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荷蘭孤獨而偉大的小眾景點(摯愛梵高,原來你在這裡)
↑庫勒-慕勒博物館 ↑庫勒-慕勒博物館 進入梵高館 ↑庫勒-慕勒博物館 老人面前的,是四株掉落的嚮日葵,畫面上層層疊疊的油彩,厚厚地堆砌著,黃、淺黃、檸檬黃、橘黃、土黃,空氣中流動著金色的陽光,嚮日葵的花瓣看上去在風中舞蹈著,它們生機勃勃,盡情釋放著生命力量。
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嚮日葵》,有10幅在他死後散落各地。梵高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多次談到《嚮日葵》,他畫的嚮日葵有12株和14株的,以12來表示基督12門徒,14株的,是指南方畫室(友人之家)的成員定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奧一共14人。 ↑庫勒-慕勒博物館 《吃土豆的人》 荷蘭 梵高 油畫 科倫 ·米勒博物館藏 1885
這可能是我最早接觸的梵高作品了,在小學的美術課本上。朴實憨厚的農民一家人,圍坐在狹小的餐桌邊,桌上懸掛的一盞燈,昏黃的燈光灑在農民憔悴的面容上,低矮的房頂,使屋內的空間更加顯得擁擠。灰暗的色調,給人以沉悶、壓抑的感覺。
梵高自己稱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的誕生”。他說:“我不想使畫中的人物真實。真正的畫家畫物體,不是根據物體的實況……而是根據自己的感受來畫的。我崇拜米開朗基羅的人物形象,儘管它們的腿太長,臀部太大。”有人指責他這幅畫中的形象不准確,而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的人物是準確的,我將感到絕望,……我就是要製造這些不准確、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變現實,是的,他們能不真實,你可以這樣說--但是比實實在在的真實更真實。”“我要努力學會的,不是畫一個比例正確的頭像,而是畫出生動的表情。簡單地說,不是描摹沒有生命的東西,而是畫鮮活的生活。” ↑庫勒-慕勒博物館 《吃土豆的人》是梵高在接觸印象派前最好的作品,為了完成這幅作品,他曾練習著畫了許多農夫、農婦的肖像,對室內的物件 比如 杯子與水壺的靜物畫多次描摹,花費時間在研究手的表現上。 他在給其弟弟提奧的信中寫: “我想強調,這些在燈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們這雙伸向盤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這幅作品描述的是體力勞動者,以及他們怎樣老老實實地掙得自己的食物。” “他把整個畫面塗成一種沾著灰土的、未剝皮的新鮮土豆的顏色。畫上面 有骯髒的亞麻桌布和熏黑的牆,那盞吊燈掛在粗陋的檁梁上,斯蒂恩給父親端來煮土豆,母親在倒清咖啡,哥哥把杯子端到嘴邊,而在他們所有人的臉 上都流露出一副安於天命、逆來順受的神情。”
——摘自《梵高生命軌跡與心路歷程》吃土豆的人(傳記) 梵高全部傑出的、富有獨創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後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調常是低沉的,可是後來,他大量的作品即一變低沉而為響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 ↑庫勒-慕勒博物館 看到梵高的《盛開的桃花》真跡了,太激動,曾經用這幅畫做壁紙好幾年。盛開的桃花是用來祭奠他去世的表哥,面對死亡,畫面卻一改往昔的壓抑寂寞,顯得清淡明麗又溫暖,新枝花蕾向上生長著。
