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ypt,Sep. 埃及遇見大海和沙漠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 我們在這邊邊的小店買了幾個冰箱貼,幾十埃磅並不貴,也能淘到好看的。
上車後聽說在這裡有人強行向游客賣紀念品,可能是拿手上看了看他們的東西,就還不回去了,對方只要錢,另一個領隊在幫忙協調...所以後面更不敢輕易和景點的人搭話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 哭泣的孟農神像哭泣的孟農神像
來到 盧克索 ,孟農神像似乎是必看的景點,縱使它沒有神廟的恢宏,縱使它已面目全非,但在滾滾荒漠的寂寥中,它以20米高的坐姿永遠地守護著身後早已消失的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的祭殿。
孟農神像又稱門農神像,是矗立在尼羅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間平原上的兩座岩石巨像,原是新王國十八王朝第十九位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為自己修建的葬祭殿,但現在祭殿已毫無蹤影,只剩下兩尊風化已十分嚴重的巨大坐像,仿佛在訴說著 埃及 不老的諺語:底比斯,你將變成沙塵,只有石頭會為你說話。
據史料載, 羅馬 統治時期這裡發生了地震,使雕像出現了裂縫,每當起風,巨像就會發出如人在哭泣的聲音。因坐像身後的神殿已全部被毀,人們無法考究神像的真正含意,就以 希腊 神話中悲情的孟農給神像命名了。但是遺憾的是,公元200年,一位好心的 羅馬 皇帝下令修補了已經破敗不堪的石像,從此以後,哭泣的孟農神像便再也不哭泣了。
↑曼儂巨像 ↑曼儂巨像 卡爾奈克神廟群卡爾奈克神廟群
古 埃及 帝國遺留的最壯觀的神廟,因其浩大的規模而聞名世界,僅保存完好的部分占地就達30多公頃。卡爾納克神廟共有三部分——供奉太陽神阿蒙(Amun)的阿蒙神廟,供奉阿蒙妻子戰爭女神穆特(Mut)的神廟,以及孟修神廟,兩旁滿是獅身人面像的甬道則直通 盧克索 神廟。
整個建築群中,包括大小神殿20餘座。院內有高44米,寬131米的塔門。大柱廳寬102米,深53米,其中共有134根巨型 石柱 ,氣勢宏偉,令人震撼。其中最大的12根高23米,周長15米,其上足可容納50個人站立。晚上有聲光表演,用五彩的燈光變幻映照著遺址,配有解說詞和音樂,向游客敘述古 埃及 人民的生活情景。
在公元前 1567 年開始的古 埃及 新王朝,每天清 晨,法老和他的臣民都要到 盧克索 的 卡納克 神廟前迎接太陽的升起,迎接他們心中最崇敬的神靈從睡夢中醒來,這就是 阿蒙-瑞神 --- 盧克索 的地方神阿蒙和太陽神瑞的結合體。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奈克神廟工期跨越2000年,聽起來恰似天方夜譚。
走過歷經歲月滄桑而殘缺破落的獅身羊面像,邁入比 龍門 。 埃及 的歷史正像夜空中的銀河,曠古垠遠,無始無終。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拉姆西斯二世,腿前的是他妻子 ↑卡爾納克神廟 神殿里的大柱廳舉世聞名。面積5000多平方米,134根擎天 石柱 ,皆是整石鑿成。有12根高21米,直徑約4米,5、6個成人皆無法合抱,柱頂是盛開的紙莎草花形狀。 石柱 重達65噸。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殿內 石柱 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採光,被橫梁和柱頭分去一半後,光線漸次陰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這也就是 卡納克 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方尖碑(obelisk)是古 埃及 的傑作之一,是古 埃及 崇拜太陽的紀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 埃及 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徵。方尖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由下而上逐漸縮小,頂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銅或金銀合金包裹,當旭日東升照到碑尖時,它象耀眼的太陽一樣閃閃發光。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長比為9~10:1,用整塊花崗岩製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陰刻圖案。古 埃及 的方尖碑後被大量搬運到西方國家。
方尖碑重達幾百噸,它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說明這種石碑的三種不同目的:宗教性、紀念性和裝飾性同時,方尖碑也是 埃及 帝國權威的強有力的象徵。從中王國時代 (約公元前2133~前1786年)起,法老們在大赦之年或炫耀勝利之時豎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對的豎立在神廟塔門前的兩旁。
開鑿和豎立方尖碑是一項艱巨工程。據記錄,在石礦開鑿出這種獨塊石料,從 阿斯旺 運到底比斯,費時7個月。在 阿斯旺 的海特西樸蘇女皇陵中就有描繪從尼羅河上用駁船運送方尖碑的圖畫,到達目的地後,人們將方尖碑抬上一個用土堆成的斜坡,然後將它豎直立於基座上。 ↑卡爾納克神廟
