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清流,兩個人,三月韓國精緻小指南








佛國無香燭,唯有盞盞花燈寄托著人們的祝福。

初春時分,雖不曾落櫻若雪,也無紅楓似火,空餘孤枝與幼蕊,更平添了幾許殘缺之美。我雖然不懂佛教,但猶記得佛祖在《藏律》中對僧眾們吃飯的指示:外出化緣施主們給的東西是不確定的,作為僧眾不能挑剔,有肉吃肉,有素吃素。我想,時令給我們的景色也是不能控制的,有花賞花,有葉觀葉吧…

說實話,雖然 慶州 會比 首爾 更溫暖,但可能人更少的緣故,反而更顯出初春的寂靜之美。
試想新羅時代王室貴族來此參謁,走過山門,邁過香道,乘舟過蓮池,登青雲橋,再繫上祈福燈,保新羅永固,最後來到這寺內之地,也算從凡塵俗世中暫避王室的爾虞我詐,體驗梵間凈土。
不得不說,佛教興盛,甚至為國教的時候,女性的地位相對是較高的。盛唐之時有武則天臨朝,同期的新羅也有善德女王。只是因為教義不如儒學那般忠君,東亞國家的禮法終被儒教所主導。而東亞各國的民族性格也被儒教打上深深的印記(其實 日本 也一樣,只是不學程朱理學那一套,而偏重王陽明的儒學)。女性的地位也不及佛教為主時那般。在李氏 朝鮮 時期,佛國寺的佛像也紛紛被後人描上了鬍子。



多寶塔和釋迦塔,日據時期, 日本 人曾經想把它拆分運回去。多寶塔更是因為自己名字,被大卸十多塊,連舍利盒子都被打開,至今還留著被拆分的印記…二戰後, 朝鮮半島 重新獨立,這才免受流離肢解之苦。


靜靜的,不爭,不搶,如同佛教的教義那般,遠離塵世喧囂,獨守凈土梵間。
韓國 的寺廟大多可以寄宿,佛國寺也不例外。如果時間充裕,每日伴隨寺廟木魚聲作息,也是難得體驗。



如果把 慶州 當作“破產版”的古都 西安 的話,那國立 慶州 博物館就是 韓國 的 陝西 歷史博物館。一個展示大唐,一個體現新羅。
同樣,使用在 首爾 國立中央博物館用過的“Museum of Korea”App,找到 慶州 博物館,戴上耳機,就可以講解游了,很方便。



最初,新羅與高句麗,百濟並稱三國,後來靠唐朝的幫助 成功 統一半島,是一位一直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的好學生。新羅國號的由來“德業日新,網羅四方”也昭示著統治者的氣度與胸懷。

第一件,校洞金冠。這是目前出土的六件新羅金冠中年代最早的。當然,也是最小的一件,山字形的冠身非常朴素,也代表早期的生產水平局限。







遺跡區的所有樣貌,基本上都是能重建的重建,能修繕的修繕, 慶州 史跡區慢慢的還原了新羅王城的模樣。
漫步史跡區,追尋著舊時的模樣…宛如欣賞“新羅協奏曲”在身旁激蕩…
大陵苑,古代新羅王室的墓葬,就像歌曲的前奏和引子:早期的新羅,流行著原始的祖先崇拜,沒有宗教沒有信仰,所有墓葬都是這樣一個一個的小土包,意義上很像 開羅 的金字塔,造型又似 薄荷島 的巧克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