在給提奧的信中,梵高寫道:“我把畫架擺在果樹園裡,在室外光下畫了一幅油畫——淡紫色的耕地,一道蘆葦籬笆,兩株玫瑰紅色的桃樹,襯著一片明快的藍色與白色的天空。這大概是我所畫的最好的一幅風景畫。”
我剛把畫帶回來,就接到姐姐寄來的追悼 安東 ·毛威的通知。一種什麼東西(我不知道是什麼)把我抓住了,堵住了我的喉嚨,我在我畫上寫上:紀念毛威,文森特與提奧。
如果你同意,我們就以這個名義把它贈給毛威夫人。我不知道他們將會對這幅畫說些什麼,但這無關緊要。我以為一切紀念毛威的東西,一定要既親切又愉快,而不可以帶著絲毫悲哀的調子。不要以為死者是死了;只要有人活著,死者就會活,死者就會活。 ↑庫勒-慕勒博物館 這一排是梵高在 阿爾勒 遇見的人們 ↑庫勒-慕勒博物館
《郵差約瑟夫·魯林肖像》,1889年4月, 荷蘭 ,文森特·梵高,布面油畫,65x54cm, ↑庫勒-慕勒博物館 梵高在 阿爾勒 居住的時候,郵差魯林是梵高的鄰居,魯林有著幸福又平凡的家庭,辛勤勞動,撫育四個孩子,一次梵高和魯林晚飯後在鄉間的田野散步,梵高很高興的說:“多美的田野啊,象大海,我喜歡大海的寬廣。”魯林說:“不,我覺得還是田野美麗,因為海上固然寬廣,但是航行也很孤獨,田野更美,因為田野上可以種莊稼,還可以蓋房子,有了房子,有了家,人就不孤獨了。”
魯林在 阿爾勒 給梵高送信,梵高太喜歡他了,看到他就快樂,郵差的背景畫滿了小花。梵高割耳之後,魯林收留了他照顧他。魯林一家給了梵高孤獨人生中家庭的溫暖。
梵高寫過一段關於魯林的描述:
“我想畫一個藝術 家朋 友的肖像, 這是一個懷有偉大夢想的人, 他好像夜鶯歌唱那樣從事勞作, 因為這是他的天性。他是一個美男子。我要在畫中畫出我的贊賞, 我對他的愛。所以我要盡可能忠實地畫出他的本來面目。我在完成這幅肖像的過程中, 要變成一個為所欲為地使用顏色的畫家。我把漂亮的頭髮加以誇張, 甚至把他畫成桔黃的、鉻黃的與淺檸檬黃的顏色。在頭的後面, 我不畫房間的牆, 而是畫了無垠的空間, 一塊我所能設想的濃艷、強烈的藍色平塗背景; 把明亮的頭與深藍的背景加以簡單的結合, 我得到了一種神秘的效果, 人物的頭好像是藍天深處的一顆星。”
郵差魯林系列油畫共有六幅,四散在世界各個地方。 ↑庫勒-慕勒博物館 《搖搖籃的魯林夫人》 荷蘭 1888年12月 布面油畫 92.7x73.7cm
畫面上的魯林太太側著身子,避免和看畫者有直接的目光接觸。她坐在一張扶手椅里,左手搭在右手上,神態有些憂郁,看上去正在想心事,她既不看畫者也沒低頭看畫外的嬰兒,畫面上唯一涉及嬰兒的東西是她手中那根拉搖籃的繩子,而這一小段繩索似乎還能讓人聯想到祈禱用的一串念珠。 ↑庫勒-慕勒博物館 ↑庫勒-慕勒博物館 《朱阿夫兵米里耶的肖像》 1888年9月 阿爾 布面油畫 60x49cm
梵高有位朋友是朱阿夫兵營中的軍官——米利耶中尉,他想用米利耶作模特。米利耶是參加過 東南亞 北部泫戰役的老兵,在梵高給他畫的半身像上,他身著軍裝、頭戴軍帽,胸前掛著獎章。 ↑庫勒-慕勒博物館 ↑庫勒-慕勒博物館 《 阿爾勒 吊橋和洗衣婦》梵高 1888
在南法走很遠的路去看過的地方,吊橋在戰爭中幾經毀壞又重建,沿途有茂盛的夾竹桃。
梵高寫給弟弟提奧:“今天我帶回來一幅有吊橋的油畫,有一輛二輪小馬車從橋上走過,背景是藍天——河也是藍色的,河岸是桔黃色的,岸上長著綠草,有一群穿著襯衣與戴著五彩繽紛便帽的洗衣婦女。我還有另一幅畫著一條鄉下小橋與更多洗衣婦的風景畫;也畫了一幅火車站附近種著 法國 梧桐的林蔭道。
