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瑞德七日游+蘭斯+斯特拉斯堡+蘇黎世+林道+慕尼黑
前記高中畢業之後,很少有機會和小伙伴們再有一起出行的機會。記得當年高中的畢業旅行去了 泰國 的 普吉島 ,分別了兩年之久的這個特殊的紀念日,我們決定踏上文藝的 歐洲 大陸。
我們的主要旅行路線,大致分為法德瑞三站,而作為落腳點也作為旅行的第一步,自然就選在了最具有人文氣息的 巴黎 。這其中有我會些法語的原因,多少會想在他們面前賣弄一下。
下了飛機,在國內已經聯繫好的接機師傅也早早就等待著我們。師傅為人善談,長著一張天生就微笑的臉,非常有親切感。總之幫我們把行李都歸置到車上之後,就算開始了我們對於這片神秘大陸的探索之旅。
這種隨意都能在 巴黎 街頭看到的咖啡館,古雅別緻,適合偏好安靜的人。這是一家典型的具有 巴黎 特色的咖啡館。在這裡,可以簡單地吃個巧克力麵包,也可以試一試精選糕點。坐在軟軟的沙發上,吃著造型精美、香味撲鼻的 洛林 乳蛋餅和法式薄餅,真是愜意極了。逛了一天,和朋友來這裡喝一杯下午茶,如同享受一次心靈瑜伽。
我覺得這裡與國內最大的不同,莫過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管是咖啡館還是小餐廳,不管是內置還是外置的座位,都擺放的非常靠近。可能僅從圖片的視覺感官上,會覺得稍顯擁擠。但是如果你真的親身體驗一把,從陌生人那裡得到一句問候一個微笑,我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愛上這個地方。
還有一些沿路拍下的法式建築,看慣了有棱有角,千篇一律的方形建築,一時間側目到這些軟性線條,各具別緻的藝術品時,你會不由得想對這些存活了幾百年的家伙說一句辛苦你了。
法式建築風格——建築體型既有以清新、亮麗、現代為基調而形成輕盈、活潑的建築形態,打破了混凝土方盒帶來的凝重和沉悶,也有追求建築整體造型雄偉,通體洋溢著新古典主義的法式風格。法式建築講究點綴在自然中,並不在乎占地面積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內在聯繫,讓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動空間。 法式建築線條鮮明,凹凸有致,尤其是外觀造型獨特,大量採用斜坡面,顏色穩重大氣,呈現出一種華貴。同時,也有意呈現建築與周圍環境的衝突,因此,法式建築往往不求簡單的協調,而是崇尚衝突之美。法式建築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對建築的整體方面有著嚴格的把握,善於在細節雕琢上下工夫。它是一種基於對理想情景的考慮,追求建築的詩意、詩境,力求在氣質上給人深度的感染。
我們一路有說有笑的,很快就到達了 蘭斯 。見過繁華如夢的 巴黎 , 蘭斯 這個小城市獨有一種慵懶的氣質,美的低調且內斂。哦,對了,我在這裡明確一下,這個 蘭斯 可不是Alicesoft游戲系列裡面的主人公,我這麼說的原因也是因為之前在網上搜索 蘭斯 的信息時,造成的一些誤會。
蘭斯 最著名兩樣,莫過於聖母大教堂和香檳了吧。先說 蘭斯 聖母大教堂,這個幾乎可以和 巴黎 聖母院媲美的教堂,雖然不如後者那麼名聲大噪,可參觀過的人無一不為它的綺麗所感嘆。
這個獨受國王加冕禮殊榮的教堂,還有一段緣起於中世紀的典故。
