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法國比利時荷蘭10城18晚自由行攻略)
↑烏得勒支 ↑烏得勒支 這是一個不算太大的小城,但是卻有一條很長很長的老運河,沿著這條河走到市中心,就可以看見那個可愛的米菲兔的交通燈。 ↑烏得勒支 ↑烏得勒支 ↑烏得勒支 ↑烏得勒支 ↑烏得勒支 ↑烏得勒支 ↑烏得勒支 ↑烏得勒支 ↑烏得勒支 ↑烏得勒支 何以為家,旅行是一本啟示錄。這趟旅行,除了讓我收集到很多冰箱貼和啤酒瓶蓋,還讓我收穫了一個好朋友,一個直爽的 東北 大妞,她在我抵達 鹿特丹 的第一個晚上為我準備的晚餐,抵得上我一天的飯量,我想我永遠忘不了她一個人吃了一盆飯,一頓要吃兩個 漢堡 才夠的可愛模樣。
她告訴我,剛來 荷蘭 的時候,還不會做飯的她最大的困擾就是老是餓...... 雖然這是玩笑話,但在和她一起逛了學校,看了她平時的工作環境,聊了這幾年在 鹿特丹 的生活之後,我深深覺得生活在哪裡都不容易。
在國內就是學霸的她今年即將博士畢業,一個女孩子沒有花家裡一分錢,獨自在異國他鄉憑自己的本事學業有成並獲得工作機會,這其中需要付出多少,又要承受多少,傾聽的人也許可以理解卻無法感同身受。 如果讓我選這趟旅行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我會想到和她在學校附近的 大湖 邊騎車的傍晚。湖邊風很大有點冷,但我們很快樂,因為我真的快十年沒有騎過車了,在湖邊看到帆船划過的一瞬間,我有一種回到童年的興奮感。
有人喜歡在自己的家鄉在父母身邊過相對安逸的生活,有人嚮往遠方希望通過奮鬥能夠去自己更喜歡的地方生活,都很好,只要是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就沒有對錯好壞之分。
只是,每一種選擇都有得有失。 在 鹿特丹 的某個晚上,朋友和我聊起關於歸屬感的問題,她說身邊有不少在國外生活的人,會覺得國內的人際關係複雜,大環境不如國外,但真的到了國外工作生活,又覺得那裡始終不是自己的地方…我不禁想到了這部今年看過的讓我最受觸動的電影《何以為家》。
同在一個地球上活著的人,因為種種原因過著千差萬別的人生。
每天有多少人忙於追名逐利勾心鬥角,每天就有多少人在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失去生命…我們在努力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其實也不斷在失去,只是有些東西,現在看得到,有些看不到。 電影中讓我最感動的一幕就是兄妹倆在貧民窟的樓頂上敲著破銅爛鐵哼歌的樣子,那一刻,他們的笑那麼純粹,看不到欲望。
也許,偶爾跳出自己生活的圈子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站在一個更大的維度去看一看,我們才能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遠方,從來不是目的地,它教會我珍惜。
何以為家?
我想,如果能做一個心懷世界的人,那麼,哪裡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家。此心安處是吾鄉,就是這個道理吧!
她告訴我,剛來 荷蘭 的時候,還不會做飯的她最大的困擾就是老是餓...... 雖然這是玩笑話,但在和她一起逛了學校,看了她平時的工作環境,聊了這幾年在 鹿特丹 的生活之後,我深深覺得生活在哪裡都不容易。
在國內就是學霸的她今年即將博士畢業,一個女孩子沒有花家裡一分錢,獨自在異國他鄉憑自己的本事學業有成並獲得工作機會,這其中需要付出多少,又要承受多少,傾聽的人也許可以理解卻無法感同身受。 如果讓我選這趟旅行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我會想到和她在學校附近的 大湖 邊騎車的傍晚。湖邊風很大有點冷,但我們很快樂,因為我真的快十年沒有騎過車了,在湖邊看到帆船划過的一瞬間,我有一種回到童年的興奮感。
有人喜歡在自己的家鄉在父母身邊過相對安逸的生活,有人嚮往遠方希望通過奮鬥能夠去自己更喜歡的地方生活,都很好,只要是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就沒有對錯好壞之分。
只是,每一種選擇都有得有失。 在 鹿特丹 的某個晚上,朋友和我聊起關於歸屬感的問題,她說身邊有不少在國外生活的人,會覺得國內的人際關係複雜,大環境不如國外,但真的到了國外工作生活,又覺得那裡始終不是自己的地方…我不禁想到了這部今年看過的讓我最受觸動的電影《何以為家》。
同在一個地球上活著的人,因為種種原因過著千差萬別的人生。
每天有多少人忙於追名逐利勾心鬥角,每天就有多少人在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失去生命…我們在努力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其實也不斷在失去,只是有些東西,現在看得到,有些看不到。 電影中讓我最感動的一幕就是兄妹倆在貧民窟的樓頂上敲著破銅爛鐵哼歌的樣子,那一刻,他們的笑那麼純粹,看不到欲望。
也許,偶爾跳出自己生活的圈子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站在一個更大的維度去看一看,我們才能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遠方,從來不是目的地,它教會我珍惜。
何以為家?
我想,如果能做一個心懷世界的人,那麼,哪裡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家。此心安處是吾鄉,就是這個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