提奧,我感到好像是在 日本 一樣。我說得一點也不過火,我還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美麗的景色。……無論如何要來一趟,最好能住一陣子。驚訝吧,居然有這種顏色。” ↑庫勒-慕勒博物館 《門檻上總是悲傷的老人(Old Man in Sorrow On the Threshold of Eternity)》1890 ↑庫勒-慕勒博物館 “梵高一定是理解了那樣的風,那樣的土地和那樣深的掙扎,才畫得出那樣的橄欖樹吧。它們的樹幹、樹根和大地緊緊連接一體,地勢的起伏,土地的呻吟像水流一樣蔓延到樹的軀幹、枝節,扭曲向上延伸,迴旋,收縮,終於以釋放的姿態和以同樣節奏律動的樹冠結合,與遠 方山 的吶喊結合,與雲與天與光的旋轉結合,而這一切卻都是沉默的、靜止的,在舞蹈的同時保持絕對靜止”。艾小柯 ↑庫勒-慕勒博物館 《有絲柏的道路》 荷蘭 梵高 1890 ↑庫勒-慕勒博物館 “我很想畫一些絲柏的油畫,像畫嚮日葵那樣地畫;在我發現絲柏以前,它始終沒有別人註意過,這使我感到奇怪。”
↑庫勒-慕勒博物館 “這是一次最新的嘗試。一顆星星發出了被誇張的光,在群青色的天空中,呈現出玫瑰色與綠色的柔和的光輝,一些雲朵匆匆掠過天際,天空下麵有一條邊上插著一些黃色長棍的道路,黃棍子後面是畫面上顯得較低的 阿爾卑斯山 ;一家古老的客棧,它的窗戶透出黃光;一株很高的、筆直的黑色絲柏;路上有一輛由一頭帶著輓具的白馬拉著的黃色二輪馬車和兩個走夜路的人。如果你願意,你可以說這是非常浪漫的,但是我認為, 普羅旺斯 本來就是很浪漫的。” ↑庫勒-慕勒博物館 “我畫了一幅畫得很黃、很亮的麥田,也許是我所畫過的最亮的一幅油畫了。我腦里老是想著絲柏,它具有類似 埃及 的方尖形石碑的線條與比例的美,它的綠顏色具有一種崇高的性質。這是充滿陽光的風景中的一塊黑斑,但是這是一種極其有意思的黑斑,是我能設想的最難正確落筆的東西。另一方面你一定會發現,襯在藍色背景前面的絲柏,要顯得稍微藍一些。在這兒描繪大自然,正好像在別的地方一樣,你一定要住上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畫得好。” 梵高
《 普羅旺斯 的乾草垛》 1888年6月 布面油畫 73x92.5cm ↑庫勒-慕勒博物館
《夜間的咖啡館》梵高 1888
室內明亮的燈光灑在屋外鵝卵石鋪成的廣場上,在深藍色的夜空中,群星閃爍,宛如朵朵燦爛的燈花。
“一家咖啡館的外景,有被藍色夜空中的一盞大煤氣照亮的一個陽臺,與一角閃耀著星星的藍天。我時常想,夜間要比白天更加有生氣,顏色更加豐富。” ↑庫勒-慕勒博物館 梵高在給妹妹威廉敏娜的寫中熱情地介紹The Cafe Terrace:
“我中斷了描繪夜間咖啡館外部的工作。在這家咖啡館有喝咖啡的人,一個巨大的黃色燈將光線分散在咖啡館,房子和人行道,另外也照到了街上的人行道上,那裡有著粉紫色的色調。朝著街上的有綠色的樹的尖頂屋上看可以看到藍色的天空星星亮晶晶的掛在深藍的或是紫色天上。你可以不用黑色來描繪夜晚而用美麗的藍色、紫色和綠色,在那種環境里,有著發光的蒼白的硫磺色和呈綠色的香木黃。晚上在外面畫畫使我感到非常有趣。人們經常白天畫完草圖晚上畫水彩和油畫,可我對馬上畫下來感到滿意。”(1888年9月9日和16日) ↑庫勒-慕勒博物館 一位 英國 評論家說:“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 ↑庫勒-慕勒博物館 臨近中午,博物館人越來越多。人們站在畫前久久凝視。 ↑庫勒-慕勒博物館 梵高的不同創作時期介紹。 ↑庫勒-慕勒博物館 學校組織來看畫的學生們 ↑庫勒-慕勒博物館