這要從公元五世紀末的法蘭克國王克洛維說起。當時,克洛維和他麾下的法蘭克人仍然信仰多神教,雖然他的妻子勃墾地公主克洛 提爾 德不斷規勸克洛維改信天主教,但是克洛維固執地拒絕了妻子的信仰,直到著名的 多勒 比亞克戰役。根據著名的教會史家格利高里在《法蘭克人史》中的記載,496年,克洛維率領法蘭克人與阿勒曼尼人在萊茵河畔交戰,結果法蘭克人節節敗退。之後,於496年的聖誕節,在 蘭斯 大教堂接受主教雷米的洗禮。據三個世紀後的 蘭斯 大主教因克馬爾在《 聖雷米 傳》中的描述,主教雷米在克洛維剛到達洗禮盆的時候,突然發現施洗所需的聖油恰巧用光了,正在此時,教堂頂上出現一大片耀眼的光芒,從中飛出一隻白鴿,它銜著一個裝滿聖油的瓶子從天而降。主教雷米認為這是來自上帝的幫助,於是就用這個瓶子里的聖油為克洛維施洗——這就是著名的聖油瓶奇跡的典故。
蘭斯 大教堂內部的花雕,不甚精緻。
Day 1 Strasbourg 斯特拉斯堡 -Colmar 科爾馬-Zurich 蘇黎世斯特拉斯堡 簡介 斯特拉斯堡 目前屬於 法國 領土。但是在歷史上, 德國 和 法國 曾多次交替擁有對 斯特拉斯堡 的主權,因而該市在語言和文化上兼有 法國 和 德國 的特點,是這兩種不同文化的交匯之地。同時,這裡也是眾多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駐有 歐洲 理事會、 歐洲 軍團、以及 歐洲 議會。 斯特拉斯堡 是 法國 乃至 西歐 公路、鐵路和內河航運的重要中心。
斯特拉斯堡 聖母大教堂
首日的第一站,選在了 斯特拉斯堡 聖母大教堂,這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在世界文化遺產內的明珠,確實不負盛名。
遠遠地就看到了教堂暗橘紅色的高聳的鐘樓。la cathédrale的外牆使用Vosges( 孚日 山脈)的紅色或棕色砂岩製成,這使教堂呈現出漂亮的橘紅色。夜晚,在黃色燈光的照耀下,教堂更會籠上一層淡淡的金色。但正是由於這種材料的特殊性,至今人們仍未找到一種完全沒有破壞性的清洗教堂的方式。
至此,是不是能稍微理解一下雨果的那句“巨大與精美的完美結合”了呢?
斯特拉斯堡 大教堂自 14世紀以來,一共有三座的天文鐘。第一座建於1352年和1354年之間,16世紀初停止運行。第二座鐘由康拉德·達斯龐迪斯設計,建於1547年到 1474年間,於1788年或1789年停止運行。大約50年後,簡·巴普蒂斯特·施維爾戈帶領30名工人建造了一座新的天文鐘。這座鐘增加了很多天文和 日曆的功能,被認為是第一座完全用機械的方法計算日曆的鐘。
教堂內特別值得一看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建於1385年的風琴台和它右下角著名的奇特裝飾“Rohraffe”—— “大喊大叫的猴子”,它實際上是一個大鬍子男人的形象,用來描述聖靈降臨節的儀式。另一個就是聞名遐邇的天文鐘和那些會動的小人了。
與 法國 其他著名大教堂不同,la cathédrale門前沒有寬闊氣派的大廣場,它被四周充滿Als ace 風格的古老建築緊緊包圍著。
到這裡,我不得不插一句。
中國 有句老話叫做入鄉隨俗,作為一個匆匆過客,對於旅行目的地當地的風俗、習慣、社會秩序的尊重、遵守,是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以我本人的切身體會, 法國 人並不會先入為主地對 中國 人另眼相看,他們也是視對象而定的,至少是不會赤裸裸地戴著有色眼鏡去歧視,起碼在錶面上,一路上都是微笑服務、有禮有節,我想, 歐洲 人不是討厭 中國 人,而是討厭那些不守規矩、思路混亂、破壞他們生活秩序的華人——當然,由於這樣的 中國 人太多了,有時候躺槍大概也是難以避免的。
