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輾轉五年,我終於來到了揚州
↑粗茶淡飯 它家有賣散裝的藕粉和桂花醬,藕粉二十幾塊一斤,桂花醬十塊一瓶,我各買了一份帶了回來。可惜丸子的保質期太短,要不然我也想帶幾包回來。
吃過湯圓, 揚州 城的想逛清單已基本打卡完畢。
在三合四美買了兩大包醬菜,才花了十塊錢。
打車去 文昌 閣附近打卡最後一項, 揚州 炒飯。
其實 揚州 炒飯到處都有,但之前網上看到說三香碎金的 揚州 炒飯(淮海路店)最是正宗,於是說什麼臨走前也要來嘗一嘗。
來了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家素食館,店內禁肉禁酒,但店里卻並沒有任何提示。我們進去後拿出在東關街買的一小瓶梅酒想喝,被服務員提醒才知道,很是尷尬。
只要了一份炒飯。米飯顆粒分明、粒粒鬆散、軟硬有度,吃起來很有嚼勁,但是卻因為沒有肉和蛋,味道上太過清淡,總覺得差著點什麼。
回來後又看到2015年 揚州 質量監督局發佈新的 揚州 炒飯標準,規定了正宗 揚州 炒飯要以特等秈米飯、鮮雞蛋為主料,以水發海參、熟地方雞腿肉、 中國 火腿肉、水發干貝、上漿湖蝦仁、水發花菇、凈鮮筍和青豌豆為配料炒制。頓覺自己吃了一頓假的炒飯。
所以說網上的攻略只能提供參考,還是要親身去體驗才知道。
不過提倡素食的理念,還是很好。 ↑東關街 飯飽。
打車回酒店拿好行李,直接出門2分鐘就是 揚州 客運西站。
客運票可以提前在網上預訂,各大網站預訂有5元手續費。可以搜一下 揚州 客運站的官網,官網預訂是沒有手續費的。
到 鎮江 的車次很多,最晚一班是19:30。
我們本來怕行程來不及,預訂的19:00的車,沒想到到車站時才17:00。臨時改簽到17:40。
客運票改簽有些麻煩,需要先在購票窗口重新購買新票,再帶著新舊兩張票到改簽窗口退票。退票有手續費,工作人員又讓拿著新舊兩張票,到旁邊的辦公室里找人蓋了章,再回退票窗口免手續費退掉。
還好窗口沒人排隊,要不然真是很麻煩。
一個小時到了 鎮江 ,出站打車到西津渡,3公里多一點,11塊錢。
自古以來, 鎮江 就是漕運重鎮,交通咽喉,而西津渡則是著名的長江渡口,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自三國以來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西津古渡依附於山麓棧道而建,依山 臨江 ,風景峻秀。王安石曾於西津渡乘舟北上,途經 瓜州 時,留下“春風又綠 江南 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經典詩句。
夜晚的西津渡很熱鬧,住的渡客客棧不太好找,費了一番波折。
西津渡不大,訂住宿時不需要太考慮位置,只要在古街上前後差不了一兩百米。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客棧是木質結構,中間有一個露天的小院,可以稍適休息。
站在二樓的走廊里,抬頭還能看到遠處山上的雲台閣。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客房以一渡、二渡、三渡等命名,別有心意。
純木質的結構,可以清楚的聽到隔壁房間聊天的聲音,走在地板上會發出顫顫巍巍的聲音。
勝在位置很好,佈局舒服,屋內也很乾凈。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放下行李,已快八點,沖了個涼出門覓食。
天氣熱的沒有什麼胃口,大眾點評了一下附近的小食店,看到一個李嫂鍋蓋面位居熱搜榜首。
客棧左手邊就是上行的臺階,幾步後有左右分叉口。左邊通往觀音洞、昭關石塔、原 英國 領事館等地,右邊便是賣小吃特產小玩意兒的古街小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向右邊走幾百米,就看到李嫂鍋蓋面的大字招牌,門口電視放著李嫂幾次被央視的採訪的畫面。
店面很小,看起來很亂,但也許正是這樣,才保持它原生態的感覺。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鎮江 有三怪,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
說的就是“恆順牌”香醋,餚肉和鍋蓋面。
鍋蓋面里配有一塊餚肉,再倒入 鎮江 香醋,一碗鍋蓋面讓你一次性就體驗全了三寶。
鍋蓋面又叫 鎮江 小刀面,是 中國 十 大名 面之一,煮面的時候會在麵條上壓一個小鍋蓋而得名。