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嚮日葵》,有10幅在他死後散落各地。梵高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多次談到《嚮日葵》,他畫的嚮日葵有12株和14株的,以12來表示基督12門徒,14株的,是指南方畫室(友人之家)的成員定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奧一共14人。 ↑庫勒-慕勒博物館 《吃土豆的人》 荷蘭 梵高 油畫 科倫 ·米勒博物館藏 1885
這可能是我最早接觸的梵高作品了,在小學的美術課本上。朴實憨厚的農民一家人,圍坐在狹小的餐桌邊,桌上懸掛的一盞燈,昏黃的燈光灑在農民憔悴的面容上,低矮的房頂,使屋內的空間更加顯得擁擠。灰暗的色調,給人以沉悶、壓抑的感覺。
梵高自己稱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的誕生”。他說:“我不想使畫中的人物真實。真正的畫家畫物體,不是根據物體的實況……而是根據自己的感受來畫的。我崇拜米開朗基羅的人物形象,儘管它們的腿太長,臀部太大。”有人指責他這幅畫中的形象不准確,而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的人物是準確的,我將感到絕望,……我就是要製造這些不准確、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變現實,是的,他們能不真實,你可以這樣說--但是比實實在在的真實更真實。”“我要努力學會的,不是畫一個比例正確的頭像,而是畫出生動的表情。簡單地說,不是描摹沒有生命的東西,而是畫鮮活的生活。” ↑庫勒-慕勒博物館 《吃土豆的人》是梵高在接觸印象派前最好的作品,為了完成這幅作品,他曾練習著畫了許多農夫、農婦的肖像,對室內的物件 比如 杯子與水壺的靜物畫多次描摹,花費時間在研究手的表現上。 他在給其弟弟提奧的信中寫: “我想強調,這些在燈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們這雙伸向盤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這幅作品描述的是體力勞動者,以及他們怎樣老老實實地掙得自己的食物。” “他把整個畫面塗成一種沾著灰土的、未剝皮的新鮮土豆的顏色。畫上面 有骯髒的亞麻桌布和熏黑的牆,那盞吊燈掛在粗陋的檁梁上,斯蒂恩給父親端來煮土豆,母親在倒清咖啡,哥哥把杯子端到嘴邊,而在他們所有人的臉 上都流露出一副安於天命、逆來順受的神情。”
——摘自《梵高生命軌跡與心路歷程》吃土豆的人(傳記) 梵高全部傑出的、富有獨創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後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調常是低沉的,可是後來,他大量的作品即一變低沉而為響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 ↑庫勒-慕勒博物館 看到梵高的《盛開的桃花》真跡了,太激動,曾經用這幅畫做壁紙好幾年。盛開的桃花是用來祭奠他去世的表哥,面對死亡,畫面卻一改往昔的壓抑寂寞,顯得清淡明麗又溫暖,新枝花蕾向上生長著。
