆磚勾著白邊兒,箭頭狀半圓頂的門窗嵌著白沿兒,簡潔、乾凈、漂亮。拱門上方嵌著的“Christian Chapel 1865”,彰顯著它的歷史。 往前走,來到馬路對面的街心花園(應該是Argyle Square),看到一座半身人物雕像,模樣極像全世界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馬克思。根據刻在基座上的文字,我們瞭解到這是一位議員為紀念在1895~1901年任 墨爾本 市議員的父親(1819~1901年)而立。碑銘的最後一行寫著“一位好父親和好公民”。從這點也可看出 墨爾本 非常註重文化傳承的點點滴滴。 繼續前行,十字路口左拐,沿格拉坦街(Grattan St)向西,穿過斯 旺斯 頓街後,就到了 墨爾本 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主校區西南角的南7號門,我們就是從這裡進入主校區參觀。 墨爾本 大學,簡稱墨大,始建於1853年,是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南半球首屈一指的學術重鎮,世界30強名校。墨大坐落於 澳大利亞 文化、藝術與工業中心—— 墨爾本 ,是澳洲六所砂岩學府(Sandstone Universities)之一,也是 澳大利亞 八校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太國際貿易教育暨研究聯盟、英聯邦大學協會的核心成員,是全球最負盛名大學之一。 所謂砂岩學府,是對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 澳大利亞 建校歷史最悠久的六所高等教育學府的雅稱。除了 昆士蘭 大學(1909年)與西澳大學(1911年)兩校,其餘四所砂岩學府皆建校於 大英 帝國殖民時代(即1901年以前),主要校舍皆採用砂岩為建築外部材料。 1854年7月3日墨大奠基,與 維多利亞州 立圖書館的奠基儀式是同一天,1855年正式授課。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三名教授和十六名學生,其中只有四人完成了學業並順利畢業。第一任校監由Redmond Barry出任,也就是那位被立在 維多利亞州 立圖書館前的雕塑主角雷德蒙爵士,他任該職直至去世。
在一棟樓的牆上我們看到了以藍色為底、輔以白色的校徽。校徽上半部用白邊勾勒出盾牌造型,盾牌里有一個潔白的插著天使翅膀的女神,張開雙臂,右手持著兩支好似橄欖枝一樣的枝葉,枝葉下方有四顆七角星環繞著一顆五角星,象徵著南十字星座。女神腳下是一個飄帶樣造型穿過盾牌下角,上面寫著拉丁文“Postera Crescam Laude”,出自古 羅馬 帝國詩人賀拉斯,譯成英文是“We shall grow in the esteem of future generations”,大意是我們將在後人的敬重中成長。校徽下半部是分作兩行的“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墨爾本 大學)白色字樣。 關於南十字星,對於南半球的人們,特別是對於澳洲大陸上的 歐洲 後裔們而言有著巨大的象徵意義。首先,它是天空中辨識度最高、直指南方的星座,在大航海時代是很多商船在夜間航行時最為重要的定位坐標,對於那些發源於大航海時代的國家而言逐漸有了正確的方向的含義;其次,在淘金年代,南十字星被當時著名且影響深遠的 尤里 卡起義(Eureka Rebellion)作為起義的標誌,而 尤里 卡起義現在已被澳洲定義為澳洲民主的開端。所以南十字星對於澳洲而言,不僅是象徵著正確的方向,同時也是象徵這片大陸民主的標誌。 徜徉在校園的花園裡、小路上,我們既看到了保護完好、還在使用中的眾多早期哥特式的砂岩建築,也看到了許多新式風格的教學樓、健身房、游泳館,還有牆壁上的塗鴉……環境優美,綠樹成蔭,花草樹木與古老的、現代的建築相互映襯,和諧而寧靜。
