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巴基斯坦首都有了一個穆斯林名字——Abdullah
這裡是 巴基斯坦 部分的第二篇
第一篇在這裡:
古蘭經的神秘國度- 巴基斯坦 (上)
拉合爾 لاہور
一個戰亂國度里屈指可數的旅游城市
親和度爆棚
生活氣息濃郁
經常發生伴隨著宗教氣息的大Party
莫卧兒帝國首都
一覺起來之後這場持續了24小時的游行還在繼續...
游行的女性們當中半數以上都曾經為政府工作,由於被政府解雇而解雇名單大多為女性。
來到 巴基斯坦 已經半個月了,直觀上的感覺是,當地人的性格十分剛烈,他們凡事愛理論,需要他人認可。即使一件小事,也會清清楚楚論出123,並且理直氣壯的氣勢。
可於 中國 而言,我們過度推崇包容、忍讓的思想,隨著年齡的增長佛性愈加,慢慢失去了原本應該堅持和執著的習慣。
其實這也就是國家的性格,與命運的使然,想想 巴基斯坦 多年經受的恐怖行為威脅,也迫使了這個多災難的民族,不會去選擇姑息和妥協。
↑拉合爾 之後我遇見了Ivan和女朋友,
他們一起生活在 德國 ,
從 歐洲 出發後兩人途徑歐亞交接板塊,
騎車一路到達 巴基斯坦 。
由於車子出現了問題,
已經被迫不慌不忙在巴國停留1個月了。 ↑拉合爾 厄瓜多爾 的Ivan ↑拉合爾 由於文化的巨大差別, 歐洲 旅行者更會關註到很多異域風情的小差別, 比如 他們會把探索目標選擇在游覽調料市場,參觀卡車裝飾文化這些對於 亞洲 人比較司空見慣的事件上。 ↑拉合爾 那些 巴基斯坦 五顏六色卡車的司機們 ↑拉合爾 來到 巴基斯坦 已經有大半個月了,除了外出之外每天都和當地人混在一起,只是宗教的信仰我無法去感同身受,直到有一天,全城上空的古蘭唱經再次響起,我像模像樣的跟著幾個朋友在住所樓頂面朝東方去禮拜時,我覺得無名的感動和神聖,雖然我無法懂得關於真神阿拉那些看似虛幻的跟隨,我無法懂得伊斯蘭國家那些生來就有的宗教文明,但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戰亂國度我真切的感覺到身邊穆斯林朋友的關心和擔心,這種信仰於我更像是一種文化的駐入,一種亂世的同化。 ↑拉合爾 隔天我在清真寺手摸古蘭經
用烏爾都語,完成了這個儀式 ↑拉合爾 ↑拉合爾 在巴德夏西清真寺旁
我與手持古蘭經帶領我閱讀的老先生
完成了最後一項穆斯林化儀式
與穆斯林兄弟共進晚餐
拉合爾 巴基斯坦 第二 大城 市, 巴基斯坦 的藝術文化中心,在這裡我又參加了幾場“Party”,全部都是巴國的男性參加,像極了 歐洲 的club開場前是要排著長長的隊伍,進場後每個人都是席地而坐,全場的樂器就是有1-2個多拉克鼓手完成,其他人隨心起舞,不過 巴基斯坦 的舞姿我從未見過,於我看來多是一種里比多的釋放,但不風姿騷柔,不乏有人在鼓聲高潮時,雙手合十讀念古蘭經。
這裡還要說的是它不同於 土耳其 的旋轉舞,現代 土耳其 的旋轉舞表演上來由慢到快有一種很強的儀式感和宗教氛圍,而 巴基斯坦 的這種“party”則有更多戰爭無奈和狂亂之感。 ↑拉合爾 ↑拉合爾 巴基斯坦視頻為:瘋狂旋轉舞的現場
我坐在地上
仰著頭看著他在我的頭頂瘋狂旋轉
身邊坐滿了人,舞者一直轉著
從不打量會不會踩踏到地上的人
非常令人驚嘆
伊斯蘭堡 اسلام آباد離開了 拉合爾
我來到了首都 伊斯蘭堡
我稱它為一個山寨版的小 英格蘭