在給提奧的信中,梵高寫道:“我把畫架擺在果樹園裡,在室外光下畫了一幅油畫——淡紫色的耕地,一道蘆葦籬笆,兩株玫瑰紅色的桃樹,襯著一片明快的藍色與白色的天空。這大概是我所畫的最好的一幅風景畫。”
我剛把畫帶回來,就接到姐姐寄來的追悼 安東 ·毛威的通知。一種什麼東西(我不知道是什麼)把我抓住了,堵住了我的喉嚨,我在我畫上寫上:紀念毛威,文森特與提奧。
如果你同意,我們就以這個名義把它贈給毛威夫人。我不知道他們將會對這幅畫說些什麼,但這無關緊要。我以為一切紀念毛威的東西,一定要既親切又愉快,而不可以帶著絲毫悲哀的調子。不要以為死者是死了;只要有人活著,死者就會活,死者就會活。 ↑庫勒-慕勒博物館 這一排是梵高在 阿爾勒 遇見的人們 ↑庫勒-慕勒博物館
《郵差約瑟夫·魯林肖像》,1889年4月, 荷蘭 ,文森特·梵高,布面油畫,65x54cm, ↑庫勒-慕勒博物館 梵高在 阿爾勒 居住的時候,郵差魯林是梵高的鄰居,魯林有著幸福又平凡的家庭,辛勤勞動,撫育四個孩子,一次梵高和魯林晚飯後在鄉間的田野散步,梵高很高興的說:“多美的田野啊,象大海,我喜歡大海的寬廣。”魯林說:“不,我覺得還是田野美麗,因為海上固然寬廣,但是航行也很孤獨,田野更美,因為田野上可以種莊稼,還可以蓋房子,有了房子,有了家,人就不孤獨了。”
魯林在 阿爾勒 給梵高送信,梵高太喜歡他了,看到他就快樂,郵差的背景畫滿了小花。梵高割耳之後,魯林收留了他照顧他。魯林一家給了梵高孤獨人生中家庭的溫暖。
梵高寫過一段關於魯林的描述:
“我想畫一個藝術 家朋 友的肖像, 這是一個懷有偉大夢想的人, 他好像夜鶯歌唱那樣從事勞作, 因為這是他的天性。他是一個美男子。我要在畫中畫出我的贊賞, 我對他的愛。所以我要盡可能忠實地畫出他的本來面目。我在完成這幅肖像的過程中, 要變成一個為所欲為地使用顏色的畫家。我把漂亮的頭髮加以誇張, 甚至把他畫成桔黃的、鉻黃的與淺檸檬黃的顏色。在頭的後面, 我不畫房間的牆, 而是畫了無垠的空間, 一塊我所能設想的濃艷、強烈的藍色平塗背景; 把明亮的頭與深藍的背景加以簡單的結合, 我得到了一種神秘的效果, 人物的頭好像是藍天深處的一顆星。”
郵差魯林系列油畫共有六幅,四散在世界各個地方。 ↑庫勒-慕勒博物館 《搖搖籃的魯林夫人》 荷蘭 1888年12月 布面油畫 92.7x73.7cm
畫面上的魯林太太側著身子,避免和看畫者有直接的目光接觸。她坐在一張扶手椅里,左手搭在右手上,神態有些憂郁,看上去正在想心事,她既不看畫者也沒低頭看畫外的嬰兒,畫面上唯一涉及嬰兒的東西是她手中那根拉搖籃的繩子,而這一小段繩索似乎還能讓人聯想到祈禱用的一串念珠。 ↑庫勒-慕勒博物館 ↑庫勒-慕勒博物館 《朱阿夫兵米里耶的肖像》 1888年9月 阿爾 布面油畫 60x49cm
梵高有位朋友是朱阿夫兵營中的軍官——米利耶中尉,他想用米利耶作模特。米利耶是參加過 東南亞 北部泫戰役的老兵,在梵高給他畫的半身像上,他身著軍裝、頭戴軍帽,胸前掛著獎章。 ↑庫勒-慕勒博物館 ↑庫勒-慕勒博物館 《 阿爾勒 吊橋和洗衣婦》梵高 1888
在南法走很遠的路去看過的地方,吊橋在戰爭中幾經毀壞又重建,沿途有茂盛的夾竹桃。
梵高寫給弟弟提奧:“今天我帶回來一幅有吊橋的油畫,有一輛二輪小馬車從橋上走過,背景是藍天——河也是藍色的,河岸是桔黃色的,岸上長著綠草,有一群穿著襯衣與戴著五彩繽紛便帽的洗衣婦女。我還有另一幅畫著一條鄉下小橋與更多洗衣婦的風景畫;也畫了一幅火車站附近種著 法國 梧桐的林蔭道。