小法 蘭西
藉著 斯特拉斯堡 的陽光,我們一路沐浴著清冽的香氣,從伊爾河畔走過,小鎮的風情盡收眼底。偶爾,在運河的游船上,還有一些游客朝岸上的我們招手,雖然我們彼此並不相識,可面對面的微笑著,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行進的過程中,我們故意避開了康莊大道,專挑潮濕的石子小路走。對於我來說,走在這樣安靜且有點陌生的角落中,才真正能感受到這裡的風土人情。小法 蘭西 ,則是來到 斯特拉斯堡 所要參觀的首選。
穿越過這排小巷,轉彎邊見一排排的 德國 傳統風格的房子矗立兩旁,一條河流從中間穿流而過,可能有人奇怪,這不是 法國 嗎,怎麼說是 德國 風格的房子呢?其實歷史上斯堡曾被德法兩國統治過,而且這裡靠近 德國 所以建築風格也多少傳承了下來。
連通著伊爾運河,橋梁縱橫交錯,沿途都是褐色屋頂、外牆用黑木條搭建的古舊房屋古意盎然,窗臺上的花朵迎風招搖,偶爾經過的游船滑過水面,波光粼粼滿是合諧和浪漫。無論是在石板道上散步,還是乘船游歷運河,都會覺得十分愜意。
這讓我不禁想到一句“落日繡簾捲,亭下水連空”,在即將落日的時刻,輕開窗子,或輕掀珠簾,都能看到這碧綠的江水和這碧藍的天空相映成輝。這裡就像 中國 的 江南 水鄉,古鎮小城,極富韻味。雖然只游歷了短短一天,可我已經愛上了這個河湖交錯的地方。
就這麼一路哼著鄉間小調,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克勒貝爾市場,這裡從12月初到1月初據說都會舉行全法最大的聖誕集市,本來想一睹真容,可惜恰巧趕上了禁摩游行,集市沒有看到,倒是看到了很多的摩托車。這裡就先放一張克勒貝爾市場平時清湯掛麵的樣子吧。
科爾馬 -小 威尼斯
午飯是在一家叫做Le Caveau的茶餐廳吃的,店主是一對年邁的夫婦,待人很和善,糕點做的雖然不是很特別,但樣子很精緻。和他們這種年齡的人交流,你總能獲益匪淺,或多或少的,想把他們的故事復刻到自己的人生中。浪漫,閑適,就是這些標簽,註定了許多人在這些 歐洲 小鎮中來來回回的身影,註定是不平凡的。
午飯過後,我們繼續在好天氣的庇佑下燦爛的行走著,一邊欣賞著葡萄莊園一邊眺望古堡,前往 阿爾薩斯 區猶如童話般的葡萄酒之都, 科爾馬 。
一眼望過去,這裡和小法 蘭西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果不仔細分辨,說不定真的會搞不清楚。不過 科爾馬 的小 威尼斯 ,在我的眼睛里,是更加適合文藝青年聚會的場所。這裡的每一個建築,甚至是每一塊磚,都增添了一分難以捉摸的味道,就好像童話故事里那些飄渺的設定,這一秒你還能撫摸到它的冰涼,也許下一秒,它就會消失不見。
小 威尼斯 因其境內運河和花船而得名,從橋上可以看到以前船夫和洗衣店在水中的倒影,景色綺麗。一條伊爾河的支流酪赫河從 科爾馬 靜靜淌,帶給 科爾馬 爾無盡的靈性,滌盪了浮躁的塵世,放緩了歲月的節拍。小河兩旁是五顏六色的美麗房子和鮮花裝點的各式餐館,這就是 科爾馬 如夢如幻的“小 威尼斯 (Petit Venise)”。
這裡特殊的石木結構的房子。中間的木梁承擔了支撐房子重量的任務,木梁的外面塗漆美觀建築。這種半木材屋是 歐洲 中部最常見的建築模式,以粗木條砌出支架,再填以水泥石磚成牆,令結構更加穩固。這些小屋也因此顯出可愛的外觀。
運氣好的話,當然還能碰上特色小火車,或者由高頭大馬牽著的馬車,都是不錯的選擇。火車上還有講解儀器,會經過 科爾馬 最主要的景點。
