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湖光山色,邂逅文藝復興-帶著爸媽逛意瑞






















古 羅馬 遺址有好幾個出口,千萬不要走帕拉蒂尼山旁邊的那個口,要走出很遠才能出去。
出來還沒到入場時間不讓我們進,找了個陰涼地方休息休息。大熱天真的是好容易累,坐到不想起。
終於到點了,在外面買的票完全不需要排隊。貌似裡面也有買票的地方,不知道和外面是啥區別。
鬥獸場是 羅馬 最具標誌性的建築,在世界上都是聞名遐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鬥獸場、競技場,後面的鬥獸場大多以此為藍本建立。 羅馬 鬥獸場公元72年由8萬名俘虜修建,歷時8年修建完成。鬥獸場是古 羅馬 人獸表演的地方,參加的角鬥士要和一隻野獸搏鬥直到搏鬥,一聽就很殘暴,是曾被大片鮮血染紅的地方。鬥獸場差不多是和古 羅馬 帝國同時衰敗的,公元404年鬥獸場舉辦了最後一場比賽。鬥獸場其後的命運坎坷萬千,在4個世紀的時間里被作為採石場,14世紀的一場大地震摧毀了鬥獸場,西南面的外牆徹底崩塌。直到1744年教皇頒令將鬥獸場當作紀念基督徒殉道的場所,對鬥獸場的破壞才停止。雖然經歷了2000年跌宕起伏,只剩三分之一的牆面保存下來,卻沒有影響給予人的巨大震撼,缺失的牆面反而給了它一種殘缺的美。歌德這樣贊美它“當人們看到他,所有東西都變得渺小,這座建築如此宏大,以至人的心靈都容不下他的形象”。
鬥獸場每一層有80個拱門,每一層形成階梯式坡度,互不遮擋。觀眾們入場時先找到哪個底層拱門入場再沿著樓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區域最後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不和我看演唱會入場方式一樣嗎。整個鬥獸場最多可以容納5萬人,但是因為其合理的入場設計,而不會造成擁堵混亂,可確保15-30分鐘內將5萬觀眾全部疏散離場。現代的大型體育場也依然沿用這種入場設計,2000年前人類智慧的結晶啊。
觀眾席大約有60排座位,逐排分級分為五區,前面區是皇室成員和前面介紹的大祭司,元老們坐在同一層的唱詩席,中間是騎士等地位比較高的公民坐的,然後依次是武士 和平 民,不同職業的人有不同的席位,最上層的看臺是站席給地位最低下的成員準備,包括女人、奴隸和窮人,作為女人的我感謝老娘沒有把我生在了那個時代








現在修複了一小段沙場,便於游客遐想當時的場景。地下室也在修建中,可能過兩年再去就可以很直觀的看到2000多年前鬥獸的場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