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之行——南非游記
從小就在電視上看過很多介紹 非洲 動物的節目,動畫片《 獅子 王》便是我最愛的一部之一,我一直對 非洲 充滿了嚮往。有著“彩虹之國”美譽的 南非 ,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發達國家之一,也是 非洲 的第二大經濟體,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除了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外, 南非 還有太多壯麗的景觀,以及 非洲 大陸上最好的游獵目的地,可以近距離觀賞 非洲 特有的野生動物。由於年假時間短,在我本次 南非 行程中的兩個主要目的地: 開普敦 、 約翰內斯堡 ,每一處都各有特色,或許因為此前在我的印象中同大部分國人一樣,以為 非洲 是一處荒蕪、貧窮的大陸,然而真正到達 南非 以後才發現,這裡與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國航 北京 直飛 約翰內斯堡 ,15個小時的長程抵達後出海關,選乘 南非 國內航班直接飛往 開普敦 ,由於這裡有6個小時的時差,讓我在 北京 時間的晚上12點仍然能看到桌山日落的風景。經過查閱我第一次知道,原來 開普敦 才是 南非 的三個首都之一, 約翰內斯堡 只是省會城市。
第一站選擇《花兒與少年第三季》取景地——桌山(Table Mountain),它位於 開普敦 城區西部,是 開普敦 最顯著的地理標誌,也是 南非 首屈一指的旅游景點,我到 開普敦 正好是下午六點,看了一眼墨跡天氣,日落時間7點22分,趕緊驅車前往景區門口,由於 南非 是英制國家,汽車都是左行右舵,方向盤在車輛的右邊,第一次開這種車還有些不適應,讓我過十字路口時非常糾結,不知道過馬路後該開左邊還是右邊,它的左轉不受燈控規則與國內恰好相反。 ↑桌山 搭乘纜車是目前上桌山山頂最便捷的工具,人們從海拔363米的地方乘坐360度旋轉纜車直上到山上1067米處。據門口工作人員說桌山上一年當中經常遇上颳風、下雨、起霧,纜車停駛。只有約1/3的時間是晴天纜車開放能夠順利登上桌山。幸運的我坐上末班車,前往山頂。東邊山坡因為日落已經變成了粉紅色。 ↑桌山 剛剛抵達山頂,我趕上了一場絕美的日落,雖然看不見太陽,但是光線在雲中彼此起伏,我拿起手中的相機,不禁感嘆道,這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桌山上向下俯瞰南大西洋,美景一覽無餘。 開普敦 市區是一大片平原,從桌山山腳,一直延伸到海邊。桌山被稱為上帝的餐桌,原因桌山的山頂平面長1500多米,寬200多米,開闊無比,像一張巨大的桌子,因此得名桌山。 ↑桌山 ↑桌山 ↑桌山 ↑桌山 猶豫長途的跋涉讓我疲憊不堪,看完桌山已經是 北京 時間凌晨2點,我強忍著困意,回到民宿休息,殊不知房 東非 常好客健談,與房東又愉快的聊了半小時,他告訴我來 南非 的 中國 人並不是特別多,我用英語跟他的交流讓他對 中國 文化有了更多的瞭解,他說令他印象深刻。私以為,作為一個 中國 游客,我們不僅要領略沿途的美景,更要學會做一個傳播 中國 文化的使者,讓每一次飛行都充滿意義。
