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平凡的動物王國之旅——肯尼亞、埃塞俄比亞11日旅行


非洲 水牛(學名:Syncerus caffer)也稱 非洲 野牛。 非洲 水牛又稱好望角水牛,是一種產於 非洲 的牛科動物,平均壽命15 - 20 年。 非洲 水牛和 亞洲 野牛的親緣甚遠,在演化上 非洲 水牛的祖先類似 亞洲 野牛。是 非洲 的五大獸之一,也是 非洲 草原上最常見的動物。 非洲 水牛最重可達900公斤。
非洲 水牛平均全長約3米,高度1.4-1.7米,體重約425-900公斤。 非洲 水牛胸膛寬闊,四肢粗壯,頭大角長, 雄性的角會像大盾一樣覆蓋在頭頂,身體覆蓋稀疏的黑毛,耳朵大而下垂。雄性個體大於雌性,角也更大更長。




鴕鳥(學名:Struthio camelus),為鴕鳥科唯一的物種,是 非洲 一種體形巨大,不會飛但奔跑得很快的鳥,也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鳥類。生活在 非洲 草原上。高可達2.5米,全身有黑白色的羽毛,脖子長而無毛,翼短小,腿長。奔跑起來平時速度達60km/h,最快達72km/h。



狒狒(學名:Papio )靈長目猿猴亞目狹鼻組猴科的1屬,通稱狒狒。有5種:阿拉伯狒狒、 幾內亞 狒狒、 東非 狒狒、草原狒狒和豚尾狒狒。體型較大,在靈長類中僅次於猩猩屬,體長50.8-114.2釐米,尾長38.2-71.1釐米,體重可達60千克;頭部粗長,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齒長而尖,可達5釐米;具頰囊;體型粗壯,4肢等長,短而粗,適應於地面活動;臀部有色彩鮮艷的胼胝;毛黃、黃褐、綠褐至褐色,一般尾部毛色較深;毛粗糙,顏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雄性的顏面周圍、頸部、肩部有長毛,雌性則較短。
棲息於熱帶雨林、稀樹草原、半荒漠草原、高原山地、低山丘陵、平原或峽谷峭壁中。主要地面活動,也爬到樹上睡覺或覓食。善游泳。能發出很大叫聲。白天活動,夜間棲於 大樹 枝或岩洞中。食物包括各種小動物及植物。群居,每群十幾隻至百餘。主要天敵是豹。無固定繁殖季節,每胎產1仔。野生壽命約20年。主要分佈於 非洲 ,個別種類也見於阿拉伯半島。


獵豹(學名:Acinonyx jubatus)又稱 印度 豹,是貓科動物的一種,也是獵豹屬下唯一的物種。獵豹全身都有黑色的斑點。從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條紋,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環紋;後頸部的毛比較長,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樣,體型是纖細、腿長、頭小。
棲息在溫帶、熱帶的草原、沙漠和有稀疏樹木的大草原。獵豹為食肉動物,主要食物為各種羚羊,一次只捕殺一隻獵物,奔跑速度極快,野外獵豹的壽命一般是15年,主要分佈在 非洲 等地,現存3個亞種。

斑鬣狗(學名:Crocuta crocuta)又名斑點鬣狗,體長約95-160釐米,尾長25-36釐米,體重40-86千克,雌性個體明顯大於雄性。毛色土黃或棕黃色,帶有褐色斑塊,鬃毛短或無。上額犬齒不發達,但下頜強大,能將9千克重的獵物拖走100米。
成群活動,每群約80只左右,雄性個體在群體中占優勢。性凶猛,可以捕食斑馬、角馬和斑羚等大中型草食動物,可和獅群抗衡。進食和消化能力極強,一次能連皮帶骨吞食15千克的獵物。善奔跑,時速可達40-50公里,最高時速為60公里。全年都能繁殖,但雨季為產仔高峰期,妊娠期110天,每胎產2仔,雄性2歲、雌性3歲性成熟。
斑鬣狗主要分佈於 非洲 撒哈拉沙漠 以南的廣大地區,生活在熱帶、亞熱帶草原和半荒漠地區,數量眾多。豺狗。


瞪羚屬於偶蹄目,牛科。瞪羚屬(Gazella)是羚羊亞科的一屬。之所以叫瞪羚,是因為它兩隻眼睛特別大,眼球向外凸起,看起來就像瞪著眼一樣。瞪羚是非常敏捷的動物;以每小時80公里的速度跑下來,1小時都不覺得累。大多數瞪羚生活在 非洲 大草原,但是也有少數生活在 亞洲 (例如鵝喉羚)。


在 內羅畢 我們入住當地五星級酒店“ 內羅畢 洲際酒店”,晚上還在另一豪華酒店享用 非洲 特色BBQ烤肉晚餐,席間還有精彩的 非洲 歌舞表演,一夜之間,盡享奢華,沒有想到還有這麼美妙的 非洲 之旅。
遺憾之處是,由於總統選舉就在明天(8月8日),為防止發生意外,我們在 內羅畢 的幾個市內景點被迫取消,地導還反覆告誡大家在乘車中途不准使用相機拍照,以免引起騷亂,在車上還真是有點小緊張。












途中我們途經一個鄉村投票站,拍下兩張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