上車後聽說在這裡有人強行向游客賣紀念品,可能是拿手上看了看他們的東西,就還不回去了,對方只要錢,另一個領隊在幫忙協調...所以後面更不敢輕易和景點的人搭話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 哭泣的孟農神像哭泣的孟農神像
來到 盧克索 ,孟農神像似乎是必看的景點,縱使它沒有神廟的恢宏,縱使它已面目全非,但在滾滾荒漠的寂寥中,它以20米高的坐姿永遠地守護著身後早已消失的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的祭殿。
孟農神像又稱門農神像,是矗立在尼羅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間平原上的兩座岩石巨像,原是新王國十八王朝第十九位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為自己修建的葬祭殿,但現在祭殿已毫無蹤影,只剩下兩尊風化已十分嚴重的巨大坐像,仿佛在訴說著 埃及 不老的諺語:底比斯,你將變成沙塵,只有石頭會為你說話。
據史料載, 羅馬 統治時期這裡發生了地震,使雕像出現了裂縫,每當起風,巨像就會發出如人在哭泣的聲音。因坐像身後的神殿已全部被毀,人們無法考究神像的真正含意,就以 希腊 神話中悲情的孟農給神像命名了。但是遺憾的是,公元200年,一位好心的 羅馬 皇帝下令修補了已經破敗不堪的石像,從此以後,哭泣的孟農神像便再也不哭泣了。
↑曼儂巨像 ↑曼儂巨像 卡爾奈克神廟群卡爾奈克神廟群
古 埃及 帝國遺留的最壯觀的神廟,因其浩大的規模而聞名世界,僅保存完好的部分占地就達30多公頃。卡爾納克神廟共有三部分——供奉太陽神阿蒙(Amun)的阿蒙神廟,供奉阿蒙妻子戰爭女神穆特(Mut)的神廟,以及孟修神廟,兩旁滿是獅身人面像的甬道則直通 盧克索 神廟。
整個建築群中,包括大小神殿20餘座。院內有高44米,寬131米的塔門。大柱廳寬102米,深53米,其中共有134根巨型 石柱 ,氣勢宏偉,令人震撼。其中最大的12根高23米,周長15米,其上足可容納50個人站立。晚上有聲光表演,用五彩的燈光變幻映照著遺址,配有解說詞和音樂,向游客敘述古 埃及 人民的生活情景。
在公元前 1567 年開始的古 埃及 新王朝,每天清 晨,法老和他的臣民都要到 盧克索 的 卡納克 神廟前迎接太陽的升起,迎接他們心中最崇敬的神靈從睡夢中醒來,這就是 阿蒙-瑞神 --- 盧克索 的地方神阿蒙和太陽神瑞的結合體。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奈克神廟工期跨越2000年,聽起來恰似天方夜譚。
走過歷經歲月滄桑而殘缺破落的獅身羊面像,邁入比 龍門 。 埃及 的歷史正像夜空中的銀河,曠古垠遠,無始無終。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拉姆西斯二世,腿前的是他妻子 ↑卡爾納克神廟 神殿里的大柱廳舉世聞名。面積5000多平方米,134根擎天 石柱 ,皆是整石鑿成。有12根高21米,直徑約4米,5、6個成人皆無法合抱,柱頂是盛開的紙莎草花形狀。 石柱 重達65噸。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殿內 石柱 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採光,被橫梁和柱頭分去一半後,光線漸次陰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這也就是 卡納克 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方尖碑(obelisk)是古 埃及 的傑作之一,是古 埃及 崇拜太陽的紀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 埃及 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徵。方尖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由下而上逐漸縮小,頂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銅或金銀合金包裹,當旭日東升照到碑尖時,它象耀眼的太陽一樣閃閃發光。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長比為9~10:1,用整塊花崗岩製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陰刻圖案。古 埃及 的方尖碑後被大量搬運到西方國家。
方尖碑重達幾百噸,它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說明這種石碑的三種不同目的:宗教性、紀念性和裝飾性同時,方尖碑也是 埃及 帝國權威的強有力的象徵。從中王國時代 (約公元前2133~前1786年)起,法老們在大赦之年或炫耀勝利之時豎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對的豎立在神廟塔門前的兩旁。
開鑿和豎立方尖碑是一項艱巨工程。據記錄,在石礦開鑿出這種獨塊石料,從 阿斯旺 運到底比斯,費時7個月。在 阿斯旺 的海特西樸蘇女皇陵中就有描繪從尼羅河上用駁船運送方尖碑的圖畫,到達目的地後,人們將方尖碑抬上一個用土堆成的斜坡,然後將它豎直立於基座上。 ↑卡爾納克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