/圖 開普敦 夜景 第二天,我來到著名的富人區少女灣,從 開普敦 市中心遠望桌山,它是長方形的 平頂山 ,而在少女灣看它,則成了一座峰,正如古人雲,“遠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少女灣的十二座山峰並峙於海灣邊沿,人們以十二門徒山稱之。人們說它們是耶穌的十二個門徒,因此叫它們十二門徒山,這樣就恰好構成一幅天然的《最後的晚餐》。 ↑開普敦十二門徒山 ↑開普敦十二門徒山 ↑開普敦十二門徒山 在去好望角的路上,我走了一條很有名的海濱路,叫做chapman’s peak,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咆哮的大西洋,位於查普曼峰下的這條公路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美的懸崖公路之一,寶馬、奔馳等世界頂級名車都在此拍過宣傳片,整條公路修建在懸崖上的環山公路全長約7公里。正是因為這獨特的風景,雖然路程很短,但全程需要繳納“過路費”—— 50蘭特,我理解為觀景費,約合人民幣25元。路上駐足拍照時,我偶遇一個看起來三十多歲的 德國 小哥,他主動問我說,你拍照手機是不是華為?我說你怎麼知道,他說他關註很久了,幽默地說,”When I’m growing up, I’ll buy one.”(等我長大了我也要買一臺)。我笑了,心裡默默地說了句“這老腊肉真皮”,哈哈。 整個旅途中,我最沒想到的應該就是 非洲 的企鵝,是的沒錯, 非洲 看企鵝。在我們的印象中, 非洲 都與炎熱、乾旱這樣的關鍵詞掛鉤,而 南非 卻是 非洲 的最南邊,這邊緯度很高,氣候濕潤,一年平均氣溫不超過22°,這為他們的繁衍提供了絕佳的環境。 南非 的企鵝體型比南極的要小多了,看起來,瘦瘦的,腹背黑白相間,眼周環著紅色,行動卻似充滿童趣的笨拙小孩。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裡的觀景沒有圍欄,當我把手機靠近企鵝臉上想給它拍張證件照時,這隻調皮的企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我的手機叼走,並開始逃跑,我急中生智揮舞單反才讓它鬆口。原來生活不是動畫片,我們都習慣把小時候或者青年的思維移情到成年生活中,野生企鵝也不是好欺負的。 ↑企鵝灘 就是它叼走了我的手機。 ↑企鵝灘 ↑企鵝灘 ↑海豹島 一路上,我順道去了海豹島,數千頭野生的海豹在礁石上棲息,非常壯觀,仿佛動物世界裡面的畫面。 ↑海豹島 ↑海豹島 ↑海豹島 我繼續朝著好望角前進。好望角位於開普角半島南部,距離市中心約六十公里,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國家自然保護區,需要檢票駛入。這一帶很多野生狒狒,路上隨處可見,千萬不要手裡拿著任何東西,特別是吃的,哈哈。 ↑好望角自然保護區 好望角是大西洋和 印度 洋交匯的地方,當年 葡萄牙 人就是在此登陸發現 非洲 大陸的。這片海域幾乎終年大風大浪,昔日不少航船都在此遇險,曾被稱為“風暴角”,我到的這天卻是風和日麗。驅車一個小時以後我終於到了這個著名的地標,“好望角”—— 非洲 最西南。 ↑好望角自然保護區 旅游是最好是歷史老師,查看資料明白,1487年出身航海世家的迪亞士受 葡萄牙 國王約翰二世委托出發尋找 非洲 大陸的最南端,以開闢一條往東方的新航路,從 裡斯本 起航,歷盡艱辛,當船隻航行此地時,狂風呼嘯,驚濤駭浪,在浪與流的夾擊下,海面如同翻滾的熱浪鋪天蓋地地撲向船隊,僥幸漂泊逃離之後,幾天后抵達莫塞 爾灣 ,返航途中,迪亞士又經過上次遇到風暴的地方,取名叫"風暴角"。