學生的室內學習沒有看到,但看到很多運動中的學生。有的在游泳館里游泳,有的在羽毛球場地打球,有的在操場上跑步、練習背越式跳高,有的剛剛從健身房出來,還有一群學生好像正在進行英式橄欖球比賽……總之,我們感受到滿滿的青春活力。 在主校區轉了一大圈後,我們從南10號門出來時,遇見一群 中國 家長剛好也從這裡出來,正在拍照留念,想必他們是剛剛送孩子們入學的家長吧。 出得校門,門前的格拉坦街正在施工。馬路對面是校園廣場,綠草茵茵,樹木粗壯。廣場中間有個古老的灰色砂石建起的飲水處,以人為本的細微周到可見一斑。不知名兒的鳥兒在草地上漫步,悠閑愜意。 美麗的花園,古老的建築,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墨大給我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穿過校園廣場右轉,我們沿佩勒姆街(Pelham St)西行,到伊麗莎白大街(Elizabeth St)左轉南行,到 維多利亞 街(Victoria St)右轉,左手邊路南就是 維多利亞 女王市場(Queen Victoria Market)。 這是現存唯一一個位於 墨爾本 市中心區域內的19世紀中期(1857年)開始運營的市場,已成為澳洲乃至南半球規模最大的露天市場。來到這裡,立馬就有了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就像到了國內的農貿批發市場。
這是現存唯一一個位於 墨爾本 市中心區域內的19世紀中期(1857年)開始運營的市場,已成為澳洲乃至南半球規模最大的露天市場。來到這裡,立馬就有了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就像到了國內的農貿批發市場。 將這裡稱為 墨爾本 市民的菜籃子一點也不為過,所售商品一應俱全,從海鮮生肉到蔬菜水果、熟食調料,從衣服鞋帽到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只要家裡用得上、你想得到的,這裡都應有盡有。我們選購了幾個具有原住民特色的小木製品留作紀念,之後沿皇后街(Queen St)向南,前往位於倫斯敦街的宏城旅游市區分店集合。途中在皇后街288號Corner lane café咖啡店購買了午餐,準備開啟今天的一日游。 迎接我們的是一輛能夠承載十人左右的小巴。由於臨時有客人加入,旅行社的師傅們一直在協調座位,直到13:10左右我們才在小雨中出發了。出主城區,上M3公路,大約半小時後,在城區邊緣的博克斯希爾中心(Box Hill Center)附近接了兩組客人,繼續前行。約一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位於貝爾格雷老蒙布爾克路1號(1 Old Monbulk Road,Belgrave)的普芬比利鐵路敏志溪站(Puffing Billy Railway Menzies Creek),準備乘坐古老的蒸汽小火車。 據介紹,上世紀初, 澳大利亞 維多利亞州 為開發其偏遠地區而修通了四條低成本的762毫米(2′6″)鐵路線,普芬比利鐵路就是其中的一條。這條鐵路於1900年12月18日通車,連接上芬特裡格利峽谷(Upper Ferntree Gully)和雷克夏(Gembrook)。這條鐵路由於1953年的一次塌方而受阻,再加上營運虧損,於當年關閉。後來一些熱心的公眾人士義務組成了普芬比利保護協會,併在州政府的支持和公民軍事服務隊的協助下,繞過塌方處,在1962年將鐵路重新修通到敏志溪,1965年修通到艾 莫雷 徳(Emerald),1975年修通到湖濱(Lakeside),併在1988年10月修通到終點站雷克夏。
目前,連接貝爾格雷和雷克夏的這條線路是原先鐵路的主要部分,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蒸汽鐵路之一。今天的蒸汽火車不再運送貨物和牲畜,而是迎來送往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游客,除聖誕節外每天保持運行。 我們從敏志溪站上車,途徑艾 莫雷 徳站,在湖濱站下車。一路上,古老的蒸汽火車突突突噴發著白色蒸汽,不時拉響汽笛,讓大家感受著舊日時光。雙腳懸於車外,一路穿越丹頓農山脈(Dandenong Ranges),掠過森林,跨過長滿蕨類植物的峽谷。遙望山坡上的農地,就像穿越到小時候的童話故事里,就連成年人都情不自禁地表現出孩子般的快樂。
車站的工作人員都是義務服務的老人,他們身著鐵路制服,頭戴大沿帽,微笑著在站臺上向游客們揮手致意。沿途的村民也非常友好地向游客舞動雙臂,大家一路歡笑。
下午三點半左右我們乘車離開湖濱站,沿M420公路前行。一個多小時後,來到位於 維多利亞州 格蘭維爾的 巴斯 公路1650號(1650 Bass Highway Graniville VIC 3984)的瑪魯考拉動物園(Maru Koala & Animal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