餚肉單獨再加是八塊錢一塊。餚肉又叫水晶餚蹄,傳說古時某位廚子誤把硝當鹽來腌制豬蹄,燒煮後肉紅皮白,光滑晶瑩,滷凍透明猶如水晶,後來人們嫌硝肉不雅,改成餚肉。餚字,在這裡應該念xiao,但也聽到有當地人念yao。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鹵味十塊錢三串任意種類,但是超級咸,不推薦。。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飯後九點多鐘,古街上人少了很多,很多店鋪也開始打烊。
發現一家美膩的多肉店。
散步消食回到客棧,又是美好的一天。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鎮江 | 清晨日光靜,曲徑幽巷深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拍照最好的時間是在八點鐘以前。
這個時候大部分的旅游景點,基本都是空無一人的。
為了避開人流,我們依然是六點起床。
太陽還沒有出來,空氣里是舒服的溫度。
商家基本也沒有開門,整個寂靜的西津古渡只屬於我們兩個人。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在昨天的分叉路口向左。
昭關石塔建於元代。
按照佛教的解釋,塔就是佛。從 塔下 經過,就是禮佛。
這座過街石塔,也體現了元代時佛教的盛行。我們去時就看到一個阿姨特別虔誠地圍著塔,在 塔下 轉圈禮拜。
救生會始建於康熙年間,是帶有慈善性質的水上安全求助機構。古時 鎮江 江面很寬,每到風起浪涌之時,江上經常有船隻遇遇難。救生會便是為義務打撈沉船等事宜而成立,有濟渡救生之意。
觀音洞相傳始建於宋朝,因那個年代江面凶險,人們在渡江前就會到觀音洞里祈求平安。
我們到的時間太早,這兩個景點都還沒有開放。要進去參觀好像門票是20元。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再往前走。是一條曲徑通幽的小巷。
讓我想起了《題破山寺後禪院》里的句子。
清晨入古寺,初 日照 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路過一個騎行的隊伍,一個大叔老遠就擺著POSE,走近的時候還喊我,快拍呀~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長江沿線被迫對外開闢了五個通商口岸。 鎮江 就是其一。 雲台山 上沿江一帶被劃為英租界。
這個歐系古典建築,就是曾經的 英國 領事館,現在屬於 鎮江 博物館。
吃過湯圓, 揚州 城的想逛清單已基本打卡完畢。
在三合四美買了兩大包醬菜,才花了十塊錢。
打車去 文昌 閣附近打卡最後一項, 揚州 炒飯。
其實 揚州 炒飯到處都有,但之前網上看到說三香碎金的 揚州 炒飯(淮海路店)最是正宗,於是說什麼臨走前也要來嘗一嘗。
來了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家素食館,店內禁肉禁酒,但店里卻並沒有任何提示。我們進去後拿出在東關街買的一小瓶梅酒想喝,被服務員提醒才知道,很是尷尬。
只要了一份炒飯。米飯顆粒分明、粒粒鬆散、軟硬有度,吃起來很有嚼勁,但是卻因為沒有肉和蛋,味道上太過清淡,總覺得差著點什麼。
回來後又看到2015年 揚州 質量監督局發佈新的 揚州 炒飯標準,規定了正宗 揚州 炒飯要以特等秈米飯、鮮雞蛋為主料,以水發海參、熟地方雞腿肉、 中國 火腿肉、水發干貝、上漿湖蝦仁、水發花菇、凈鮮筍和青豌豆為配料炒制。頓覺自己吃了一頓假的炒飯。
所以說網上的攻略只能提供參考,還是要親身去體驗才知道。
不過提倡素食的理念,還是很好。 ↑東關街 飯飽。
打車回酒店拿好行李,直接出門2分鐘就是 揚州 客運西站。
客運票可以提前在網上預訂,各大網站預訂有5元手續費。可以搜一下 揚州 客運站的官網,官網預訂是沒有手續費的。
到 鎮江 的車次很多,最晚一班是19:30。
我們本來怕行程來不及,預訂的19:00的車,沒想到到車站時才17:00。臨時改簽到17:40。
客運票改簽有些麻煩,需要先在購票窗口重新購買新票,再帶著新舊兩張票到改簽窗口退票。退票有手續費,工作人員又讓拿著新舊兩張票,到旁邊的辦公室里找人蓋了章,再回退票窗口免手續費退掉。
還好窗口沒人排隊,要不然真是很麻煩。
一個小時到了 鎮江 ,出站打車到西津渡,3公里多一點,11塊錢。
自古以來, 鎮江 就是漕運重鎮,交通咽喉,而西津渡則是著名的長江渡口,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自三國以來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西津古渡依附於山麓棧道而建,依山 臨江 ,風景峻秀。王安石曾於西津渡乘舟北上,途經 瓜州 時,留下“春風又綠 江南 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經典詩句。
