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不一樣的蜜月--我們在加勒比海饒了個圈-墨西哥深度探索,古巴淺嘗輒止,巴哈馬流連忘返
↑馬德羅大道 Day3 人類學博物館,憲法廣場去之前好好奇, 墨西哥 人口氣真大,竟然能開一座“人類學”博物館,那得多博物!結果回國後才發現,人家的全名是MUSE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ÍA,更好的翻譯應該是“國立人種志博物館”,以介紹美洲的人類從哪來,如何發展的過程,覺得這個叫法比較恰當。無論怎樣,這裡是 墨西哥 必去之地,收藏了全 墨西哥 最最最有價值的藏品,值得花大半天時間。其實半天時間覺得是走馬觀花,但是裡面太大,實在沒有太多力氣仔細研究。 ↑墨西哥城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整個博物館設計非常棒!一進門就有一個大大的“瀑布”,原諒我的詞窮,實在不知道如何形容這個建築物,集水器?反正就是很huge,比較宏偉,給你震撼。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是整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在這裡看著感覺挺小的,其實非常非常非常大!掛在遠遠的牆上,很多游客都站在下麵到此一游拍照。這是瑪雅文明最為輝煌一面--曆法。瑪雅人的曆法和天文知識究竟精確到何等程度?瑪雅曆法測算的地球年為365.2420天,現代測算為365.2422天,誤差僅0.0002天,就是說5000年誤差僅一天。測算的金星年為584天,與現代測算50年內誤差僅為7秒。幾千年前的瑪雅人如何能有如此精確的計算?尚有一種特殊的宗教紀年法,一年分為13個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稱為“卓金歷”。“卓金歷”從何而來?實在令人不解!這個圓盤就顯示了日、月、年的關係,最中間就是太陽神。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我從哪來,我到哪去”
整座博物館按照人類起源、遷徙、到達美洲、在美洲發展幾個方面展出。
進館後很快就能看到這個說明圖,一目瞭然地講述基於現代基因學、考古學、人類學,美洲文明其實是和其他文明一脈相承起源於 非洲 的。遠古人類其實是借助冰河時期白令海峽凍結行程的凍土高地從 亞洲 跨入美洲,再一路向南發展,逐漸遍佈美洲大陸的,既沒有外星人,也沒有從天而降,全靠一步一步走。
如果有興趣建議檢測一下你的基因,看看你是這幅圖上哪條基因路徑的後代。例如我和一燈大師就是完全不同基因路徑,我和瑪雅人反而從祖源上講更親近呢。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起源部分因為缺少考古資料,很多說明就只能靠這種沙盤模型表現。講真,這個博物館里的模型都很走心,神情姿態、衣著樣貌都惟妙惟肖。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各種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類。
看到裡面的龍舌蘭木有,現在說到龍舌蘭第一反應是烈酒。然而它其實是美洲先民重要的卡路里來源,把龍舌蘭的根莖里有大量的糖水,葉片肥厚可以拿來食用裡面的肉質,外部的纖維可以用來進行紡織,可以說渾身是寶。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人類--Lucy祖奶奶的骨骼複原copy(這就是為什麼那部超體的英文名字也叫Lucy)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雖然有點噁心,但是這就是咱們的祖先,而且100年前50年前還有 巴布亞新幾內亞 的土著部落還保留有吃人腦和人肉的習俗。從醫學角度來說,吃人肉和人腦並不是明智選擇!尤其是沒有烤熟的人腦和人肉!含有朊病毒,發作以後就是 庫魯 病,會變得手足癱軟,智能減退,六親不認,不飲不食,最後狂笑而死(嚴肅科普臉)。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隔著玻璃拍的瑪雅集市複原沙盤模型,真實現場的沙盤規模很大,再現了瑪雅文明繁榮富庶的一面。瑪雅是一種相對 平和 的文明,儘管也彼此存在互相征伐和領土擴張,但是各個部族之間的通商貿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今天的瑪雅人依然在用這種擺地攤方式進行互相貿易。