晚餐後,關師傅開車將我們送往 蘇黎世 ,並且在 蘇黎世 度過了一個安靜的夜晚。
這是臨走之前,對於 斯特拉斯堡 的,最後一個記憶。
我們的主要旅行路線,大致分為法德瑞三站,而作為落腳點也作為旅行的第一步,自然就選在了最具有人文氣息的 巴黎 。這其中有我會些法語的原因,多少會想在他們面前賣弄一下。
下了飛機,在國內已經聯繫好的接機師傅也早早就等待著我們。師傅為人善談,長著一張天生就微笑的臉,非常有親切感。總之幫我們把行李都歸置到車上之後,就算開始了我們對於這片神秘大陸的探索之旅。
這種隨意都能在 巴黎 街頭看到的咖啡館,古雅別緻,適合偏好安靜的人。這是一家典型的具有 巴黎 特色的咖啡館。在這裡,可以簡單地吃個巧克力麵包,也可以試一試精選糕點。坐在軟軟的沙發上,吃著造型精美、香味撲鼻的 洛林 乳蛋餅和法式薄餅,真是愜意極了。逛了一天,和朋友來這裡喝一杯下午茶,如同享受一次心靈瑜伽。
我覺得這裡與國內最大的不同,莫過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管是咖啡館還是小餐廳,不管是內置還是外置的座位,都擺放的非常靠近。可能僅從圖片的視覺感官上,會覺得稍顯擁擠。但是如果你真的親身體驗一把,從陌生人那裡得到一句問候一個微笑,我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愛上這個地方。
還有一些沿路拍下的法式建築,看慣了有棱有角,千篇一律的方形建築,一時間側目到這些軟性線條,各具別緻的藝術品時,你會不由得想對這些存活了幾百年的家伙說一句辛苦你了。
法式建築風格——建築體型既有以清新、亮麗、現代為基調而形成輕盈、活潑的建築形態,打破了混凝土方盒帶來的凝重和沉悶,也有追求建築整體造型雄偉,通體洋溢著新古典主義的法式風格。法式建築講究點綴在自然中,並不在乎占地面積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內在聯繫,讓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動空間。 法式建築線條鮮明,凹凸有致,尤其是外觀造型獨特,大量採用斜坡面,顏色穩重大氣,呈現出一種華貴。同時,也有意呈現建築與周圍環境的衝突,因此,法式建築往往不求簡單的協調,而是崇尚衝突之美。法式建築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對建築的整體方面有著嚴格的把握,善於在細節雕琢上下工夫。它是一種基於對理想情景的考慮,追求建築的詩意、詩境,力求在氣質上給人深度的感染。
我們一路有說有笑的,很快就到達了 蘭斯 。見過繁華如夢的 巴黎 , 蘭斯 這個小城市獨有一種慵懶的氣質,美的低調且內斂。哦,對了,我在這裡明確一下,這個 蘭斯 可不是Alicesoft游戲系列裡面的主人公,我這麼說的原因也是因為之前在網上搜索 蘭斯 的信息時,造成的一些誤會。
蘭斯 最著名兩樣,莫過於聖母大教堂和香檳了吧。先說 蘭斯 聖母大教堂,這個幾乎可以和 巴黎 聖母院媲美的教堂,雖然不如後者那麼名聲大噪,可參觀過的人無一不為它的綺麗所感嘆。
這個獨受國王加冕禮殊榮的教堂,還有一段緣起於中世紀的典故。