1500年3月9日,迪亞士再次出發,和於同年5月12日第三次來到"風暴角",遇到更大風暴,併在此沉船喪生,他一生也沒有進入到 印度 洋。關於"好望角"一名的由來有著多種說法。度娘說,迪亞士回到 裡斯本 後,向 葡萄牙 國王陳述了"風暴角"的見聞,國王認為繞過這個海角,就會有希望,帶來好運,因此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另一種說法是達·伽馬自 印度 凱旋而歸後,當時的國王才將"風暴角"易名為"好望角"。不管怎麼說,都是示意"美好希望的海角",這裡的風景真是好極了。 ↑好望角自然保護區 我開心地開了一瓶啤酒以示慶祝,想到這可能是許多人一生都不會到達的地方。 ↑好望角自然保護區 ↑好望角自然保護區 開普角上有一座老 燈塔 ,雖然如今已經不使用了,但仍保留下來成為好望角的地標。 在老 燈塔 的前方還有一個木桿,木桿上有幾塊指向不同方向的標誌牌,寫著這裡距離世界各地各 大城 市的距離。一覽無餘的海景,非常的壯觀。令人心情舒暢的湛藍,怎麼拍都好看。
國航 北京 直飛 約翰內斯堡 ,15個小時的長程抵達後出海關,選乘 南非 國內航班直接飛往 開普敦 ,由於這裡有6個小時的時差,讓我在 北京 時間的晚上12點仍然能看到桌山日落的風景。經過查閱我第一次知道,原來 開普敦 才是 南非 的三個首都之一, 約翰內斯堡 只是省會城市。
第一站選擇《花兒與少年第三季》取景地——桌山(Table Mountain),它位於 開普敦 城區西部,是 開普敦 最顯著的地理標誌,也是 南非 首屈一指的旅游景點,我到 開普敦 正好是下午六點,看了一眼墨跡天氣,日落時間7點22分,趕緊驅車前往景區門口,由於 南非 是英制國家,汽車都是左行右舵,方向盤在車輛的右邊,第一次開這種車還有些不適應,讓我過十字路口時非常糾結,不知道過馬路後該開左邊還是右邊,它的左轉不受燈控規則與國內恰好相反。 ↑桌山 搭乘纜車是目前上桌山山頂最便捷的工具,人們從海拔363米的地方乘坐360度旋轉纜車直上到山上1067米處。據門口工作人員說桌山上一年當中經常遇上颳風、下雨、起霧,纜車停駛。只有約1/3的時間是晴天纜車開放能夠順利登上桌山。幸運的我坐上末班車,前往山頂。東邊山坡因為日落已經變成了粉紅色。 ↑桌山 剛剛抵達山頂,我趕上了一場絕美的日落,雖然看不見太陽,但是光線在雲中彼此起伏,我拿起手中的相機,不禁感嘆道,這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桌山上向下俯瞰南大西洋,美景一覽無餘。 開普敦 市區是一大片平原,從桌山山腳,一直延伸到海邊。桌山被稱為上帝的餐桌,原因桌山的山頂平面長1500多米,寬200多米,開闊無比,像一張巨大的桌子,因此得名桌山。 ↑桌山 ↑桌山 ↑桌山 ↑桌山 猶豫長途的跋涉讓我疲憊不堪,看完桌山已經是 北京 時間凌晨2點,我強忍著困意,回到民宿休息,殊不知房 東非 常好客健談,與房東又愉快的聊了半小時,他告訴我來 南非 的 中國 人並不是特別多,我用英語跟他的交流讓他對 中國 文化有了更多的瞭解,他說令他印象深刻。私以為,作為一個 中國 游客,我們不僅要領略沿途的美景,更要學會做一個傳播 中國 文化的使者,讓每一次飛行都充滿意義。
/圖 開普敦 夜景 第二天,我來到著名的富人區少女灣,從 開普敦 市中心遠望桌山,它是長方形的 平頂山 ,而在少女灣看它,則成了一座峰,正如古人雲,“遠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少女灣的十二座山峰並峙於海灣邊沿,人們以十二門徒山稱之。人們說它們是耶穌的十二個門徒,因此叫它們十二門徒山,這樣就恰好構成一幅天然的《最後的晚餐》。 ↑開普敦十二門徒山 ↑開普敦十二門徒山 ↑開普敦十二門徒山 在去好望角的路上,我走了一條很有名的海濱路,叫做chapman’s peak,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咆哮的大西洋,位於查普曼峰下的這條公路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美的懸崖公路之一,寶馬、奔馳等世界頂級名車都在此拍過宣傳片,整條公路修建在懸崖上的環山公路全長約7公里。