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北非之摩洛哥篇(上)
↑阿裡之家柏柏爾人傳統表演 從中午到達 馬拉喀什 到現在約十個小時,我們雖是走馬觀花,但也游覽了這裡的主要景點,體驗了阿拉伯民族的習俗。不知以後是否還會有機會故地重游,以慢游的方式來品味這座古都呢。
1985年 馬拉喀什 阿拉伯人聚居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前往阿本哈度村3月22日 晴 11—22°C
今天的行程大約200多公里,不過要翻越橫貫 摩洛哥 的阿特拉斯山,基本是山道所以可能需要五、六個小時。
出發不久進入山區,導游介紹說公路盤旋在峽谷與峭壁之間,沿途風光秀麗不可錯過,也許是國內的名山大川見得多了,感覺其實景色一般。唯一吸引人的就是山頂的積雪,因為阿特拉斯山是 北非 最高的山,超過4000米的山峰就有幾十座,山頂終年積雪。在如此炎熱乾燥的氣候下,雪山會帶來一絲清涼的感覺。
由於雨季剛過,道路水毀嚴重,沿途多處在修路,幸虧路上的車不多還不至擁堵,但確實耗時費力。這條路雖不算是高速公路,但沿途也在修建服務區,所以途中休息還是比較方便的。
經過近五個小時的跋涉終於到達今天的第一站本哈杜築壘村。在服務區用午餐,典型的 摩洛哥 餐,塔基鍋亂燉、麵條,賣相不錯味道一般。水果還是很充足的,不錯。
位於 摩洛哥 南部 瓦爾扎扎特 地區的本•哈杜築壘村是由 摩洛哥 原住民柏柏爾人於公元十一世紀建立的,曾是駱駝商隊在沙漠中的一個驛站,規模不算大,卻曾經有過非常繁榮興盛的時期。村子面臨瓦迪河,密密麻麻的屋子聚集在山坡上,山腳下築有防禦性的城牆,將村子環繞起來,以抵抗外敵侵略。是該地區建在河谷邊上眾多城堡式村莊中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的一座,整個城堡全部用紅土和木材作為材料,以“乾打壘”方式,層層疊疊依山而建,頗有氣勢,被稱為最具 撒哈拉沙漠 地區民族建築特色的代表作。
村子里還有人居住,主要是為游客服務的,有商鋪、酒吧還有民宿。總的來講作為一個景點沒有太大的觀賞價值。曾作為 《星戰前傳》和《盜墓迷城》的外景地,也許影迷們更感興趣吧。
1987年,本•哈杜築壘村正式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評價如下:這個鄉村防禦工事是由一組高牆圍起來的土製建築,是一個傳統的前撒哈拉的居民區。阿伊特本哈杜是 摩洛哥 南部建築的一個驚人的例子。
1985年 馬拉喀什 阿拉伯人聚居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前往阿本哈度村3月22日 晴 11—22°C
今天的行程大約200多公里,不過要翻越橫貫 摩洛哥 的阿特拉斯山,基本是山道所以可能需要五、六個小時。
出發不久進入山區,導游介紹說公路盤旋在峽谷與峭壁之間,沿途風光秀麗不可錯過,也許是國內的名山大川見得多了,感覺其實景色一般。唯一吸引人的就是山頂的積雪,因為阿特拉斯山是 北非 最高的山,超過4000米的山峰就有幾十座,山頂終年積雪。在如此炎熱乾燥的氣候下,雪山會帶來一絲清涼的感覺。
由於雨季剛過,道路水毀嚴重,沿途多處在修路,幸虧路上的車不多還不至擁堵,但確實耗時費力。這條路雖不算是高速公路,但沿途也在修建服務區,所以途中休息還是比較方便的。
經過近五個小時的跋涉終於到達今天的第一站本哈杜築壘村。在服務區用午餐,典型的 摩洛哥 餐,塔基鍋亂燉、麵條,賣相不錯味道一般。水果還是很充足的,不錯。
位於 摩洛哥 南部 瓦爾扎扎特 地區的本•哈杜築壘村是由 摩洛哥 原住民柏柏爾人於公元十一世紀建立的,曾是駱駝商隊在沙漠中的一個驛站,規模不算大,卻曾經有過非常繁榮興盛的時期。村子面臨瓦迪河,密密麻麻的屋子聚集在山坡上,山腳下築有防禦性的城牆,將村子環繞起來,以抵抗外敵侵略。是該地區建在河谷邊上眾多城堡式村莊中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的一座,整個城堡全部用紅土和木材作為材料,以“乾打壘”方式,層層疊疊依山而建,頗有氣勢,被稱為最具 撒哈拉沙漠 地區民族建築特色的代表作。
村子里還有人居住,主要是為游客服務的,有商鋪、酒吧還有民宿。總的來講作為一個景點沒有太大的觀賞價值。曾作為 《星戰前傳》和《盜墓迷城》的外景地,也許影迷們更感興趣吧。
1987年,本•哈杜築壘村正式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評價如下:這個鄉村防禦工事是由一組高牆圍起來的土製建築,是一個傳統的前撒哈拉的居民區。阿伊特本哈杜是 摩洛哥 南部建築的一個驚人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