巴基斯坦 的行政首都
多元化
貧富差異巨大 伊斯蘭堡在 巴基斯坦
蘇格蘭高地 的文化遺子
他們身穿 蘇格蘭 傳統短裙
這隻有在 蘇格蘭 才可以看到
但它卻出現在了 伊斯蘭堡 的街頭 ↑伊斯蘭堡 由於 英國 的長期殖民
伊斯蘭堡 的交通警察配飾
與 英國 90年代的交通警十分相似 ↑伊斯蘭堡 ↑伊斯蘭堡 margalla山
一個能俯瞰整個 伊斯蘭堡 的地方
現在成為了一個
人人都喜歡的周末休閑場所 ↑伊斯蘭堡 ↑伊斯蘭堡 ↑伊斯蘭堡 在這個以英倫文化為基礎的商業城市,一間不錯的館子里的女性專用引起了我的註意,可拉開裡面確是男性。環顧四周沒有單獨的女性在用餐,這裡也透露了一個訊息,巴國較西化的 伊斯蘭堡 其實對女性是有優待和優先權的制度,這裡很想西方人的想法,而現實的情況巴國無論從社會工種選擇和家庭分工上女性的權力和待遇都有很明顯的天花板,所以很多東西形同虛設。 ↑拉合爾 在 英國 對印巴殖民的近100年時間里,本土文化與殖民文化的不斷發酵也促使著 巴基斯坦 在很多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表層都有著 歐洲 化的傾向,這遠遠抵不過老謀深算的 英國 人在印巴分制之後給各部人們留下的麻煩,現在 巴基斯坦 的反彈又回到了本土為主的伊斯蘭國調性。 ↑伊斯蘭堡 在 伊斯蘭堡 近郊的 阿富汗 難民營,他坐落在一處亂墳崗的旁邊,我隻身一人前往探訪,只有孩子好奇的圍著我,大部分在家留守的都是婦女,看見有陌生人還沒等開門立馬轉身回去關好房門,他們的生存衛生條件極差,餓殍遍地!她們大部分是從 阿富汗 越過邊境逃難而來的鄰國人,因為政府無法接納她們處於人道也無法譴回。我想這樣的難民營在兩國邊境肯定不止少數,他們與巴國的窮困人口還不同,他們處在更糟糕的生死邊緣。 ↑伊斯蘭堡 在 阿富汗 難民營的孩子們 ↑伊斯蘭堡 ↑伊斯蘭堡 在難民營不遠的地方
我拍到了這樣一張照片亂墳崗
我走進去看了看
一片廢墟
沒有任何名目出現 ↑伊斯蘭堡 白沙瓦 پشاور
離開 伊斯蘭堡 後我來到了這裡
阿富汗 人戲稱這裡是 喀布爾 的郊區
玄奘曾經也路過這裡
著作“追風箏的人”當中阿米爾出發返回 阿富汗 之前的城市
在這裡我有一個摯友
在這裡我生了一場病 ↑白沙瓦 由於多年的戰亂
房屋損毀
經濟蕭條
現在這便是 白沙瓦 街頭的茶館文化 ↑白沙瓦 政府軍營地的操場上
營地操場上佈滿世界各國的仿建地形
但我並沒有找到 美國 ↑白沙瓦 這是 阿富汗 女人最傳統的服飾“布喀”
像這樣女性
獨自一人走在 白沙瓦 街頭的情況
是在 阿富汗 非常罕見的 追風箏的人故事原型的 巴基斯坦 部分就發生在這座城市中, 白沙瓦 ,是 巴基斯坦 與鄰國 阿富汗 最重要的樞紐,是巴國境內塔利班恐怖活動最昌盛的地區,由於 白沙瓦 的 阿富汗 人很多, 阿富汗 人戲稱這裡為 喀布爾 的郊區。 ↑白沙瓦 ↑白沙瓦 白沙瓦 的城市觀感很極端,一方面這裡曾經非常富庶,歷史也曾有建都記錄,部分建築雖殘垣斷壁但依舊可以看出曾經伊斯蘭古宅的精緻和輝煌,這裡的也有其他城市城市沒有的市井色彩,美味的食物和繽紛的蔬果。 ↑白沙瓦 像奶凍一樣的口感,奶香濃郁。 ↑白沙瓦 白沙瓦 的街頭小吃就是甜食愛好者的天堂
從這些街頭的飲食文化都仿佛看到了它昔日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