正是因為這獨特的風景,雖然路程很短,但全程需要繳納“過路費”—— 50蘭特,我理解為觀景費,約合人民幣25元。路上駐足拍照時,我偶遇一個看起來三十多歲的 德國 小哥,他主動問我說,你拍照手機是不是華為?我說你怎麼知道,他說他關註很久了,幽默地說,”When I’m growing up, I’ll buy one.”(等我長大了我也要買一臺)。我笑了,心裡默默地說了句“這老腊肉真皮”,哈哈。 整個旅途中,我最沒想到的應該就是 非洲 的企鵝,是的沒錯, 非洲 看企鵝。在我們的印象中, 非洲 都與炎熱、乾旱這樣的關鍵詞掛鉤,而 南非 卻是 非洲 的最南邊,這邊緯度很高,氣候濕潤,一年平均氣溫不超過22°,這為他們的繁衍提供了絕佳的環境。 南非 的企鵝體型比南極的要小多了,看起來,瘦瘦的,腹背黑白相間,眼周環著紅色,行動卻似充滿童趣的笨拙小孩。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裡的觀景沒有圍欄,當我把手機靠近企鵝臉上想給它拍張證件照時,這隻調皮的企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我的手機叼走,並開始逃跑,我急中生智揮舞單反才讓它鬆口。原來生活不是動畫片,我們都習慣把小時候或者青年的思維移情到成年生活中,野生企鵝也不是好欺負的。 ↑企鵝灘 就是它叼走了我的手機。 ↑企鵝灘 ↑企鵝灘 ↑海豹島 一路上,我順道去了海豹島,數千頭野生的海豹在礁石上棲息,非常壯觀,仿佛動物世界裡面的畫面。 ↑海豹島 ↑海豹島 ↑海豹島 我繼續朝著好望角前進。好望角位於開普角半島南部,距離市中心約六十公里,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國家自然保護區,需要檢票駛入。這一帶很多野生狒狒,路上隨處可見,千萬不要手裡拿著任何東西,特別是吃的,哈哈。 ↑好望角自然保護區 好望角是大西洋和 印度 洋交匯的地方,當年 葡萄牙 人就是在此登陸發現 非洲 大陸的。這片海域幾乎終年大風大浪,昔日不少航船都在此遇險,曾被稱為“風暴角”,我到的這天卻是風和日麗。驅車一個小時以後我終於到了這個著名的地標,“好望角”—— 非洲 最西南。 ↑好望角自然保護區 旅游是最好是歷史老師,查看資料明白,1487年出身航海世家的迪亞士受 葡萄牙 國王約翰二世委托出發尋找 非洲 大陸的最南端,以開闢一條往東方的新航路,從 裡斯本 起航,歷盡艱辛,當船隻航行此地時,狂風呼嘯,驚濤駭浪,在浪與流的夾擊下,海面如同翻滾的熱浪鋪天蓋地地撲向船隊,僥幸漂泊逃離之後,幾天后抵達莫塞 爾灣 ,返航途中,迪亞士又經過上次遇到風暴的地方,取名叫"風暴角"。
1500年3月9日,迪亞士再次出發,和於同年5月12日第三次來到"風暴角",遇到更大風暴,併在此沉船喪生,他一生也沒有進入到 印度 洋。關於"好望角"一名的由來有著多種說法。度娘說,迪亞士回到 裡斯本 後,向 葡萄牙 國王陳述了"風暴角"的見聞,國王認為繞過這個海角,就會有希望,帶來好運,因此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另一種說法是達·伽馬自 印度 凱旋而歸後,當時的國王才將"風暴角"易名為"好望角"。不管怎麼說,都是示意"美好希望的海角",這裡的風景真是好極了。 ↑好望角自然保護區 我開心地開了一瓶啤酒以示慶祝,想到這可能是許多人一生都不會到達的地方。 ↑好望角自然保護區 ↑好望角自然保護區 開普角上有一座老 燈塔 ,雖然如今已經不使用了,但仍保留下來成為好望角的地標。 在老 燈塔 的前方還有一個木桿,木桿上有幾塊指向不同方向的標誌牌,寫著這裡距離世界各地各 大城 市的距離。一覽無餘的海景,非常的壯觀。令人心情舒暢的湛藍,怎麼拍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