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塊巨大的 石柱 是從特奧蒂瓦坎東邊一個叫蒂卡爾的城市挖掘出來的,能占據那麼大畫幅的自然也是身份顯赫,據考古學推測,這個 石柱 是為了在387年1月底紀念一個叫“暴風雨天空”的國王登基而雕琢的, 石柱 上雕刻了國王以及國王的皇阿瑪。不過作為人類文明遷徙路徑尾端的文明,他們的雕塑並沒有向 希腊 雕塑那樣表現出對形態比例的深刻認知,也很少能雕刻出具有動感張力的人物形象。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瑪雅人的神話系統非常有意思,既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萬神廟體系,一個特定形象的神攬著一攤活,然後各司其職,如西游記山海經里雷公、電母、土地爺那樣,也不是主流宗教那種全能神,他們每一種特定的宗教訴求依然有一個與之對應的神祗。
瑪雅人由於常年生活在雨林中與自然萬物為伴,對自然充滿了敬畏。因此,瑪雅人認為任何事物都能具有神性,從權貴家族,自然奇觀到神靈本身皆能蘊含神性。於是,基於同一個基本訴求或原則(如求雨,求豐產,求貿易繁榮,求戰爭勝利),同一種“能力”的神在不同的場合,時間都會有不同的外觀以及名字。在某些時候不同神的能力還能互相交叉,以至於根據目前為止的資料,已經找到了250多個瑪雅神的名字。這種萬物皆能稱神,神靈不斷幻化的宇宙觀至今仍在深刻地影響著瑪雅人的宗教生活。
為了公眾能易於理解,博物館依然還是按照8種神明所負責的“業務範圍”進行了歸納,只介紹每種神的典型外觀和作用。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是複原的特奧蒂瓦坎金字塔的外立面,就如同之前的導游所說的,外面有通體的紅色砂石和五彩繽紛的裝飾,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金字塔是千百年的風吹雨打後裸露的遺跡。這種建築風格對當時特奧蒂瓦坎附近的瑪雅部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後來大量借鑒了特奧蒂瓦坎中的建築形式,並直接繼承了羽蛇神的信仰。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看來瑪雅人以前也玩雜技。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感覺瑪雅人特別喜歡捏小人,整個博物館里有各種各樣形(bi)態(li)各(shi)異(tiao)的“小人”。據一燈大師推斷這些應該屬於民間藝術品,用來給小孩玩耍或者當陪葬物品……喂,這個功能差別好像有點大啊。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種頭上頂著巨大面具的一般都是部族統治者,只有統治者才有權利佩戴如此誇張的裝飾。這些看起來身長只到腰部或胸口的雕塑幾乎是1:1的了(至今純種的瑪雅後裔還是這麼矮)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樣的統治者塑像有很多,有手拿兩個苞米的,也有手拿四個苞米的,或許苞米數量是用來衡量戰鬥力的?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位同學。。。你怎麼偷偷把苞米換成茄子了?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羽毛和王八蓋通常是統治者用來炫富的工具,就如同今天的香奈兒和LV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普通人就只能使用這些朴素的瓦罐和籃子了,不過據說瑪雅城邦里普通人的生活十分富足,有充足的玉米和水果可以吃,還有時不時的肉類可以享用,可以說很幸福了。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像不像在拉粑粑。。。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個頭也很出名,叫奧爾梅克頭像,一燈大師還特意把這個小朋友作為參照物拍下來,讓大家感受下到底有多大。在中美洲發現了很多類似的巨型石雕頭像,因此考古學家推測一定存在過一個比瑪雅更加早期的奧爾梅克文明,併為整個中美洲文明奠定了基礎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是不是覺得這個檔次比前面看到的都要高很多,猜猜是用來幹嘛的?和木乃伊面具其實是派一個用處的。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群阿姨跟我們一起,在博物館一開門就進來了,本以為他們也是參觀,結果是在二樓上課,溫暖和煦的陽光透過幾何造型的窗格灑進室內,感覺氛圍非常好。 ↑墨西哥城 如果慢慢逛的話,整個博物館夠逛一個上午,我和一燈大師實在是餓得饞東西吃,於是在正午時分就決定離開,在附件覓食。沿路發現 墨西哥城 不少地方都有mobike!我和一燈大師還好奇,我倆的APP能不能掃開 墨西哥 的摩拜,結果真的可以!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有木有! ↑墨西哥城 他們還有租賃的電動平板車 ↑墨西哥城 墨西哥 一般餐廳都得下午兩點才開始營業,這家餐廳還不錯,提供的實物偏美式。距離人類學博物館大約3個街區,走路十多分鐘。 ↑墨西哥城柱基廣場 午飯後打車回到老城區憲法廣場。 墨西哥 主教堂位於廣場北側,圖片上就是。東側是國家宮。既然叫憲法廣場,多少就含有一些政治意味在裡面,而 墨西哥 人也的確經常選擇在憲法廣場聚眾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們在那天就碰巧趕上很多人在國家宮門口集會,舉著鐮刀鎚子旗,放著抨擊 墨西哥 時弊的標語,大家就這麼坐在那裡,既沒有吵鬧,更沒有打砸搶。
整座博物館按照人類起源、遷徙、到達美洲、在美洲發展幾個方面展出。
進館後很快就能看到這個說明圖,一目瞭然地講述基於現代基因學、考古學、人類學,美洲文明其實是和其他文明一脈相承起源於 非洲 的。遠古人類其實是借助冰河時期白令海峽凍結行程的凍土高地從 亞洲 跨入美洲,再一路向南發展,逐漸遍佈美洲大陸的,既沒有外星人,也沒有從天而降,全靠一步一步走。
如果有興趣建議檢測一下你的基因,看看你是這幅圖上哪條基因路徑的後代。例如我和一燈大師就是完全不同基因路徑,我和瑪雅人反而從祖源上講更親近呢。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起源部分因為缺少考古資料,很多說明就只能靠這種沙盤模型表現。講真,這個博物館里的模型都很走心,神情姿態、衣著樣貌都惟妙惟肖。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各種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類。
看到裡面的龍舌蘭木有,現在說到龍舌蘭第一反應是烈酒。然而它其實是美洲先民重要的卡路里來源,把龍舌蘭的根莖里有大量的糖水,葉片肥厚可以拿來食用裡面的肉質,外部的纖維可以用來進行紡織,可以說渾身是寶。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人類--Lucy祖奶奶的骨骼複原copy(這就是為什麼那部超體的英文名字也叫Lucy)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雖然有點噁心,但是這就是咱們的祖先,而且100年前50年前還有 巴布亞新幾內亞 的土著部落還保留有吃人腦和人肉的習俗。從醫學角度來說,吃人肉和人腦並不是明智選擇!尤其是沒有烤熟的人腦和人肉!含有朊病毒,發作以後就是 庫魯 病,會變得手足癱軟,智能減退,六親不認,不飲不食,最後狂笑而死(嚴肅科普臉)。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隔著玻璃拍的瑪雅集市複原沙盤模型,真實現場的沙盤規模很大,再現了瑪雅文明繁榮富庶的一面。瑪雅是一種相對 平和 的文明,儘管也彼此存在互相征伐和領土擴張,但是各個部族之間的通商貿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今天的瑪雅人依然在用這種擺地攤方式進行互相貿易。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塊巨大的 石柱 是從特奧蒂瓦坎東邊一個叫蒂卡爾的城市挖掘出來的,能占據那麼大畫幅的自然也是身份顯赫,據考古學推測,這個 石柱 是為了在387年1月底紀念一個叫“暴風雨天空”的國王登基而雕琢的, 石柱 上雕刻了國王以及國王的皇阿瑪。不過作為人類文明遷徙路徑尾端的文明,他們的雕塑並沒有向 希腊 雕塑那樣表現出對形態比例的深刻認知,也很少能雕刻出具有動感張力的人物形象。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瑪雅人的神話系統非常有意思,既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萬神廟體系,一個特定形象的神攬著一攤活,然後各司其職,如西游記山海經里雷公、電母、土地爺那樣,也不是主流宗教那種全能神,他們每一種特定的宗教訴求依然有一個與之對應的神祗。
瑪雅人由於常年生活在雨林中與自然萬物為伴,對自然充滿了敬畏。因此,瑪雅人認為任何事物都能具有神性,從權貴家族,自然奇觀到神靈本身皆能蘊含神性。於是,基於同一個基本訴求或原則(如求雨,求豐產,求貿易繁榮,求戰爭勝利),同一種“能力”的神在不同的場合,時間都會有不同的外觀以及名字。在某些時候不同神的能力還能互相交叉,以至於根據目前為止的資料,已經找到了250多個瑪雅神的名字。這種萬物皆能稱神,神靈不斷幻化的宇宙觀至今仍在深刻地影響著瑪雅人的宗教生活。