這要從公元五世紀末的法蘭克國王克洛維說起。當時,克洛維和他麾下的法蘭克人仍然信仰多神教,雖然他的妻子勃墾地公主克洛 提爾 德不斷規勸克洛維改信天主教,但是克洛維固執地拒絕了妻子的信仰,直到著名的 多勒 比亞克戰役。根據著名的教會史家格利高里在《法蘭克人史》中的記載,496年,克洛維率領法蘭克人與阿勒曼尼人在萊茵河畔交戰,結果法蘭克人節節敗退。之後,於496年的聖誕節,在 蘭斯 大教堂接受主教雷米的洗禮。據三個世紀後的 蘭斯 大主教因克馬爾在《 聖雷米 傳》中的描述,主教雷米在克洛維剛到達洗禮盆的時候,突然發現施洗所需的聖油恰巧用光了,正在此時,教堂頂上出現一大片耀眼的光芒,從中飛出一隻白鴿,它銜著一個裝滿聖油的瓶子從天而降。主教雷米認為這是來自上帝的幫助,於是就用這個瓶子里的聖油為克洛維施洗——這就是著名的聖油瓶奇跡的典故。
蘭斯 大教堂內部的花雕,不甚精緻。
Day 1 Strasbourg 斯特拉斯堡 -Colmar 科爾馬-Zurich 蘇黎世斯特拉斯堡 簡介 斯特拉斯堡 目前屬於 法國 領土。但是在歷史上, 德國 和 法國 曾多次交替擁有對 斯特拉斯堡 的主權,因而該市在語言和文化上兼有 法國 和 德國 的特點,是這兩種不同文化的交匯之地。同時,這裡也是眾多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駐有 歐洲 理事會、 歐洲 軍團、以及 歐洲 議會。 斯特拉斯堡 是 法國 乃至 西歐 公路、鐵路和內河航運的重要中心。
斯特拉斯堡 聖母大教堂
首日的第一站,選在了 斯特拉斯堡 聖母大教堂,這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在世界文化遺產內的明珠,確實不負盛名。
遠遠地就看到了教堂暗橘紅色的高聳的鐘樓。la cathédrale的外牆使用Vosges( 孚日 山脈)的紅色或棕色砂岩製成,這使教堂呈現出漂亮的橘紅色。夜晚,在黃色燈光的照耀下,教堂更會籠上一層淡淡的金色。但正是由於這種材料的特殊性,至今人們仍未找到一種完全沒有破壞性的清洗教堂的方式。
至此,是不是能稍微理解一下雨果的那句“巨大與精美的完美結合”了呢?
斯特拉斯堡 大教堂自 14世紀以來,一共有三座的天文鐘。第一座建於1352年和1354年之間,16世紀初停止運行。第二座鐘由康拉德·達斯龐迪斯設計,建於1547年到 1474年間,於1788年或1789年停止運行。大約50年後,簡·巴普蒂斯特·施維爾戈帶領30名工人建造了一座新的天文鐘。這座鐘增加了很多天文和 日曆的功能,被認為是第一座完全用機械的方法計算日曆的鐘。
教堂內特別值得一看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建於1385年的風琴台和它右下角著名的奇特裝飾“Rohraffe”—— “大喊大叫的猴子”,它實際上是一個大鬍子男人的形象,用來描述聖靈降臨節的儀式。另一個就是聞名遐邇的天文鐘和那些會動的小人了。
與 法國 其他著名大教堂不同,la cathédrale門前沒有寬闊氣派的大廣場,它被四周充滿Als ace 風格的古老建築緊緊包圍著。
到這裡,我不得不插一句。
中國 有句老話叫做入鄉隨俗,作為一個匆匆過客,對於旅行目的地當地的風俗、習慣、社會秩序的尊重、遵守,是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以我本人的切身體會, 法國 人並不會先入為主地對 中國 人另眼相看,他們也是視對象而定的,至少是不會赤裸裸地戴著有色眼鏡去歧視,起碼在錶面上,一路上都是微笑服務、有禮有節,我想, 歐洲 人不是討厭 中國 人,而是討厭那些不守規矩、思路混亂、破壞他們生活秩序的華人——當然,由於這樣的 中國 人太多了,有時候躺槍大概也是難以避免的。
小法 蘭西
