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一路向西——葡萄牙一周行紀 (波爾圖-塞維利亞/西-法魯-辛特拉-裡斯本)
▲ 裡斯本 ,面朝特茹河口,近鄰大西洋,是 歐洲 大陸最西端的首都。這座城市是多種風格的混合體,古老的彩繪房屋、雄偉的廣場、狹窄的小巷組成了一幅和諧的圖景。 ▲ 裡斯本 是座建立在7座山丘上的城市,可以明顯看出高低區。1755年的大地震給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讓這座城市既可以看到傳統瓷磚粘貼的有年代感和歷史感的建築,以及狹窄的彎彎曲曲的考驗人駕駛技術的老街道,也可以看到震後快速規劃的各個大道。 ▲ 羅 西歐 廣場, 裡斯本 市中心,地鐵Rossio站和大部份的巴士及電車均會經過此地。廣場中央矗立著國王佩德羅四世的雕像,在雕像的底部有4個女性小雕像,分別象徵著正義、智慧、力量和節制。圖左為瑪麗亞二世國家劇院,採用了新古典主義風格,三角牆的頂部有數位文藝復興劇作家的雕像。 ▲ 路邊常見的紀念品小店,各式各樣的冰箱貼好看不貴。 ▲ 夜晚的 奧古斯塔 凱旋門,位於商業廣場北側,頂部有4尊雕像,右面的2尊是努諾•阿爾瓦雷斯•佩雷拉和龐巴爾侯爵,左邊的是達•伽馬和 韋里亞 托。兩個斜卧的人物象徵著流經 葡萄牙 的兩條大河——特茹河和杜羅河。 ▲ 商業廣場。一路閑逛到商業廣場,看到廣場被圍了起來,排隊安檢進入,原來是在舉辦 歐洲 歌唱節,舞臺很大,四周有賣小吃的,不少年輕人站立觀看。
逛完回去,不知不覺旅程就剩 裡斯本 一日了, 裡斯本 作為中轉站已經來過三次了,真正的游覽時間卻只有一天。休息一晚後,便開始在 裡斯本 盡情逛了。建議到地鐵站買地鐵公交一日通票,比較合算。 ▲ 早起坐車到貝倫區,來到傳說中的百年蛋撻店。據說1837年,Pastéis de Belém在甘蔗廠旁邊的店鋪開業,一直沿襲著傳統的古老秘方,並由主糕點師親手在密室調製,到如今也只有三個人掌握這種蛋撻配料的方法。 ▲ 我們來得早沒有排隊,買了6個外帶的,一人3個一口氣就吃完了,確實很好吃,外皮更酥脆,上面是烤出的焦糖,內餡奶味濃郁軟嫩香甜,不愧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蛋撻。 ▲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離蛋撻店很近,買完蛋撻我們就直奔而去。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始建於1496年,是一座恢宏壯觀的曼努埃爾式建築,是 葡萄牙 全盛時期的建築藝術珍品,為紀念 葡萄牙 人發現通往 印度 的海上航線所建。著名航海家達伽馬也長眠於此。 ▲ 修道院上午10點開門,門前排了長長的隊伍。 ▲ 修道院外表全部用打磨得光滑平整的白色花崗岩砌成。 ▲ 三十對數十米高的塔尖直指蒼穹。 ▲ 氣勢恢宏、雕刻精美的廊道。 ▲ 修道院的內殿寬敞聖潔,哥特式的大廳拱頂高聳。 ▲ 大廳中央的聖壇用金和綠色的雕刻裝飾,旁邊的聖壇立有赤紅色釉瓷作成的聖熱羅尼莫像。