提奧,我感到好像是在 日本 一樣。我說得一點也不過火,我還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美麗的景色。……無論如何要來一趟,最好能住一陣子。驚訝吧,居然有這種顏色。” ↑庫勒-慕勒博物館 《門檻上總是悲傷的老人(Old Man in Sorrow On the Threshold of Eternity)》1890 ↑庫勒-慕勒博物館 “梵高一定是理解了那樣的風,那樣的土地和那樣深的掙扎,才畫得出那樣的橄欖樹吧。它們的樹幹、樹根和大地緊緊連接一體,地勢的起伏,土地的呻吟像水流一樣蔓延到樹的軀幹、枝節,扭曲向上延伸,迴旋,收縮,終於以釋放的姿態和以同樣節奏律動的樹冠結合,與遠 方山 的吶喊結合,與雲與天與光的旋轉結合,而這一切卻都是沉默的、靜止的,在舞蹈的同時保持絕對靜止”。艾小柯 ↑庫勒-慕勒博物館 《有絲柏的道路》 荷蘭 梵高 1890 ↑庫勒-慕勒博物館 “我很想畫一些絲柏的油畫,像畫嚮日葵那樣地畫;在我發現絲柏以前,它始終沒有別人註意過,這使我感到奇怪。”
↑庫勒-慕勒博物館 “這是一次最新的嘗試。一顆星星發出了被誇張的光,在群青色的天空中,呈現出玫瑰色與綠色的柔和的光輝,一些雲朵匆匆掠過天際,天空下麵有一條邊上插著一些黃色長棍的道路,黃棍子後面是畫面上顯得較低的 阿爾卑斯山 ;一家古老的客棧,它的窗戶透出黃光;一株很高的、筆直的黑色絲柏;路上有一輛由一頭帶著輓具的白馬拉著的黃色二輪馬車和兩個走夜路的人。如果你願意,你可以說這是非常浪漫的,但是我認為, 普羅旺斯 本來就是很浪漫的。” ↑庫勒-慕勒博物館 “我畫了一幅畫得很黃、很亮的麥田,也許是我所畫過的最亮的一幅油畫了。我腦里老是想著絲柏,它具有類似 埃及 的方尖形石碑的線條與比例的美,它的綠顏色具有一種崇高的性質。這是充滿陽光的風景中的一塊黑斑,但是這是一種極其有意思的黑斑,是我能設想的最難正確落筆的東西。另一方面你一定會發現,襯在藍色背景前面的絲柏,要顯得稍微藍一些。在這兒描繪大自然,正好像在別的地方一樣,你一定要住上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畫得好。” 梵高
《 普羅旺斯 的乾草垛》 1888年6月 布面油畫 73x92.5cm ↑庫勒-慕勒博物館
《夜間的咖啡館》梵高 1888
室內明亮的燈光灑在屋外鵝卵石鋪成的廣場上,在深藍色的夜空中,群星閃爍,宛如朵朵燦爛的燈花。
“一家咖啡館的外景,有被藍色夜空中的一盞大煤氣照亮的一個陽臺,與一角閃耀著星星的藍天。我時常想,夜間要比白天更加有生氣,顏色更加豐富。” ↑庫勒-慕勒博物館 梵高在給妹妹威廉敏娜的寫中熱情地介紹The Cafe Terrace:
“我中斷了描繪夜間咖啡館外部的工作。在這家咖啡館有喝咖啡的人,一個巨大的黃色燈將光線分散在咖啡館,房子和人行道,另外也照到了街上的人行道上,那裡有著粉紫色的色調。朝著街上的有綠色的樹的尖頂屋上看可以看到藍色的天空星星亮晶晶的掛在深藍的或是紫色天上。你可以不用黑色來描繪夜晚而用美麗的藍色、紫色和綠色,在那種環境里,有著發光的蒼白的硫磺色和呈綠色的香木黃。晚上在外面畫畫使我感到非常有趣。人們經常白天畫完草圖晚上畫水彩和油畫,可我對馬上畫下來感到滿意。”(1888年9月9日和16日) ↑庫勒-慕勒博物館 一位 英國 評論家說:“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 ↑庫勒-慕勒博物館 臨近中午,博物館人越來越多。人們站在畫前久久凝視。 ↑庫勒-慕勒博物館 梵高的不同創作時期介紹。 ↑庫勒-慕勒博物館 學校組織來看畫的學生們 ↑庫勒-慕勒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