藉著 斯特拉斯堡 的陽光,我們一路沐浴著清冽的香氣,從伊爾河畔走過,小鎮的風情盡收眼底。偶爾,在運河的游船上,還有一些游客朝岸上的我們招手,雖然我們彼此並不相識,可面對面的微笑著,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行進的過程中,我們故意避開了康莊大道,專挑潮濕的石子小路走。對於我來說,走在這樣安靜且有點陌生的角落中,才真正能感受到這裡的風土人情。小法 蘭西 ,則是來到 斯特拉斯堡 所要參觀的首選。
穿越過這排小巷,轉彎邊見一排排的 德國 傳統風格的房子矗立兩旁,一條河流從中間穿流而過,可能有人奇怪,這不是 法國 嗎,怎麼說是 德國 風格的房子呢?其實歷史上斯堡曾被德法兩國統治過,而且這裡靠近 德國 所以建築風格也多少傳承了下來。
連通著伊爾運河,橋梁縱橫交錯,沿途都是褐色屋頂、外牆用黑木條搭建的古舊房屋古意盎然,窗臺上的花朵迎風招搖,偶爾經過的游船滑過水面,波光粼粼滿是合諧和浪漫。無論是在石板道上散步,還是乘船游歷運河,都會覺得十分愜意。
這讓我不禁想到一句“落日繡簾捲,亭下水連空”,在即將落日的時刻,輕開窗子,或輕掀珠簾,都能看到這碧綠的江水和這碧藍的天空相映成輝。這裡就像 中國 的 江南 水鄉,古鎮小城,極富韻味。雖然只游歷了短短一天,可我已經愛上了這個河湖交錯的地方。
就這麼一路哼著鄉間小調,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克勒貝爾市場,這裡從12月初到1月初據說都會舉行全法最大的聖誕集市,本來想一睹真容,可惜恰巧趕上了禁摩游行,集市沒有看到,倒是看到了很多的摩托車。這裡就先放一張克勒貝爾市場平時清湯掛麵的樣子吧。
科爾馬 -小 威尼斯
午飯是在一家叫做Le Caveau的茶餐廳吃的,店主是一對年邁的夫婦,待人很和善,糕點做的雖然不是很特別,但樣子很精緻。和他們這種年齡的人交流,你總能獲益匪淺,或多或少的,想把他們的故事復刻到自己的人生中。浪漫,閑適,就是這些標簽,註定了許多人在這些 歐洲 小鎮中來來回回的身影,註定是不平凡的。
午飯過後,我們繼續在好天氣的庇佑下燦爛的行走著,一邊欣賞著葡萄莊園一邊眺望古堡,前往 阿爾薩斯 區猶如童話般的葡萄酒之都, 科爾馬 。
一眼望過去,這裡和小法 蘭西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果不仔細分辨,說不定真的會搞不清楚。不過 科爾馬 的小 威尼斯 ,在我的眼睛里,是更加適合文藝青年聚會的場所。這裡的每一個建築,甚至是每一塊磚,都增添了一分難以捉摸的味道,就好像童話故事里那些飄渺的設定,這一秒你還能撫摸到它的冰涼,也許下一秒,它就會消失不見。
小 威尼斯 因其境內運河和花船而得名,從橋上可以看到以前船夫和洗衣店在水中的倒影,景色綺麗。一條伊爾河的支流酪赫河從 科爾馬 靜靜淌,帶給 科爾馬 爾無盡的靈性,滌盪了浮躁的塵世,放緩了歲月的節拍。小河兩旁是五顏六色的美麗房子和鮮花裝點的各式餐館,這就是 科爾馬 如夢如幻的“小 威尼斯 (Petit Venise)”。
這裡特殊的石木結構的房子。中間的木梁承擔了支撐房子重量的任務,木梁的外面塗漆美觀建築。這種半木材屋是 歐洲 中部最常見的建築模式,以粗木條砌出支架,再填以水泥石磚成牆,令結構更加穩固。這些小屋也因此顯出可愛的外觀。
運氣好的話,當然還能碰上特色小火車,或者由高頭大馬牽著的馬車,都是不錯的選擇。火車上還有講解儀器,會經過 科爾馬 最主要的景點。
晚餐後,關師傅開車將我們送往 蘇黎世 ,並且在 蘇黎世 度過了一個安靜的夜晚。
這是臨走之前,對於 斯特拉斯堡 的,最後一個記憶。