參觀完修道院向河邊走,在特茹河邊矗立著航海紀念碑、貝倫塔,可以一窺 葡萄牙 大航海時代的印記。 ▲ 航海紀念碑也稱為大發現紀念碑,建於1960年,為紀念航海王子亨利逝世500年而建。 ▲ 紀念碑的外形像一艘大帆船,刻有多個雕像,船頭站立的是亨利,後為發現 歐洲 至 印度 航線的達伽馬。紀念碑前的地上有一幅世界地圖,上面刻有發現新大陸的日期。 ▲ 4月25日大橋橫跨在特茹河上,將 裡斯本 和對岸的阿爾馬達連接起來,對岸聳立的是大耶穌像。 ▲ 4月25日大橋全長2277.64米,1966年8月6日通車時名叫 薩拉 查大橋,石竹花革命後改為現在的名字, 和美 國 舊金山 的 金門 大橋由同一家公司承建,外形十分類似,都位於不同大陸的西海岸城市。 ▲ 盞盞白帆在特茹河上游弋。 ▲ 河上的游船。 ▲ 貝倫塔,建於1500年,既是 葡萄牙 光榮航海曆史的見證,同時也是 裡斯本 的著名地標,外形更像一座古堡,全用白色 大理 石建造。歷史上被用作海關、電報站、甚至是 燈塔 ,也曾利用貯藏室改造成地牢作為監獄。在大航海時代,也是航海家們的起點。 ▲ 河邊停泊的小帆船,桅桿高聳。 ▲ 復古的28路小電車, 裡斯本 的名片。
逛完回去,不知不覺旅程就剩 裡斯本 一日了, 裡斯本 作為中轉站已經來過三次了,真正的游覽時間卻只有一天。休息一晚後,便開始在 裡斯本 盡情逛了。建議到地鐵站買地鐵公交一日通票,比較合算。 ▲ 早起坐車到貝倫區,來到傳說中的百年蛋撻店。據說1837年,Pastéis de Belém在甘蔗廠旁邊的店鋪開業,一直沿襲著傳統的古老秘方,並由主糕點師親手在密室調製,到如今也只有三個人掌握這種蛋撻配料的方法。 ▲ 我們來得早沒有排隊,買了6個外帶的,一人3個一口氣就吃完了,確實很好吃,外皮更酥脆,上面是烤出的焦糖,內餡奶味濃郁軟嫩香甜,不愧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蛋撻。 ▲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離蛋撻店很近,買完蛋撻我們就直奔而去。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始建於1496年,是一座恢宏壯觀的曼努埃爾式建築,是 葡萄牙 全盛時期的建築藝術珍品,為紀念 葡萄牙 人發現通往 印度 的海上航線所建。著名航海家達伽馬也長眠於此。 ▲ 修道院上午10點開門,門前排了長長的隊伍。 ▲ 修道院外表全部用打磨得光滑平整的白色花崗岩砌成。 ▲ 三十對數十米高的塔尖直指蒼穹。 ▲ 氣勢恢宏、雕刻精美的廊道。 ▲ 修道院的內殿寬敞聖潔,哥特式的大廳拱頂高聳。 ▲ 大廳中央的聖壇用金和綠色的雕刻裝飾,旁邊的聖壇立有赤紅色釉瓷作成的聖熱羅尼莫像。
參觀完修道院向河邊走,在特茹河邊矗立著航海紀念碑、貝倫塔,可以一窺 葡萄牙 大航海時代的印記。 ▲ 航海紀念碑也稱為大發現紀念碑,建於1960年,為紀念航海王子亨利逝世500年而建。 ▲ 紀念碑的外形像一艘大帆船,刻有多個雕像,船頭站立的是亨利,後為發現 歐洲 至 印度 航線的達伽馬。紀念碑前的地上有一幅世界地圖,上面刻有發現新大陸的日期。 ▲ 4月25日大橋橫跨在特茹河上,將 裡斯本 和對岸的阿爾馬達連接起來,對岸聳立的是大耶穌像。 ▲ 4月25日大橋全長2277.64米,1966年8月6日通車時名叫 薩拉 查大橋,石竹花革命後改為現在的名字, 和美 國 舊金山 的 金門 大橋由同一家公司承建,外形十分類似,都位於不同大陸的西海岸城市。 ▲ 盞盞白帆在特茹河上游弋。 ▲ 河上的游船。 ▲ 貝倫塔,建於1500年,既是 葡萄牙 光榮航海曆史的見證,同時也是 裡斯本 的著名地標,外形更像一座古堡,全用白色 大理 石建造。歷史上被用作海關、電報站、甚至是 燈塔 ,也曾利用貯藏室改造成地牢作為監獄。在大航海時代,也是航海家們的起點。 ▲ 河邊停泊的小帆船,桅桿高聳。 ▲ 復古的28路小電車, 裡斯本 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