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摩洛哥突尼斯之旅










起了個大早,騎三輪越野摩托去看日出。





接著去看了一個柏柏爾人的家。柏柏爾人是 非洲 北部的民族,主要分佈在 摩洛哥 、 阿爾及利亞 、 利比亞 、 突尼斯 和 馬裡 等。屬歐羅巴人種 地中海 類型。使用柏柏爾語,屬閃-含語系柏柏爾語族。多數人信伊斯蘭教。
他們主要住在冬暖夏涼的窯洞里,和 陝北 窯洞一個意思。只不過 陝北 的窯洞是在山腳挖,柏柏爾人的窯洞是在地上挖一個大坑,前後都有門可以通行。
一般柏柏爾人的婦女通過駱駝毛編織賺錢。





埃爾·傑姆鬥獸場歷史悠久,建於公元3世紀初。它是古 羅馬 帝國在 非洲 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輝煌建築。不少 法國 著名作家如莫泊桑、福樓拜等都曾專程來此觀光,並將它描述為 “世界美妙絕倫的鬥獸場”,“ 羅馬 帝國在 非洲 存在的標誌和象徵”。
自公元前146年至公元439年, 羅馬 統治 突尼斯 近600年,同時將 歐洲 文明帶到了 突尼斯 。 羅馬 人修建的神廟、競技場、露天劇場,遍佈各地,至今遺跡猶在。其中有位列世界三大鬥獸場之一的埃爾·傑姆鬥獸場;有高36米,建有500個門,可容納4萬人的 羅馬 大戲院…… 羅馬 時代建築、雕刻、鑲嵌藝術之高超、精美,令今人贊嘆不已。
這是鬥獸場的地下部分,關著角鬥士和猛獸的地方,當然當年是有蓋的,所以不見天日。 羅馬 的鬥獸場這個部分是不讓下去的,導游說由於這裡開發不久還讓下來看,以後讓不讓就不好說了。










去看了麥地那老城。麥地那就是老城的意思。老城區位於城市的西南面,主要是穆斯林居住區。老城還保留著古老的阿拉伯色彩,塗飾成白色的矮屋、分隔瀉湖與西部城堡的高地、曲折蜿蜒的小巷,這些是麥地那(Medina)的主要標誌。舊城牆雖已不存在,但還有近10座城門保存完好,其中有 新城 與舊城相接的 海門 、舊城與郊區相連的蘇卡門等。
廣場,周圍都是政府機構,不可以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