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約之旅】大城往事:迎著微笑,撫摸沉睡400年的高棉
↑斑黛喀蒂 穿過一層層走廊,邁過一道道門檻,忘記了時間,我竟在這裡停留了2個小時。石雕門楣,浮生或是夢魘,在班蒂喀黛,美,就是走向廢墟的一段時光之旅。 ↑斑黛喀蒂 ↑斑黛喀蒂 ↑斑黛喀蒂 ↑斑黛喀蒂 ↑斑黛喀蒂 ↑斑黛喀蒂 ↑斑黛喀蒂 ↑斑黛喀蒂 柬約 I 巴戎寺(Bayon)巴戎寺也叫巴揚寺,是小環線線最經典的一處寺廟,也是 吳哥窟 最具代表的寺廟之一,這座廟宇是闍耶跋摩七世在晚年時候給自己修建的陵寢。闍耶跋摩七世將吳哥的國教由 印度 教改為大乘佛教,這種改變最集中的表現在了巴戎寺。如今我們經常提及的吳哥的微笑,指的就是巴戎寺里雕像的表情。 ↑巴戎寺 大吳哥的城門有54個石像,左邊右邊各27個,一邊是微笑的象徵善良的石像,另一邊是表情惡煞象徵邪惡的石像。司機跟我講,石像刻畫的人物都像在拔河一樣,一邊是神,一邊是魔,每一個都雙手緊緊抓著一條又粗又長的蛇神。這就是 印度 教傳達給人性的一種信號,世間善惡都是相互牽制的較量。而巴戎寺的佛像就不同了,49座塔尖上一百多個微笑的佛像,撐起了一片天,那種包容和看淡一切的沉靜祥和,是大乘佛教給有創傷的吳哥王朝的隱形力量。 ↑聖劍寺 爬巴戎寺,需要手腳並用,所為五體投地也是古 印度 教中最恭敬的行禮方式,跪拜需要手腳並用,攀爬亦如此。吳哥的寺廟都以5層為基數,從外圍向中心建,隨著高度逐步收窄,臺階也越來越陡峭,有的臺階狹窄到容不下一個腳掌。塔的坡度更是在最頂端達到了90度,可謂“直來直往”,本意是說通向信仰的路上要專一,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所以說沒有爬過吳哥的寺廟是很難理解這種思想的。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的佛是雙眼低垂,嘴角上揚的佛,這是因為晚年的闍耶跋摩七世在經歷了戰爭和滄桑變化之後,想閉上雙眼,用冥想和微笑來表達自己與世無爭的 平和 心境。恰是這一幕幕微笑,成就了最著名的“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的寺廟裡有還有很多猴子,他們不害怕游客,在寺院里肆意玩耍,待到游人散去,夜幕降臨,這裡便成了猴子的樂園。tuktuk司機說,不要惹那些猴子,他們的脾氣是出了名的大。如果不去逗,猴子表現的超凡脫俗,上前逗一逗它們,搞不好就被“洗劫一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柬約 I 聖劍寺(Preah Khan)在吳哥的眾多寺廟中,位於北城門2公裡外的聖劍寺,屬於規模較大的一處,也是至今外圍南北長八百米的水池仍在流動的一座寺廟。聖劍寺坐西朝東,在 印度 教,東為上,因為那是 須彌山 的方向,建築物沿東西軸線對稱展開,中間建築高也象徵了宇宙中心的 須彌山 。
聖劍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自己的父親修建的寺廟。為什麼叫聖劍?相傳是闍耶跋摩二世給之後的繼承人一把聖劍,這聖劍到底什麼樣,沒有人知曉。 ↑聖劍寺 聖劍寺的整個建築十分對稱,俯瞰像一把十字型劍柄,中心是中央聖堂,周圍是由拱頂長廊連著的東、南、西、北四扇大門,門外則是規則的步道。剛走進聖劍寺,我就有些找不到北,因為建築設計的對稱性,轉了一會兒就覺得怎麼又到了這裡,其實是另外一個對稱的方向。 ↑聖劍寺 ↑聖劍寺 ↑聖劍寺 穿過一道道塔門,中央聖堂的內牆泛出青銅的雕飾獨有的綠色。在中心大塔內,安放著的就是圓形的舍利塔。聖劍寺牆壁上石雕眾多,石雕上的女神表情各異,栩栩如生。看這些跳舞的女神,仿佛是伴著遠處傳來的伴奏樂,歡快的聲音迴蕩在整個聖劍寺。 ↑聖劍寺 ↑聖劍寺
聖劍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自己的父親修建的寺廟。為什麼叫聖劍?相傳是闍耶跋摩二世給之後的繼承人一把聖劍,這聖劍到底什麼樣,沒有人知曉。 ↑聖劍寺 聖劍寺的整個建築十分對稱,俯瞰像一把十字型劍柄,中心是中央聖堂,周圍是由拱頂長廊連著的東、南、西、北四扇大門,門外則是規則的步道。剛走進聖劍寺,我就有些找不到北,因為建築設計的對稱性,轉了一會兒就覺得怎麼又到了這裡,其實是另外一個對稱的方向。 ↑聖劍寺 ↑聖劍寺 ↑聖劍寺 穿過一道道塔門,中央聖堂的內牆泛出青銅的雕飾獨有的綠色。在中心大塔內,安放著的就是圓形的舍利塔。聖劍寺牆壁上石雕眾多,石雕上的女神表情各異,栩栩如生。看這些跳舞的女神,仿佛是伴著遠處傳來的伴奏樂,歡快的聲音迴蕩在整個聖劍寺。 ↑聖劍寺 ↑聖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