為了公眾能易於理解,博物館依然還是按照8種神明所負責的“業務範圍”進行了歸納,只介紹每種神的典型外觀和作用。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是複原的特奧蒂瓦坎金字塔的外立面,就如同之前的導游所說的,外面有通體的紅色砂石和五彩繽紛的裝飾,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金字塔是千百年的風吹雨打後裸露的遺跡。這種建築風格對當時特奧蒂瓦坎附近的瑪雅部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後來大量借鑒了特奧蒂瓦坎中的建築形式,並直接繼承了羽蛇神的信仰。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看來瑪雅人以前也玩雜技。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感覺瑪雅人特別喜歡捏小人,整個博物館里有各種各樣形(bi)態(li)各(shi)異(tiao)的“小人”。據一燈大師推斷這些應該屬於民間藝術品,用來給小孩玩耍或者當陪葬物品……喂,這個功能差別好像有點大啊。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種頭上頂著巨大面具的一般都是部族統治者,只有統治者才有權利佩戴如此誇張的裝飾。這些看起來身長只到腰部或胸口的雕塑幾乎是1:1的了(至今純種的瑪雅後裔還是這麼矮)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樣的統治者塑像有很多,有手拿兩個苞米的,也有手拿四個苞米的,或許苞米數量是用來衡量戰鬥力的?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位同學。。。你怎麼偷偷把苞米換成茄子了?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羽毛和王八蓋通常是統治者用來炫富的工具,就如同今天的香奈兒和LV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普通人就只能使用這些朴素的瓦罐和籃子了,不過據說瑪雅城邦里普通人的生活十分富足,有充足的玉米和水果可以吃,還有時不時的肉類可以享用,可以說很幸福了。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像不像在拉粑粑。。。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個頭也很出名,叫奧爾梅克頭像,一燈大師還特意把這個小朋友作為參照物拍下來,讓大家感受下到底有多大。在中美洲發現了很多類似的巨型石雕頭像,因此考古學家推測一定存在過一個比瑪雅更加早期的奧爾梅克文明,併為整個中美洲文明奠定了基礎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是不是覺得這個檔次比前面看到的都要高很多,猜猜是用來幹嘛的?和木乃伊面具其實是派一個用處的。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這群阿姨跟我們一起,在博物館一開門就進來了,本以為他們也是參觀,結果是在二樓上課,溫暖和煦的陽光透過幾何造型的窗格灑進室內,感覺氛圍非常好。 ↑墨西哥城 如果慢慢逛的話,整個博物館夠逛一個上午,我和一燈大師實在是餓得饞東西吃,於是在正午時分就決定離開,在附件覓食。沿路發現 墨西哥城 不少地方都有mobike!我和一燈大師還好奇,我倆的APP能不能掃開 墨西哥 的摩拜,結果真的可以!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有木有! ↑墨西哥城 他們還有租賃的電動平板車 ↑墨西哥城 墨西哥 一般餐廳都得下午兩點才開始營業,這家餐廳還不錯,提供的實物偏美式。距離人類學博物館大約3個街區,走路十多分鐘。 ↑墨西哥城柱基廣場 午飯後打車回到老城區憲法廣場。 墨西哥 主教堂位於廣場北側,圖片上就是。東側是國家宮。既然叫憲法廣場,多少就含有一些政治意味在裡面,而 墨西哥 人也的確經常選擇在憲法廣場聚眾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們在那天就碰巧趕上很多人在國家宮門口集會,舉著鐮刀鎚子旗,放著抨擊 墨西哥 時弊的標語,大家就這麼坐在那裡,既沒有吵鬧,更沒有打砸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