夜晚的西津渡很熱鬧,住的渡客客棧不太好找,費了一番波折。
西津渡不大,訂住宿時不需要太考慮位置,只要在古街上前後差不了一兩百米。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客棧是木質結構,中間有一個露天的小院,可以稍適休息。
站在二樓的走廊里,抬頭還能看到遠處山上的雲台閣。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客房以一渡、二渡、三渡等命名,別有心意。
純木質的結構,可以清楚的聽到隔壁房間聊天的聲音,走在地板上會發出顫顫巍巍的聲音。
勝在位置很好,佈局舒服,屋內也很乾凈。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放下行李,已快八點,沖了個涼出門覓食。
天氣熱的沒有什麼胃口,大眾點評了一下附近的小食店,看到一個李嫂鍋蓋面位居熱搜榜首。
客棧左手邊就是上行的臺階,幾步後有左右分叉口。左邊通往觀音洞、昭關石塔、原 英國 領事館等地,右邊便是賣小吃特產小玩意兒的古街小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向右邊走幾百米,就看到李嫂鍋蓋面的大字招牌,門口電視放著李嫂幾次被央視的採訪的畫面。
店面很小,看起來很亂,但也許正是這樣,才保持它原生態的感覺。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鎮江 有三怪,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
說的就是“恆順牌”香醋,餚肉和鍋蓋面。
鍋蓋面里配有一塊餚肉,再倒入 鎮江 香醋,一碗鍋蓋面讓你一次性就體驗全了三寶。
鍋蓋面又叫 鎮江 小刀面,是 中國 十 大名 面之一,煮面的時候會在麵條上壓一個小鍋蓋而得名。
餚肉單獨再加是八塊錢一塊。餚肉又叫水晶餚蹄,傳說古時某位廚子誤把硝當鹽來腌制豬蹄,燒煮後肉紅皮白,光滑晶瑩,滷凍透明猶如水晶,後來人們嫌硝肉不雅,改成餚肉。餚字,在這裡應該念xiao,但也聽到有當地人念yao。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鹵味十塊錢三串任意種類,但是超級咸,不推薦。。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飯後九點多鐘,古街上人少了很多,很多店鋪也開始打烊。
發現一家美膩的多肉店。
散步消食回到客棧,又是美好的一天。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鎮江 | 清晨日光靜,曲徑幽巷深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拍照最好的時間是在八點鐘以前。
這個時候大部分的旅游景點,基本都是空無一人的。
為了避開人流,我們依然是六點起床。
太陽還沒有出來,空氣里是舒服的溫度。
商家基本也沒有開門,整個寂靜的西津古渡只屬於我們兩個人。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在昨天的分叉路口向左。
昭關石塔建於元代。
按照佛教的解釋,塔就是佛。從 塔下 經過,就是禮佛。
這座過街石塔,也體現了元代時佛教的盛行。我們去時就看到一個阿姨特別虔誠地圍著塔,在 塔下 轉圈禮拜。
救生會始建於康熙年間,是帶有慈善性質的水上安全求助機構。古時 鎮江 江面很寬,每到風起浪涌之時,江上經常有船隻遇遇難。救生會便是為義務打撈沉船等事宜而成立,有濟渡救生之意。
觀音洞相傳始建於宋朝,因那個年代江面凶險,人們在渡江前就會到觀音洞里祈求平安。
我們到的時間太早,這兩個景點都還沒有開放。要進去參觀好像門票是20元。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再往前走。是一條曲徑通幽的小巷。
讓我想起了《題破山寺後禪院》里的句子。
清晨入古寺,初 日照 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路過一個騎行的隊伍,一個大叔老遠就擺著POSE,走近的時候還喊我,快拍呀~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長江沿線被迫對外開闢了五個通商口岸。 鎮江 就是其一。 雲台山 上沿江一帶被劃為英租界。
這個歐系古典建築,就是曾經的 英國 領事館,現在屬於 鎮江 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